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兰州城区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状况调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通过对兰州城区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现状的调查了解到,流动人口子女家庭教育主客观环境比较差,学校教育中教学和课程、师生关系、同学关系、自我评价等方面都存在不少问题,最后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青少年违法犯罪较为突出。仅以四川达县为例,1995年青少年犯罪占整个刑事案件的68.7%,比例相当高。这表明青少年犯罪问题已成为当前社会生活中很不安定的因素之一。 一、青少年违法犯罪发展趋势的考察 (一)从家庭环境来考察 实践证明,在健全和睦、充满民主气氛的家庭,其子女很少有劣迹;相反,则可能成为孕育违法犯罪行为的温床。目前,有不少家庭对子女的教育问题正实际存在或潜伏着危机。一是独生子女的增加,不少家庭对“小皇帝”,溺爱娇纵,使子女渐渐养成自私任性的坏习气。二是有的对子女简单粗暴,“棍棒式”教育仍很普遍。孩子做错事,动辄打骂,甚至一气之下  相似文献   

3.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美国青年人的婚姻观与家庭行为发生了相当明显的变化。无论是在晚婚、离婚和同居的人数比例方面,还是在青少年中的婚前性行为发生率,以及堕胎率的非婚生子女的出生率方面都有大幅度增长。这些变化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家庭和社会环境对青少年成长过程中行为的影响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是青少年价值观念形成的重要因素。本文准备就所有这方面的变化考察一下当今美国青年人的行为动向及其价值观。  相似文献   

4.
流动与留守——从社会化看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选择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对流动儿童与留守儿童的社会化过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发现在智育社会化与生活社会化方面,流动儿童与留守儿童不存在显著差异,在身心健康、知识面广度方面流动儿童优于留守儿童,在人际关系方面留守优于流动儿童,总体社会化结果上流动儿童优于留守儿童,这意味着农民工子女选择流动更能够促进其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1998年11月4日中国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正(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的决定》,对1992年4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中收养人资格、收养的条件等方面进行了修正,与《收养法》相配套的有1999年5月25日经国务院批准的《中国公民收养子女登记办法》和《外国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子女登记办法》。本文就外国人在中国收养子女所涉及的相关法律问题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6.
蔡少惠 《学理论》2013,(30):392-393
中国和朝鲜由于地缘政治、民族文化、历史传统等方面的相似性在青少年的德育目标上存在许多共同的地方。但由于对外开放程度及建国历史等的不同,两国德育目标在指导思想、地位以及引导路径存在差异。通过对比中国和朝鲜两国青少年的德育目标上的异同,我们得到一些启发,对于加强和改进我国青少年的德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探讨子女与家长在做人品行期待及道德推脱上的差异,以及做人品行期待与道德推脱的关系。研究发现,子女与家长在做人品行期待上具有较高一致性,尤其是在个人内在品行上;家长对子女做人品行的期待高于子女;子女的道德推脱程度高于家长;道德推脱表现出明显的性别差异,男性高于女性;独生子女的道德推脱程度高于非独生子女;社会适应性品行高的学生道德推脱程度低,个人内在品行高的学生道德推脱程度低。研究对青少年的道德品德教育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8.
4月22日,专程来华与中国社会科学院进行中日青年工人劳动意识比较研究的日本青少年研究所所长千石保先生,在山城重庆进行调查访问时,与重庆青年研究学会部分会员举行了学术座谈会,就有关青年问题进行了广泛交流。在交谈中,千石保先生从家庭、企业、社会的角度,分析了当代日本青年在成才观念,群体意识,劳动意识,以及青少年犯罪等方面的变化及其原因,并对怎样调动青年工人劳动积极性发表了有益的见解。  相似文献   

9.
利用2015年"国际学生评估项目"中国和美国的数据,基于社会化理论分析中美两国家庭背景对青少年职业期望的影响,并在文化维度理论基础上进一步比较家庭影响的强度在两国之间是否存在差异。研究发现,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美国,家庭背景对青少年职业期望都具有显著影响。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越高的青少年,未来期望从事职业的地位也越高。中美青少年所期望从事的职业类型很相似,但两国男孩之间的职业期望存在一定差异,表现为除科学和法律领域外,中国男孩更期望从事官员类和教师类职业,美国男孩则更想当制造业工人。家庭背景对青少年职业期望影响的强度不存在显著的中美差异,但家庭背景对不同性别青少年职业期望的影响存在一定的中美差异。  相似文献   

10.
弱势青少年研究:一个批判性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程福财 《青年研究》2006,3(6):11-19
本文对我国近年来兴起的弱势青少年研究进行了批判性评述,分析、廓清了包括弱势青少年的概念问题、弱势青少年的成因、弱势青少年面临的问题以及相关的政策取向等有关弱势青少年研究的基本问题;指出以往的弱势青少年研究中存在的包括淡漠弱势青少年的声音、忽视其主体性与缺乏系统的实证研究等方面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1.
中西方媒体在编辑方面存在着诸多差异,本文就新闻体制、办报理念和认识层面等方面对二者做了较为详细的比较.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 ,对青少年犯罪的季节性变动特征进行了描述和解释。认为青少年犯罪在季节的发生频次分布上存在较为明显的季节性特征 ,而且在不同犯罪类型、城乡地区以及犯罪动机形成方面有一定的季节性和非季节性差异  相似文献   

13.
《学理论》2015,(9)
目的:比较全球范围青少年近视率的地区差异,研究其成因。方法:通过文献资料法,搜集全球青少年近视的数据,比较人种、地区经济、环境等因素的差异。结果:东南亚地区国家的近视率最高,西亚、非洲、大洋洲、美洲的青少年近视率相对较低,近视率具有人种差异。结论:尽管遗传因素对近视的形成具有一定影响,但是环境因素尤其是户外活动因素对近视的形成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析了城乡家庭经济、文化、社会资本的差异对子女学业成就的影响,得出的结论是:家庭经济、文化、社会资本与子女的学业成就有很强的相关性;城乡间家庭资本存在的较大差距是形成城乡家庭子女学业成就差异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魏娜  蒋翔云  吴霖 《学理论》2012,(21):143-144
中国旗袍,是一种内与外和谐统一的典型民族服装,被誉为中华服饰文化的代表。日本和服是日本民族的传统服装,是日本人对艺术淋漓尽致的表现。通过对旗袍与和服的造型、颜色与着装场合等三方面的比较,来展现存在于中日传统服饰文化中的差异,并通过分析其产生差异的原因,探寻存在于两国文化基础上的异同。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青少年生命教育严重缺失,因此,加强青少年生命教育刻不容缓。经过专家、学者近几年的努力,青少年生命教育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当前青少年生命教育过程中存在不足,主要表现在:对生命教育认识有误区;生命教育实践中缺乏理论指导;对生命重视不够;否定生命价值。  相似文献   

17.
王红丽 《学理论》2014,(4):177-178
随着政府一系列教育政策和措施的出台,越来越多的农民工随迁子女获得了进入城市公立学校就读的机会。但是由于农民工随迁子女在进入城市公立学校之后,由于存在诸多方面的差异,导致了许多的不适应,出现了城市文化融合困境。如何促进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文化融合,适应城市学校的学习和生活是我们须要面对和亟须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青少年性意识性行为的中日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90年代我国青少年性意识性行为的状况,笔者于1994年11月至1995年1月在北京、上海、吉林、广州、重庆、西安等城市对高中生和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这里,将这次调查结果的一部分同(财团法人)日本性教育协会1993年11月~12月进行的“青少年的性意识·性行为(第四次)”调查的部分结果进行比较,看看中国和日本的高中生及大学生在性意识和性行为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
《学理论》2013,(36)
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教育公平问题已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妥善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对于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提高我国人口质量,构建和谐社会等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以上海市为例,分析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教育现状;针对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门槛高、就地参加升学考试难、家庭教育缺失等问题,提出了实现教育投资主体多元化、改革现行户籍制度以及动员社会力量,关爱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中美两国的道德教育是当代东西方道德教育的典型代表,虽然在社会制度、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等方面存在差异,两国的德育教育却各有千秋。结合现有研究成果从德育目标、内容、途径方法等方面对中美高校德育进行比较,在比较中借鉴,在借鉴中发展,对于处在社会转型时期的我国高校德育教育将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