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1 毫秒
1.
生活品质源于生活水平,但是生活品质高于生活水平。经济社会发展若以提升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作为发展理念,那么相对于精神层面需求,发展重点就会更多关注物质层面需求;相对于公共性精神层面需求,发展重点就会更多关注个体性精神层面需求。可见,提升生活水平作为发展理念具有“重物质需求、轻精神需求;重个体需求,轻公共需求”的特点。现在,杭州把提升生活品质作为发展理念,理清了杭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获得了检验杭州经济社会发展的衡量标准,要求杭州经济社会发展始终关注人民群众的需求,不仅关注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更要关注人民群…  相似文献   

2.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发展农村文化事业,对于丰富农民的文化生活,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建设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农村文化建设要从精神文化层面、物质文化层面、制度文化层面来抓落实。  相似文献   

3.
陕西金泰恒业房地产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秦恒业)多年来坚持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经营发展同步推进,进而实现从物质层、制度层和精神层三个层面系统地进行企业文化建设。精神层是企业领导和职工共同信守的基本信念、价值标准、职业道德及精神风貌,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制度层约束和规范着物质层和精神层的建设;物质层是形成企业文化精神层和制度层的条件。三个层次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的。  相似文献   

4.
经济全球化推动了文化全球化,文化全球化分别在物质、理论制度和心理三个层面体现。在文化全球化这一时代背景下中国该如何进行先进文化建设?物质层面上,对外来文化要采取拿来主义态度,去粗取精;理论、制度层面上要积极借鉴西方国家的优秀成果,体现世界性,提升民族性;心理层面要继承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古为今用”,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论创新文化之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孟建伟 《新视野》2005,3(4):57-60
科技领域的创新文化,不仅要充分体现科学之魂——科学精神,而且还要充分体现人文之魂——人文精神。创新文化之魂是科学之魂和人文之魂的融合,即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在创新文化的各个层面(精神理念和价值层面、制度层面、外部环境层面)都应当充分体现二者的融合。  相似文献   

6.
一、加强文化建设,营造科学发展良好氛围 加强法院文化建设,物质文化是基础,精神文化是核心,制度文化是保证。近年来我院不断强化措施,从三个层面努力营造严谨、活泼、公正、高效的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7.
包英杰 《世纪桥》2008,(9):105-106
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含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个层面,其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内核和灵魂,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最高指向,因此,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到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中,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为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主题,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为精髓,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基础,从而促进高校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推动高校校园文化的发展,实现和谐文化的建设。  相似文献   

8.
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含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个层面,其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内核和灵魂,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最高指向,因此,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到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中,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为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主题,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为精髓,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基础,从而促进高校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推动高校校园文化的发展,实现和谐文化的建设.  相似文献   

9.
廉洁文化:概念、内涵与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廉洁文化重在营造全社会范围内清廉的文化氛围,其作用对象不仅包括公职人员,更包括整个民间社会。精神层面的廉洁文化区分为个体的廉洁意识及社会层面的廉洁思想体系;制度层面的廉洁文化是以廉洁精神为指导的制度规范的总和,旨在以法律、规章的形式保障廉洁行为的可持续性和有效性;物质层面的廉洁文化即廉洁文化建设的载体,三者相互联系、共同发展。廉洁文化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发挥着重要的功能,主要体现在熏陶教育功能、监督控制功能、批判功能及凝聚功能。  相似文献   

10.
经济全体化推动了文化全球化,文化全球化分别在物质、理论制度和心理三个层面体现.在文化全球化这一时代背景下中国该如何进行先进文建设?物质层面上,对外来文化要采取拿来主义态度,去粗取精;理论制度层面上要积极借鉴西方国家的优秀成果,体现世界性,提升民族性;心理层面要继承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古为今用",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陈太红 《探索》2003,(1):77-79
由于我国法治文化的精神层面成长缓慢 ,入世将加速法治文化在物质层面、制度层面和精神层面的离析 ,要整合出与法治价值相符合的法治文化必须选择价值整合与调节整合相结合的模式 ,采用法治观念移植、法治教育和正确适用法律等调节方法 ,并处理好法治文化整合中的时代性、继受性和系统性问题  相似文献   

12.
传统文化的网络传承与发展,首先要推动中华文明在网络中的传播。按照文化的构成要素,分三个层次探析传统文化网络传承发展的内容,即民族文化遗产层面的传承与发展、汉语言文化和知识系统层面的传承与发展、民族精神和伦理价值观层面的传承与发展。传统文化在网络中的传承与发展,一方面是建,一方面是传。国家应发挥主导作用,全社会应有传承与发展意识,更要遵循传播规律提高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3.
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是国家赋予河南文化发展的战略任务,是我国主体功能区划中唯一明确了文化使命和功能的经济区域,对其加强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在国内首次提出,没有经验可资借鉴。它的建设涵盖了精神层面、物质文化遗产层面、制度层面等,必须靠科学发展观来贯彻落实。当前,建设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要以思想观念转变引领文化发展方式转变;立足中原根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立华夏历史文明遗产研究保护体系、产业体系、品牌体系,在资金、人才、政策、宣传策略等方面加大建设力度。  相似文献   

14.
组织文化建设有利于政府组织的全面完善,有利于工作人员素质的全面提高,促使组织文化与政府组织中工作人员的发展一体化,促使政府组织的管理更加有效、更加完善,组织文化更加和谐。加强政府机关组织文化建设,一要明确倡导组织精神;二要合理规范行为文化;三要切实加强物质层面的支持保障。  相似文献   

15.
韩旭 《党课》2011,(23):23-30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一重要论断和重要要求,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坚决贯彻落实。当前正在全党如火如荼、扎扎实实开展的创先争优活动,不仅带来了巨大的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上和实际上的成就,而且在全社会促进了先进思想意识的形成,培养并创造了伟大的“创先争优精神”。  相似文献   

16.
19世纪中叶以后,从洋务运动前后的物质层面的变革,戊戌变法后制度层面的变革,到五四运动时期精神文化层面的变革,中国文化的发展走过了一条曲折的探索之路,但终未能找到中国文化发展的正确方向.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在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长期实践中,把社会文化发展与政治、经济的变革密切联系起来,在探索独立、民主、进步的中国社会发展方向的过程中,始终关注并逐渐把握了中国现代社会文化发展的正确方向--新民主主义文化.在促进新民主主义文化的形成发展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创立的一系列关于文化革命和建设的思想理论,不仅在当时,且对以后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着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曹顺庆 《前线》2012,(11):15-18
当前,我国正处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关键时刻。有一个提法很好,叫"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那么,我们应该怎样认识文化问题、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文化建设?文化不仅是意识形态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是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动力。其中,上层建筑包括制度层面的上层建筑和观念层面的上层建筑,后者就是通常所说的意识形态,文化属于意识形态,归属于上层建筑中的观念层面。将文化归属于上层建筑,归属于意识形态,这在马克思的时代无疑是正确的论断。  相似文献   

18.
新农村建设后,农民的物质生活需求得到了极大满足,温饱问题得到了极大改善。与此同时,我国农村却出现了物质需求畸形发展与文化需求滞后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城乡二元体制结构下我们理念的理解和认识的偏差,不同步地发展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的结果。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民生不仅指满足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更主要的是指满足人的精神需要的文化需求,对于全面自由发展的人来说,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是不可分割的需求整体。不能分裂地单纯发展物质生活,再发展文化生活,必须同步发展才能培养健全的人和健康的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19.
城市文化发展涵盖了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等层面,对于构建和谐社会至关重要。城市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又是全面协调、稳定有序的和谐社会的精神基础。因此,构建健康向上、协调进步的城市文化体系,营造和谐的城市文化氛围、丰富人们的精神内涵,是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20.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的一种新型发展战略。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生态危机、精神失缺等问题,不仅有政治、经济、技术层面的根源,而且有更深刻的文化理念和价值取向方面的根源。本文对可持续发展的价值取向的本质问题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系统的研究。考察了工业社会物质生产和消费的生活方式,提出回归健康需要,促动生产的自然理性,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