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李肖 《前沿》2012,(3):29-32
从民生角度来审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的历史、中国的文化、中国的现实相结合,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面临的诸多社会问题,关注民生,扩大民主,保障民权,化解民生难题,着重解决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核心问题,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真正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  相似文献   

2.
赵新叶 《群众》2013,(8):36-36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刘奇葆在江苏调研时指出:“中国梦这一重大战略思想,具有强大的时代感召力,学习宣传中国梦,要准确把握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要通过宣传教育,汇聚起追梦圆梦的正能量,引导人们通过辛勤劳动和艰苦努力,使民族复兴中国梦早日梦想成真。”实现中国梦,需要聚合更多的正能量。  相似文献   

3.
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必须抓住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个根本,抓好坚持办学正确政治方向、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这三项基础性工作。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高等教育必须聚焦复兴使命、扛起时代重任,激活原创性思想,推动产生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原创性学术成果,向世界传播中国声音,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难题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4.
杨毅周 《台声》2000,(10):1-1
一个中国是客观存在。一个中国原则是对这一客观存在的反映,是两岸关系得于稳定、和平、发展的基础与前提。在国际社会中,在中国与外国发展正常的外交关系中,祖国大陆主张和坚持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代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这是一个中国原则的基本涵义,其核心是维护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1949年以后的相当长的时间里,海峡两岸的中国人虽然在谁代表中国的问题上有不同看法,但是在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这一根本问题上是具有共识的。 1992年,大陆海协与台湾海基会达成…  相似文献   

5.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系统阐述了关于中国梦的思想。2012年末,作为总书记的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了“中国梦”,旋即在社会上引起巨大反响。习近平的讲话,把中国梦概括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对中国梦的内涵进行了拓展,使之有着比民族复兴更广阔的含义。无疑,中国梦首先是中华民族的复兴之梦,这是由历史决定的。其次,中国梦必须坚持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这是基于现实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洪崇恩 《文明大观》2003,(12):36-37
去年初欧盟以中国产蜂蜜含有氯霉素等抗生素为由,全面中止口中国的蜂蜜,欧盟范围的绝大多数国家的商场,一夜之间将中国蜂蜜撤下柜台,连载有中国出口蜂蜜的货轮也不准靠岸。不久,此风扩及几乎全球所有发达国家,日本、加拿大、美国、新加坡等国也随即加强了对中国蜂蜜的检验。多数品牌的中国蜂蜜被禁止销售,影响至今未消。中国养蜂行业受到空前惨重的打击。  相似文献   

7.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贸易一体化的今天,中国企业如何创立并推广自己的品牌,政府如何扶持、保护和输出中国的品牌,新闻媒体如何推动中国品牌的创立等一系列问题,已经引起人们的关注。今年5月,来自中国各地近500家知名品牌的企业代表、国家经贸委、国家计委的代表,以及海内外一些专家学者和国内知名媒体的代表聚会北京,举办了“崛起的中国品牌”研讨会,共同对中国品牌的创立进行了交流和探讨。与会者认为,品牌不仅体现一个企业的素质、信誉和形象,也是一个民族的素质和国家经济实力的象征。中国要参与国际竞争,就必须努力提高品牌的国际竞争力。 今日中国杂志社作为此次研讨会的协办单位,将陆续介绍中国的知名品牌。使读者了解其创立与发展的过程,从而进一步了解中国民族经济发展的状况。本期首先介绍的是被称为“中国制冷王国”的科龙集团。  相似文献   

8.
民营企业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产物。30多年前,中国没有民营企业。而今天,中国民营企业占到中国经济总量的60%,创造80%的就业机会,是中国经济生活中一支积极的、富有生气的、创新能力很强的力量。  相似文献   

9.
高鹰忠 《今日浙江》2014,(20):27-27
在浙江经济社会发展进入质量时代的今天,浙江质监工作将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要求,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不断深化改革,加快职能转变,推动法治质监建设,提升监管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作为方法”是一种兼具批判性与建构性的方法论。在建构中国行政学自主知识体系时引入这一方法论,有助于明确和确立主体意识、丰富和拓展研究视角、反思和重构衡量标准。在此方法论观照下,可以发现中国行政学走过了两个发展阶段:一是从“以世界为中心”到“以中国为中心”的转变,即从学习、模仿、套用西方行政学理论,转向立足中国场景、突出中国问题;二是从“以中国为中心”到“以中国为方法”的转变,即越来越强调以中国为观照,扎根中国大地,讲好中国故事。未来,我们要探讨一条“以中国为尺度”的中国行政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路径,让中国行政学讲“中国话”,也要努力使行政学的“中国话”变成行政学的“普通话”。  相似文献   

11.
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社会传播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具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故此,要积极探索各种有效社会传播路径,有效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大力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相似文献   

12.
彭洋 《当代广西》2012,(24):52-53
罗殿龙,壮族,广西贵港人,二级大法官。现为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广西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法学院兼职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硬笔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国际书画艺术研究会名誉顾问,中国西部画院顾问,中国扇子艺术学会名誉会长。广西书画研究院高级顾问。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八大指出,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国家探索民族复兴道路,是极为艰巨的任务。90多年来,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紧密结合。创造性地走出了一条符合我国实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了基本保证,也必将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产生深刻而长远的影响。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概念、基本内涵与主要特征1、概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对现阶段纲领的总概括。它要求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我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走适合中国特点的道路,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即一方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走社会主义道路,另一方面必须从中国的具体实际出发,不照抄照搬别国经验、模式,而是走具有中国特色的道路。2、内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包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三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4.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是指导我们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理论和实践指南,也是中国共产党开创的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重要内容。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理论升华,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和实践向度。人口规模巨大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现实境遇,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指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要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要求,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遵循。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了对资本主义虚幻现代化的本质超越,主要从人口规模、价值指向、实现方式、发展理念、文明意义等方面的全方位超越,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为全人类提供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贡献的中国力量,必将造福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  相似文献   

15.
中国经济状况牵动全球神经。中国人民关心,世界各国关注。近来,中央高层在国内外重大外交场合,积极宣示中国理念、提供中国方案、传递中国信心,得到各方认同。  相似文献   

16.
典藏国人百年梦想的北京奥运会成功闭幕,在这曾让世界瞩目、的“中国时刻”,竞技场上的光荣、汗水和眼泪,更高、更快、更强的奥运精神,弥足珍贵。奥运让中国走向世界,也让世界走进中国。借助奥运,中国向世人展现出一幅生动的外交画卷。此番以中国为主轴的“奥运外交”,开奥运历史之先河,不仅有效促进了中外领导人之间的相置理解,也标志着中国进入自信面对世界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17.
赵斌 《人民论坛》2023,(6):40-45
中国式现代化,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创新发展,又彰显了人类现代化道路探索的中国智慧。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的构建,与中国式现代化实践进程的推进,引发国际学界的广泛关注。海外中共学是海外中国学的重要分支,在认同中国式现代化文明价值的同时,又关注中国式现代化的全球关怀。海外中共学对中国式现代化的认知反馈,可从人口规模、共同富裕、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和平发展等层面予以探讨。同时,海外中共学对中国式现代化的认知偏好,可归因于信息来源、主体间认知、叙事结构等方面因素,对此,可从点面结合、海外中共学视角深化、全球叙事结构等层面对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的全球叙事路径进行系统优化。海外中共学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的发展提供了“他者视镜”,而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的发展及其实践进路,亦可能以海外中共学的他山之石为引,科学地、辩证地推进新时代中国与世界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8.
罗时光 《前沿》2010,(18):122-124
中国近年出现国学热,然而很多中国人却不知“国学”二字乃来源于日本,更不知日本“国学”之真实意涵。其实,日本的所谓“圄学”就其内容而言,其本质乃是对中国文化尤其儒家文化的全面绝对彻底的排斥、否定、蔑视、攻击乃至歧视,是对中国文化的羞辱,更是日本军国主义者侵略中国、屠杀中国人民、歧视华人的根本理论依据及精神源流,可谓是沾满中华民族鲜血的刽子手,亦是战后至今日本政治反动右倾、军国主义阴魂不散之深刻精神底流。因此,其“国学”二字就实在可谓是中国的“国耻”,是中国文化乃至中华民族耻辱的象征。  相似文献   

19.
中国正在崛起,中华民族正在实现伟大复兴,这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所谓中国经验、中国道路、中国模式,已成为海内外热议的话题,有的肯定日其有,有的否定日其无,数以百计的各种解读令人眼花缭乱。  相似文献   

20.
妙语     
《时事报告》2012,(7):5-5
现在有三个中国,一个是数字中国,高速、高铁、高楼、GDP;一个是网络中国,很多人不快乐,郁闷、愤怒、骂娘,嚷着“撕毁一切”;另一个是身边的中国,也就是每个人每天过的日子,相比从前,确实是好些了。——作家梁晓声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