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粮食是维持人们生存的基本生活必需品,党和政府一直把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摆在重要的战略地位。在中共中央十五届五中全会上,"确保粮食安全"被写进公报;2003年,又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写进《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把"粮食安全"放置首要地位后,再次强调完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更加注重粮食品质和质量安全,并且重新强化省长负责制。粮食安全问题事关重大。然而,随着  相似文献   

2.
十五届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要保护粮食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一、粮食安全与实现粮食安全应坚持的原则什么是粮食安全?大致有以下三种理解:第一,粮食安全就是保持很高的粮食自给水平。第二,粮食安全就是期末库存的粮食足以维持新粮上市前的社会消费需求。第三,粮食安全就是社会上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够得到足够的粮食。这是目前国际上比较流行  相似文献   

3.
杜迁 《共产党人》2012,(5):42-43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粮食工作,连续多年出台"中央一号文件",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坚持把稳定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作为发展现代农业、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前提。多年来,平罗县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中央和自治区党  相似文献   

4.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2008年12月27日至28日在北京举行。会议提出了今年农业农村工作的四项重点任务。一、强化农业基础,稳定农业生产。要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进一步落实各地区的粮食安全责任,调动主产区和种粮农民积极性,加强粮食战略工程建设。积极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切实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大力开展农业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我国出现了耕地面积、粮食总产量、人均占有粮食数量和国家粮食库存数量连续下降的情况。针对当前我国粮食生产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以及国务院农业和粮食工作会议都明确提出,要抓紧解决粮食生产和供给问题,采取更直接、更明确、更有力的综合性政策措施,保护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为贯彻落实中央这一战略决策,国家制定了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建设规划,提出实施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实施国家优质粮食  相似文献   

6.
万强 《党史文苑》2014,(4):7-11
新中国成立以来,江西始终顾全大局,一方面大力生产粮食,另一方面积极外调粮食,成为两个从未间断向国家提供商品粮源的省份之一,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突出贡献。深入研究新中国成立以来江西的粮食生产发展情况及其对国家的贡献,探寻其粮食工作出路,对推动新时期江西乃至全国粮食工作的进一步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大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闫文义  王红蕾 《奋斗》2021,(1):35-38
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种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生命线",是国家优先支持的战略性核心产业,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基础所在。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农业工作强调"要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黑龙江作为中国最大的粮食生产基地和商品粮输出基地,2020年粮食产量754.1亿公斤,实现"十七连丰",连续十年领跑全国。如何进一步巩固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的战略地位,在种子和耕地问题上取得新突破,这既是黑龙江2021年农业工作的重点任务,也是"十四五"时期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建成农业强省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8.
贾晶 《奋斗》2020,(7):72-72
仓廪足而知礼仪,衣食足而知荣辱,这向来是中国人的粮食安全观。《尚书·洪范》八政,食为政首。民为国基,谷为民命。民以食为天,粮食安全事关国家稳定。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巩固黑龙江粮食在‘中国粮食’‘中国饭碗’中的地位,不负国家期望,坚决当好粮食安全‘压舱石’,争当农业现代化排头兵。"作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我省要巩固粮食生产大省地位,保障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上,保障中国饭碗装中国粮食.  相似文献   

9.
我国首次作为东道主,在浙江宁波举办了亚太经合组织粮食安全政策伙伴关系机制(PPFS)会议,此次会议的一大亮点是首次邀请了粮食企业参加。这一举动表明,国际上已形成共识,维护粮食安全既要发挥好政府作用,也要发挥好企业作用。同时也说明,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粮食市场,需要扶持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粮商"。应该说,无论保障粮食安全还是融入国际粮食大市场,培育"大粮商"都是务本之举。随着全球粮食市场的更加开放,国际粮商发挥的作用与影响将越来越大、越来越重要。  相似文献   

10.
赵勤  李莹 《奋斗》2009,(5):57-58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和《政府工作报告》都提出要“稳定发展粮食生产”。黑龙江省是国家重要的粮食主产区和最大的商品粮基地,对国家粮食安全贡献巨大。在当前国内外经济增长明显放缓和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价格普遍下行的新形势下,结合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的实施,如何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和质量,  相似文献   

11.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定调2011年“三农”首要任务最近闭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是2011年“三农”工作的首要任务,要确保稳住粮食播种面积,努力提高单产。会议提出,2011年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大兴水利强基础,狠抓生产保供给,力促增收惠民生,着眼统筹添活力。  相似文献   

12.
为期两天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2012年12月22日闭幕。会议指出,2012年,全国上下认真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圆满完成了农业农村发展的各项目标任务,粮食产量实现"九连增",农民增收实现"九连快",农村民生有大改善,是党的十六大以来"三农"发展持续向好、快速推进喜人态势的承接和延续。会议强调,要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要  相似文献   

13.
1960年是大跃进"左"倾错误造成的经济困难最严重的一年,这种困难更集中地体现为粮食的紧张和危急.党中央发出的关于紧急调运粮食的指示、批示、通知等文件多达十五、六次,中央有关领导在讲话中强调粮食调运更多.这一方面体现出党中央对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的高度关切,另一方面折射出当年粮食问题的极端危急,也昭示出粮食问题的极端重要性,告诫我们在粮食问题上必须警钟长鸣,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4.
中央高度重视"三农"工作.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对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出了明确要求,提出要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稳定、完善和强化各项支农政策.支农措施的力度不能减弱,已实行的政策不能改变,给农民的实惠不能减少.按照这"三个不能"的要求,要不折不扣地把中央支持粮食生产、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户、落实到人、落实到项目.  相似文献   

15.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粮食主产区的粮食安全问题更具有战略意义。土地流转是经济发展、社会转型不可避免的趋势。土地流转在提高粮食单产、降低粮食生产成本、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抛荒地的复耕等方面对粮食安全又重要的积极意义,同时,土地流转中的"非粮化"、乱用耕地、农业劳动力素质偏低等问题又对粮食安全构成一定威胁。因此,必须审慎推进河南粮食主产区土地流转,确保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6.
《奋斗》2017,(1)
<正>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将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今年全省经济工作的九大重点任务之一。而推进我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中之重则是调整优化粮食作物结构。我省作为粮食主产区,近六年来粮食产量、商品量以及调出量始终位居全国之首,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成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一块"压舱石"。但是近几年,随着粮食市场环境的变化,我省粮食作物结构  相似文献   

17.
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生活必需品,是人类从事其他一切活动的前提,粮食安全始终是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础。粮食安全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政治问题,构建和谐社会,必须确保粮食安全。从宏观上讲,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8.
孟红 《党史纵览》2007,(12):4-7
由于严重的自然灾害和"大跃进"的失误,1959年和1960年,我国国民经济连续两年遭受困难,特别是遭遇了未曾预料的严重的粮食危机.为了尽快扭转局面,在1960年底1961年初举行的中央工作会议上,毛泽东明确提出工作中要做到三条:情况明,决心大,方法对.  相似文献   

19.
《党课》2008,(6):8-8
抓好农业和粮食生产,实现粮食供求总量基本平衡,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必须覆行的政冶责任。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把“三农”工作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时刻绷紧农业和粮食生产这根弦,始终做到以“三农”  相似文献   

20.
中央指出,粮食安全的警钟要始终长鸣,巩固农业基础地位的弦要始终紧绷,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要求要始终坚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