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网络已经成为公民参与公共政策的一个重要渠道,网络民意已经成为公共决策信息的主要来源之一。如何积极地应对由网络舆论引发的政府形象危机也成为政府所面临的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进程加快以及信息技术的日益普及,民意日渐成为媒体和政府关注的中心。给民意更为广阔的表达空间,对民意做出积极的回应,创建政府与民意表达交流的绿色通道,是政府公共决策的必然选择。为此,媒体要改变过去由点到面的信息传播形式,凸现民意表达渠道的广泛性与表达内容的真实性,成为政府决策与民众意愿之间良性互动平台。  相似文献   

3.
随着公民问责意识的逐渐增强,我国政府对网络问责的回应性不断提升,取得了良好的回应效果,但依旧面临诸多现实困境,如政府权威信息缺失、政府回应的思维方式滞后、回应方式失当、官员回应能力和素养不足以及政府回应的制度化水平较低等。要提高政府有效回应网络问责的基本理路,需推进政府及时发布权威信息,提升官员回应能力与素养,建立长效的网络民意收集与反馈机制,完善规范政府回应行为的法律法规,提升政府回应的主动性。  相似文献   

4.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民主政治的进步,使得互联网已成为党和政府了解民情、听取民声、体察民意、汇聚民智的一个重要平台。同时,它也是民众参政议政的重要途径。因此,网络问政向网络理政的转变对于提高政府公信力、促进民主政治发展、加强对政府监督和提高政府决策执行力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应建立和完善政府决策失误的法律责任追究制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建立政府决策失误的法律责任追究制度 ,就是从法律的角度规范和约束政府决策者 ,以提高政府的责任性和效率。政府决策者对行使决策权带来的不良后果应当承担责任 ,以此约束政府决策者慎重决策  相似文献   

6.
"上头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各级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要靠基层去落实,需要基层去执行。基层干部是群众利益的维护者,也是上级决策的执行者,决策执行是执政能力和水平的直接而集中体现,随着人们的民主意识、权利意识和参与意识不断增强,对决策执行的有效性、公平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民意作为广大群众的利益取向体现,基层干部在执行决策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民意,努力寻求决策执行与民意的平衡。  相似文献   

7.
互联网为民众提供了新的民主参政方式,它打破了信息垄断,降低了公民政治参与成本,开辟了网上民主监督的新时代。网络民意对司法的监督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司法的公开与公正,与此同时,网络民意的“非理性”与“情感性”也给司法审判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因此需要对网络民意有一个客观的认识,并通过规范引导网络民意,提升司法公信力,实现网络舆论和司法公正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8.
网络舆论能够迅速地形成强大的压力,使决策者处于舆论压力之下,不得不进行反映民主民意的决策。新闻媒体出于自身利益而进行的对案件具有倾向性的引导和未审先判的道德审判,对法官造成的压力也是巨大的。因此,应当分析网络舆论对法治影响的利弊,加以正确引导,从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9.
在信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必然要受到网络政治信息的巨大影响,这些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不断强化网络政治信息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积极影响,逐步消解网络政治信息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消极影响,对于大学生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网络民意是我国法治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自身的特征及‘内在的发生逻辑;我们既要重视其的法理价值,又要面对其失范的一面;针对网络民意的失范,有关机关应当采取必需的措施来应对,促使网络民意成为我国法治的重要推动力量,实现其与法律运行机制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1.
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网民规模急剧增加,网络对舆论的影响也不断扩大,网络已成为一种新的民意表达方式。网络表达既可以提高公众的民主意识和参与意识,又可以降低政府的管理成本,使政府的行政过程变得更加透明,并对公共权力的运行产生深远影响。但网络的开放性、虚拟性特点,又使网络表达呈现出情绪化、无序性等问题,影响其健康发展。要应对网络时代政治参与的难题,必须从转变政府职能、加强网络技术发展、加快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规范网络秩序等多个层面同时入手。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网络舆情对公共政策产生了重要影响,自下而上的民意表达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公共政策的制订和实施。一方面,政府在复杂的公共政策问题中,只有改变过去以政府为主的决策偏好,考虑采纳民意,才能建立更为有效的公共政策体系,适应社会转型时期高涨的民意诉求要求。另一方面,在现有公共政策体系中,考察网络舆情对公共政策的影响不能撇除政府偏好的因素。从政府偏好的角度分析网络舆情对公共政策影响的效度,能够更为清晰地反映政府偏好与公众偏好在公共政策中的关系,更为全面客观地反映网络舆情对于公共政策的影响,并不断地完善政府治理。  相似文献   

13.
十八大后网络反腐受到普遍关注,网络反腐是新形势下的新课题,它有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的独特优势.当前我国网民规模已经跃居世界第一位,网络已成为社会各界利益表达、情感宣泄、思想碰撞的重要渠道.反腐败问题作为社会各阶层高度关注的焦点一直高居网络舆情的排行榜,网络舆论以其特有的时效性、信息的海量性、网民的互动性、民意的草根性、空间的开放性、网络的匿名性等特点使民意得到聚合和表达.因此,各级党委政府要积极主动地从提高执政能力上入手,正确认识和对待网络反腐,更好地发挥出网络反腐的正能量.  相似文献   

14.
根据美国权力架构的特点和思想库的身份界定,采用精英理论与利益集团双理论结构模式来综合分析美国思想库影响政府决策的权力分层营销模式,其运作维度依次为对权力内层最直接的政策制定权力精英、权力第二层对决策者有重大影响的利益集团、媒体或社会团体以及对权力外层的公众舆论和民意。  相似文献   

15.
公民参与对城市管理决策具有重要意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管理经历了一个从忽视民意到重视民意的转变,公民对城市管理决策的参与由缺席走向回归。以广州市生活垃圾处理的决策为例,在番禺垃圾焚烧发电厂事件之前,广州政府在城市管理决策中基本上把公众排除在外,把政府的意志置于民意之上,公民对决策的参与是缺席的;事件发生之后,政府才开始逐步重视民意,建立起制度化的公民参与模式,公民参与最终得以回归。不过,虽然广州在公民参与城市治理中做出了诸多的努力,并且也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依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16.
网络的普及与发展催生了网络民意的形成。网络民意与传统民意的表达方式相比,有其特有的正面特征和负面特征。与正负两方面特征相对应,网络民意对公共政策也有着正负两方面的影响。由此,也不难看出,消除网络民意的负面影响需要网络民意与公共政策在沟通互动的过程中做到充分互动,做到科学设置政策议程,加强网络技术创新,强化法律道德规范,以更好地树立网络民意正确导向,完善网络民意吸收机制以及提高网络民众群体素质。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网络舆情对社会上重大事态的发展影响巨大,网络舆情对地方政府的社会管理和信息管控发挥着实实在在的影响力,有效应对网络舆情将成为地方政府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正确应对网络舆情,应建立制度化、规范化的信息公开和民意表达渠道;加强互联网立法,利用法律手段实施监管;利用技术手段对网络舆情实行有效把关;高度重视网络舆情的分析研判,切实提高地方政府引导舆论的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18.
关于政府决策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保证政府决策的民主性和科学性 ,行政首长在作出重大决策之前必须经过咨询程序 ;要多做现场调查 ,少做现场决策 ;要通过程序立法规范决策行为 ;要把决策者角色与执行者角色分开 ;要建立并严格执行决策问责制度。与此同时 ,要加强对政府决策的监督力度。  相似文献   

19.
在当下社会,吸纳网络民意体现了政府的开放包容,更突显了政策合法性的本质要求。地方政府公共政策制定中应用网络民意体现了政策合法性、利益公共性和参与民主性,网络民意保证了政策议程设置来源的广泛性、促进了政策方案形成与选择的科学性、提升了政策方案的可行性。当前,我国地方政府公共政策制定中网络民意应用存在议程设置上结构性矛盾突出、方案规划中吸纳机制因循守旧、政策合法化后反馈信息不完善的现实困境,需要在政策议程设置上加强回应、规范平台建设;在政策方案规划上提升责任、完善吸纳机制;在政策合法化上提升合意度、加强信息反馈。  相似文献   

20.
浅论领导决策中非理性因素的意义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领导决策而言,非理性因素也有其正面的价值和作用。任何一项决策都是以某种价值观念为基础的,而人们的许多价值判断又往往是非理性的;决策者不是没有感情的逻辑机器,优秀的决策者不是消灭感情,而是控制感情;在千头万绪的信息迭加中,直觉给决策者以某种暗示,并为理性寻找一个方向。直觉还是创新思维的一个重要来源。理解非理性因素在领导决策中的意义和作用,在理性与非理性之间寻求一种平衡,将有助于提高领导决策的水平和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