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科学技术的广泛使用,数字化、网络化技术的飞速发展,彻底改变了传统图书馆的服务方式,也使图书馆人文精神受到了巨大的冲击。通过对图书馆人文精神的定义及其内涵的论述,分析传统人文精神对构建现代图书馆的意义和价值,从管理理念、创新意识、服务方式及环境等方面探讨现代图书馆人文精神的构建。  相似文献   

2.
目前,学术界对人文精神的概括和理解有很多不同的意见,包括中国的人文精神和各地域的人文精神,都需要进行更深入的探讨。一般认为,人文精神是在历史文化中形成和发展的,由人类优秀文化积淀、凝聚、孕育而成的精神。人文精神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从某种意义上说,人之所以是万物之灵,就在于它有人文,有自己独特的精神文化。  相似文献   

3.
《思考与运用》2006,(3):9-9
人文精神是一个城市的文化特征,是在文化的展示中体现人的价值、境界、理想和道德基准的思想凝练,是城市发展的精神动力和支柱。研究、提炼、培育、宣传重庆人文精神,是构建和谐重庆,推进重庆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为此,本刊特推出有关重庆人文精神的系列文章,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4.
《前线》1999,(11)
《哲学动态》1999年第九期发表欧阳康的文章指出,对人文精神,存在着种种片面理解。比如,现代西方以反对科学主义为主要目标的人本主义,他们反对理性,把非理性看作人之本,实际上把人文精神等同于非理性精神。又如,中国传统文化中以重人伦轻科技为表征的人文主义,他们重义轻利,重本轻用,重价值理性,轻工具理性,实际上把人文精神等同于伦理精神。再如,现代文化研究中的种种误解,如把人文精神等同于文人精神,或等同于人文科学的精神等。实际上,人文精神就是人之为人的一种理性意识、情感体验、生命追求、理论阐释、评价体系、价…  相似文献   

5.
浅谈图书馆的人文精神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简单阐述了图书馆的人文精神,以及图书馆人文精神在硬件与软件两个方面的体现。  相似文献   

6.
杜广强 《求实》2006,3(Z4):211-212
人文精神是指人类历史进程中对现世生存的意义探求和对理想人生的价值追求,其核心是主张人的本位、强调人的价值、重视人的尊严和提倡人的关怀.一个具有良好人文精神的社会是稳定的、和谐的、繁荣的.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一个较为宽泛和博大的理论系统.  相似文献   

7.
段向云 《理论学刊》2005,(3):119-120
所谓人文关怀,是指对人自身的存在和发展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的关注和探索,对人的尊严、价值、意义的理解和把握,以及对价值理想或终极理想的执著追求这一切的总和,它所体现的是一种人文精神。远在中国古代的春秋时代,孔子第一个真正从人的角度去探讨人的价值、人的尊严和人的地位,在其博大精深的仁学思想体系中倾注了种种深切的人文关怀与浓厚的人文精神。也正是因了这一点,孔子仁学思  相似文献   

8.
市委二届九次全委会上,汪洋书记明确提出了“培育库区自强不息、开拓开放的人文精神”的要求。所谓人文精神,简单地说,就是“仁者爱人”,或者说对人的关爱。说到底,人文精神就是指“一切要以人为本,以人为中心”,集中体现在重视人,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最终目的在于从根本上启发、启迪社会上每一个人的“天生我才必有用”的自信心、自尊心和自强不息的人生悟性和人生动力;在于启迪、启动人的自重、自爱以及人间关爱的人生追求和人生价值;  相似文献   

9.
一、图书馆的人文关怀:扶助弱势群体 所谓图书馆人文关怀主要是指对读者自身存在和发展中所遇到的文化知识需求和精神心理问题的关注、探索、指点和解答,为读者的文献需求提供保障并营造一种充满人性化的读书环境.图书馆是满足人类精神文化需求的社会机构,图书馆人文精神的核心是人文关怀,人文关怀的对象主要是读者.在技术盛行的今天,图书馆不能盲目地追求新技术、新事物,而应把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在人的身上,一切活动都要围绕读者进行.一切为读者,满足读者对图书馆的需求,已被确认为现代图书馆的服务宗旨.图书馆需要向社会、向人类倾注人文关怀,以人为本,关注人的发展,促进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荀子是中国先秦时期一位卓越的思想家,其思想中包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他突出强调人在天地关系中的主体地位,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认为人类应“制天命而用之”。同时要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以便达到“万物各得其和以生”的和合境界。荀子思想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对于我们当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并大力弘扬此种精神。  相似文献   

11.
图书馆在人类文明史上,属于社会人文现象之一。传承文化、传播知识、产生思想、成就人才是图书馆的社会教育职能,这就决定了人文属性是图书馆与生俱来的本质属性。图书馆在实现弘扬人文精神的根本使命中,构建和谐的人文环境是其必要也是必须的条件。  相似文献   

12.
重庆人是中国人的组成部分,重庆人文精神必然与中华民族精神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然而,人文精神作为特定文化的精髓,不同的地域文化也将赋予不同地域的人以特定的人文精神。因此,我们讨论重庆人文精神.并试图给“重庆人文精神”以特定的含义,那么,关键在于把握重庆人文精神在中华民族精神中的个性特征,以提炼出足以反映重庆人内在特质整体面貌的、有别于其他任何地方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3.
儒家思想是中华文化的精神主体,其突出的特征就是人文性,所谓人文精神,是指对人的生命存在和人的尊严、价值、意义的理解和把握,以及对价值理想或终极理想的执着追求的总和。它不仅仅是道德价值本身,而且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权利和责任。儒家的这种人学思想包含着极其重要的民族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当前,大学精神的衰微现象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其突出表现是人文精神的滑坡和文化品位的下降,过度专业化和培养目标的功利化倾向,大学应有的独立品格和价值追求的一定程度丧失,等等。时代强烈呼唤大学实现新的文化觉醒,重建大学校园文化精神,真…  相似文献   

14.
高校图书馆服务中必须发扬人文精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丽 《世纪桥》2005,(3):115-116
文章论述了人文精神在高校图书馆服务中的重要性,分析了读者服务与人文精神的内在联系,提出了在读者服务中人文精神的具体体现方式。  相似文献   

15.
社会是由人组成的,因此社会进步实际上是人的进步,尤其是人的思想的进步。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教育就是育人,即培养文明的人。因此,大学教育的核心就是树立人文价值,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这一点尤为突出。然而,由于量化考核的管理机制、市场经济的功利主义、科学至上的实用主义以及办学宗旨的偏失等原因,造成了大学人文精神的失落。要重建大学的人文精神,大学就必须去行政化,实行独立和自治;促进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融合;加强公民的素质教育;加大高等教育的投入,使失落的人文精神重新回归大学教育怀抱。  相似文献   

16.
我国教育部颁布的新课程中的诗歌有较高的人文价值,体现了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教育思想。诗歌教学把对提高学生审美素养、创造力、人文精神等作为重要目标任务。  相似文献   

17.
田红 《世纪桥》2011,(9):147-148
本文阐述了人文精神的内涵,并从两个方面阐述了人文精神在图书馆的具体体现——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8.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之间并没有泾渭分明的界限,从根本上说,科学精神从属于人文精神.科学精神的发展迫切需要人文精神的渗透.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从根本上说是互补的,只有两者并重,才能保证实践的正确取向.因此,要自觉促进科技文化与人文文化的相互渗透,在实践层面促进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通与共建;在人的价值层面,则要强化人对于真善美及其内在和谐性的自觉追求.  相似文献   

19.
丁祥艳 《世纪桥》2009,(5):112-113
人文精神有其博大精深的科学内涵。当前,思想政治教育要弘扬人文精神,这是因为只有弘扬人文精神,人类才能拥有坚不可摧的精神家园;弘扬人文精神是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理论的要求;新世纪的素质教育离不开人文精神;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顺利构建要求弘扬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20.
人文精神与经济社会发展成正相关关系,组织理论之父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在研究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时就揭示了这样一个规律。人文精神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确立某种价值法则,形成规范共同生活秩序的基本法则为核心的意识形态;二是确立社会大众实际生活中信仰、信念及以此为核心的人生准则;三是将自然的人塑造为文明的、社会的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