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减灾》2005,(3):19-22
世界减灾大会于1月18-22日在日本神户召开。在为期5天的会议上,来自150多个国家的4000多名代表总结了多年来国际社会在减灾方面积累的经验、存在的差距和挑战,并在此基础上通过了《兵库宣言》和《兵库行动纲领》。其中,《兵库行动纲领》为2005年至2015年全球减灾工作确立了战略目标和5个行动重点,成为今后十年全球减灾工作的指导框架。本刊摘要刊登《兵库宣言》和《兵库行动纲领》,作为读者工作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中国减灾》2005,(3):19-20
世界减灾大会于1月18月~22日在日本神户召开。在为期5天的会议上,来自150多个国家的4000多名代表总结了多年来国际社会在减灾方面积累的经验,存在的差距和挑战,并在此基础上通过了《兵库宣言》和《兵库行动纲领》。其中,《兵库行动纲领》为2005年至2015年全球减灾工作确立了战略目标和5个行动重点。成为今后十年全球减灾工作的指导框架。本刊摘要刊登《兵库宣言》和《兵库行动纲领》,作为读者工作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国土资源部3月2日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2004年全国发生造成人员伤亡或较大经济损失的地质灾害共976起,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0.58亿元。  相似文献   

4.
正首届亚洲减灾大会通过《亚洲减少灾害风险北京行动计划》2005年9月27—29日,首届亚洲减灾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围绕2005年1月世界减灾大会通过的《2005—2015年兵库行动纲领:加强国家和社区的抗灾能力》(以下简称《兵库行动纲领》)所确定的减灾战略目标和重点领域,结合本地区减灾事业面临的形势和问题,充分交流了制定和实施减灾战略的经验,深入探讨了区域各国减灾行动的优先领域。会议期间,与会代表深入进行了防灾减灾救灾的经验交流,  相似文献   

5.
亚洲减灾大会旨在为亚洲各国提供以下这样一个平台:分享灾害风险管理中的经验和教训;在《兵库行动纲领》框架下确定在亚洲实施行动的优先领域;促进亚洲区域减灾合作。为了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包括生命以及社区和国家的社会、经济、环境资产损失等,《兵库行动纲领(2005-2015)》确定了三个减灾战略目标和五个优先领域。亚洲国家  相似文献   

6.
世界减灾大会通过的《兵库行动纲领》为2005年至2015年全球减灾工作确立了战略目标和5个行动重点。这些重点分别是:确保减灾成为各国政府部门工作重心之一;识别、评估和监测灾害风险,增强早期预警能力;在各个层面上营造注重安全和抗灾的文化;减少潜在的灾害危险因素;增强准备能力,确保对灾害作出有效反应。  相似文献   

7.
<正>2015年3月18日,第三届世界减灾大会在日本仙台落下帷幕,大会评估了《2005—2015年行动纲领:加强国家和社区的抗灾能力》(以下简称《兵库行动纲领》)的执行情况,通过了2015年后全球减灾领域新的行动框架——《2015—2030年仙台减轻灾害风险框架》(以下简称《仙台框架》)。该框架预期了未来15年全球减灾工作的成果和目标,明确了7项具体目标、13项原则和4项优先行动事项,对于我国综合减灾理念创新、战略优化、规划实施和监督评价等具有驱动作用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8.
《中国减灾》2005,(11):25-27
亚洲减灾大会旨在为亚洲各国提供以下这样一个平台:分享灾害风险管理中的经验和教训;在《兵库行动纲领》框架下确定在亚洲实施行动的优先领域;促进亚洲区域减灾合作。  相似文献   

9.
中国是地质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地质灾害种类多、分布广、危害大,严重制约着灾害多发地区的国民经济发展,威胁着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特别是在汛期,受气象因素的影响,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突发性地质灾害频繁发生,经常造成生命和财产的重大损失。据统计,近年来,除地震以外的各类地质灾害平均每年造成一千多人死亡、经济财产损失上百亿元。五年来减灾工作的回顾加强地质灾害立法和规划工作1999年,国土资源部颂布实施了《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对地质灾害的调查、规划、预防和监测等进行了规范,相应地推行了《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  相似文献   

10.
2009年5月,国务院发布的<中国减灾行动>白皮书指出,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伴随着全球气候变化以及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中国的资源、环境和生态压力加剧,自然灾害防范应对形势更加严峻复杂.最近15年以来,我国平均每年各类自然灾害造成约3亿人次受灾,直接经济损失近2000亿元.  相似文献   

11.
民政部副部长李立国1月5日说,2005年中国各类自然灾害共造成2475人死亡,紧急转移安置1570.3万人,因灾直接经济损失2042.1亿元,虽然2005年中国自然灾害比较严重,但国家综合减灾能力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2.
送走20世纪,在回顾所走过的百年历程和探索新世纪的发展征程中,世界范围内,人们已经达成这样一种共识:高速发展的现代化社会带来的后果是人类本身忍受灾害的能力越来越脆弱,在这样的背景下,追求经济增长与减少灾害损失仅仅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一倍的减灾投入,可以获得数以倍计的经济效益,减灾备灾已成为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减灾备灾的观念已深入人心。共同的灾害把我们联系在一起。2005年日本神户世界减灾大会通过了《兵库宣言》和《兵库行动纲领》,旨在增强国际社会抵御所有自然灾害的能力;中国—东盟地震海啸预警研讨会则把灾…  相似文献   

13.
<正>近年来,全球频发的自然灾害给人类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根据瑞士再保险集团8月13日披露的报告显示,2015年上半年,全球因自然灾害和人为灾难造成的经的经济损失高达3达370亿美元元,造成了118000人丧生生。生。面对日益严峻的灾害形势形中,中,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减灾减减灾救灾国际合作,与世界各界各国一道,为减轻灾害  相似文献   

14.
资讯     
2021年全国预报地质灾害905起2021年,全国共成功预报地质灾害905起,涉及可能伤亡人员25528人,避免直接经济损失13.5亿元。与前5年同期平均值相比,地质灾害发生数量、造成的死亡失踪人数分别减少30.3%和63.2%,直接经济损失持平。  相似文献   

15.
我省是全国12个地质灾害易发、多发的省份之一,地质灾害以群发性小型山体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为主,呈突发性强、点多面广、危害大的特点,对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据统计,1998年至2012年,全省共发生地质灾害15.5万起,死亡493人、伤1120人、直接经济损失33.5亿元。2000年,省政府出台了《江西省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办法》的出台,一度对防治地质灾害起到了积极作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已难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地质灾害一、地质灾害灾情概况2007年全国共发生各类地质灾害25364起,造成人员伤亡1123人,其中死亡598人,失踪81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4.8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因地质灾害造成的死亡和失踪人数减少12.3%,直接经济损失减少42.7%。全国有20个省(区、市)冈地质灾害造成了人员死亡或失踪,其中死亡和失踪30人以上的省份有5个,分别为四川死亡134人、失踪13人,云南死亡114人、失踪11人,陕西死亡59人、失  相似文献   

17.
联合国前秘书长安南一直强调,防灾比救灾更经济、更人道,也更有实效。我国政府始终坚持“以防为主、防重于治”的灾害防治工作方针,取得了显著的防灾减灾成效。《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规划(2011-2015年)》要求,将“年均因灾直接经济损失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控制在1.5%以内”,这意味着要将过去历年因灾损失占国内生产总值大约3%的份额减少一半。就全国而言,2011年国内生产总值为47156亿元,若将因灾经济损失从3%减至1.5%,大约就是7073.46亿元,这是多么可观的一笔财富!  相似文献   

18.
随着《兵库行动框架》的即将到期,如今正是制定并通过《2015年后减灾框架》的关键时期。无论是灾害风险,还是减灾机遇,都需要各国政府与国际社会共同承担和把握。  相似文献   

19.
减灾动态     
《中国减灾》2004,(2):62-62
2003年海洋灾害直接损失80亿受灾人口2000万 中国国家海洋局1月31日发表的《2003年中国海洋灾害公报》显示,去年,全国因海洋灾害造成的损失达80.5亿元,比上年增加22%,死亡、失踪人数128人,受灾人口2,000多万。2003年中国海洋灾害属正常年份,其特点是:风暴潮加剧,赤潮增多和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在这一年里,中国沿海共发生14次风暴潮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78.7亿元,死亡、失踪25人,是主要的海洋灾害,仅广东省的直接经济损失就高达50.4亿元。在同一时期,中国海域共发现赤潮119次,比上年增加40次,其中东海86次,南海16次,累计面积约1.4万平方公…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区已进入雨季、汛期和人类工程活动增多的时期,必须切实加强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2004年,我区共发生地质灾害34起,造成经济损失3705万元,其中人类工程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呈上升趋势。为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2005年内蒙古自治区地质灾害防灾预案》,请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