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5 毫秒
1.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都已形成了这样一个共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十年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离不开科学技术;今后十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完成,更需要依靠科学技术.今天,我们回过头看看我国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史上十分重要的1956年所出现的建国后第一个科学春天,对于探索新时期我国经济建设,尤其是我国科技事业发展,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在周恩来总理亲自领导下,我国于1956年制订了《一九五六年到一九六七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纲要》(以下简称《十二年科技发展规划》).对于这个规划,也许现在许多人并不清楚.然而正是这个规划的制订和实施,才使我国的科学技术事业迈开了新的步伐,开始摆脱历史遗留下来的落后状  相似文献   

2.
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同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一样久远。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证明,科学技术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现代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支柱。但是,在科学技术的影响下,随着人类社会的飞速发展,由于多种因素所造成的人口、粮食、环境、能源、资源等问题日益凸现,这些问题严重阻碍着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要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大力依靠科学技术,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从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角度看,科学技术的每一次进步都推动了人类精神文明的发展。就科学技术的性质和功能而言,科学技术知识本身又是人类社会的精神产物一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内容。因此,在我们工作实践中,如何利用科学技术知识,来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显得十分重要。一、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人类精神文明的发展人类精神文明的发展,首先是从人类思想观念的变革开始的。所谓人类思想观念,即人们对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基本看法。它的基本构成是:自然观;社会观;人生观。纵观科学技术漫长的发展历史,它经历了古代科…  相似文献   

4.
舒少泽 《学习月刊》2013,(16):21-22
科学技术与市场经济是推动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两大重要因素。历史的进程表明,近现代科学技术与市场经济的发展存在着各自相对自主性和双向互动以及共同发展的演进过程。从科学社会学的角度来看.如果我们将科学技术与市场经济置于社会有机体内考察.就会发现,科学技术与市场经济二者之间有着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5.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从事科学技术的主体是广大知识分子。在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中,要充分发挥广大知识分子特别是科技工作者的作用,大力促进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提升国民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 知识分子作为先进生产力的重要开拓者和科技知识的重要传播者,在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从历史上看,科学技术的每一项重大突破,都引起了生产力的深刻变革和人类文明的巨大进步。早在一百五十多年前,马克思、恩格斯就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资产阶级在它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  相似文献   

6.
当今时代,科学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它对社会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它一方面通过促进人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变革来推动社会的发展,另一方面又给人类社会带来全球问题。科学技术的社会效应的二重性,要求我们要充分发挥科学技术推动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积极作用,克服其对社会发展的消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求是》1999,(20)
新中国已经走过半个世纪的光辉历程。这半个世纪,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奠定社会主义基业、推进改革开放并取得伟大胜利的50年;是中国科技与世界先进水平日益缩短差距并在某些领域取得重大进展的50年;也是中国科技在推动经济繁荣、社会进步和国防安全,在提高我国的国际影响和地位等方面作用日益显著的50年。一、历史的跨越新中国诞生于科技贫瘠的土地。封建专制、军阀割据、列强入侵,使旧中国科学技术发展障碍重重。在1949年建国之前,研究机构及大学的科研力量十分薄弱,从事科学研究并具有一定成就的自然科学家仅7…  相似文献   

8.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要充分估量未来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技术发展对综合国力、社会经济结构和人民生活的巨大影响”。深刻领会其含义,对加深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具有深远的意义。人类历史上,曾出现过2种对社会发展影响较大的社会技术,即狩猎技术、农业技术和工业技术。今天,信息技术已经作为第四种社会技术显示出它对社会的巨大影响,从生产力变革和智力开发两个方面推动着社会文明进步。信息技术的核心是电子计算机(网络)。其本质是促使社会由工业…  相似文献   

9.
2006年2月     
《党课》2006,(4):96-96
9日,国务院发布《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确定了今后15年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总体目标。  相似文献   

10.
科学技术是现代社会系统发展的核心动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科学地指出,人类社会的历史首先是物质资料生产的历史,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社会形态的演进,社会制度的更迭,社会文明的进步, 归根到底是由生产力的发展引起的。科学技术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会引起生产力的深刻变革和人类文明的巨大进步。当代世界各国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的发展、扩张和渗透,无不有先进的科学技术作为其坚强的后盾,科学技术已经广泛渗透到现代社会生产和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社  相似文献   

11.
学习邓小平理论,学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论,最为重要的,是深刻领会和真正贯彻"第一"这两个字。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试问这一"最终决定性力量"的概念中,是否包括科学技术?邓小平同志曾引用马克思一句话做出回答:"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就如十五大报告所说的:要充分估量未来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技术发展对综合国力,社会经济结构和人民生活的巨大影响,把加速科技进步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地位,使经济建设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从马克思逝世,列宁逝…  相似文献   

12.
我国科技政策的历史演变及主要内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与经济、社会的关系超来超密切。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和科学技术已有的能力及其发展的趋势,提出正确发展科学技术的政策,不仅对经济、社会的发展有其巨大的影响,而且对推动科学技术的进步也有着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我国科技政策的历史演变 建国以来,党中央和国务院为科技工作制订了一系列政策以及相应的条例和制度。具体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相似文献   

13.
新中国沧桑六十年:从前三十年教训看后三十年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中国60年来,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总的来看,前30年积累的主要是教训:过早地放弃了新民主主义社会建设;统制一切,不注重改善人民生活;没有高度重视发展生产力,大搞阶级斗争。后30年昭示的主要是经验:思想解放与实践创新相结合;尊重知识与尊重劳动相结合;强化国家观念与培育市民社会相结合;增强综合国力和改善人民生活相结合;维护社会稳定与渐进的改革相结合;独立自主与融入世界相结合;模仿与创造相结合;保持党内活力与发挥党外积极性相结合;以德治国和以法治国相结合;理想和现实相结合。无论是教训和经验都是对历史研究所构建的历史的一种认识,自然是见仁见智。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同志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是人类历史发展到社会主义阶段的一个达到自觉程度的飞跃性认识,是一个划时代的科学论断。“科学技术是第一主产力”,不仅是我国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手段,而且内在地包涵在社会主义本质规定之中,是社会主义的一个根本特征。在深入学习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时,进一步领会“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个内涵十分丰富的思想,对于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有着重要的意义。一、认识科学技术的里程利学技术在人类社会历史.上是客观存在和发挥着决定性作用的,然而人…  相似文献   

15.
曹剑 《党史博采》2009,(4):24-26
马克思说过生产力包含科学技术,恩格斯也说过科学技术是历史的杠杆,是历史发展的火车头.毛泽东同志1963年提出,"不搞科学技术,生产力无法提高".1979年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相似文献   

16.
全梁 《世纪桥》2009,(11):127-128
教学研究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主要体现在教学研究与社会生产力、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和社会科学技术的关系。社会生产力决定教学研究的产生与发展,而教学研究成果的应用又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学研究的发展起制约作用,而教学研究的发展又反作用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科学技术制约着教学研究的发展,而教学研究的发展对科学技术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在现代西方社会思潮中,出现了一种对社会发展的未来前景进行研究和预测的重要流派,那就是未来主义。未来主义分为两个流派,不论是对新科技革命造成的社会变化进行研究和预测的社会历史学派,还是着重于研究和预测科学技术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的生态学派。都对我们社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有着重要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历史的篇章翻到了新的世纪、新的千年。   回顾过去、展望未来,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和发展,无不渗透着科学技术的作用。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以巨大的历史力量、以人们难以想象的速度,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的文明进程。 20世纪人类第一次克服了地球引力的束缚,开始向广袤的宇宙太空进军,又借助高能加速器深入地探索物质世界之谜。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席卷全球的科技革命使全世界的社会生产力迅速提高,经济总量在这一百年间增加了几十倍;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全世界成为“地球村”;医学的进步延长了人们的寿命。世纪之交,数字化…  相似文献   

19.
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原则之上的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以全面深刻的历史眼光对科学技术发展所带来的社会价值和功能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是唯物史观在科学技术层面上的横向延伸。习近平对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的继承创新,在理论层面诠释了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科学技术在新时代社会生产力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实现了人类对于传统科学技术的认识飞跃;在实践层面开创了新时代我国科技革命和创新发展二者相互融合的新境界;在发展层面对科学技术发展在我国乃至整个世界的重要作用作了新的阐释。  相似文献   

20.
符松 《求是》1999,(10)
1919年在中国科学的发展史上并无特殊意义,没有产生任何足以称道的科学成果。然而,1919年又是一个转折,一个历史的转折。在这一年发生的五四运动中,进步的青年知识分子高扬起“民主与科学”的旗帜,唤醒了我们古老民族对近代科学的认识,一批批有志青年纷纷投奔“赛先生”,甚至远涉重洋,或欧洲、或美洲,以获取最先进的科学知识,拯救苦难的祖国。今天,科学这面旗帜依然鲜艳夺目,依然具有感召力。80年来,我国的科学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科学技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科学技术对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