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近年来,随着算法等人工智能技术越来越多地运用于劳动者管理中,劳动者的个人信息保护短板日渐凸显。劳动者的个人信息保护问题在实践中较为常见,相关司法案例数量也日趋增多。经过对司法案例的分析,发现私法在保护劳动者个人信息方面表现欠佳:一是在算法黑箱下劳动者知情同意原则难以得到落实,二是劳动者很难通过合同审查模式主张其个人信息权利。由于劳动关系的不平等属性和个人信息权利的工具属性,有必要引入公法对劳动者的知情同意权进行保护。劳动者个人信息权益的保护有赖于以各地劳动监察部门为中心的行政监管,此种路径优于事后司法进行的合同审查。具体而言,劳动监察部门应在监督用人单位落实知情同意原则的同时,根据技术准则动态调整知情同意原则实施的具体标准,在个案判定劳动者个人信息是否受到合理保护时使用分类收集标准。 相似文献
3.
于凤霞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21,35(5):27-35
基于网络平台的新就业形态在创造大量新工作岗位和机会的同时,也给劳动者权益保护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综观近年来我国各级各类政府部门出台的与规范平台企业用工行为相关的政策可以看出,我国在健全制度、补齐平台经济劳动者权益保障短板方面已进入\"快车道\",完善平台企业用工和劳动保障制度已成为我国引导和规范平台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抓手... 相似文献
4.
彭恒军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5,19(4):9-15
新型工资劳动者是已经走进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的非农从业者,是新时期我国现代化和社会发展的核心内容之一,带有明显的现代性特征.作为后发国家,前现代、现代和后现代共时性存在的发展背景,构成了新型工资劳动者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境遇.目前新型工资劳动者的数量规模已居我国社会阶层结构的第二位,其权利理念以及与此相适应的阶层化意识已经觉醒,社会各界包括政府有关部门对其存在和权利状况的"交叠共识"基本达成,组织化的条件日趋成熟,真正需要的是工会组织在社会、政治结构中的博弈智慧和实际操作层面的实践智慧. 相似文献
5.
吴勇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4,18(4):83-84
美学是研究美和审美认识的科学,将其引入工会工作中即称为工会美育。工会美育是以美学基本原理为指导,以工会组织、工会干部和工会会员为研究对象,探索如何实现工会美的规律的科学。我院工会坚持以培育爱心,塑造完美人格;以创建省级文明社区,打造美好空间;以建设学习型组织,提高美育素质等美育活动,推动了精神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6.
陈贻新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1998,(1)
股份制是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实行股份制改造对于推动以国有企业改革为中心环节的改革开放事业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从劳动者权益保障的角度,论述了股份制的性质,实行股份制对职工主人翁地位的影响以及股份制将给劳动者带来什么利益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王炳起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4,18(1):6-10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本质要求和总的目标。劳动关系是劳动者全面发展的依托和社会载体,协调劳动关系,推进劳动者全面发展是工会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8.
田炜健 《北京市工会干部学院学报》2023,(4):54-62
算法权力在劳动领域的异化,侵害了劳动者人身和财产权益。为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规制算法权力的异化,实践与理论研究多将重心置于事前预防与事中监管中,较少考虑事后救济。由于平台与劳动者之间的法律关系难以认定、平台与劳动者之间具有极大的不平等关系、算法技术专业性给算法监管带来的阻碍、算法权力异化下劳动者的假性自愿等困境,现阶段难以通过事前预防和事中监管真正规制劳动领域的算法权力异化。本文建议以完善劳动者的救济路径为导向,将对劳动者的救济落实到位,使劳动者可以救济、能够救济、愿意救济,从而规制算法权力的异化。 相似文献
9.
张坚民 《北京市工会干部学院学报》2002,17(3):17-20
劳动力产权是劳动者作为其劳动力的所有者时受益或受损的行为权,是劳动者地位、身份、权利、利益的根本性基础.为保障劳动者的劳动权益,必须组织工会,并实现两个维护的统一. 相似文献
10.
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与劳动者权益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颜少君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1,25(4):20-24
社会保障是我国公民的一项基本权益,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对于劳动者权益保护有着重大的意义.由于社会经济发展历史背景不同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劳动者社会保障权益缺失在一定程度上还很严重,这对经济社会产生了不良影响,因此,亟需在经济全球化和经济社会转型的背景下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维护劳动者社会保障权益. 相似文献
11.
王衍华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1,15(6):70-72
新世纪职工素质教育的目标应确定为 :以提高职工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职业技能水平、创新创效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为重点 ,不断提升职工新技能、新职业开发水平 ,帮助职工确立终身学习观念 ,使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和综合竞争水平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2.
赵靖芝 《北京市工会干部学院学报》2010,(4)
随着网络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一种全新的学习模式——M-Learning(移动学习)悄然而生。它具有无线移动性、高效便携性、广泛性、交互性、共享性、个性化等学习特征,而且还有其独特的优势,即学习者不再受桌子、电脑以及网线的限制,被认为是一种在未来不可或缺的学习模式。在终身学习的背景下,M-Learning在职工教育领域中将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3.
安远超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3,17(4):6-10
科学技术是贯穿人类社会发展始终的根本性力量。它推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推动社会的发展。工人阶级是当代社会劳动者集体的杰出代表,不仅是当代社会变革的主体,也是当代科技革命的主体。 相似文献
14.
张洪伟 《北京市工会干部学院学报》2013,28(2):14-17
职工爱心互助基金是用于帮助工会会员减轻因特殊原因和患严重疾病所造成的临时困难而设立的群众性互助、互济专项基金。随着经济收入水平的不断提升,企业建立职工爱心互助基金的意愿也是越来越强,但由于该项实践活动开展较晚,有些理论与实践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创新。 相似文献
15.
张宇晶 《北京市工会干部学院学报》2006,21(4):56-60
首都职工素质教育工程为北京市职工队伍整体素质提升打造了一个全方位的崭新学习平台,从根本上改变了职工教育的理念和框架,开创了职工教育的新模式,充实了职工教育的內涵,拓展了职工教育的外延。“党委领导、行政支持、工会组织、站点搭台、多方参与、职工受益”的立体化推进机制的建立和完善,远程开发教育模式的引入,切合企业生产实际和职工个人发展需要的课程开发,使职工教育走上了內容突出实用、适用,运行保证严谨、规范的科学轨道,为新时期职工教育的快速健康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6.
董国隆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3,17(3):81-83
直观形象、寓教于乐的教育方式,易于激起基层职工受教兴趣,便于理解教育内容,并可保证教育计划的落实和发挥教育的潜移默化作用,还有助于工会宣教干部掌握教育艺术,因此,理应在企业基层单位的职工思想教育中进行运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7.
汪枞华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4,18(4):70-71
加强思想文化教育,提高企业职工素质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途径.科技文化教育为提高职工素质奠定科学基础;政治思想教育为提高职工素质提供道德根源;激励机制是提高职工素质的动力源泉. 相似文献
18.
刘刚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3,17(4):83-84
思想教育工作者要学会运用相应的心理学方略,用心熟悉职工的个性特征,潜心探索信息沟通规律,留心观察职工情感需要,精心对待职工的挫折反应,认真做好职工的思想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