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要把提高市民的素质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来对待。提高市民素质,就必须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塑造新型市民,培养他们良好的市民道德,使之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者和宣传者。  相似文献   

2.
《实践》2015,(1)
<正>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全社会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教育各族群众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思想,不断增强"四个认同",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历史观、文化观。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引导各族群众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促进民族团结、共建美好家园上来。强化党的民族政策宣传教  相似文献   

3.
《党建》2008,(8)
深入开展理想信念和廉洁从政教育。大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贯彻,教育和引导各级领导干部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牢固树立  相似文献   

4.
邹芳芳 《世纪桥》2016,(10):69-70
民办高校大学生受其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会环境以及自身因素的影响,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度不高:政治信仰存在危机;国家归属感强,但对爱国主义的理解有一定的偏差;认同社会价值观,但少部分学生表现出信心不足;绝大多数学生树立了社会主义荣辱观。所以,必须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主渠道作用;知行合一,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规范其行为;利用网络资源,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方式;健全制度,确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的常态化、制度化。  相似文献   

5.
梁艳 《世纪桥》2013,(10):67-69
红色文化作为中国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阶段性成果,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国民综合素质的文化体系。本文旨在以红色文化对遵义市民价值观的影响为范例,探索红色文化对市民价值观的影响,并为新时期加强红色文化建设,引导国民树立正确价值观念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价值取向多元化是新时期社会发展的一大特点,大学生能否正确把握主流意识形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成为当前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工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动了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理论创新,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提供了信仰指向、奋斗目标、精神追求、行为规范的引领。本文从价值观的基本要义出发,探讨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基本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7.
《新长征》2015,(5):24-25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只有起点,没有终点。长春市自获得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后,市委、市政府始终不懈怠、不松劲,继续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作为深入学习贯彻中央精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和省委精神的重要举措,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根本任务,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引导,以“塑造市民好品质,提升城市好形象”为重点,深化创建内涵,强化制度保障,推进核心价值观落小落细落实。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扎实推进公民道德建设牢固树立群众观念,充分发挥群众在道德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坚持面向群众、尊  相似文献   

8.
梁艳 《世纪桥》2013,(14):67-69
红色文化作为中国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阶段性成果,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国民综合素质的文化体系。本文旨在以红色文化对遵义市民价值观的影响为范例,探索红色文化对市民价值观的影响,并为新时期加强红色文化建设,引导国民树立正确价值观念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道德精神和价值理想规范化,为全社会提供了一种可以普遍遵守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体现了"大道至简"、"道简易行"的特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建立在孝道教育的基础上,把核心价值观教育贯穿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全过程,通过各种制度建设保证推行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注重领导干部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率先垂范作用,并通过推举、褒奖、宣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进典型,在示范引导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0.
青岛文化具有的重工尚商的商业文化氛围、兼容并包的移民文化心态和开放创新的社会环境等特质为多元思潮提供了生存和传播的空间。在多元思潮的影响下,青岛市民出现了理想信念模糊、价值观偏移、道德水平下滑、行为方式功利化等问题。因此,应加强宣传教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多元社会思潮;打造教育合力,对青岛市民实施全方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市民日常生活,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利用新媒体手段,抢占青岛市网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阵地。  相似文献   

11.
立德树人是高职院校的根本任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高职学生思政教育的生命之魂。高职院校应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效性的影响因素,建立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组织领导、宣传引导、问题疏导、学习辅导工作机制,不断推进核心价值观教育制度化、常态化、系统化,切实增强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  相似文献   

12.
"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能否准确把握主流意识形态,引导当代大学生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成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工作,是历史发展对大学生的必然要求,是党和人民的殷切希望,也是大学生需要确立的成才目标,关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关乎国家前途的命运走向。文章在对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养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基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视域对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养的有效途径进行研究并提出思考。  相似文献   

13.
少数民族宗教信仰传统、少数民族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少数民族大学生自身成长成才压力是影响内地高校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效果的关键因素,因此,内地高校在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时应确立一元主体、整合两类资源、把握三对关系。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是传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主体,而主动传播、积极践行的前提是思想上要高度认同。提升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必须结合新的时代环境,针对大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选择切实可行的教育教学路径。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建构生活化核心价值观教学模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入微载体,主动抢占微文化传播阵地;学生管理注重"以人为本"理念融入,实现亲情化渗透式价值观引领是提升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度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15.
黄蓉生  张帆  范春婷  白云华 《探索》2015,(2):147-154,193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认同是前提、是基础,科学认知、内心认同才能自觉践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在增强市民认知认同层面下功夫,使其深入人心、充分践行。基于重庆市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认同现状,引导其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应注重因人施策、加强理论研究、挖掘地方优势资源、注重整体推进。  相似文献   

16.
自媒体的快速发展给青年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培育带来了冲击和挑战。自媒体的个体化、去中心化及信息多元化,削弱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自媒体的互动参与性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中的单向输出模式受到严峻挑战;自媒体信息的流动性和碎片化对传统宏大叙事的解释框架造成了冲击。因此,在自媒体视域下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应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吸引力,引导大学生主动选择;创设每个个体都能参与践行的方式;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解释宣传中的现代性和高度性;在自媒体平台构建尽可能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细节。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大学生学习生活化是解决社会转型期不良价值观对大学生影响、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和提升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度及践行度的必然要求。优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学生学习生活化的路径选择,有助于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相似文献   

18.
汉语国际教育具有其独特的公共外交性质,这使得加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人才培养与公共外交大局中显得尤为重要。文章意在探讨在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内在逻辑,并针对目前的培养方案提出了提升该专业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度的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中,科学有效的教学方式是重要的保障条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质上是一种意识形态教育,我们以引导学生确定符合主流意识形态要求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为中心,着眼于大学生的认知水平,从树立主体性教学理念、运用研究性教学方法和强化实践教学观念三个方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式进行了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于2015年1月19日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意见中明确要求推进校园微信公众账号建设,运用新媒体加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过程中,微信是一把双刃剑,面对机遇和挑战,加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必须以树立微教育先导的理念,打造微信公众平台,组建微信服务队伍,建立健全微信体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渗透到大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