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唐德中  胡敏 《青年研究》2001,6(10):14-17
研究孙中山有关青年的历史使命、地位、作用和教育成才等方面的思想,无论对进一步加强当代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还是对增进共识、做好台湾青年学生工作,携手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都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台湾问题与祖国统一》评介朱小秋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国共产党为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台湾回归祖国、完成统一大业,已日益成为海峡两岸炎黄子孙的迫切愿望和神圣使命。为了在青年学生中加强有关台湾问题的教育,使青年一代更深刻地理解...  相似文献   

3.
台湾青年选民的政治认同与走向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台湾青年选民具有既集中又庞大 ,可塑性强而投票意愿低的特点 ,其统独趋向与一般民众一样 ,呈现“独”缓升、“统”慢降 ,多数倾向维持现状之动态 ;而身份认同却与一般民众有别 ,尤其是低龄低学历青年更认同是台湾人 ;低龄青年所受“去中国化”的“独”害犹深。政治因素与文化教育是影响岛内青年选民政治认同与走向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15,(10)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价值观对青年的行为具有导向作用,对青年进行价值观教育意义非凡。对青年价值观教育又主要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来完成,而且价值观教育本身又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基本内容。因此,在青年价值观教育面临诸多现实困境时,把其置于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来讨论有其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吴亮 《瞭望》2008,(19)
如何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似乎成为一个很大的难题,尤其是在高校。近一段时间,全国青年学生的爱国热情空前高涨,在西方一些国家和组织对我国进行恶意攻击之时,大家形成基本共识,共同应对来自西方某些别有用心的指责和诬蔑。与此同时,更多的青年学生理解了一个稳定、繁荣、强大的祖国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梁宵 《学理论》2012,(21):19-20
青年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扩大青年大学生的政治参与度,教育引导青年大学生通过有序合法的方式和途径关注国家政治,有利于提高大学生政治素养,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针对当前大学生政治参与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讨论"两会"与青年大学生有序政治参与之间的联系,并提出合理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陈晓晓 《学理论》2012,(27):23-25
2008年以来,两岸经济交流日益密切,人员往来愈加频繁,两岸关系步入和平发展的轨道.为了推动海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尤其是台湾青年的方针,在建构主义理论对认同问题的分析基础上,对台湾青年的政治认同进行探讨,提出认可“双重认同”的观点,以期最终建构起两岸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8.
李岁月  李明 《学理论》2012,(31):271-272
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我们党高度重视青年尤其是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对新时期开展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背景进行研究,主要是从世界大发展大调整的视角出发,从宏观国际国内环境以及微观青年大学生本身生理心理特点等角度进行阐发,为新时期开展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9.
江泽民总书记指出 ,“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青年 ,始终把青年看作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毛泽东同志曾生动地把青年比作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 ,指出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的一部分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邓小平同志也指出 ,青年一代的成长 ,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兴旺发达的希望所在。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各个时期 ,我们党和老一辈革命家对青年人既热情关怀、高度信任 ,又严格要求、积极引导 ,使广大青年不断地茁壮成长 ,也从而使党的事业始终充满蓬勃的生机和活力。”为了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政治领导 ,充分发挥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 ,企…  相似文献   

10.
李静  孙太平  甄媛 《各界》2008,(6):90-91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做好青年的思想政治工作,帮助青年在成长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为了摸清卫生行业青年职工思想的现状,笔者以延安市三级医院为对象,对青工的思想现状进行了调查摸底.……  相似文献   

11.
统一祖国,是我国八十年代三大任务之一。实现这一任务,要靠全国人民,包括台湾人民在内的共同努力。台湾青年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我们大陆青年应同台湾青年携手前进,共同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作贡献。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当前台湾青年的状况,以及他们对统一祖国的态度、心理,对如何做好台湾青年工作,促进祖国统一,谈点粗浅的认识。台湾青年的三大问题台湾18岁至35岁的青年约650万,占台湾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强。近年来,台湾不少学者在研究青年问题,他们对台湾青年的看法都比较悲观。一些文章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80年代的台湾,受各种政治因素的影响,国民党当局的统治受到严重冲击,被迫进行"本土化"、"民主化"的政治革新,台湾少数民族政治运动由此兴起.在党外反对势力支持下,台湾少数民族政治运动围绕"正名"、"还我土地"、"自治"三大诉求,向国民党当局抗争维权,这一运动到20世纪90年代末逐渐走向消沉,其原因值得深思.台湾少数民族政治运动虽然历时短暂,却在台湾政治运动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3.
青年黑格尔派构成了马克思早期理论发展的重要背景,然而在传统的哲学解读视域下,学界仅仅关注马克思与费尔巴哈、鲍威尔等人的关系,而对马克思与卢格的学术关联关注不多,这就使一些重要的问题被忽略。比如,在宗教批判占主导地位的氛围下,马克思究竟是如何走向政治批判的。卢格是青年黑格尔派政治批判哲学的创始人,引导了青年黑格尔派由宗教批判转向政治批判。梳理马克思与卢格的理论关系,有助于我们回答青年马克思理论研究中被忽略的问题,比较清晰地勾勒青年马克思思想发展的历程,为青年马克思思想研究提供可信的历史线索。  相似文献   

14.
欢迎台湾各方面人士为祖国和平统一献计出力郭平坦今年1月30日,江泽民同志就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和平统一所发表的重要讲话,实事求是地提出了许多重大的政策主张。其中,关于欢迎台湾各党派、各界人士同我们交换有关两岸关系与和平统一的意见,为祖国和平统一献计...  相似文献   

15.
<正>台湾人蓝博洲用近30年做了一件事:寻找和记录1950年代台湾白色恐怖的受害者。"严格来讲,台湾只有我一个人在写这些。"他笃定地说。也只有在他笔下,我们能读到这样的故事:曾经有过那么一个时代,有过那么一批不甘接受日本殖民教育的台湾青年,他们有人冒着战火"寻找祖国三千里",从台湾一路走到丹东;有人在光复后,听到广播里用普通话说一句"亲爱的台湾同胞",就开始流泪;也有人带着自己的  相似文献   

16.
网络政治参与是民众在网络空间借助网络媒介试图影响政府决策的活动。台湾网络社会的发展成熟为台湾民众开启了释放大众政治参与需求的窗口,网络政治参与以其匿名性、开放性、互动性与草根性等特征降低了参与者的行动成本,提高了民众的参与意愿,改变了台湾传统政治生态。新媒体时期的网络政治参与逐渐发挥着从虚拟到现实的强大现实影响力,近年来台湾社会运动的话题兴起、结社、组织策划都源自网络并形成线上与线下密切配合联动,形成了颇具台湾特色的"网上串联、网下集会"公民运动模式。网络政治参与已然从政治人物生态、选举生态、政治舆论生态以及青年政治生态几个层面改变并重塑着台湾社会的政治生态。  相似文献   

17.
王军 《学理论》2010,(11):188-189
坚持理论灌输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基本任务。尊重和发挥大学生的主体性,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适应青年特点和时代要求的必然选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灌输必须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本文在阐述马克思主义灌输论和主体性教育基本精神和重要意义的基础上,对理论灌输中发挥青年学生主体性的方法与途径进行了初步地探讨。  相似文献   

18.
徐风 《学理论》2014,(12):258-259
在当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统帅,发挥引领作用。在价值观日益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要旗帜鲜明地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引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积极弘扬主题和主旋律,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意识;在当代大学生中深入开展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教育,激励他们以实际行动履行富强祖国的历史使命;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的优势,引领以美好道德风尚和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内涵构成的校园文化;通过各种生动活泼的教育方式努力引导青年学生既知且行、知行结合,广泛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9.
《学理论》2016,(6)
在1935年发生的一二·九运动中,青年学生不仅继承了民主、爱国、进步和科学的五四精神,并且显现出不同历史背景下的新特点。这次运动中青年学生通过政治结社、请愿和示威游行三种方式进行政治参与,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发挥了社会动员作用。本文尝试对这次爱国运动中青年学生政治参与做系统分析,进而为当代大学生政治参与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随着市场经济的全面发展和深入运行,大学校园向世人展示了它大异于八十年代的风姿。平心而论,这是十多年来并不多见的良好的发展态势,大学校园一改往日的狂噪和喧嚣,显得平静而又蕴含生机,青年学生从社会政治实践、文化实践和生活实践中获得启迪,受到引领,逐渐地从浮躁走向务实、由冲动走向理性,开始认真思索如何认同社会、与时代契合这一现实问题。校园健康向上的政治氛围渐浓,朗朗读书声又起,一大批莘莘学子聚集在党旗下,踏上了追求真理、追求马克思主义的漫漫征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