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武倩 《群众》2023,(2):28-29
<正>“务农重本,国之大纲”,重视农业历来是固本安民之要。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进行了专题阐述,为我们做好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提供了思想指引和行动指南。宿迁是传统农业大市,素有“花木之乡”“水产之乡”“粮油之乡”“江苏大粮仓”之称,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占比较大、地位特殊、作用重要。全市一产占比9.5%,全省第三;耕地面积611.6万亩,全省第四;粮食年产量超400万吨、生猪存栏量140万头,均占全省1/10。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以建设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  相似文献   

2.
《山西政报》2010,(17):63-63
近年来,翼城县农业综合开发办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充分发挥职能优势,大力强化项目管理,努力创新开发机制,积极致力于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和农业产业化发展,促进了项目区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开创了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新局面。农业综合开发工作连续两年蝉联全市第一。被临汾市委、市政府授予“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先进县”.被临汾市劳动竞赛委员会授予“集体三等功”称号.加10年被山西省劳动竞赛委员会授予“山西省模范集体”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3.
范迎春 《半月谈》2004,(3):39-41
在工业领域,我们知道了“数字化”的运用,比如数控机床、数字电视等等。如今,“数字化”正与黑土地上的农作物生产结合在一起,由此我们将开始认识一个全新的农业时代。  相似文献   

4.
《政策瞭望》2014,(6):51-52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农产品质量安全已经成为政府和百姓的重要热点议题,能不能在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上给老百姓一个满意的交代,是对我们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去年以来,天台县以创建省级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县为目标,在全省率先实施农业生产“肥药双控”,减少了农业面源污染,保障了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业生产“肥药双控”的探索实践 天台县从实施生态名县的战略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出发,大力发展绿化循环农业,除了绿肥种植,还积极尝试稻田养殖、果园放养、间作套种、粮蔬轮作等生态循环种养模式。畜禽养殖场的排泄物和农作物秸秆也被农户广泛利用,以“九穗儿”为代表的多家农产品企业,率先在全省打响“肥药双控”第一枪,全面掀起关乎百姓“餐桌安全”的“保胃战”。强化源头治理,管控禁限用农药。构筑生产厂家、配送中心、经营网点“三位一体”的现代农资销售、流通、服务网络,形成上联农资配送公司和生产厂家。下接村级销售网点,县、乡、村三级联动,集批发、仓储、配送等功能于一体的“放心农资”连锁经营模式,实现农资源头随时可追溯。各农资配送中心、乡镇直销店以及各村经营点,直接为种植大户、农业企业提供物资、技术、信息、运输等全方位服务。  相似文献   

5.
《内蒙古政报》2010,(5):8-10
自1988年实施“菜篮子”工程以来,“菜篮子”产品产量大幅增长,品种日益丰富,质量不断提高,市场体系逐步完善,“菜篮子”建设发展总体保持了平稳较快的良好势头。为适应形势变化、满足城乡居民对“菜篮子”产品日益提高的要求,经国务院同意,现就实施新一轮“菜篮子”工程提出以下意见:  相似文献   

6.
游本根 《群众》2013,(2):79-79
随着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近年,不少地方积极推进“绿色发展”进企业,下决心关停了一批能耗高、污染重、科技含量低的小化工、小火电、小造纸、小电镀等“六小”企业,成效明显。然而,“绿色发展”在我国多数乡村还是个“盲区”,“绿色发展”的理念还没有在广大农民心中扎根,突出表现在对农业生产的“三重三轻”上。  相似文献   

7.
《当代广西》2014,(10):66-F0004
龙州县通过推行“小块并大块”耕地整治,实现了“六个倍增”,广大农民深刻体会到土地整合对农业发展、农民增地增产增收带来的巨大作用,有效推进了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发展.一是集约节约资源,耕地质量效益倍增耕地“增量”双“提质”,不仅有效增加了耕地面积3~5%,还建成了“田成方、路成行、沟相通、  相似文献   

8.
吴炜 《今日广西》2008,(22):43-45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几年来,横县以农业产业化为抓手,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农业优势产业,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发展、财政增长、农民增收。目前,全县已形成优质稻、糖蔗、桑蚕、茉莉花、蘑菇、甜玉米等农业支柱产业。近年来,横县获得了“中国茉莉之乡”、“广西食用菌第一大县”等称号。2007年4月,横县获广西“县域经济发展进步奖”,县域经济综合捧名从2005年广西的第51位跃升到2006年的第18位。  相似文献   

9.
熊千梅 《当代广西》2010,(14):50-50
编者按:日本大分县是“一村一品”的发源地。“一村一品”,就是要充分利用本地资源优势,因地制宜,打造精品农业和规模产业,发展农村经济。2008年,我区开始实施“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工程,培育农主导产业,增强农业竞争力。短短两年,涌现出“罗汉果之乡”、“毛竹加工乡”、“石材村”、“长寿旅游村”等一批特色村镇。走进这些特色村镇,我们看到了一个地方的象征、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水平,还看到了一个地方的精神风貌。  相似文献   

10.
刘维佳 《前进》2010,(1):10-12
关于现代农业,我有三点认识:一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既是一个内生的、耦合的、你中有我的融合过程,又是一场外向的、裂变的、脱胎换骨的深刻变革。切断现代农业与传统农业的紧密联系,现代农业就失去了“根”;看不到现代农业与传统农业的重大区别,现代农业就丢掉了“魂”。  相似文献   

11.
农业要发展,农民要致富,离不开科学技术。如何在新形势下更快、更好地将农业科学技术传播到农民手中,使其尽快转化为生产力,是每个农业科技工作者面临的新课题。九三学社漯河农业支社社员围绕“当前农民最需要什么”这一主题,与其他农业科技人员一起,转变观念,大胆创新,改革服务方式,开通了“农技110”热线电话,开展了“百日百村”科技下乡及新技术、新品种推广活动,为农民排忧解难,在科技兴农方面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子。开通“农技110”热线电话,及时为农民服务在警用“110”电话的启示下,漯河市农业局农技推广站的九…  相似文献   

12.
尤福昆 《创造》2003,(4):27-28
在发展滞后地区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有利于转变农民落后的小农观点。长期自然经济的影响,发展滞后地区绝大部分农民终守故土、温饱第一的观念比较突出,他们认为“金山银山不如家乡的穷山,金窝银窝不如家乡的草窝”,满足于“腌鸭蛋,猪脚杆,二两小酒天天干”的“温饱知足”生活。长期计划经济的影响,发展滞后地区许多农民开拓进取、市场经济意识比较淡漠,他们“宁肯苦熬,不愿苦干”,“宁肯流泪,不愿流汗”,“宁肯受穷,不愿受累”,“宁肯平均,不愿竞争”,为自己消费而生产,不为交换而生产,消费什么就生产什么,生产什么就消…  相似文献   

13.
《前进》2011,(9):F0004-F0004
袁纯清书记“7·29”讲话,科学定位了我省农业发展的方向、路径,就是要走出特色现代农业之路;明确了推进特色现代农业的具体抓手和切入点,就是要大力实施“一村一品”、“一县一业”。为全面贯彻落实袁书记的讲话精神,全省农业部门按照“板块规划、示范引领、项目带动、科技支撑、组织保障”的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14.
黎丽萍 《传承》2013,(4):39-41
“大寨模式”是农业学大寨运动中出现的探索我国农业现代化道路的模式,体现了我党当时关于农业现代化的一些思路:依赖群众运动“大干快上”,“抓革命促生产”的辩证法,农民就地发展、集体致富的范式,“高积累、低消费”的农业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5.
资源紧张,劳动方式落后,效益比较低等现状一直是制约农业发展的瓶颈,要促进“三农”发展,实现农业增产增收,沿用传统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率的粗放型农业增长方式已经行不通,只有依靠科技进步,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加快推进农业生产手段、生产方式和生产理念的现代化,才能实现农业又好又快地发展。近几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厅围绕“良种+良法+产业化”的工作思路,坚持自主创新,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取得了可喜成绩。  相似文献   

16.
广西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如何破解农业增效难、农民增收慢难题?近年来,广西按照“调结构、上规模、优产品、强产业”的总体思路,全面推广“三免”(水稻、玉米、冬季马铃薯免耕栽培)、“三避”(避大雨暴雨、避高温曝晒、避严寒霜冻栽培)和“三位一体”生态技术,把发展特色农业作为推进农业结构性调整和“三农”发展的突破口,精心打造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实现了新突破、新发展。  相似文献   

17.
图片库     
《中国妇运》2005,(5):39-39
甘肃省永昌县朱王堡镇下汤村妇代会以提高农村妇女致富能力为基础,以培训实用技术为重点,以妇女增收为着力点,积极倡导农村妇女打破陈旧观念,勇立改革潮头,通过自己的双手勤劳致富。针对农村“六畜兴旺”的传统饲养模式,村妇代会和村委会协调,提出了“畜牧兴家”计划,积极和市、县农业技术部门联系,争取到了市、县主管部门科技图书、  相似文献   

18.
王国斌 《政策》2004,(9):32-33
为促进农民增收,今年初,夷陵区专门进行了研究,及时组织开展了以“抓调研助增收”为主题的“千名干部万户行”活动。我们认为,要有效解决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等问题,必须在着力提高农业产业化、生产标准化、农民市场组织化、农村城镇化上下功夫,建立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9.
王炳昌 《创造》2002,(8):16-17
姚安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温和,农业基础条件较好,水利化程度相对较高,适宜于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种植。“九五”期间,粮食总产连年超过8800万公斤,畜牧水产养殖呈一定规模。但经济结构不合理,支柱产业单一,财源稀少,财政十分困难,农民增收缓慢。近年来,县委、县政府紧紧围绕“两增一稳定”这个农村工作的重点和中心任务,以江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积极主动做好农业农村工作,加大结构调整力度,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按照“两个根本性转变”的要求,以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来做活机制和体制…  相似文献   

20.
曹伟 《世纪行》2012,(7):30-31
为探索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路径,破解“三农”问题.示范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2011年,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在荆门市建设“中国农谷”的战略决策。省委、省政府举全省之力。支持荆门建设“中国农谷”。荆门市正积极探索实践,加快推进“中国农谷”建设。各级政协当应势而为,充分发挥优势,服务“中国农谷”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