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念之差     
常言道:“养心莫如静心,静心莫如读书。”平日里读读书,总有一种温故而知新的感觉。中国古代历史是一部兴衰史,翻开秦代历史必然说到李斯。李斯因辅助秦始皇建立了大一统的秦帝国,被封为丞相,功绩盖世。他从楚国的一个“上蔡布衣”跻身秦国丞相高位,充分显示了他的政治才能和政治智慧。秦国并吞六国后,李斯又辅助始皇巩固政权,实施各项政治措施,如“明法度、定律令、同文书。”(即统一度量衡、律法、文字)这些主张使秦国日益强大,影响了中国封建社会二千多年的历史。李斯的功绩是巨大的,正如司马迁所说;“斯之功且与周,召列矣!”可惜具有如…  相似文献   

2.
兰碧仙 《求索》2011,(6):252-253,47
《睡虎地秦墓竹简》写成于战国后期至秦始皇时代,虽远非秦律之全部,但透过该法律条文可看到秦国关于政治、经济等基本政策。秦国虽遵循法家的"重刑主义",立法缜密、细致。但从《睡虎地秦墓竹简》上看,秦律并非皆为苛法、暴政,《睡虎地》也体现了秦国的利民政策,甚至与儒家所提倡的"仁政"有共通之处。  相似文献   

3.
一"以吏为师"是李斯的发明,经秦始皇认可,便成了秦朝的国策,事见《史记·李斯列传》和《史记·秦始皇本纪》。二私学起于孔子,但他的学说在当时始终未被各国君主采纳。他虽然东跑西颠儿,游说诸侯,  相似文献   

4.
直到战国末期,秦国内部复辟和反复辟两条路线斗争仍然非常激烈。秦始皇十三岁登位,便面临着一场与以吕不韦为首的奴隶主贵族集团的严重斗争。秦政权曾一度被吕不韦所控制。吕不韦使用阴谋诡计,当上了秦的相国,又勾结嫪(?)集团,大搞复辟奴隶制的活动。为了制造反革命舆论,在他主持下编纂了《吕氏春秋》一书,极力鼓吹儒家  相似文献   

5.
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公元前三五六年,商鞅任秦国宰相,实行变法,使秦富强。後被秦贵族诬为谋反,商鞅出逃,投宿旅店。店主人不知他就是商鞅,告诉他说:“宰相商鞅立下法令,旅客如无证件,店主擅自留宿者治罪。”商只得长叹而去,後被秦兵所杀。可见,在中国,两千多年前就有旅店,而且在秦国已规定住旅店  相似文献   

6.
论李斯之过     
司马迁作《李斯传》,以“竟并天下”、“竟亡天下”为前后关锁 ,认为李斯之于秦 ,功过正好两相抵销 ,甚至于功不抵过。但是 ,考诸史实 ,李斯之过虽罪不可恕 ,而把秦亡天下的责任全部诿之于李斯 ,又欠公允。历史是有其自身发展规律的 ,既不能以一言兴邦 ,亦不能以一人亡国  相似文献   

7.
<正>特别奖(5部)(1)彭珮云主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理论与实践》,人民出版社,2013年9月;(2)顾秀莲主编:《20世纪中国妇女运动史(上、中、下卷)》,中国妇女出版社,2013年;(3)陈至立主编:《女性高层次人才成长状况与政策推动》,中国妇女出版社,2013年3月;(4)宋秀岩主编:《新时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研究(上、下卷)》,中国妇女出版社,2013年10  相似文献   

8.
论秦的兴亡及其知识分子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春秋战国时期,所谓“士”、“贤”、“客(宾客)”,大都指的是知识份子。在秦国,这些古代的知识份子在政治生活中起过重大的作用。秦的兴亡与它的知识分子政策的发展与变迁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一 秦穆公(?—前621)是秦国历史上第一个认识到知识分子重要性的人物。他是秦国知识分子政策的奠基者。他说过:“邻国有圣人,敌国之忧也。”由于秦国文化落后,它自身拥有的知识分子数量有限,且他们对事物的认识水平与判断能力都不够成熟,有鉴于此,穆公采取了一条自他国引进优秀知识分子的政策:他利用晋  相似文献   

9.
《睡虎地秦墓竹简》中的数词和量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一九七五年出土的秦墓竹简,总计有一千一百多支。内容大部分是法律、文书,不仅有秦律,而且有解释律文的问答和有关治狱的文书程式。写成的时间大约是战国末年到秦始皇时期(其中《编年纪》截止于秦始皇卅年,即公元前二一七年)。这批秦简,已由文物出版社于一九七八年出版,书名《睡虎地秦墓竹简》(以下简称《秦简》)。  相似文献   

10.
秦国"以吏为师,以法为教"的制度看上去与《周礼》《管子》记载的吏师制度和布宪之法十分相似,但实际上并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前者继承了后者。本文认为它是秦国自商鞅变法以来形成的一项独有的制度和政策,秦统一天下后为加强思想文化专制,经李斯重申而施行于全天下,并流传后世,影响久远。官师一体、政教合一的制度在周代有其合理性,但秦国的"以吏为师,以法为教"政策扼杀了思想文化发展的活力,造成了严重的倒退。  相似文献   

11.
“一分为三”不能成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为了论述的方便,在此把“一分为三”论者的理由(《哲学原理集辩》广东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1版第164页)抄录如下:“一分为三”论者认为,“一分为二”是矛盾的基本形式,但不是唯一形式,还存在着“一分为三”的普遍形式。理由是:  相似文献   

12.
秦始皇北伐匈奴,是我国历史上影响深远的一大事件,学者累有论撰。笔者不揣翦陋,拟就秦始皇北伐匈奴的时间、规模、失策以及司马迁记述的寓意诸问题,粗加述论。 关于秦北伐匈奴的时间。《史记·秦始皇本纪》说为始皇三十二年(公元前215年)。自司马光纂《资治通鉴》采纳此说以来,似乎已成定论。其实不然。秦北伐匈奴是在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 北伐匈奴的统帅是蒙恬。太史公对北伐记载最详的也是《蒙恬列传》:“始皇二十六年,蒙恬因家世得为秦将,攻齐,大破之,拜为内史。秦已并天下,乃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逐戎狄,收河南。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  相似文献   

13.
鸡鸣狗盗在灵宝市雄伟壮观的秦函谷关名胜风景区西侧的高埠上,有一亭台,名曰“鸡鸣台”。这里记录着一个“鸡鸣狗盗”的故事。据《史记·孟尝君列传》记载,春秋战国时,齐国有个孟尝君才华横溢,齐宣王甚爱之。孟尝君礼贤下士,有德才之士都愿与之交往,曾养门客三千多人。秦昭王一心想请孟尝君到秦国帮助他治理天下,可是用了很多办法也没有请到。有大臣建议说:“大王若是肯让自己的弟弟泾阳君到齐国去做人质,齐国就会让孟尝君来秦国。”秦昭王便听从大臣的建议,让泾阳君去齐国,恳请齐国准许孟尝君到咸阳做秦国相国。齐宣王去世后,他的儿子齐…  相似文献   

14.
金岳霖(1896——1984)是中国现代哲学家、逻辑学家、国际知名学者。湖南长沙人。曾任清华大学教授、哲学系主任和文学院院长、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和系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和副所长。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一生写了《逻辑》(1935年版)、《论道》(1940年版)、《知识论》(1948年完稿、1983年出版)三部著作,主编了《形式逻辑》(1979年版)教材。还在国内外发表了几十篇颇有影响的学术论文。他把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相结合,应用逻辑分析方法于哲学研究之中,建立了自己独特的哲学体系。他是中国现代在国际上最有影响的几位哲学家之一。他还是最早把现代逻辑系统介绍到中国来的主要人物。总之,他为中国现代哲学和逻辑学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认为,秦在远古时代,是一个以女性为中心、以赢(马的前身)为图腾、生活在齐鲁之间的东方部族。柏翳(即伯益)是该部族受领封地后第一个祖先。他是“少昊(东夷)之后”,而不是“颛项(华夏)之苗裔”。后来赢姓子孙分衍为许多国氏,分布于江淮一带,秦氏是诸国之一。由于政治上的兴亡变易,到殷末周初,赢秦人被迫向西迁徙,与西戎杂处,逐步发展成为赢姓秦国。这与过去一般史籍所述:赢秦人从来是陕甘一带的土著部族,是不相同的。 本文为作者所著《秦史稿》的一章,原文约23,000字,本刊发表时作了一些删节。  相似文献   

16.
焚书     
<正>中国科举就是中国皇帝驮在背上的圣人,圣人一日不下地,皇帝就一日直不起腰来。李斯附在赢政耳根嘀咕了几句,赢政说:“烧!”于是火光熊熊,纸蝶飞舞,诸子风流幻作黑云一片、青烟数缕……这就是震古慑今的焚书坑儒。秦始皇的一把火,烧尽了“天下《诗》、《书》、百家语”,留下的仅为“医药、卜筮、种树书”;秦始皇埋掉了460余名儒生,幸免的无非是一群掮客、帮办、“布道师”。李斯同为苟学门生,摇身间使出了川剧里的变脸,白脸时嚷着“禁绝私学”,黑了脸便要践踏同门,转眼间儒生死绝,天下太平。秦始皇在这个没有杂音的国度里呆了14年,他这边蹬腿一走,秦朝历史便告曲终奏雅。  相似文献   

17.
敬告作者     
<正>本刊自2013年第1期开始,文章注释规范要求如下:1.经典著作:《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页。2.党内重要文献资料:《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5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年版,第300,495-500页。3.中文期刊论文:徐勇:《国家整合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载于《社会主义研究》2006年第1期。4.中文析出文献:袁正清:《中国的建构主义研究》,载于王逸舟编(著)《中国国际关系研究(1995—2005)》,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相似文献   

18.
敬告作者     
正本刊自2013年第1期开始,文章注释规范要求如下:1.经典著作:《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3页。2.党内重要文献资料:《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5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年版,第300、495-500页。3.中文期刊论文:徐勇:《国家整合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载于《社会主义研究》2006年第1期。4.中文析出文献:袁正清:《中国的建构主义研究》,载于王逸舟编(著)《中国国际关系研究(1995—2005)》,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相似文献   

19.
孙燕青 《岭南学刊》2013,(6):130-132
<正>时下,不少学者不把专业当职业和事业,而当饭碗来经营。有的玩吸引眼球猎取"名家",有的追逐俗风成时尚。论著多了,思想和厚重感却少了。最近,我读钟阳胜著《领导工作与社会协调》(广东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一书,显然属于另类。本书出第一版在1991年,当时被评为"全国第二届优秀领导科学著作",出第二版在2012年,相距21年。书中有的篇幅曾在1983年发表(如《社会协调规律论》)。新版补充的第三部分《关于21世纪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问题》,有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历史上,曾发生过几次大规模的禁书运动,比如秦始皇时代曾采纳宰相李斯的建议,焚书坑儒,并明令民间严禁收藏《诗》、《书》、《礼》、《易》等儒家典籍,有违反法令者,满门抄斩,称之为“挟书令”;还有就是满清入主中原之后,出于狭隘的民族心理,对汉族书籍中一切有碍清朝统治的民族主义内容严加删削,甚至不惜大兴“文字狱”。在所谓“康(熙)雍(正)乾(隆)盛世”,各种各样的文字狱不绝如缕。鲁迅先生在他晚年的《病后杂谈之余》等杂文中,对清代的文字狱痛加诋呵,认为这是野蛮民族的暴行。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