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郇雷 《理论学刊》2020,(5):5-13
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是一个包括思想渊源、内在逻辑和实践指引的有机统一的整体性理论。该思想以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为立论依据,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不断实现话语创新和理论升华。在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内在逻辑呈现出新内涵:一是重新回到关于马克思主义政党之性质的经典命题,将人民利益与党的初心使命有机融合,重申并提升先进政党的政治立场;二是坚持从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以及这种转化背后"现实的人"的利益出发,尊重并激发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能动性,确认人民为新时代发展实践的主体和改革实践的动力;三是遵循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本质的经典认识,将共享发展理念融入到逐步满足人民群众发展利益的施政战略之中;四是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到"由人民群众检验",创新社会发展的人民评价标准,强化人民作为历史实践的主体地位。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具有深远的实践指引价值,对于保障党的长期执政、解决"发展起来以后"的难题以及实现民族复兴使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一种新思想新理论,有着严密的逻辑规程和逻辑理路。我国社会主义主要矛盾的新变化和对党的历史使命的新认知,客观上呼唤新思想新理论的诞生。方法论支撑、文化论支撑、个体论支撑、实践论支撑构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支撑体系。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新思想统摄理想信念、统率组织方位、统领党建布局、统揽实践行动。  相似文献   

3.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历史方位、鲜明特征和社会主要矛盾新变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标示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内在逻辑和发展方式的深化。本文试从思维逻辑、实践原则、价值原则三个维度,依循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实践内在联系性,解析其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新理论成果、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方位。  相似文献   

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风廉政警示教育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呈现出新的特点和规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实现人民的幸福生活为最终价值依归、以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为时代方位、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为政治使命,分别构成新时代党风廉政警示教育的理论逻辑、价值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加强内容结构完整化、形式载体多样化、方式方法差别化、制度机制体系化、实施策略科学化、警示效应长效化等"六化"建设,避免"看客"心态,防止"解脱"效应,是推动新时代党风廉政警示教育继续向前发展的现实要求。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九大报告最突出的理论创新就是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作出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重大论断,阐释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新时代、新矛盾、新思想三者有机统一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6.
《奋斗》2017,(21)
正十九大报告对我国目前所处历史方位、主要矛盾以及未来发展步骤提出三位一体新论断新思想,代表着对国情特征认识的系统性深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话语体系中具有重要理论创新含义。改革开放推动中国经济社会的超预期发展,为十九大思想和认识飞跃提供实践源泉。十九大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在这个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  相似文献   

7.
以人民为中心的重要论述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于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对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进行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具有内在的理论逻辑和外在的实践逻辑,并在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的相互融合中不断发展完善。以人民为中心的重要论述要求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加强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珍惜民力、汇聚民智、体察民情、倾听民意,不断厚植党执政的群众基础;坚持人民群众的利益高于一切,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努力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在新时代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行动指南,有利于继续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推动社会全面发展,助力中国梦早日实现。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共享发展理念的提出,是对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思想的当代理论创新,旨在解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为了谁、发展依靠谁、成果由谁享有的问题,其蕴含着马克思主义政党致力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理论基础,彰显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和实现共享发展必须研究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思想的科学内涵,正确认识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并结合实践考察其提出的理论、实践和现实逻辑,以形成合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9.
张雷 《理论学刊》2020,(5):22-31
马克思人民主体思想以人的解放为逻辑主线。在寻求政治解放的过程中,马克思以宗教和黑格尔国家观为批判对象,着重阐发了人民是国家权力主体的思想,认为人民主权需要民主制来维系。但是,民主制中的人民主体存在"应然"与"实然"的分裂。在实现社会解放的过程中,马克思认为异化劳动是产生世俗束缚的根源,"感性的对象性活动"是劳动对于人的本来意义,着重表达了人民在劳动生产和历史发展中的主体地位。以人的解放为逻辑主线,人民主体应真实展现于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统一中,这对于新时代处理好人民主体地位的理论和实践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始终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立足新的时代方位,习近平总书记对我国人民民主做出了创新性理论概括,提出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历史性概念,推动了中国政治文明的创新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在中国这块社会土壤中成长起来的中国式民主,其本质就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为广大人民群众、为劳动者服务的民主,是适合中国国情、解决中国问题的社会主义民主。新时代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需要精准把握其形成和发展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  相似文献   

11.
<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创新的最新成果,它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这一新思想的一个鲜明突出的特点,就是它深深蕴含着"中国逻辑"。"中国逻辑"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内在规律的体现,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新时代进一步深化的深层逻辑。人们普遍认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现了历史逻辑、实践逻辑和理论逻辑的统一。这无疑是正确的。这里使  相似文献   

12.
思想理论源于并高于实践,也终将服务和指导实践。党的十八大以来,作为最大理论创新成果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主题,立足我国新时代的历史方位和社会主要矛盾的发展转化,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中找准逻辑起点;紧扣"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时代之问,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用"八个明确""十四个坚持"从指导思想和行动纲领两大层面,完整清晰地阐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实质和实践方略;在确立目标及推进路径的一致中,昭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使命担当,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13.
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成就和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站在了新的历史方位。作为新时代的理论成果,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新思想不仅对党的基本方略作了新概括,而且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作了新总结,深化了对"三大规律"的认识。新思想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阶段,而且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新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新思想的创立,不仅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而且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都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4.
人民主体思想是贯穿《共产党宣言》全文的一条主线,主要包含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唯物史观,"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价值观以及对"每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追求。"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共产党人对人民主体思想的发展和创新,坚持践行这一理念,对新时代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密切党群关系,强化党的建设;调动群众积极性,共同致力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新时代提出新课题,新课题催生新思想,新思想引领新实践、创造新时代,这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社会变革中推进思想理论创新所遵循的基本逻辑。新时代的主题是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正是在系统回答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课题中,深刻彰显了新思想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飞跃的伟大真理力量。新时代的主线是开辟中国现代化新征程,正是在系统回答如何通过全面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课题中,深刻彰显了新思想引领中国现代化新境界的伟大真理力量。新时代的真谛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促进社会新进步,正是在系统回答如何把握历史机遇、解决重大问题、全面造福人民的时代课题中,深刻彰显了新思想践履新时代新使命的伟大真理力量。  相似文献   

16.
胡长生 《求实》2012,(2):28-32
我们党历来重视对于经济社会发展观的不懈探索,形成并确立了科学发展观。其在时间维度下遵循"量→质→质与量"的内在逻辑通道,凸显"社会→经济→社会与经济"的内在逻辑变迁,实现"人→物→人与物"的内在逻辑回归,具有很强的内在逻辑递进关系。这一历史演进逻辑给予我们的重要启示表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始终要有科学的经济社会发展观引领,必须始终随时代变迁不断完善经济社会发展观,必须始终彰显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7.
从"伟大社会革命"视角来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一个非常鲜明的理论建构特点。立足社会革命的世界历史性维度,能沟通"特色模式"与"基本原理"的内在联结,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逻辑的完整性;立足社会革命彻底性与阶段性相统一维度,能明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民族复兴史、党的奋斗史的深层联结,体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逻辑的宽厚性;立足社会革命实践至上维度,能充分认识"实践理性"与"理想精神"相互促进的重要性,提升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逻辑的效能性。"伟大社会革命"为我们推进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走深、走心、走实,提供了重要理论视角。  相似文献   

18.
<正>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十九大报告的逻辑起点和出发点,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科学认识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对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正确解决社会主要矛盾、时代课题、历史使命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更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习近平人民主体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坚持这一思想内容是贯彻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根本政治立场。习近平人民主体观既以马克思主义人民主体思想和中国共产党人民主体地位思想为理论逻辑,又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为历史逻辑,更将新时代推进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为其实践逻辑。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其内涵主要表现为目标宗旨观、历史动力观、人民利益观和群众路线观。习近平人民主体观承继了马克思主义人民主体思想精华,开拓了中国共产党人民主体观发展新思路,对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凝心聚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蕴含着重要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20.
善于运用历史思维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特点之一。他认为,历史思维必须在唯物史观指导下,用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认识现实和历史,用社会基本矛盾是推动社会发展动力的原理分析历史进步和社会发展,用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看待人类历史、中国近现代史和中共党史。历史思维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不能割断历史发展的内在逻辑,要把握历史发展的本质和主流,对具体历史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历史思维重在养成历史意识的自觉,更好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激发实现中国梦的信心和责任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