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一、向苏联学习是"中国共产党人历来的信念"向苏联学习,借鉴苏联经验,争取苏联援助,建立、巩固和发展中国社会主义,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形成已久的信念。早在建国前夕的1949年6月,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就不仅明确提出了"联合苏联,联合各人民民主国家,联合其他各国的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  相似文献   

2.
“一边倒”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为新中国确立的外交方针之一。从形式上看,“一边倒”是毛泽东构想的新的历史背景下的国际统一战线模式;从本质上看,“一边倒”是毛泽东构想的新中国外交工作的权宜之策。它是在对美外交努力夭折的情况下,毛泽东做出的倒向苏联的无奈选择。由于美苏援助新中国可能性的存在和要价的不可避免性,既不能断然否定“一边倒”外交方针的历史作用,也不可过分夸大其作用。  相似文献   

3.
"一边倒"不是新中国的一贯外交方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贺朝霞 《理论学刊》2004,4(4):80-83
“一边倒”不是新中国的一贯外交方针,它是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而逐步确立起来的。从“使中国成 为沟通美苏之桥梁”到“放弃中间地带论”,再向苏联“一边倒”,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外交方针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4.
1949年6月30日 ,毛泽东在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28周年而写的一篇文章中宣布了即将诞生的新中国向苏联“一边倒”政策。他说 ,“一边倒 ,是孙中山的四十年经验和共产党的二十八年经验教给我们的 ,深知欲达到胜利和巩固胜利 ,必须一边倒。积四十年和二十八年的经验 ,中国不是倒向帝国主义一边 ,就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 ,绝无例外。骑墙是不行的 ,第三条道路是没有的。”①所以 ,“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长期以来 ,人们更多地是从外交角度来理解、论述中共“一边倒”政策。的确 ,这个政策最初与“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  相似文献   

5.
《党史文苑》2013,(12):27-27
1947年12月,毛泽东根据人民解放军已经转入全国规模的进攻、国共力量对比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的形势,指出“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它必然走向全国的胜利”。为了及时向苏联通报中国人民粉碎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必胜信念和建立人民政权的构想,争取苏联的理解与支持,毛泽东曾多次考虑去莫斯科,“就政治、军事、经济和其他重要问题同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同志们商量和请教”。但由于中国革命的迅速发展,毛泽东一直不能脱身成行,中共中央遂决定由刘少奇作为中共中央代表于1949年5月秘密访问莫斯科。  相似文献   

6.
中央领导提出“拜师”请求 1949年6月下旬至8月下旬,刘少奇率领中共中央代表团秘密访问苏联.在介绍中国情况的报告中,刘少奇提出苏联帮助中国的一些具体方式,其中就包括“由中国派一些参观团来苏联参观与学习”. 当时,斯大林几乎答应了中共代表团提出的有关军事和经济援助的所有要求.毛泽东对此十分满意,并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明确宣布实行完全倒向社会主义阵营的“一边倒”外交方针.而且,毛泽东在7月25日给刘少奇等的复电中也提到了赴苏参观团的问题,指出:“同意在目前就开始派遣各种参观团到苏联去参观和学习各项经验.”  相似文献   

7.
新中国“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根据中、美、苏三国关系以及复杂的时局而制定的。美国对华政策的演变是“一边倒”外交政策的理论依据,苏联的压力和意识形态的作用是“一边倒”外交政策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1949午9月至10月.苏联著名作家法捷耶夫、西蒙诺夫一行43人在中国刮起了一阵又一阵狂飙式的“苏联旋风”。当时,一位新闻工作者这样写道:“没有10月1日这一天再能使人这样感动。这不但是因为看到人们纵情狂热欢呼自己新国家的诞生.而且。还因为看到从遥远的莫斯科来的苏联文化艺术科学工作者代表团。给我们直接带来了伟大的、光荣的友情。”法捷耶夫、西蒙诺夫率领的苏联文化艺术科学工作者代表团在新中国诞生前夜来到北平,这是在奉行“一边倒”外交方针年代里中苏邦交的一支美好序曲,惊动了以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为首的中共高层。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时至今日仍可圈可点……  相似文献   

9.
1949年6月,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提出了我国对外政策的基本原则——倒向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同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共同纲领》把这一原则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1950年2月,中国和前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一边倒”就成为建国初期我国对外政策的基本内容。对这一政策应如何评价?目前史学界比较一致的看法是,“一边倒”在当时是正确的,不能因为后来中国和前苏联关系恶化去否定它。本文认为,“一边倒”在保卫新中国及远东地区的和平与安全方面虽曾起过有限度的积极作用,但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中国没有必要去和前苏联结盟,中国没有必要一边倒,“一  相似文献   

10.
“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是建国前夕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首先提出的。毛泽东指出:“一边倒,是孙中山的四十年经验和共产党的二十八年经验教给我们的,深知欲达到胜利和巩固胜利,必须一边倒”,①即“站在以苏联为首的和平民主阵营之内。”②这是建国初期我国外交政策的一个基本原则。因为“真正的友谊的援助只能向这一方面去找,而不能向帝国主义战线一方面去找。”③中国人民很清楚:苏联援助是中国革命成功的重要条件之一,但在解放战争时期,苏联所起的作用也有消极的方面。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美苏达成《雅尔塔协定》。苏联政府  相似文献   

11.
“一边倒”政策,即与苏联结盟,联苏反美的对外政策.它是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经过长期的深思熟虑的结果,建国前后.如何处理国际关系,首要的是处理中苏、中美关系.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战略问题。这个战略决策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安危存亡。近年来,在宣传党的改革开放的总方针,反思共和国成长历史的过程中.有人否定“一边倒”这个战略决策的正确性,认为它导致了新中国的自我封闭,因此也就出现了这样的问题:“中共中央为什么要提出“一边倒”政策?当初为什么没能与美国等主要西方国家建交或发展经贸关系?当…  相似文献   

12.
西柏坡时期,随着解放战争形势的迅速发展,新中国即将诞生.此时,中国外交向何处去?这是中国共产党面临的重要问题.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遵循马列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国家奉行和平的革命的对外政策的原则,抛弃旧中国外交的传统,把爱国主义和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相结合,相继确立了“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另起炉灶”和“一边倒”三大外交政策.  相似文献   

13.
“一边倒”外交方针的产生和转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边倒”是毛泽东在建国前夕对新中国在外交上坚决站在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反对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的立场的形象表达,它同“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起,构成了建国初期的三大外交政策。“一边倒”方针从产生到实施乃至转变,都有其深刻的时代背景。本文拟对此作一简单的论述和评析。  相似文献   

14.
正新中国成立前后,在毛泽东的领导下,刘少奇率代表团秘密访问苏联、筹备亚洲澳洲工会代表会议、支援越南人民抗击法帝国主义斗争,为建设新中国营造了良好的国际环境。出访苏联:为即将成立的新中国争取有力外援1949年4月下旬,国共和谈破裂之后,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横渡长江,迅速占领南京,国民党统治基本瓦解,新中国成立在即。  相似文献   

15.
在“我们党的历史上,真正形成成熟的领导,是从毛刘周朱这一代开始”的。①在缔造新中国和建设社会主义中国的光辉历程中,毛泽东和刘少奇的名字紧紧连系在一起。作为毛泽东处理党和国家大事的最主要的助手,刘少奇在各个岗位紧密配合毛泽东,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长达几十年的共同合作奋斗中,毛泽东心目中的刘少奇形象的变换,则从一个侧面浓缩了中国共产党经历的风雨历程,成为党史、国史的一个缩影。清水塘边,毛泽东与刘少奇结下深厚友谊1922年夏,在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工作的刘少奇,受中共中央总书记陈独秀的直接指派,回湖南老…  相似文献   

16.
1949年6月30日,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明确提出了“一边倒”的政策.郑重宣布新中国倒向社会主义阵营一边。这一政策的提出及实施.奠定了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外交的基本格局.在中国共产党及中华人民共和围的历史上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以史为鉴,认真研究这一政策,对于发展和完善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思想.开创外交工作的新局面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7.
建国前后,如何处理国际关系,尤其是中美、中苏关系,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迫切需要解决的战略问题。“一边倒”是新中国在处理同两个超级大国关系上所做出的第一个战略选择。新中国为什么要采取“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如果新中国采取中立态度,不偏苏不倚美,可行吗?这些问题引发了本人对“一边倒”政策的思索。本文拟从美国对华政策的演变角度,对“一边倒”的历史成因作一简要分析。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初期中共同美国的合作中国共产党同美国政府自抗日战争时期便建立起了合作关系。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直接威胁了美国在华利益。…  相似文献   

18.
王金艳  何玲 《理论学刊》2008,4(4):28-31
建国初期,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政策,这增加了新中国争取国际社会承认的艰巨性和复杂性;毛泽东根据当时的国际形势以及中国的具体情况,提出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等争取国际社会承认的方针政策;新中国把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作为争取国际社会承认的首要目标,双方不经过谈判直接建交,而把部分亚洲民族主义国家和部分西北欧资本主义国家作为争取国际社会承认的重要目标,双方经过谈判后建交;新中国争取国际社会承认的基本经验是坚持独立自主原则,区别对待不同类型的国家,把政治问题与经济问题区分开来处理.  相似文献   

19.
1949年8月,毛泽东在为中国共产党成立28周年撰写的纪念文章《论人民民主专政》中,向中国人民,也是向全世界的各种政治势力宣布了“一边倒”的政策.对于这一政策的内涵和历史作用,曾有过不同的评说,笔者也想抒以拙见.一、“一边倒”不仅仅是外交格局,而且首要地和更多地包含了国体和政体的实在内容“一边倒”是在全国解放战争基本取得胜利,大半个中国获得解放,人民共和国诞生的前夕提出来的.1948年9月,中共中央计划在解放战争的第四年,即1949年下半年建立中央政府.但此时具有决战意义的三大战役尚未进行,党中央对来来国家的国体、政体及内政外交政策,不可能作更多的设想.自1948年秋到1949年初,随着三大战役的胜利,国民党的基  相似文献   

20.
1949年6月至8月,刘少奇率领中共中央代表团秘密访问苏联。这次加深中苏两党高层领导人之间的了解,为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公开访问苏联、谈判签订中苏结盟条约作了必要的准备。实现中苏结盟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共同确定的新中国外交战略的成功范例。作为中苏结盟谈判的先行者,刘少奇率领中共中央代表团秘密访问苏联做出的历史贡献同样应当功垂史册。然而这却是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不论是胡绳主编的《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还是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著的《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都未提及此事。王永华同志撰写的《1949年刘少奇秘访苏联始末》一文,对这段重要历史进行了披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