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语曰:“官者管也,官为民先。”问题是这里的“先”究竟应“先”在什么地方。倘如指各级官员先富起来,先享受现代化生活的种种便利和舒适,先领略和感受各种消费时尚和生活待遇,那么,这样的“为民先”,显然是不该“先”而“先”,其误也甚,其弊也深!邓小平同志提出“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主要针对传统的“大锅饭”和高度平均主义的分配弊端而言。这对调动人们的积极性,以效率优先促市场经济发展,功莫大焉。但这一政策的主要着眼点是包括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及基层一线党员在内的最广大人民群众,而不是各级领导干部。惟其如…  相似文献   

2.
“公仆”不可“先富”张秀章,孟玉生近年来,一些领导干部,错误地理解我党"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口号和政策,为了达到自己"先富"不择手段。有的以权谋私,搞权钱交易;有的利用职权侵吞国家、集体资财;更有甚者,明目张胆地贪污受贿……这些"公仆"利用职权搞腐...  相似文献   

3.
我们的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的,在农村先见效,但发展不平衡。有百分之十左右的农村地区还没有摆脱贫穷。主要是在西北干旱地区和西南的一部分地区。我们的政策是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以带动和帮助落后的地区,先进地区帮助落后地区是一个义务。我们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根本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然而平均发展是不可能的。过去搞平均主义,吃“大锅饭”,实际上是共同落后,共同贫穷,我们就是吃了这个亏。改革首先要打破平均主义,打破“大锅饭”,现在看来这个路子是对的。  相似文献   

4.
一看实绩的“显”与“潜”。所谓实绩,就是干部在履行职责的过程中,运用自己的德才条件,通过正当途径所取得的实际成果。实绩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显绩”,即已见成效的明显的政绩;另一部分是“潜绩”,即不太明显的、潜在的政绩。考核干部实绩,既要看“显绩”,又要看“潜绩”。有的干部上任伊始,不是扎扎实实地去抓打基础的工作,而是好大喜功,急功近利,搞短期行为,甚至杀鸡取卵,竭泽而渔,不惜  相似文献   

5.
“大跃进”的历史教训.根本的一条.就是把和平时期的经济建设当作了阶级斗争(用毛泽东的话说,“我们是搞发动群众.搞阶级斗争”。《在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上的讲话》)“大跃进”的发动,是作为“反右派”斗争这场“社会主义革命”接下来的又“一个革命”而搞起来的(用毛泽东的话说.“我们的革命是一个接一个的”。《工作方法六十条》)。见过“反右派”斗争的阵势.  相似文献   

6.
“灾后重建,既要解决眼前的居住需要,也要考虑到今后的长远发展,不能透支子孙后代的资源。重建不是为了搞一两处做面子,只要有利于群众、有利于长远,该搞多少处就搞多少处。”——都江堰市天马镇党委书记竹柯  相似文献   

7.
提起吃“大锅饭”,还要从五八年说起。那时候,全国都在“大跃进”,农村里搞起了“公社化”运动。为了体现“一大二公”的优越性,公社及下属的生产队,办起了“公共食堂”,实行“吃饭不要钱”。这就是所谓的吃“大锅饭”。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在部分党政机关干部中悄悄兴起了一股收藏热。其中除少数是利用工资收入收藏的外,大多数不是自己掏钱收藏,而是以权“收藏”,或是搞权“藏”交易。少数领导干部开始从贪财、贪色向贪古董和艺术品演变,这已成为当前一些贪官聚敛钱财的新手段和新现象。  相似文献   

9.
语丁 《奋斗》2008,(9):60-61
做官一阵子,做人一辈子,做人宜方不宜圆。然而,在工作中,经常会遇到很多“老好人”,他们把“多栽花,少栽刺”、“上天言好事,下地报吉祥”作为当好人的唯一准则,“是非面前不开口,遇到矛盾绕道走”,面对别人的缺点、错误,不是诚心诚意地提出来,而是很圆滑地搞“你好、我好、大家好”,能捂则捂,能盖则盖,谁也不得罪。这样做看起来似乎把大家的关系搞亲密了、搞和谐了,但仔细回味却发现把人际关系搞庸俗了,把风气搞坏了。  相似文献   

10.
宫希 《干部之友》2003,(2):12-12
年轻时不太在乎能力问题,可能是因为那时吃“大锅饭”吃的,能力高低无所谓,干多干少无所谓,干好干坏无所谓。当然也不完全因为这个,那时还谨记毛主席的教导:“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这里说的“这点精神”即白求恩的“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大约是因为贯彻这一教导,那时候整天搞什么“斗私批修…‘狠斗私字一闪念”,能力问题自然也就顾不上问了。  相似文献   

11.
屈雷 《当代党员》2013,(1):71-71
所谓“遮羞墙”是指只重外表、不重内涵,只重政绩、不重实际的“面子工程”的总称。一些地方政府为了搞示范、迎检查、供参观,不断推广和修建“文化墙、风景墙”,墙里墙外可谓风光迥异,名义上是弘扬文化、美化风景,其实就是为了遮羞。  相似文献   

12.
今年以来,达州市加快以中小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为主要内容的国企改革步伐,但困难企业在推进“国退民进”战略实际运作中,却存在着一系列不容忽视的问题。 “四怕”思想严重。在困难企业中,领导和职工中普遍存在“四怕”思想:领导怕改革会导致“私有化”和国有资产流失;怕改革出乱子:怕改革失权、失利;职工怕改革后经济收入下降或失业。“四怕”思想严重地阻碍着改革的深化,有的企业改革和风细雨,波澜不惊,搞形式主义;有的企业搞股权大锅饭;更有甚者,少数企业领导独断专横,导致企业每况愈下。  相似文献   

13.
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进入“收尾”阶段,但收尾不是收场,应把整改后续工作进行到底。然而一些单位把民主生活会当成了“终点站”,不少人更是急急忙忙地写总结、搞汇报,活动没结束、整改未见效,真正直接推动发展和造福群众的“可见可摸”成果还没有,就想草草了结、完事大吉,暴露出形式主义等“歪风”余孽。  相似文献   

14.
宛诗平 《党课》2012,(7):110-110
时下,一些领导干部热衷于在报刊上发表自己的署名文章。如果发表“署名文章”是在对主管工作进行深入研究思考的基础上,将工作的经验得失通过文字加以总结,以供学习交流的话,那当然是非常值得肯定的。但问题的关键是,少数领导干部将“署名文章”与体现“领导水平”等同起来。于是乎,不是组成写作班子写总结搞材料,就是给“秀才”们分任务定指标,千方百计提高上稿率,让那些代写替身们忙得不亦乐乎。  相似文献   

15.
在改革进程中,“大锅饭”被打破,从而焕发了人们的劳动热情。但如今有些干部工作作风漂浮,华而不实,热衷于照抄照搬上级的文件,做表面文章,满足于当传声筒和留声机。这些如同从一个锅里煮出来的“大锅话”,表面上看虽然言之谆谆,但实质上却是一些“正确的废话”。“大锅话”比“大锅饭”有过之而无不及,弊害多多。第一,阻碍了党的事业的健康发展。某些干部只会人云亦云,拿不出切实可行的办法和措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也就难以得到贯彻落实;第二,助长了一些干部的官僚主义作风。那些“大锅话”虽属老生常谈,却也一贯正确,…  相似文献   

16.
叶茂 《廉政瞭望》2011,(3):22-23
权力作坊的私人手工品:白与黑 官员搞文艺创作,犹如在权力作坊中加工私人手工品,绝不是一个简单单纯的艺术创造行为,而是比一般作家有着更多重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孟红 《广东党史》2009,(3):42-45
提起那场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许多中国人曾身临其境、深受其害而终生难忘、反思不已,也大都知道那是中国人自己非常岁月的非常事。鲜为人知的是,当时竟然有不少外国人也亲自参与“文革”,数位美国专家还写出过“造反大字报”,与当时的中国人尤其是红卫兵闯将一样搞过免费“大串连”,更不可思议的是“文革”的滔天风浪还波及到海外……  相似文献   

18.
徐浩程 《廉政瞭望》2014,(16):22-24
在当前反腐败高压态势下,部分官员心态各异,为官不为是其中较为突出的状态。有官员称,物质激励措施取消后,“大锅饭”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在这种趋势下,攀比心态导致“为官不为”,进而导致整个单位效率在下降,调动工作困难。  相似文献   

19.
俗话说:“人过留名,雁过留声。”为官者无不希望在任职期间办几件像样的事,有一定的政绩,在老百姓那里留下一个好名声。但是,“政绩”不等于“政迹”,不等于为政者走过的脚印、为政的轨迹。君不见,一些所谓“政绩”突出者,取得所谓“政绩”之日,便是丧失群众信任之时。有的人为达升迁之目的,不惜做表面文章,搞花架子,频繁推出“大动作”,大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有的人“志存高远”、好大喜功,常常脱离实际,动辄“八大工程”、“十大工程”,费时耗力,劳民伤财;更有甚者,一些人为一己之私利,弄虚作假,大搞数字政绩,欺骗群众,蒙蔽组织…  相似文献   

20.
国家体改委领导同志最近在谈到学习邓小平同志重要谈话时指出:在姓“资”姓“社”的问题上,有五个界限应该划清。如果划清了,我们的思想可以更解放一点,胆子可以更大一点,步子可以更快一点。 这位领导同志提出的五条界限是:一、本来不是姓“社”的,或者是在我们的社会主义过程中,曾经采用过的一些作法,而我们却往往将共作为社会主义所固有的东西了,如平均主义、“大锅饭”。二、本来并不姓“资”的,却被当作资本主义的东西来批判,如农村家庭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二、本来既不姓“资”又不姓“社”,属于中性的,却被当作资本主义的东西,如股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