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思想政治教育要把教育人、培养人、塑造人作为根本着力点,在固本培元增底气上下功夫。一是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夯实信仰之根。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把官兵的理想信念建立在对科学理论的理性认同上。要重视国情教育,不断增强官兵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增强对党中央、  相似文献   

2.
政治认同是共同体成员对政治体系、政治过程和政治决策的承认、认可和赞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自信"是当代中国政治认同的集中体现,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题中之义。历史记忆为大学生政治认同培育提供文化基因、历史底蕴和政治图景,是大学生政治认同培育的现实场域。以"纲要课"教学的课堂叙事为核心,建设历史记忆的主渠道;以网络载体的建设、运用和管理为重点,拓展历史记忆的新阵地;以社会展演的要素组合为契机,创设历史记忆的大课堂,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推进政治认同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3.
吴丽清 《传承》2015,(2):61-63
对广州市10所高校进行抽样调查,结果发现"90后"大学生对我国的国民自信程度较高,表现在认同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肯定党和政府的工作业绩以及乐观看待国家未来等方面。但部分学生对国情党史认识不清,在西方敌对势力意识形态的进攻下产生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倾向,对"三大自信"存在认同危机。故需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来提高其国民自信度。  相似文献   

4.
《传承》2016,(12)
受边境国家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价值观的影响,特别是一些别有用心的国家的蓄意误导,西南边疆一些民众对我国现有的政治制度产生怀疑。因此,加强西南边疆民众的思想政治教育,对强化西南边疆民众的国家认同,使他们始终与党中央紧密地团结在一起,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是由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向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转变的阶段性过程。基于认同与变革这一分析框架,可以揭示出传统与现代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以及现代化过程的机理。在崇尚传统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力量与重构新的核心价值体系的变革力量的相互较量之中,强势的认同力量开始持续减弱,催使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消解与重构,而弱势的变革力量持续增强,带动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生成与发展。面向未来,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充满着诸多可能性。总体上,认同力量持续减弱,变革力量持续增强,并可能在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中段实现变革力量的反超,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的阶段性转变。  相似文献   

6.
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价值观教育,是教育者为受教育者以某种形式提供一种价值观,从而让受教育者对这一价值观产生认同。价值观认同的过程主要包括三个环节,即价值的经验认同、价值的理性认同和价值的情感认同。经验认同是以生活世界的伦理习俗为内容,是思想政治教育中"实践教学"的基础;理性认同则以逻辑概念、判断和推理为基础,是思想政治教育中"理论教学"的基础;情感认同是以审美活动为载体,是思想政治教育中"情感教育"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沉渣泛起,并借新媒体之势日渐泛滥,对高校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产生不良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对历史虚无主义,形势紧迫、责任重大。消除历史虚无主义的不利影响,打赢意识形态领域斗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发挥好主渠道作用,有力回应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敢于亮剑,主动出击,占领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阵地;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学,让大学生在实践中树立起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8.
要解决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问题,首先必须明确其失效就失在政治认同这个核心社会价值上。正是由于政治认同的实现必须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经由公民政治行为能力这一连接中介,即思想政治教育——公民政治行为能力——政治认同这样一种生成机制才能完成。因此,提升公民政治行为能力应该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价值核心。公民政治行为能力是公民为了自身利益掌握和运用社会政治资源的能力,它有三个方面的构成要素。公民政治行为能力理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具有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9.
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认同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关键。在社会转型、市场化、全球化、网络化的深入发展背景下,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与调整滞后于外在环境的变化,在主体、内容、过程、价值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认同状况不容乐观。构建人本思想政治教育,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由传统到现代的转变,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认同度和有效性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10.
姜丽 《前沿》2012,(17):26-28
文化自觉自信说到底是意识形态领域的问题,作为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大学生文化自觉自信的关键,大学生的文化自觉自信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影响大学生文化自觉自信的因素主要有西方社会思潮和社会经济转型期对我国高校文化的冲击,教育产业化带来的挑战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引领社会思潮,立足本土文化,加强人文教育,树立文化安全意识,以及进行网络安全和校园文化建设等对策可以提升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11.
大学教育必须回归其最根本的功能——文化功能,作为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无疑是培育文化自觉的关键。培育大学生的文化自觉,使其能够对我国文化合理的审视和反思,同时以开放的姿态融会他国文化,并在多元文化的环境下保持清醒的头脑,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要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培育文化自觉的实现渠道,增强大学生责任意识,强化文化认知与认同;优化大学生主体意识,加强文化整合与实践;提升大学生批判意识,引发文化自省与创新;培养大学生全局意识,促进文化自信与自强。  相似文献   

12.
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优秀的思想道德品质,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提升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但目前思想政治教育面临话语内容缺乏深度拓展、话语方式缺乏双向认同等困境,要积极推动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主体格局转型、革新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方式及话语语境,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正>党的理论宣讲是党的理论武装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播党的创新理论成果的有效途径,也是巩固执政党意识形态主导地位、实现理论认同、坚定"四个自信"的重要手段。一、增强理论宣讲说服力是党的思想政治建设亟待解决的重大现实课题当前,如何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这一全党首要政治任务,重在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以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在"三个  相似文献   

14.
思想政治教育的民族性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所体现的民族特性,它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归宿。思想政治教育与民族性相互联系,彼此融合,体现着民族品格,蕴含着民族精神,在民族伟大的实践中生成。新时期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民族性对于增强文化自信,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我国目前处在关键的转型期,这个时期保持政治稳定是十分重要的,而确保广大成员对社会主流政治文化的认同是关键。但身处转型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由于教育观念方式陈旧,教育内容体系不全,以及政治参与实践的缺乏,面对政治认同的任务显得力不从心。因此,要以转变教育观念为首,突出公民教育的地位,增加政治参与实践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  相似文献   

16.
章宗艳 《前沿》2013,(16):54-55
思想政治教育自觉主要是教育的从业者对教育体现的学术品位、学科特质、实践特色等的认识。包括主体性自觉、价值认知性自觉、文化传承性自觉等。当下遭遇认同危机已经成为思想教育自觉研究的起缘。认同危机表现在:工具理性胜过价值理性而引发了思想教育的空场。培养政治教育的自觉路径包括:寻求问题意识书写政治教育中国故事;树立职业伦理的观念;加强政治教育的内部化取向,以思想教育理论来说服人;推进政治教育专业化的建没,加强思想教育专业性。  相似文献   

17.
罗成雁  官秀娟 《创造》2019,(3):14-20
文化自信是主体对自身文化充分肯定和高度认同的心理状态和深厚感情,表现为主体对其文化身份和文化规范的高度认同。从文化领域"自我教育"到作为"四个自信"更基础的自信,文化自信强调文化建构主体、整合集体的功能,以文化的身份认同和规范性层面实现主体的文化治理。文化兼具治理对象和治理手段的双重属性,以文化自信增强政治认同和民族认同,使文化自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道路自信和理论自信中发挥基础性作用。因此,文化自信逐渐突显出独特的治理性内涵,成为文化治理现代化的新方略,并由此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  相似文献   

18.
社会转型、社会生态、社会控制、社会认同等揭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性。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亦存在紧密的联系。社会关系结构和文化关系结构为思想政治教育创设了叙事情境,且从社会和文化上规约着思想政治教育的行为主体;互动进程则从实践和变化上诠释了思想政治教育动态,并可能重塑社会关系与文化关系,使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得以维系。  相似文献   

19.
陈春晖 《传承》2011,(17):46-48
中国红歌现象作为新时期的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体现了一种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代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充分抓住中国红歌现象与思想政治教育内在的契合点,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着手于培养人民大众的爱国主义情操、升华人民的精神、树立自信心、增强民族自豪感的思想政治内容创新,以及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和方法的创新,从而形成一种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思维。  相似文献   

20.
王小凤 《青年论坛》2013,29(3):70-74
思想政治教育可信性研究关注的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受信任与被认同的程度。通过对近年来思想政治教育可信性研究进行统计分析,总结其取得的成绩与存在的不足。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可信性的研究需要拓宽学术视野,增强理论基础的厚度,并将其置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体系的整体研究视域之中,同时整合研究方法,采用多学科方法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