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市域是社会治理的重要治理层级,多元主体价值诉求彰显城市空间治理的多维挑战。地摊空间是城市空间治理的复杂场域,存在与发展凸现城市治理能力与水平。本文基于空间生产理论,框定秩序建构、日常生活、尺度重组分析框架,对地摊空间进行分析。研究发现:资本与权力“联姻”主导空间生产,建构排斥摊贩存在的空间秩序,不断异化日常生活。摊贩群体诉诸多种策略进行权利争夺、寻找空间机会。城市治理者与摊贩的互动与调适,呈现模糊与平衡治理表征。疫情发生后地摊经济的活跃带来空间尺度重组,城市治理者的尺度下推与摊贩的尺度上推相对而行,地摊空间不断彰显城市人本底色。城市空间治理要把空间正义作为重要价值准则,更新城市治理理念,注重摊贩空间权利维护与发展。  相似文献   

2.
城市摊贩问题一直以来都是政府管理城市的难题。特别是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失业人口摊贩化、摊贩群体弱势化、摊贩经营非法化等问题愈加突出,如何对"摊贩经济"进行科学的管制和有效的治理,已经成为当前政府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试图对国内外摊贩管制及治理的相关文献进行一次系统的梳理,探讨完善摊贩治理的路径走向。  相似文献   

3.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流入城市,流动摊贩的管理已成为一个非常棘手的现实问题。目前,我们正在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努力,这就要求在城市建设和发展中树立和谐理念,实现流动摊贩的和谐管理。一、城市流动摊贩的现状流动摊贩的经营范围主要包括方便食品和快餐,如烤串、煎饼、油条、  相似文献   

4.
"地摊经济"作为防疫常态化下保障民生、扩大就业、拉动内需的务实举措,使受疫情冲击的经济和民生状况得到了一定改善,城市也多了不少"烟火气"。与此同时,地摊经济也显露人群聚集、治理监管、信息安全等现实风险,亟待法治思维予以及时回应与纾解。为此,应坚持和依循依法治国的总基调,聚焦地摊经济的特征与本质,在法治维度下规范和引导地摊经济的重启与更生。  相似文献   

5.
中国近代城市化的演进导致城市经济的多样化,摊贩作为城市中非正式经济和非正式就业的典型群体,给城市带来了快捷、便利的服务和生机勃勃的街头文化,但同时也带来了城市管理和治安控制等社会问题。晚清警察成立于城市近代化初期,对非正式就业人群管理经验显然不足。1908年的汉口摊贩罢市风潮群体性事件的直接起因便是摊贩与警察的冲突,风潮最终虽在官府和商绅的联合调解下得以平息,其间警政腐败、地方政府反应迟钝、处置手段生硬、舆论疏通不灵等问题反映出中国城市近代化初期市民社会的群体诉求与政府市政管理的矛盾。  相似文献   

6.
摊贩管理在人口拥挤的都市地区,向来都困难重重.即使在已经大致完成城市化的中国的港澳台地区,摊贩管理也依然问题丛生.不过,港澳台地区摊贩管理还是各有其长处,了解港澳台地区摊贩管理模式,对久为无证摊贩管理所苦的大陆城市管理部门,应当大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总体要求以扩大消费、服务民生为导向,以促进夜间消费、发展夜市经济为目标,以丰富业态种类、完善配套设施、强化日常管理为重点,着力打造一批特色鲜明、业态多元、靓丽美观、整洁卫生的夜市街区,发展形式多样的夜市消费,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消费需求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鼓励发展与规范管理,突出特色与错位发展,行业指导与属地管理相结合的原则,以主城区为重点,其他区县(自治县)联动推进。工作目标。到2017年,全市建成市级特色型夜市街区20条、创业型夜市街区30条,创造就业岗位5万个以上,新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0亿元以上;到2020年,全市市级夜市街区达到80条以上,创造就业岗位10万个以上,新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00亿元以上,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到5%以上,打造具有全国影响的夜市品牌。主要任务。鼓励引导夜市消费,创新夜市经济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大力发展新型业态,引领新型消费。科学规划夜市街区,按照城市规划、商业网点布局规划和城市管理规定,合理布局建设夜市街区,研究制定夜市街区规划、建设、改造、提升具体实施方案。引导夜市差异化发展,根据夜市街区所处地理位置、目标客群、消费层次、购买能力和需求等特征,找准市场定位,因地制宜发展夜市经济,重点打造特色型夜市和创业型夜市。完善夜市配套设施。加强夜市整体环境建设,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和绿化工作,全面提高净化、绿化、美化水平。  相似文献   

8.
城管与摊贩的冲突是当前城市管理工作的难题之一,二者冲突是如何形成的?除了冲突是否还有别的状态?要如何全面准确地描述并加以破解呢?通过分析GY市HX区城管和摊贩行为,发现二者呈现出"流动中的博弈"和"静默中的盯守"两种状态,是一种动静结合的"互动"过程。因此,有必要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从人本意识、源头治理、清单制度和管理能力四个方面采取措施,改变城管游击式运动执法风格,构建摊贩与城管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目标。  相似文献   

9.
台湾的地摊,算是很强大的“地摊经济”。 所谓“地摊经济”,一是无地租成本。就是在学校围墙边,在人行道,或者是空地,形成市集。不过,慢慢也出现一些约定俗成的做法,也产生地租。比如,摆在人行道,还是会交给里面合法商店一些租金,借用水电给水电费。或者是形成市集之后,还是会有分租或者转租。比如,台北士林夜市,虽然是道路的两边,没有店面,但是其实要进去摆摊,仍要给最早占地的人租金。二是没有税金压力。  相似文献   

10.
正随着城市流动摊贩数量的增多,城管队员与小贩暴力冲突的案例并不鲜见,城管部门也随之被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为什么城管部门为管理流动摊贩付出了巨大成本,但管理效果并不尽如人意?本文从此问题出发,结合多年来从事市容工作的工作经验,对流动摊贩治理问题进行分析,尝试寻找一个流动摊贩基本权利与城市市  相似文献   

11.
正受疫情影响,上半年餐饮服务业受到冲击,不少在大陆经营餐厅的台湾商家直言上半年收入减少。随着大陆疫情趋向稳定,消费者回流,餐饮业逐步回暖。受大陆"地摊经济"启发,台资业者近期招数频出,"抢摊摆位"以更加"接地气"的模式寻求新商机。台湾"美食联盟"上路8个月,在厦门人和路上,由在厦台湾餐饮业者组成的"美食联盟"联手打造的台湾夜市即将登场。"届时,大陆消费者在这里就能品尝到地道的台湾  相似文献   

12.
《世纪行》2020,(7)
正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闭幕后,李克强总理在回答记者提问时,点赞部分城市率先松绑"地摊经济"。中央文明办也明确表示,在今年全国文明城市测评指标中不将占道经营、马路市场、流动商贩列为文明城市测评考核内容。推进"地摊经济"健康发展顺应了常态化疫情防控要求,满足了市民多元化需求,也增加了就业岗位,  相似文献   

13.
发展"地摊经济"正当其时,"地摊经济"创业门槛低、失败风险低以及商品价格低,可以吸引至少六类人群就业,还能促进出口转内销。但同时,社会和公共行政机关要对"地摊经济"业态所具有的明显的负外部性给予充分关注,重燃熄灭的烟火。要想实现"地摊经济"的有序发展,既要借鉴国外成功经验,赋予其合理的存在空间,也要"真刀实枪"地做好长期规制,实现规则在前。  相似文献   

14.
余际 《前沿》2011,(8):19-21
据有关部门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各城市的流动摊贩不少于3000万人。尤其在近几年,城市中无证流动摊贩大量激增并屡禁不止,成为群众投诉和社会反映的焦点。在此层面之上,更令人感到焦虑的是,城管粗暴执法、流动摊贩暴力抗法等不和谐现象愈演愈烈,部分城市甚至引发了群体性恶性事件,严重影响了社会和谐,不少法学界、经济学界专家都致力于这一焦点问题的理论探讨以寻求突破口,我们也看到了像温州摊贩公司的大胆创新,到后来的不了了之。这都让我们不得不对摊贩法律地位调整问题以及所滋生出的管理层面的问题的解决有所深思。  相似文献   

15.
在漫长的城市化进程中,许多国家都探索出一整套适合于本国国情的城市管理制度,不断破解城市发展难题,以和谐发展、以人为本的理念促进着城市健康、有序地发展。其中,不少有益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完善法律规范化管理在一些管理流动摊贩比较有经验的国家,大多都会制定相对完备的法律,对"谁来管理、如何管理"这些问题都有详细的规定,其城市  相似文献   

16.
正"楼下的夜市摊点都搬走了!"2018年6月18日,居住在三明市列东街满园春夜市楼上的居民拍手叫好。扰民10余年的满园春夜市搬迁到新建的列西龙岗夜市,满园春商业街终于恢复了昔日的整洁安静。梅列区满园春商业城,是三明市"三优街"重要的商业网点,但大排档夜市久驻满园春商业街,占道经营、饮食安全、城市卫生、违规排放等问题长期困扰着附近的居民和城管部门。在满园春这一弹丸之地、中心街边内就有45家烧烤摊点,周边有11家烧烤摊  相似文献   

17.
于靖园  王韵雅 《小康》2023,(19):64-67
<正>点亮夜的黑,触发新活力。今年以来,全国夜经济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强劲势头,夜经济正成为彰显城市开放度与活跃度、满足消费新需求、培育经济新增长点的重要业态,是新一轮县市竞争的“新赛道”。夜市古已有之。“龙津观夜市,灯火亦煌煌”,苏轼在《牛口见月》中,为我们描述了古代夜市的繁华景象。时至今日,夜市依然有着不可阻挡的魅力。尤其是今年以来,全国夜经济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强劲势头,  相似文献   

18.
地摊有着几千年的历史,在商店没有出现之前,地摊、流动摊贩恐怕就是最古老最经典的商业形式。唐代时城内商业活动限于白天,夜间实行宵禁。宋代坊市制度被打破,商业出现一片繁华之象。宋代繁荣的商业与恤商政策有很大关系,恤商就是恤民,其中不仅包含了就业民生问题,而且促进了商业繁荣、社会稳定和国家发展。  相似文献   

19.
正为适应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多地试水为"地摊经济"松绑,而中央文明办在今年全国文明城市测评指标中,也明确要求不将占道经营、马路市场、流动商贩列为文明城市测评考核内容。多地试水,再加上国家层面为"地摊经济"释放更大发挥空间的信号,得到了多数网友的点赞。开放"地摊经济",是为了助力经济复苏、刺激消费以及促进就业,也是为了方便群众生活。因此,各地相关政策一出台,便得到了大家广泛支持。"地摊经济"的优势也很快显现,四川成都作为全国第一个允  相似文献   

20.
<正>提起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食品摊贩和小餐饮这"三小",很多人并不陌生,无论是上班路上的早餐摊、提供外卖的小吃店还是熙熙攘攘的早市夜市、加工蛋糕的小作坊,"三小"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一直以来,"三小"在方便老百姓日常饮食需要的同时,也因为其卫生条件差、质量无保证、营业不规范等种种弊端而饱受诟病,发生食品安全事故的风险也相当高,可以说"三小"无小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