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有一个孩子拿着碗去打酱油,两角钱的酱油装满了碗,提子里还剩了一些。孩子把碗翻了过来,用碗底装回了剩下的酱油。到了家,他对妈妈说:"碗里装不下,我把剩下的用碗底装回来了。"  相似文献   

2.
1949年10月,毛泽东的爱子毛岸英结婚了。婚礼是那么简朴。毛泽东只亲自写了几封请帖,只邀请几位革命老人光临。吃饭时,毛泽东一边将湖南腊肉、腊鱼往谢觉哉等老人的碗里夹,一边眉开眼笑地说:“孩子的婚事没有要我操心,结婚的东西都是岸英自己办的。”过一会儿,他不紧不慢地站起来,从箱子里  相似文献   

3.
裴多菲对诗人有种极妙的诠释:“诗人是苦恼的夜莺,不要让他有太多幸福,他才因此有甜美的歌声。”倘若把这一警句,引用到为官者身上,也应该是一种最好的鼓励和科学定位。“心中装着群众,唯独没有自己”的焦裕禄,担任兰考县委书记后,整日想的是如何治理兰考的风沙,带领兰考人民早日摆脱贫穷的面貌,连自己孩子想吃一碗肉都吃不上。正因为他如此严格要求自己,才有那辉煌的一生。到今天,兰考人民一看到泡桐树就会想起当年的焦书记。孔繁森把为百姓服务看作自己的天职,时时处处想的是阿里人民,也正因为他有如此崇高的境界,才留下人…  相似文献   

4.
一个孩子在山西广宁的河道上,捡到一个背囊,里面装着银子。这孩子没见过这么多的银子,感到很害怕,就把这个背囊拿到他的舅舅家。舅舅是个本分人,想到这些银子的主人可能正在为丢失钱财着急上火,就把这个装着银子的背囊交官了。经官方查验,背囊里的银子足足四百两。这两个平民百姓怎么也没想到,这件事竟然惊动了皇上。  相似文献   

5.
舍得的奥秘     
阚平 《前线》2020,(1):45-45
一则故事说:有个孩子,把一只手伸进一个装糖果的瓶子里去,尽其所能抓了一大把糖。当他缩手回来时,手却被瓶口卡住了,怎么也拿不出来,他不得不松手放弃一些糖,手才能缩回来。如果他舍不得放弃一些,就可能一颗糖也得不到。我们的一生,总会面临许多的取舍。如果什么都舍不得放弃,样样想拥有,结果往往适得其反。  相似文献   

6.
眼下,王乐义的知名度颇高,高到几乎可以与他在新疆当党委书记的弟弟王乐泉相媲美。不过,他的知名度不是来自他的职务和财富,而源自他发明的“冬暖式蔬菜大棚”和中央领导对他“在黄色土地上进行了一次绿色革命”的评价。21年前的1979年,王乐义担任了他的家乡——寿光县孙家集镇三元朱村的党支部书记。当时,他所面对的是一幅令人难堪的光景:全村1500亩种“金条”都会长成“金梁”的土地,竟然养活不了800多口人,善于种菜种瓜的三元朱人,菜碗中竟然除了白菜就是萝卜。丢人啊!——王乐义心中有愧,脸上发烧。富起来!让三元朱人腰中有花不光的金银,囤中有吃不尽的米粮,碗中有食不完的鱼肉——王乐义心中发狠,脸上闪光。富,从哪儿入手?王乐义拍板定案:运用三元朱人祖传的种菜技艺,搞大棚蔬菜。很快,40多个土温室建起来了,冬天里难得一见的韭菜、芹菜割下来了——三元宋人嗅到了富的气息。但是,土温室毕竟是太“土”了,半亩大的大棚一年要烧两吨多煤,还只能种植芹菜、韭菜。效益太差,赚钱太少。“温室热”开始降温,到1988年末仅剩下7个。土温室未能圆得王乐义的“发财梦”。“土”的小行,何不搞“洋”的?说来也巧,1988年冬天,堂兄送来几根顶花带刺的黄瓜,说是从一个东北来的菜贩那里买的。寒冬腊月里,那嫩青鲜绿的“爱物”着实招人喜爱。听说它生产在靠山向阳、冬天不烧煤的塑料大棚里,王乐义心动了:咱就搞这!1989年那年的农历大年初三,还未响完过年的鞭炮,他就拖着刚做过直肠癌大手术的身子,带着两名党员顶风冒雪直奔东北——辽宁瓦房店市的一个小山村取经。可磨破嘴唇,人家就是不愿传授。王乐义死缠硬磨,好说歹说,终于把当地的种菜能手韩永山请出了山。  相似文献   

7.
这是一位小学校长告诉我的故事。有一位小学四年级的学生,独生子,平时在家里被娇生惯养,什么事都不会做。一天,妈妈生病,勉强做了饭,实在做不动了,就让孩子收拾一下屋子,扫扫地。孩子答应了,可就是不动手。妈妈催了几次,无效,便批评了他。孩子不服,同妈妈顶嘴。妈妈生气了,更严厉批评了他。孩子不高兴了,说“不在你们家呆着了”,摔门出走。孩子出走,并没有思想准备。走着走着,天快黑了,肚子也饿了,不知道该怎么办。这时,他看到路边有个馄饨摊,热腾腾的馄饨诱惑力挺强,他站在那里走不动了。馄饨摊主说:“小朋友,吃一碗馄饨吧。”孩子挺老实,…  相似文献   

8.
在江苏省灌南县堆沟港镇,有一个乡亲们的“贴心人”。他几乎“无所不能”,婆媳怄气、夫妻斗嘴、邻里不和、地界不清,一切问题在他那里都能得到令人满意的化解。他就是灌南县司法局堆沟港司法所所长王立步。2004年5月,刘集村外出打工的赵某夫妇把孩子交给爷爷奶奶看管。谁知5岁的小孙子与邻居的孩子在巷子里玩火引着了周围的草堆,无情的大火吞没了这个年仅5岁孩子的生命。失去孙子的奶奶跪在对方的家门口,哭天喊地要对方赔孙子,扬言要把对方一起玩火的男孩也烧死。死者的父母从外地赶回来后,矛盾激化到了极点。这时王立步来了,他深情地对孩子…  相似文献   

9.
专注与成功     
一次,英国物理学家牛顿请朋友到家里来做客,饭菜做好后,他就进实验室专心致志地做实验去了。朋友来后找不着牛顿,等了好一阵子,因急于赶去上班.就独个儿把饭菜吃了,并把吃剩下的鸡骨放在盒子里,然后走了。傍晚,牛顿做完实验返家准备吃饭,当他看见盒子里的鸡骨头时显出突然醒悟的样子,哈哈大笑说:“我以为自己还没吃饭呢,原来早已吃过了。”  相似文献   

10.
一般来说,国家干部都会随身带着个公文包,既是工作需要,也是生活习惯。这公文包有单位发的、别人送的、还有自己买的;有国产的、进口的;有羊皮的、牛皮的,甚至还有鳄鱼皮的。在诸多的公文包中,就数湖北宣恩县椿木营乡民政办助理周国知的“公文包”最特殊、最别致、也最引人注目。他的“公文包”是一个湖北山区农民经常用的竹背篓,不论进城开会还是下乡工作,他都一直背着这个背篓,一背就是20年。干部们公文包里装的东西也大有区别。大多是装文件、装材料、装笔记本、装手机、装常用药的。但也有的装大把票子、巨额存折,装出国护照,甚至还有装…  相似文献   

11.
要命的习惯     
林鸣 《求是》2000,(17)
从律师朋友那儿听到一则故事。 南方一农民,本领邪乎,居然将某市市委副书记的职位骗到手。后东窗事发,被拘来审问。一日,审讯正进行一半,却见他和蔼地对预审员点点头:“小鬼啊,我看今天是不是先到这里?中午能否给我搞碗红烧肉补补?”此君突发不俗之语,把办案人员直气得七窍生烟。都到了这个份儿上,一个假官儿,居然还忘不掉他短暂“仕途”里所添的真毛病! 由此不难联想,我们有多少“迷人”的官场毛病让人爱不  相似文献   

12.
美丽的谎言     
有这么一部电影,讲述了二战期间在一对父子之间发生的真实故事。一个善良、乐观的犹太青年,被抓进了惨无人道的纳粹集中营里。他很爱3岁的儿子,为了不让孩子幼小的心灵蒙上恐惧的阴影,他小心翼翼地哄骗儿子说:“太好了,孩子,我们现在来玩一个游戏,一个真刀真枪的游戏。”儿子兴奋地问:“什么游戏啊?”父亲回答:“谁的生命承受  相似文献   

13.
《党课》2013,(23):123-123
日本:热捧“一碗汤距离”小区 许多日本老人选择与子女住在一起,因为日本习俗认为,只有父母与已婚孩子共同生活才是正常的、安宁的生活形态。即使老人与子女分开居住,为保证子女“常回家看看”,日本提倡“一碗汤距离”原则,即父母和孩子两家之间的最佳距离是“煲好一碗汤送过去刚好不凉”。  相似文献   

14.
舒炜 《廉政瞭望》2013,(17):19-21
7月初的一天下午,郭学宏踮起脚,颇为费劲地昂起头,打量着自己家楼道里的一个新安的监控摄像头,“还没到国庆啊,这玩意儿怎么又装回来了”?百思不得其解后,他把这个“料”抛给了几家媒体,在网上再度引爆“上访法官被监控”的话题。  相似文献   

15.
抢“爹”     
腊月二十八晚上,赵清和妻子商量,准备把住在团场连队40多年的老爹“抢”回城里,过一个合家欢乐的幸福年。赵清是老军垦的子女,在农场长大。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市教育局工作已经8年了。他的老父亲退休后,一直跟着小弟赵衡住在团场的偏远连队。他割舍不了对土地40多年的眷恋之情,无论住在城里的赵清怎么劝说,他都不肯离开连队半步。无奈,赵清借口请他和妈妈去帮着带孩子,多次邀请,都被他推辞了。他把老伴“赶”到了城里,给儿子看孩子。他把连队照顾的危房改造名额让给别人,自己仍住在低矮的平房里。白天帮着小儿子  相似文献   

16.
在人们的眼里,他干的都是赚钱的好营生:100亩棉花地;一台进口大马力拖拉机;一个酱油作坊;成群满圈的羊和猪,哪一项都能给他带来不菲的收入,就连猪圈里的猪粪,每年他都能卖上两、三千元。如今他已拥有资产近百万。 人们很难把这些和他这个其貌不扬且手眼有残疾外号叫“胡日鬼”的人联系在一起。 他就是今年36岁的一二三团十五连农工胡培合。 胡培合对于家里的贫穷生活有着深刻的记忆。  相似文献   

17.
在土地革命艰难困苦岁月里,彭德怀和方志敏同志做到和人民群众“有盐同咸”,使人民亲身体会到我党我军的光荣传统,产生了巨大的感召力,推动了革命事业向前发展。 1928年秋天,国民党纠集大量军队,从四面八方向红色根据地发动进攻。当时,信江根据地刚刚打开局面,为了保存实力,中共六大中央委员、根据地领导人方志敏便把红军主力转移到山内,寻机歼敌。日子一长,粮食紧缺,便靠野菜充饥。同时,因为敌人实行残酷的封山,指战员们经常吃不上盐。那时,方志敏正患严重的肺病,经常吐血。有一次,炊事员看见方志敏的身体太虚弱了,想方设法弄到手指头大小的一点盐巴,特地放在方志敏同志的野菜碗里。吃的时候,方志敏发现碗里有咸味,于是,倒进了大锅里,他说:“我们是革命者,应该官兵一致,有盐同咸!”  相似文献   

18.
河南,有一群农民工的孩子。 因为没有城市户口,孩子们便不能进入正规学校学习。为了不落下孩子们的课程,家长就随便将孩子送到就近的民工子弟学校里。然而这些学校都是私人开办的,师资力量严重不足,且条件非常简陋。 学生们中午在学校简陋的食堂里打点饭,就蹲在地上吃。买饭的时候,有些低年级的学生连窗口都够不着,只能把碗举过头顶,放在窗台上,一碗水煮白菜就是孩子的一顿午饭。虽然学校的饭菜并不贵,但对于民工子弟们来说,已经很贵了。 ……  相似文献   

19.
开心一刻     
乔斌 《先锋队》2014,(1):51-51
百度知道 一个男孩今年9岁,是个电脑迷,考试中他把卷子都写满了,但老师还是把他爸叫去:“你看看你孩子答的卷子。”孩子爸一看,这孩子,每个题后面都写了“百度知道”。回家后,他爸将他一顿暴揍,还说:“你问问百度,知不知道老子什么时候揍你?”  相似文献   

20.
刘樱姝 《廉政瞭望》2023,(22):60-60
董超和薛霸是《水浒传》里地地道道的小人物,他俩原在开封府当差,专管押解犯人。“超霸”组合的首次登场是在林冲被判杖脊二十,刺配沧州后,由二人负责押解工作。在押解途中,二人没少折磨林冲,还搞出“开水足浴”“穿新草鞋走血色大道”的损招,让林冲沉浸式体验了一把什么叫“虎落平阳被犬欺”。在出发前,二人就已领了高太尉要结果林冲性命的密令,收下陆虞候送来的预付款十两黄金,就等着回去交差将剩下的十两黄金平安落袋。这样的操作对于董薛二人并不陌生,但二十两黄金的大单买卖恐怕并不多见。听到这里,董薛二人心里早都乐开了花。但是董超要“装”一把,欲擒故纵说什么“却怕使不的”,还拿出开封府公文“只叫解活的去,却不曾教结果了他”做执行依据。又提到自己年轻,看重前程,反正就是诸多不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