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现代传播技术日新月异,新媒体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全新的载体和平台。新媒体是新型的媒体形态,与传统媒体相比,具有全球性、数位性、互动性等特点。新媒体既为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有利条件,具有积极作用,也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带来负面影响。因此,要探索利用新媒体开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青年对新媒体使用的时间长、频率高、类型多,新媒体使用已经成为了青年重要的生活习惯之一。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必须善于发挥新媒体的优势。当前青年群体的整体价值观念健康向上,但依然存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确认知程度不够,诚实守信价值观知行脱节,对爱国主义理解出现偏差等问题。对于新媒体的使用,青年使用目的的娱乐性较强,对视听兼备的新媒体内容更偏爱。因此,新媒体环境下,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应该从新媒体平台建设、新媒体平台活动设计、传播契机的把握等方面着手,使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得以有效推进。  相似文献   

3.
新媒体日益成为当前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平台,为此要充分利用这一平台宣传和培育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其积极作用,规避其负面影响。要整合培育资源,优化传播内容,创新培育途径和策略,借以增强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提高核心价值观宣传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当前新媒体环境下,必须深刻认识和把握新媒体的特征和功能优势,充分认识到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形势及其对当代大学生产生的重要影响,切实发挥好新媒体的积极作用,进一步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5.
张玲花 《传承》2015,(3):75-77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保障,是促进校园文化繁荣的强大动力。要多方面、多层次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八大首次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肩负着艰巨的历史使命,更是我国实现"中国梦"强有力的保证。文章以我国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为主要研究内容,探寻加强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有效路径,以期为提高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以中华传统文化为载体,在大学生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现实必要性和理论可行性,是开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途径。高校可以在注重传统文化理论学习、开展传统文化育人活动、加强传统文化社会实践三方面上开展工作,提高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度,培养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切实有效地培育大学生群体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核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价值内核,积极培育我国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事关国家希望与民族未来。文章以齐鲁工业大学在校本科生为研究对象系统探讨了高校在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并从高校制度环境建设、高校课程体系设置、教师行动示范、高校实践活动四个方面阐述了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9.
大数据可以量化分析评估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化和践行状况,为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延展时空创造条件,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个性化教育提供便利。因此,在大数据背景下,有必要推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方式方法的转变和创新。  相似文献   

10.
蔡佳敏  郭晓梦  袁惠芬 《传承》2014,(11):70-71
高校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主阵地,应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以湖州师范学院为例,调查分析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认同现状,进而探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强化路径,以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高校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1.
文化自信的增强可以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又能更好地增强文化自信。对于当代大学生群体而言,增强文化自信首先在于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信。促进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与核心价值观培育协同并进,进而实现文化自信与核心价值观自信的相互促进,历史意义深远,现实价值重大。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课外活动是高校教育与管理中重要的一环,大学生课外活动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大学生课外活动的内在要求。培育的途径和方法是: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开,为大学生课外活动赋予价值主题,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深刻化,丰富大学课外活动的实现形式。笔者在分析探究中还提出了融入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魏志俏 《传承》2014,(4):63-65
一定的生活方式是在一定的价值观指导下进行的,大学生生活方式蕴藏着丰富的价值和意义,是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重要土壤。通过设置相关课程、渗透于大学生生活实践和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的方式,可以深化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认识,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相似文献   

14.
网络媒体生活是培育青少年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环境。调查发现,青少年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水平不高,且对不同层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认同存在差异。青少年学生的新媒体知觉现实是形塑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中介因素,要通过提升青少年学生的网络媒介素养能力、引导青少年学生对时事热点的理性关注,以及着力塑造青少年学生社会层面核心价值观,培育并增进青少年学生的政治认同。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大学生思想的最高价值引领,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处于主导和支配地位。近年来,以微博、微信、手机客户端等新媒体的出现,给高校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与传统媒体(电视、报纸、广播)不同的是:新媒体是基于互联网技术平台的、以用户需求为导向、注重用户体验的交互式传播,并且便捷高效成本低,对人们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产生重大现实影响。新媒体的出现受到了当代青年大学生的欢迎和认可。在新形势下,应利用新媒体平台进一步做好当代青年大学生的价值引领,意识形态方面加强和巩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导地位,通过新媒体视角下理论研究和实践分析引导当代青年大学生对核心价值观学习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从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6.
构建"知、情、意、行"四维一体的教育模式,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契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提高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效性的现实要求。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的"四维"教育模式坚持以理念创新为先导,提升大学生价值观培养的理论内涵;坚持以情感融化为手段,推动大学生价值观培养的策略调节;坚持以理想信念为核心,巩固大学生价值观践行的目标驱动;坚持以实践养成为目标,拓展大学生价值观践行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广泛的涵盖面,为全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遵循和要求,也与高校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相互吻合。在大学生中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8.
晏昱  ;周俊武 《求索》2014,(5):187-190
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拓展有效途径是重中之重。基于知行合一的要求,建构普及路径以增强系统认知,强化融入路径以提升内在认同,丰富实践路径以形成行为自觉,由低到高,从浅入深,构成了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层次,也是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三个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9.
《传承》2016,(9)
政治社会化是美国对公民进行核心价值理念教育的重要方式。借鉴美国政治社会化经验强化我国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应注重核心价值观教育与专业学习相融合、与优秀传统文化相融合以增强培育过程的无意识性,以及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广泛参与性。  相似文献   

20.
万弯 《学习与实践》2016,(4):120-124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的全过程。当前高等教育的普及凸显了高校教师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重要性。针对高校青年教师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特殊作用,强化青年教师在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角色意识,建设一支政治立场坚定、师德高尚、师艺精湛的高素质青年教师队伍,对于引领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推进整个社会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