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邓小平与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的创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是我党领导的华北抗日战场的战略中枢。抗日战争时期 ,邓小平作为八路军 12 9师政治委员一直战斗在晋冀鲁豫边区 ,和刘伯承一道为创立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建立根据地抗日民主政权和发展根据地经济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
《前进》2015,(9)
<正>伟大的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共中央军委在山西大力营造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支点,为八路军在敌后的战略展开,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这一举措正确地处理了抗日根据地与抗日战争发展的密切关系,是八路军在抗日战争中的重要经验之一,因此有必要加以研究。山西素称"华北锁钥",自古以来就是战略要地。它隆起在华北黄土高原之上,居高俯下,地理位置险要。东有太行山,西有吕梁山,中、南有太岳山  相似文献   

3.
《黄埔》2014,(5)
正华北抗日根据地←八路军领导人朱德、左权、任弼时、邓小平1937年8月22日,根据国共两党协议,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后改称第十八集团军)。9月,八路军主力东渡黄河,开赴抗日前线。图为朱德(用望远镜者)、左权(左一,黄埔一期生)、任弼时(左二)和邓小平(左四)在渡船上。  相似文献   

4.
彭雪枫在聊城彭雪枫同志长征到达延安后不久,奉命任八路军驻太原办事处处长。他曾在冯玉祥将军创办的北京育德中学毕业。他曾在1937年6月到济南与聊城宣传抗日并为建立聊城抗日根据地作出卓越的贡献。1937年6月7日,彭雪枫由太原到了济南,住在山东财政厅育德...  相似文献   

5.
《前进》2021,(4)
正震惊中外的百团大战,是全国抗战以来八路军在华北发动的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略性进攻战役。在这次战役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华北抗日军民,齐心协力,前仆后继,同日本侵略者浴血奋战,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体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在中国抗日战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相似文献   

6.
《传承》2015,(9)
在日本全面侵华的战火燃遍祖国大部分领土的危难岁月里,中国共产党领导八路军、新四军在敌后战场上英勇抗击大部侵华日军和全部伪军,成为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的中流砥柱。八路军办事处是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运筹国统区抗日救亡大局的领导中枢,为抗日战争胜利作出历史性贡献。  相似文献   

7.
曾景忠 《长白学刊》2007,(4):109-117
抗日战争初期,日军占领华北、华中一些地区后,除中共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外,国民政府军留置一些部队在敌后,沦陷区有些地方政府的官员率领保安部队坚持在原地抗日,战区组织抗日游击武装,还有民众自发组织起来的抗日武装,这些汇成敌后武装抗日的洪流。敌后抗日游击战于是展开。本文对抗战初期国民政府和中共有关敌后游击战的方针和部署及敌后抗日游击战初步开展的情况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8.
王刚 《北京观察》2015,(9):24-25
<正>王定南在抗战时期的经历颇为传奇,在白色恐怖笼罩下的华北大地,他几次被捕入狱,甚至濒临被枪毙处死,仍然保守党的秘密,坚持进行上层统战工作,为华北的抗日斗争作出了重要贡献。王定南,曾用名王泽南、王正化、王作宾,曾于1929年4月在北平艺术中学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于1937年在中共北平特委工作,次年任特委书记。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北平沦陷,中共领导的抗日活动转入地下。北平地下党组织有一个独立的情报系统,开始由马辉之领导,后统归晋察  相似文献   

9.
魏宏运 《前进》2005,(8):30-31
新中国是在人民革命胜利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中国革命曾经历许多曲折和挫折,到了抗日战争时期,得到了发展的良机,从此就迅猛地发展起来。民族灾难使中国人民团结起来,国共两党捐弃前嫌,携手抗日,中国工农红军改称第八路军,由陕西三原、耀县、富平等地开赴华北抗日前线。毛泽东选择恒山、吕梁山、管涔山和太行山作为基地,将八路军三个师分散部署,这是很有远见的,特别是以太行山为前进阵地,开展游击战争,对中国以后的发展影响极大。有了太行山根据地,陕甘宁边区就有了屏障,中共的抗日救国战略就能顺利地展开。太行山战略地位极为重要,有人以…  相似文献   

10.
卫智 《黄埔》2012,(6):11-13
卫立煌将军是著名的抗日爱国将领,国民党陆军二级上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副主席。抗日战争期间,他支持联合各方力量共同抗日,与八路军友好相处、携手抗日,他是到访延安的国民党最高官员,受到了毛泽东主席等中共领导人的亲切接见。1943年11月,卫立煌出任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指挥远征军一举击溃滇西和中缅边境日军,  相似文献   

11.
《传承》2005,(3):4-8
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团结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九·一八”事变和华北事变相继发生,中华民族危机加剧。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以民族大义为重,对国民党桂系实力派和以李济深为代表的民主派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统战工作,推动广西形成国共合作的局面。八路军驻桂林办事处,统筹南方抗日大局,谱写了华南抗日战争的光辉篇章。抗战时期,国民党桂系执行片面抗战的政策,制造了桂林“七·九”事件等一系列反共事件,中共广西地方组织反对顽固派的反共内战逆流,转移隐蔽精干,高举抗日旗帜,开展广泛的抗日救亡宣传,放手发动群众,支援正规军作…  相似文献   

12.
《小康》2015,(18)
<正>在艰苦的抗战中,东江纵队得不到来自党中央的直接支援,但独立发展壮大为拥有11000多人的抗日武装力量,与其他抗日武装一起开辟了华南敌后战场,成为中国"敌后三大战场"之一。"我们是广东人民的游击队,我们是八路军、新四军的兄弟,我们的队伍驰骋于东江战场上,艰苦奋斗,英勇杀敌,取得了辉煌的胜利……"走进惠州罗浮山东江纵队纪念馆序幕大厅,墙面一侧镶嵌的这首《东江纵队之歌》引人注目,它歌唱的是与八路军、新四军并称"中国抗战的中流砥柱"的华南敌后  相似文献   

13.
《前进》2021,(5)
正84年前,八路军从陕西省韩城县芝川镇黄河渡口分批东渡黄河,挺进山西抗日前线,随后由山西到河北、河南、山东,由山地到平原,在广阔的华北战场,浴血奋战,顽强抗击日本侵略军,为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建立的丰功伟绩值得我们永远铭记。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追忆东渡历史,传承八路军抗战精神,进一步从党的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满怀信心迈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震撼了整个中华民族。中国共产党人以民族大义为重,与国民党达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之后,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开赴抗日前线,从而拉开了抗日游击战争的伟大序幕。聂荣臻向林彪建议:“这块肥肉块大,不好一口吃掉,得分而食之。”林彪说:“部队上公路,将敌人切成几段,分段吃了它!”9月中旬,日军兵分三路向华北进攻。其中右路军企图由晋北打开通路,攻占太原,达到不战而占领华北五省的目的。八路军奉命抵晋,与国民党军联手共同抗击日军。第一一五师师长林彪出发后不久,副师长聂荣臻率师第二梯队也开始北上,于9…  相似文献   

15.
万望明 《新东方》2005,(5):10-11
逝者如斯!65年前的秋季,在中国抗日大地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在华北敌后所发动的为打破敌人“囚笼政策”的“百团大战”, 无论从参战兵力之众多、作战地域之广阔、动员准备之充分、指挥艺术之精湛、军民配合之密切、所获成果之辉煌和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计划  相似文献   

16.
在抗日岁月里──《李天佑将军传》选载刘天野,夏道源,樊书深等(续上期)首战平型关在八路军出征北上期间,华北战局迅速恶化。9月中旬,日军分三路在华北展开全面进攻。第一路以一个半师团的兵力沿津浦路向南进犯;第二路以一个师团的兵力沿平汉路向南进犯;第三路以...  相似文献   

17.
胡坚 《前进》2014,(9):37-38
<正>武乡县是革命老区,早在1937年11月,八路军就来到武乡发动群众抗日,组建地方武装,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当时14万人口的武乡县,就有9万多人参加到各个抗日团体中,"母亲叫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的动人事迹层出不穷,全县"村村像军营,人人都是兵,抗日根据地,一片练武声"。八年抗战中,武乡人民出粮、出兵、出干部,在人民支援八路军的同时,八路军将士积极帮助人民生产,在武乡留下了许多"军爱民、民拥军,军民亲如一家人"的感人故事。也正是因为党领导的八路军贯彻了"军民鱼水情"、"军民  相似文献   

18.
叶介甫 《春秋》2020,(2):37-42
在山东省莒南县原八路军山东军区指挥机关所在地,有一尊高4米的汉白玉全身塑像,这是为纪念杰出的国际共产主义战士、奥地利医学博士雅各布·罗生特而建立的罗生特塑像。罗生特在山东军区工作两年多,为山东抗日根据地卫生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莒南县人民医院因此被命名为“罗生特医院”。  相似文献   

19.
以山西为突破口,实施战略展开,形成四角之势,是抗战之初中共中央军委对八路军的战略安排。根据这一精神,一一五师一部首先在恒山、五台山建立了晋察冀根据地,迈出可喜的第一步。此后不久,晋西北、晋冀豫、晋西南三块根据地相继建立。这三个抗日基点与晋察冀抗日根据地一道,形成了一座牢固的、坚不可摧的四角堡垒,将山西境内的日军狠狠地遏制在狭窄的地域里,也拱卫了中共中央所在地——陕甘宁边区。晋西北、晋冀豫、晋西南、晋察冀这四块抗日敌后根据地的建成,对于华北敌后战场而言,具有着奠基性的意义,对中华民族抗日大业而言,具有不可估量…  相似文献   

20.
<正>1939年11月,在黄土岭战斗中,八路军击毙所谓"名将之花"阿部规秀中将,开创中国抗战后首次在战场上毙敌中将的纪录。此后很长时间内,日军不敢以一个大队为单位深入敌后根据地。精心设伏歼敌雁宿崖1939年10月下旬,日军华北方面军共2万余人,分多路开始了对我军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北岳区的冬季"扫荡"。与此同时,在日本军队中素有"名将之花"盛誉的山地战专家阿部规秀,被任命为侵华日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