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正《法制日报》最近报道,2009年至2013年浙江省检察机关共立案侦查贪污贿赂、渎职侵权等职务犯罪案件6681件8311人,年均查处1700人左右。检察机关在办案中发现,"温水煮青蛙"效应在被查处的领导干部身上表现得尤其明显。这些被查处的领导干部,很少一开始就被腐败击倒,但他们久居领导岗位,长久在形形色色的诱惑面前,便渐渐放松了警惕,逐渐陷入"温水煮青蛙"效应无法自拔。"温水煮青蛙"效应,源自19世纪末美国康奈尔大学做过的一个著名实验。科学家将青蛙投入沸水中,青蛙奋力逃生,而把青蛙放入冷水中慢慢加热,青蛙开始时因水温的舒适而悠然自  相似文献   

2.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一位心理学教授曾做过一个关于青蛙的实验。把一只欢蹦乱跳的青蛙,突然扔进沸腾的油锅,在这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这只青蛙居然奋力一跃,竟出人意料地跳出油锅,安然逃生。过了一会儿,教授又把这只青蛙放到了一个盛满凉水的锅中,青蛙游得逍遥自在,怡然自乐。这时,教授悄悄地从锅下给水加热,青蛙仍没有察觉,待到青蛙感到水温升高足以危及生命时,它试图逃出苦海,但它却再也没有了那奋力一跃的力量,只能葬身于锅底。“笼鸡有食汤锅近,野鹤无粮天地宽”,正是青蛙两种命运的写照。人生也是这样,人生总有顺利和…  相似文献   

3.
杜凤娇 《人民论坛》2012,(16):46-47
身处无察觉危机,如温水中的青蛙,意识到水温无法承受时已经丧失了跳脱的能力;又如米仓里的老鼠,大吃大喝后想要跳出缸口时,肥硕笨重的躯体已经注定只能留在缸底。以下几个无察觉危机案例,相信会带给您诸多启发。  相似文献   

4.
《中国保安》2012,(6):55-55
在生物学界,有这样一项实验:生物学家把一只青蛙冷不防地丢进装满热水的锅里,这只青蛙在千钧一发的生死关头会突然用尽全力,一下子跃出那势必使它丧命的水锅,安然逃生。而用同样的锅,在锅里放满与自然温度相同的温水,然后把那只死里逃生又已经恢复了元气的青蛙放到锅里。由于水温适度,  相似文献   

5.
在农村,人们常用一种与钓鱼十分相似的方法来捕捉青蛙,这种方法与钓鱼惟一不同的是不用钩和诱饵,只需以一个看似昆虫的线结代替,然后就在池塘边、稻田头等青蛙出没的地方,用手轻轻地抖动竹竿,青蛙见状,以为是昆虫,即食之,此时,就可不慌不忙地提起竹竿,而青蛙则死死咬住那个线结,便轻而易举地抓到青蛙了。我是在农村长大的,小的时候曾亲眼目睹并实践过这种捕青蛙的方法,在为捕捉到不少青蛙而兴奋不已时,也常常因此而嘲笑和不解青蛙的愚蠢:它为什么不松开嘴而逃命呢?后来父亲告诉我:“青蛙毕竟是低级动物,不会有高等动物的…  相似文献   

6.
青蛙的救赎     
在反腐倡廉的警示教育中,分析领导干部走向腐败的原因时,“温水煮青蛙”这一说用得很多。这个来源于英国康奈尔大学的“青蛙实验”,现在,已经是非常有名气了,“青蛙实验”说明,由于对渐变的适应性和习惯性,失去戒备而招致致命打击,乃至到死都还不知何故。这是非常发人深省的。  相似文献   

7.
低调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将军在大军撤退时总是断后。回到京城后,人们都赞赏他的勇敢。将军却说:“并非吾勇,马不进也。”将军把自己断后的无畏行为说成是马走得太慢。其实,如此低调丝毫也不会降低将军的英雄形象。还有一则寓言:两只大雁与一只青蛙结成好朋友。秋天来了,大雁要飞回南方,它们对青蛙说:“要是你也能飞上天该多好。”青蛙灵机一动:它让两只大雁衔住一根树枝,然后自己的嘴咬在树枝中间。于是,三个朋友一起飞上天空。地上的青蛙都拍手叫好,问“是谁那么聪明?”那只青蛙生怕错过了表现自己的机会,便大声说:“这是我……”话还没说完,…  相似文献   

8.
黄媛媛 《传承》2008,(4):102-103
青蛙是壮族铜鼓上最常见的立体装饰物,其造型生动活泼,富有民族特色。对于壮族而言,铜鼓是一种重器,且青蛙又是壮族的图腾。本文从生殖崇拜和丰饶崇拜两个角度去解读蕴藏在青蛙塑像身上的多重内涵,并进一步从铜鼓功用发展的角度探讨蛙与鼓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青蛙是壮族铜鼓上最常见的立体装饰物,其造型生动活泼,富有民族特色.对于壮族而言,铜鼓是一种重器,且青蛙又是壮族的图腾.本文从生殖崇拜和丰饶崇拜两个角度去解读蕴藏在青蛙塑像身上的多重内涵.并进一步从铜鼓功用发展的角度探讨蛙与鼓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在讲解一般违法和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约鸿沟这一重点时,我首先讲述了美国某大学科技人员为证明动物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及刺激反应所做的一个实验。这个实验的过程是这洋的:实验者先将一只活蹦乱跳的青蛙猛地投进滚开的油锅中,这只青蛙竟然能奋力跳出油祸而死里逃生。隔半个小时后,实验者又将这只青蛙慢慢放进了原来的锅中,不过这时锅内已不是油而是凉水了,然后,用温火慢慢将锅加热。到此。教师嘎然而止,让学生思考这样做的结果并说明原因和对自己有何启示。两分钟后,教师将答案说出:刚开始这只青蛙还能自由自在地享受温暖,随着…  相似文献   

11.
有这样两则故事:一则发生在澳大利亚。事情起因于澳大利亚修建奥林匹克公园,他们修建的时候,突然发现有一群濒临绝种的青蛙,于是一道难题摆到了他们面前,到底是继续修建公园,还是保护这数以百计的青蛙?围绕这件事也引起了争论,有关方面的人认为,如此大的奥运会不能因为几百只青蛙而受到影响,建议把青蛙迁到别处,以保证公园顺利修建。  相似文献   

12.
《干部人事月报》2010,(5):92-93
奥城良治在刚刚进入汽车公司开始推销生涯的那一年,遭到了无止境的拒绝和折磨,不但业绩毫无起色,精神上还受到莫大的打击,消沉得要自杀。一天他在乡下田埂边小便时,把尿撒在了旁边一只青蛙的头上,原以为青蛙会被吓走,没想到它不但没走,连眼也不眨一下,一直张眼瞪着,仿佛是在享受一次免费的温水淋浴。  相似文献   

13.
爱在尘里     
草央 《中国保安》2012,(9):75-75
小公主答应和青蛙王子吃在一起,睡在一起的。可是当青蛙把掉进井里的小金球捡回来送给她时,一切的诺言统统变卦,她扭头而去。这时的他是丑陋而卑微的。  相似文献   

14.
人们对加拿大东北角这个偏远省份纽芬兰,恐怕了解不多。这个在1949年最后加入加拿大联邦的省份,为加拿大其他地区的人们带来许多新鲜好笑的话题。别省人谑称纽芬兰人为“纽飞”。让我们来听听“老加”们怎么形容“纽飞”的吧:做实验一位纽芬兰生物学家家研究青蛙,他把青蛙放在地上,叫它跳。这一跳,跳了四米,生物学家写下记录:“一只四条腿的青蛙可跳四米。”切去青蛙的一条腿,再命令青蛙跳,只能跳在四米远,他写下:“三条腿的青蛙跳三米。”再砍去一条腿,只跳了两米,于是记载:“两条腿的青蛙跳两米。”再斩去一条腿,这次青蛙勉强蹦了一米…  相似文献   

15.
学会思考     
《中国保安》2013,(10):3-3
有这样一则故事:一只迷路的螃蟹向青蛙问路,青蛙告诉它只要一直往前走就能找到出路。于是,螃蟹想部没想便匆匆朝前走去,可是走了很长很长一段路后却没能到达目的地,此时,已经筋疲力尽的螃蟹不禁在心中埋怨起了青蛙。事实上,青蛙并没有指错路。那么,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原来,症结在于螃蟹出发前没有考虑到自己是横着走的,所以才导致了随后的徒劳无功。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一个简单的道理,做事应三思而后行,切不可鲁莽行事。  相似文献   

16.
黎族蛙崇拜探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黎族女性的文身图案中,出现得最多的一种仿生形象就是蛙纹。不仅如此,“在各支系的黎族筒裙、铜鼓、皮鼓及各种日常用具上,都绘有各种青蛙图案,黎村必有一个以青蛙做形象鼓耳的大皮鼓。黎族人民认为青蛙有很神秘的效能,它能呼风唤雨,保证粮食的丰收,是黎家的崇拜对象,因此,不能捉食青蛙。”在黎族各个文化艺术表现方面,只有蛙形象贯穿了所有的领域,如织锦、文身、刺绣、铜鼓(锣)、甚至水缸、米缸等陶器。  相似文献   

17.
人口在近些年来为什么会突飞猛进的增长?我们能不能从生物学的角度,从人类与自然的相互作用方面来解释这一问题呢? 达尔文认为,自然界的生物种普遍存在着无限繁殖的趋向,即按照几何级数的速率增加后代个体数目的趋向。例如,一只青蛙每年可产卵四千到一万二千个,如果完全发育成青蛙,四年后即可繁殖青蛙  相似文献   

18.
数字新闻     
7度水温 张健征服天池2001年8月28日,长白山天池没有人类横渡的记载已成历史。北京体育大学教师张健经过1小时5分17秒的奋力拼搏,征服了海拔2189米、湖底最深373米的长白山天池。据组委会测量,张健横渡时水温只有7摄氏度、气温16摄氏度。据悉,在横渡长白山天池之后,张健又将目光锁定我国著名海峡——台湾海峡,这是中国三大海峡中,张健挑战的最后一个海峡。  相似文献   

19.
学会画“逗号”。逗号就像是一只蝌蚪,蝌蚪是青蛙还没有长大的形态,它的生活受到很大限制,因此渴望长大,跳到陆地上,获得真正的自由。思想政治工作者要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就要画好“逗号”,即把自己当成蝌蚪,加快学习本领,积蓄力量,努力探讨新时  相似文献   

20.
坐井观天,忌目光短浅 一只蛙住在一口井里,对东海来的海龟夸口说自己住的井如何大如何好,海龟要青蛙到东海去看看,东海才非常大呢!可是青蛙从没见过海,根本想象不出海有多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