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0 毫秒
1.
<正>一、贺州市推进扶贫生态移民工作基本情况(一)贺州市扶贫生态移民工程项目建设总体情况。扶贫生态移民工程于2014年正式启动后,当年自治区下达贺州市扶贫生态移民项目31个,计划搬迁2708户共13511人(其中,易地扶贫搬迁1135户5568人,生态搬迁1573户7943人)。2015年计划实施扶贫生态搬迁项目28个,任务指标为2863户12711人(其中扶贫搬迁2159户  相似文献   

2.
可持续生计视角下山区避灾型移民搬迁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鄢闻  何得桂 《前沿》2014,(1):117-119
推进山区避灾型移民搬迁是实现区域均衡发展的重要路径,也是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课题。作为区域性重大移民工程的陕南避灾移民搬迁项目在初步实现"搬得出"之后,面临着"稳得住"和"能致富"难题。基于生计可持续发展视角,发现避灾扶贫搬迁后所带来的移民生计资本缺乏、农户生计策略单一、社区经济发展缓慢等问题,并从保护生态、产业支撑、技能培训等方面为促进移民生计可持续发展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3.
今年是实旋“欠发达乡镇奔小康工程”的第三个年头,也是关键的一年。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按照实施“八八战略”和建设“平安浙江”的要求,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本省实际,围绕年初制定的目标任务,突出抓好下山脱贫、劳动力转移培训和产业化扶贫三大重点工作,加强调研,加大投入,理清思路,完善政策,健全机制,扶贫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第一,下山移民工程步伐加快,异地脱贫成效显著。围绕“五大百亿”工程和本届省政府提出的每年下山搬迁5万人的目标任务,加大工作力度,努力克服建设用地指标紧张的困难,积极推进下山脱贫工作有序开展。今年1-10月,全省25个欠发达县和平阳、黄岩、婺城等地已新建和扩建下山脱贫小区(点)144个,已经签约并落实宅基地的下山农户有1.4万户、5.1万人。积极实施乌溪江库区困难群众异地脱贫第一期工程,已建设小区7个,安置农户900户、3887人,第二期工程的小区建设正在实施中,搬迁群众的宅基地都已落实。同时,在苍南、泰顺和海岛等地积极开展“下山移民公寓”试点工作,今年已建成“民工公寓”628套,1.55万平方米,可安置2200余人。第二,劳动力培训力度加大,农民就业转移增加。围绕“欠发达乡镇奔小康工程”后三年农民培训和转移计划,以欠发达乡镇农民就业技能培训为重点,以省级扶贫培训示范基地为依托,坚持适应性培训与战略性培训相结合,加大扶持力度,强化就业服务,积极探索培训产业化、市场化的路子。在做好农业实用科技和职业技术培训的基础上,发挥各地的优势,进一步拓展培训内容,重点抓好特色就业技能培训,预计今年培训农民22万余人次,其中转移就业2万余人。欠发达县普遍建立了对外出就业农民的“一站式”服务机制,有的还在农民就业较多的城市设立办事处,为外出就业的农民提供权益保障、法律援助等多种服务。举办了欠发达地区劳动力转移就业推介会,提供了就业前订单培训7300名人,就业  相似文献   

4.
宁政办发[2011]89号各市、县(区)人民政府,自治区政府各部门、直属机构:为推动我区中南部地区生态移民攻坚工程顺利实施,根据《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宁夏十二五中南部地区生态移民规划的通知》(宁政发[2011]34号)精神,现就做好生态移民就业、培训和社会保障工作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5.
生态移民的社会适应是关系到生态移民工程最终目标实现的重要因素。通过对长江上游牧区生态移民搬迁之后生活状态和社会适应的分析,讨论搬迁移民在急促城市化过程中社会不适应的原因,从生产、生活方式、文化和心理等几个方面阐释了文化和职业培训在改善移民社会适应性上必要性和重要性,同时还对移民迁入地目前的培训现状与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移民培训的内容安排、持续性、追踪机制、培训对象的态度以及培训参与者资源整合的能力是影响目前培训效果发挥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强毅 《前沿》2008,(1):62-67
红寺堡曾是宁夏中部干旱带上的一片荒漠,自1998年以来借助扶贫扬黄灌溉工程和生态移民政策,在很短的时问内走上了城市化的道路,闽出了一个贫困地区小城镇发展的模式,对西部贫困地区城镇化发展做出了有益的探索。本文依据红寺堡扶贫扬黄生态移民的发展历程,探讨了红寺堡扶贫扬黄生态移民开发城镇化模式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并据此对西部贫困地区的城镇化提出了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7.
《内蒙古政报》2014,(1):6-7
为了加强和规范自治区生态脆弱地区移民扶贫资金的使用和管理,依据《内蒙古自治区生态脆弱地区移民扶贫规划》和自治区本级财政资金管理相关规定,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内蒙古自治区生态脆弱地区移民扶贫资金管理办法》。  相似文献   

8.
一、当前移民就业工作的现状(一)移民就业与就业培训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中共重庆市委九次全会召开后,各部门、各地区更加重视移民就业工作,由市移民局、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农业局等13个部门组成的三峡移民就业联席会议制度,明确责任,分类实施,定点落实,解决"零就业"成效显著,移民就业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重庆市基本建立健全了移民培训体系,市、区县都成立了移民培训领导小组,各区县移民局都设立了移民培训机构,市政府命名了21个移民劳动技能培训基地,各区县设立了100余个培训基地或培训点,对移民培训工作实行了专项考核和目标管理。2006年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移民,就业率达到50%以上。移民培训实现了"三个转变"。即培训对象由移民干部为主转变为移民为主;培训内容由政策法规为主转变为劳动技能为主;培训目的由促进移民搬迁安置为主转变为解决移民生计、促进移民就业为主。  相似文献   

9.
生态移民生产方式能否健康转型,决定着生态移民群体的经济生活水平和社会地位,同时也是评价考核生态移民工程成效的重要指标之一.本文通过大量的入户调查,实证研究的结果,可总结出锡林郭勒盟蒙古族生态移民自然草地畜牧业的一部分经营方式由放牧型向圈养专业化发展的养殖奶牛为主的第一产业转型,另一部分向个体二、三产业、牧民工转型,移民整体失业率增高,就业难度加大,家庭经济向高投入、低收入转型的总体特征.  相似文献   

10.
<正>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文件黔府办发[2015]33号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贵安新区管委会,各县(市、区、特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将《贵州省2015年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2015年8月28日(此件公开发布)贵州省2015年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11.
张云雁 《前沿》2011,(20):197-200
生态移民作为恢复生态、扶贫开发的西部大开发战略之一,广泛地运用于我国西部地区。生态移民工程在西部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小康生活的实现中起着桥梁的重要作用。中央西部大开发会议高度重视西部生态移民建设。生态移民区的人口政策及法律、环境保护政策及法律、生态移民行政补偿政策与法律建设是一个艰巨的任务,关系到西部大开发战略目标能否顺利地实现。生态移民工程与制度建设两手抓才能实现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四川横断山区生态移民安置模式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四川横断山区既是长江上游最重要的生态屏障,又是我国新时期扶贫攻坚的重点区域。2004年,以生态环境保护和反贫困为目标的生态移民工程在这里开始试点,两年的实践证明,生态移民的双重目标直接导致移民意愿的双重性,出现了生态移民大部分为非自愿移民,小部分为自愿移民的特点。针对这一特点,四川横断山区出现了四种生态移民安置模式,即:高山农业居民移民模式——人林异位;高寒草原移民模式——退牧还草;干旱河谷区移民模式——易地致富工程;横断山区边缘区——市场化引导的自愿移民。四种模式并存的局面,为成功实施生态移民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相似文献   

13.
张凯  孙饶斌 《人民论坛》2012,(20):230-231
三江源生态移民为三江源环境保护和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为保证移民"移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不反弹",需要帮助移民解决后顾之忧,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通过项目带动就业,促进其产业发展,走特色、科技、绿色、生态、环保、循环、低碳、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4.
贵州农村贫困问题突出,并与生态环境问题、民族地区发展问题相互交织。实施生态移民既是消除贫困的重要途径,又是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的内在要求。文章在总结回顾过去10年来贵州生态移民成效、问题的基础上,从加强组织领导、加大资金投入、合理选择安置模式、促进移民稳定就业、完善相关配套政策等方面,提出了进一步实施好生态移民工程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5.
何得桂  ;廖百平 《前沿》2014,(13):128-132
推进避灾扶贫移民活动是我国山区城镇化进程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深入开展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有效路径之一。基于“避灾扶贫”需要的陕南地区大规模移民搬迁活动,尽管打破了原有的村域界限,也形成了新的居住模式,但是这些移民社区在社区建设和服务管理模式等方面亟待改进。基于个案实证研究,在对避灾扶贫移民型社区基本类型、发展状况与典型代表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加快和完善西部山区避灾扶贫移民型农村社区管理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6.
<正>道银、坡告村位于南渡江源头、热带雨林深处,是离鹦哥岭自然保护区最近的村庄。2015年11月25日,白沙黎族自治县委副书记、县长胡翔、县委副书记陈鸿亮带领各专项小组成员到群山环绕的南开乡,实地调研,现场办公,研究解决高峰村委会道银、坡告两个自然村生态扶贫移民存在问题。对地处生态保护区核心地区的道银、坡告黎族贫困村启动生态扶贫移民工程,以自然村为单元整体搬出生态核心区并修复原址植  相似文献   

17.
各市、县人民政府,自治区农垦局,区直各委、办、自治区劳动保障厅、库区移民局、发展改革委、工作方案》已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现转发你们,厅、局:财政厅制订的《广西水库移民培训就业工程请认真贯彻执行。  相似文献   

18.
扩大就业,促进再就业,关系改革发展的大局,关系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关系国家的长治久安,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巫山作为国家新一轮扶贫工作的重点县、重庆库区首淹首搬县,移民任务繁重,改革发展任务艰巨,稳定责任重大。巫山县移民任务能否按期完成,经济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社会能否保持稳定,关系到巫山县改革发展的大局,关系重庆直辖市的形象。为此。实施“关爱工程”,稳妥安置移民;启动“就业行动”,做好下岗职工、失业及待业人员的就业工作;解决好弱势群体实际问题,已成为当务之急。这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党和政府关心群众生活、为人民谋利益的具体行动,是确保  相似文献   

19.
袁祖浩 《桂海论丛》2012,(5):125-128
面对广西石漠化区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和扶贫难度不断加大的严峻现实,民建广西区委探索了一条"生态教育移民"扶贫新路。这一扶贫新模式突破了传统扶贫理念的束缚,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针对性,有利于根本解决石漠化区脱贫致富和生态保护的双重难题。开展好"生态教育移民"工作,政府及相关部门需要从领导规划、宣传发动、资金投入、配套政策等多方面采取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0.
王立伟 《前进》2014,(4):16-18,24
<正>今年初,山西省委、省政府决定在百企千村产业扶贫开发工程取得阶段性成效的基础上,启动实施千村万人就业培训行动计划,这是我省加大扶贫攻坚力度的又一项创新举措。千村万人就业培训行动计划和百企千村产业扶贫开发工程一起,共同构成我省支持贫困地区农民增收脱贫的"姊妹篇"。一、依托产业开发,为贫困地区农民就业增收创造更多机会我省启动实施千村万人就业培训行动计划的主要目的,是以稳定就业为核心,主要依托百企千村产业扶贫开发工程创造的就业岗位,借助农业现代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