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第三人合同权利的产生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合同当事人在基础合同中通过约定利益第三人约款来赋予第三人利益,第三人基于对合同当事人对其利益的赋予而形成信赖关系,这一利益被类型化为信赖利益与期待利益.进而,信赖利益与期待利益经由正当化,成为一种可由法律加以保护的利益(法益),在立法上规定了信赖利益与期待利益的损害赔偿请求权,第三人的法益便可通过主张诉权受到法律救济.第三人的救济权的产生,使第三人对合同事有的法益通过权利的推定形成法律上实态的给付请求权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2.
作为合同相对性原则的例外情况,第三人利益合同并不是一种具有标准体例的合同类型,而是一种实践状况的概括描述,对于现代社会的交易顺利进行举足轻重.第三人利益合同不以第三人的意思表示为必要而径自根据合同当事人的约定成立以致生效,其使得第三人直接而独立地取得合同赋予的独立请求权.我国《合同法》中尚未对第三人利益合同作出相关规定,但是仅从网购快递事业快速发展而产生的各种纠纷这一视角观之,第三人利益合同就有极大的存在必要.  相似文献   

3.
第三人利益合同作为合同相对性原则的一个例外,并非一种固有的合同类型,而是一种特殊的法律描绘,对现代交易关系的顺利开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丈从三个方面对第三人利益合同进行了研究:第三人利益合同的含义,包括什么是第三人利益合同及第三人的界定;第三人利益合同中法律关系的结构;第三人利益合同的法律价值。  相似文献   

4.
第三人利益合同是合同相对性原则的众多例外制度之一。与普通合同相比,第三人利益合同有其自己的特点,其中第三人基于第三人利益合同而取得直接独立的请求权为其主要特征。深入研究第三人利益合同的相关理论,为我国未来构建相关制度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第三人利益合同是合同相对性原则的例外。从为第三人利益合同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来看,其广泛存在于不同类型的合同中。在为第三人利益合同中,债权人可以请求债务人向第三人为给付,第三人对于债务人也有直接请求给付的权利,以此为衡量标准,我国《合同法》上并无真正意义上的为第三人利益合同。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第三人利益合同突破合同相对性原则,具有重要的价值和多方面的效力,已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承认。但我国至今却未有关于第三人利益合同的一般性规定,这不符合现代合同法的发展趋势。因此,我国有必要借鉴外国立法经验,构建第三人利益合同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7.
学界和司法实践中对我国《合同法》第64条的理解和适用存在着争议。否定说认为该条文没有对第三人利益合同做出规定,第三人不享有直接请求权;宽泛肯定说认为《合同法》第64条规定了"第三人利益合同"以及"债务人依照约定而为交付"两种情况;不足肯定说认为该条文实际上规定了第三人利益合同,第三人可依据该条的规定享有履行请求权,只是该规定尚不明确,在我国尚未形成第三人利益制度。经过比较分析,宽泛肯定说更具合理性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论第三人利益合同之受益第三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三人利益合同之受益第三人须具备民事权利能力;应当是合同当事人赋予利益的意图所指向的人;是特定的人或是可以被“特定化”的人;还应当具备独立的诉讼地位。受益第三人享有给付请求权、给付受领权及债权保护请求权。受益第三人也负担一定义务,但不得超过其所享有的利益。  相似文献   

9.
债的相对性或合同的相对性一直以来为两大法系所确认,在债法特别是合同法领域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是近代各国立法及判例对它已有突破,产生了为第三人利益合同、第三人侵害债权及债的保全等制度。我国也应顺应世界潮流,在民法典中坚持债的相对性原则,完善第三人利益合同制度,建立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和细化债的保全制度。  相似文献   

10.
为第三人利益合同已成为现代社会重要的合同类型。第三人是合同中的关系人,主体范围广泛,不受行为能力限制。第三人的权利,其来源是基于合同当事人的共同意图; 其效果体现在与债权人和债务人的关系上; 其内容包括直接请求给付权,损害赔偿请求权,合同解除参与权,以及给付受领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