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不久前发表的猪新热病研究第一、二篇报道(见本刊1982年第4、5期)中,提出了小新菌这个名词,本文就考据所得(恕不详列原文),缕述管见。一项新事物的出现,见仁见智,各有千秋,是非曲直,有待长时间实践的检验。本文不期望有当机立断的论据,但事关本病的防制,不借闪电光,怎辨悬崖径。于是,依据四年来对小新菌钻研所得,以与其近似  相似文献   

2.
本文内容以1978年湖北运川的长白猪群所发生疫病的诊断为基础,逐步深入探究此病的性质。最初,怀疑是弓形体病,因为初步收集的流行病学资料、症状和病变颇为近似。就其免疫历史和分离培养程序,排除了猪瘟及其他常发的细菌病。在疫场病猪和暴露过疫源而外表健康猪只体内各种组织之为弓形体所常住者全未发现弓形体;经常发现的却是一种能扭动的微球体充斥于病猪的全身组织与体液及分泌排泄物中。衡量当时掌握到的资料,起初把发 现的小虫称为小新弓,名此病为类弓形体病;以后正名为猪的新热病,而将此病原体暂名为小新菌。  相似文献   

3.
寄生形态 在《猪新热病的调查》(载本刊1982年第4期)一文中曾提及,在患新热病病猪和暴露过疫源健猪或其他动物的体内存在着小新菌。它们是以最完善的寄生方式同宿主平衡相处。据此,小新菌“以生以息”而对宿主不致病,宿主“得过且过”而对寄生物容忍下来。就这样,寄生物的地位巩固而扩大着生态境界;宿主的安宁有了保障,而生产性能并无损失。但当遭遇某些不利因素,寄生生活转变为发病机制、平衡遭到不可纠正的破坏,则须另当别论。  相似文献   

4.
小新菌生态学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78年从患高热病病猪体内发现了小新菌以来,对它的鉴定工作尚未系统进行。今天,还不必忙于指出它在分类学上的位置,首先应该揭露它的生态学面目。诚然,在最初摸索过程中,每获睹其一鳞半爪,便叫出一个名字来,同时踏上了进一步认识过程的阶梯。这条路线都是沿着生态学方位进行的。例如,先是从病猪各处组织液悬滴中找弓形体,却发现  相似文献   

5.
本刊今年第1期学术讨论栏曾发表夏定友教授《猪高热病病原小新虫的探讨》一文,论述了近年来流行的猪高热病主要是小新虫感染所致。最近,作者对这一问题又作了进一步研究,根据结果撰写了本文。  相似文献   

6.
大家都来重视兽医科学和教育的发展·、…·。·,………。…………··,··。··,………………·朱宣人(7—2”) ·研究报告·马心电图的研冗……··,·二,…·,…,…·,。,·。··,。……··。··,、·、、·,··,…………··,……·,………卢景良等(l—2) —一马心脏激动过程的探讨牦牛嗜皮菌病治疗试验报告…………·,………·、··、…·,……·、、……………··,··李崇华等(1—7)猪新执一的环究………………………………··。…………。…··、—…·,………,。……··尸定友(1—12 \ — —小新菌在细菌分类学上的地伎…  相似文献   

7.
高热病和小新虫 猪遭遇小新虫感染,可发作高热病,或小新虫肠炎。这种疫病流行于我国广阔地区已有多年,但尚未见有人阐发和报道。很早以前有人描述的猪的火症很可能就是此病,而病原一直是个谜。对此,近年来盛行两种论点,一说是猪瘟(慢性猪瘟、温和性猪瘟、兔毒回归猪瘟),另说是弓形体病,均难令人信服。弓形体发现至今已有七十二年的历史,近十年在我国有人遇到青链霉素无效的高烧病猪,只要一发现弓形,即定为弓形体病,此中很可能有错判之例。据我们两年来在猪高热病疫区调查,弓形体销声匿迹,却无例外地在所有病猪身上  相似文献   

8.
在人和动物血液内发现一种不明微生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我们在进行弓形体病调查工作时,偶而在广西灵山县正常人、各种门诊病人及小白鼠、豚鼠、蚊体的血液或体液内发现一种过去未见过的不明微生物或小游生物(Microorg-anism),其形态等特征与四川农学院夏定友教授报告在高热病猪血液内发现的小新虫或小新菌十分相似(见本刊1981年第1、8期),但在文献中未见到类似报告。现将我们在376例人血液内发现的这种不明微生物调查的初步结果报告于下。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告了从对虾和新对虾分离的5株耐盐性细菌的生物学特性,以及部分典型菌株对虾的致病性。经鉴定,分离菌为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和溶藻酸弧菌(V.alginolyticus)。两株细菌均可使对虾和新对虾产生相似的黑褐色溃疡症状。  相似文献   

10.
病毒分类的新进展谷宁林(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150001)一百多年以前,人类第一次发现烟草花叶病毒时,只是粗浅地认识到这是一种比细菌还小的具有传染性的病原体。如今,不但在超微结构水平搞清了病毒的形态结构、化学组成,而且在分子水平上阐明了病毒...  相似文献   

11.
鸟苷酸结合蛋白(guanylate-binding protein,GBP)是鸟苷三磷酸酶(GTPases)超家族成员,在干扰素和其他促炎细胞因子的作用下表达,发挥重要的宿主天然免疫和细胞自主免疫作用,同时对胞内细菌、病毒和寄生虫均有抑制功能。根据GBPs所依赖的机体、细胞类型和病原体不同,其作用机制各异。GBPs可裂解含有病原体液泡膜,破坏液泡中原虫和细菌病原体的生存环境,也可直接靶向细菌和原虫的细胞膜,释放病原相关分子模式(Pathogen-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s,PAMPs),并作为配体从而激活天然免疫识别通路和炎症小体等。GBPs还可以阻止病毒粒子的传染并靶向RNA病毒复制复合体,通过泛素化、自噬及诱导细胞焦亡等对病原体发挥抑制作用。虽然最近对GBPs的作用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但对其已知功能机制的深入探讨却很少。因此,本文对GBPs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加深对GBPs的理解,为其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通常认为,传染病是一种一个传一个的疾病,其病原必须同九十年前的Koch的论点相符。其实,Koch的假说是按当时的认识提出的,其中包括:(1)应能从该病各例中都找到这种细菌,而且其在体内分布场合恰好同看到的损害一致;(2)细菌应能在体外培养,纯化几代;(3)这样分离的细菌应能在其他易感动物体上再致此病;(4)要能示演出感染动物具有对此菌特异的特高浓度循环抗体,或特强的特异免疫力;或是那些新近恢复宿主对此病菌  相似文献   

13.
自1947年氯霉素被发现以后,它就在兽医药库中享有显目的地位。它具有以下特点:(1)对多种病原体有较强的抗菌性,即对葡萄球菌、沙门氏菌、巴氏杆菌、Bordet氏球杆菌、嗜血杆菌、绿脓杆菌、衣原体、立克次氏体等致病性病原体,以及对其它的抗菌剂有抗药性的多种病原体,都有抗菌之效能;(2)投入动物体内有良好的渗透性,即大多数氯霉素  相似文献   

14.
选择产后荷斯坦奶牛18头,以产后第21天的黏液性状评分和中性粒细胞计数为基础,将其分为健康组9头,亚临床子宫内膜炎组3头和临床子宫内膜炎组6头。通过对黏液中细菌的分离培养和测序,检测产后奶牛不同时间、不同子宫状态下子宫黏液中细菌的种类和数量,并分析了细菌种类、数量与产后时间及黏液性状的关系。试验表明,在健康组和患病组奶牛子宫内共分离到407株纯菌,经测序后发现其分别属于变形菌门、厚壁菌门、放线菌门的25种细菌,其中大肠杆菌、芽胞杆菌、葡萄球菌和希瓦菌的分离率较高,分别为44.14%、19.31%、6.21%和4.83%;蜡样芽胞杆菌、苏云金芽胞杆菌等只出现在健康牛子宫,克雷伯菌、不动杆菌、志贺菌、肾棒状杆菌、绵羊创伤球菌只出现在患子宫内膜炎的奶牛子宫。黏稠且不透明黏液中的分离菌数为98株,显著多于分离菌为37株的半透明、白色脓性黏液及分离菌为10株的透明、偶带白丝的黏液;其中产后第35天菌株分离数量和黏稠黏液数量最多,在黏稠型黏液中共分离出41株纯菌,占细菌分离总数的74.56%,绵羊创伤球菌、志贺菌、表皮葡萄球菌、不动杆菌等只从黏稠型黏液中分离到;产后第49~56天,细菌分离数量及黏稠型黏液数量较产后第35天逐渐减少。结果表明,大肠杆菌是感染产后奶牛子宫的主要微生物,奶牛产后子宫感染细菌数量越多黏液脓性越高,并且奶牛产生子宫内膜炎及脓性黏液可能与不动杆菌、绵羊创伤球菌、志贺菌等病原菌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15.
鸡链球菌病是一种急性败血型传染病,多呈地方性流行。本病在世界许多国家爆发,并呈毁灭性流行。现就该病在国内外研究概况综述如下。病原近年来,国外学者对鸡链球菌病进行了大量研究,多数学者认为成年鸡链球菌病的病原体是Str·zooepidemica,属C血清型。该病原体溶血明显(β-溶血),牛乳不变酸,亚甲蓝还原,发酵甘露醇和海藻糖。新分离菌株对小白鼠和鸡具有致病性,对豚鼠不致病。他们并研究了菌株的毒力与其群体的变异性具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用泌乳母鼠乳腺作疾病模型,研究了乳牛乳腺炎多联苗对乳腺组织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免疫保护作用.试验发现,将金黄色葡萄球菌(84184)接种于母鼠乳腺内,可使乳腺出现较为明显的急性炎症,在攻菌后24、36 h免疫组的乳腺发病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取乳腺组织匀浆后进行细菌计数,免疫组攻菌后24 h的细菌数与攻菌细菌数接近,而对照组则比攻菌细菌数明显增多(P<0.01).攻菌后36 h两个组的细菌数均比攻菌数增加,对照组增加更为明显(P<0.05);组织学检查可见,免疫组乳腺的上皮组织病变程度比对照组明显轻微,而其乳淋巴组织则比对照组表现出更为强烈的免疫反应.结果表明,多联苗全身免疫泌乳母鼠后可显著增强乳腺局部的抗感染能力,延缓乳腺组织的病变进程.  相似文献   

17.
从腹泻的大熊猫粪便中分离到 2株细菌 ,用BiologMicroStation细菌自动生化鉴定工作系统鉴定为嗜水气单胞菌 (Aeromonashydrophila)DNA 1群和肺炎克雷白氏菌肺炎亚种 (KlebsiellapneumoniaeSSpneumoniae)。试验表明 ,2菌对小白鼠有极强的致病性 ,对菌必治和百菌除敏感。  相似文献   

18.
从进口的 17批饲料用鱼粉、肉骨粉样品中分离得到 4株细菌 ,采用生化和血清学方法鉴定 ,提取其DNA ,用细菌 16SrRNA基因通用引物进行PCR扩增 ,并对PCR扩增产物测序 ,将测定的 16SrRNA序列在NCBI数据库中进行序列同源性比较 ,确证为沙门菌 ,其中样品 2、8与鼠伤寒沙门菌的序列同源性大于 99% ,样品 10、11与伤寒沙门菌的序列同源性大于 99%。由此可以认定样品 2、8为鼠伤寒沙门菌 ,样品 10、11为伤寒沙门菌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兽医科技》1989年第2期发表了由虞蕴如等同志撰写的“水貂新型败血性疾病病原体的研究”一文。在此,我们拟就病原体的鉴定问题与上文作者提出商榷。1986年,我县某貂场发生一起急性败血性水貂传染病。我们从发病水貂的实质性脏器中分离到一株病原菌。经虞蕴如等同志鉴定为嗜水气单胞菌嗜水亚种(A.hydrophila Subsp hydrophila)。我们感谢虞蕴如等同志的支持。但我们经过系统鉴定,此菌应定为温和气单胞菌(A.Sobria)。  相似文献   

20.
绿脓杆菌是假单胞菌属细菌的模式种 ,因本菌能产生铜锈样的蓝绿色素 ,故又称为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aeruginosa)。假单胞菌广泛分布于土壤、水和空气中 ,也存在于动物和人体的皮肤、呼吸道、肠道及泌尿生殖道黏膜。在本属细菌中 ,除鼻疽假单胞菌是单蹄兽动物的致病菌 ,荧光假单胞菌引起鱼类发生赤皮病以外 ,其余假单胞菌几乎都是条件致病菌 ,即在正常情况下 ,它们对动物和人体基本无毒或弱毒 ,但出现移位寄居、菌群失调或宿主防御机能降低时 ,常可引起严重感染。近年来 ,吉林、河南等省报道雏鸡受绿脓杆菌感染导致严重死亡 ,给养禽业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