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正湘江,静默千年。1919年,处士横议,思潮如山崩川涌汇聚成滔滔巨流,相激相荡;1919年,诸子放恣,青年擎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旗帜,迎风飘展;1919年,国运飘摇,有关初心和使命的旅行在历史的大潮中逆浪扬帆,直济沧海。青春1919,一群心怀忧患、敢于担当的湖南青年,在奋斗中释放青春激情,以青春之我、奋斗之  相似文献   

2.
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程的最重要源头。该文首次发表于《新青年》6卷5号。关于该期《新青年》的出版时间也即《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的首次发表时间,权威著作《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写为1919年10月;该期《新青年》原件上显示为1919年5月;上世纪60年代有学者考证为1919年9月;笔者再考证认为10月出版明显不成立,8月甚至7月出版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的。鉴于《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的重要地位和影响,笔者觉得,在可弄清李文准确发表时间的有充分说服力的原始材料或文字依据发现之前,对上述四说,似仍应以《新青年》原件上显示的时间和该文实际写完的时间为依据,认定为1919年5月。  相似文献   

3.
看过电影《我的1919》的人,也许还记得巴黎和会上那位慷慨陈辞的中国外交官——顾维钧,也许还记得他在1919年1月28日中日大论战时的精彩答辩:“……山东乃孔孟圣域,中国文化所肇始,堪称东方的耶路撒冷。山东是中国主权之山东,是山东人民之山东,夺山东乃是夺我中华之信仰,毁我中华之命脉。从本次和会的宗旨而言,  相似文献   

4.
《新长征》2015,(2):35
魏野畴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优秀党员和宣传活动家。全国解放后,毛泽东在一次谈话中曾经深情地说:"魏野畴是老同志,有学问,他的著作,我读过,写得有水平。"魏野畴1898年生,陕西兴平人。1917年考入北京高等师范学校。1919年参加"五四"运动,在陈独秀、李大钊等人的影响下,开始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1920年参与创办《秦钟》杂志,宣传新文化。同年冬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  相似文献   

5.
我是首钢的一名炼钢工人,我家有8口人在首钢工作,是个名副其实的"钢铁之家"。下面我就给大家讲讲高炉和我们家的故事。首钢1919年就建厂了,是我国钢铁工业的发祥地之一;1939年的时候,首钢还叫石钢,别看叫钢厂,但只能炼铁不能炼钢。那时候,工人们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出入厂门得  相似文献   

6.
我是首钢的一名炼钢工人,我家有8口人在首钢工作,是个名副其实的“钢铁之家”。下面我就给大家讲讲高炉和我们家的故事。首钢1919年就建厂了,是我国钢铁工业的发祥地之一;  相似文献   

7.
于敬山少将(1919—1996)于敬山,安徽濉溪人,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副政治委员。1919年生,1937年参加地方民众抗日组织,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参加八路军。  相似文献   

8.
赴法经过“五四”运动前夕,我在长汀叶中学就读。当时帝国主义在中国到处掠夺财富,中华民族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在举国高喊:“外抗强权,内惩国贼”的口号的时候,我响应了实业救国的号召,于1919年8月,第  相似文献   

9.
中国近代史究竟指什么?它的时间范围是什么?对这个问题大致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比较早一点,认为是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另外一种说法是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些年来第二种说法被比较多的人认可。此外,解放以前国内和海外也有些人认为中国  相似文献   

10.
马长虹 《党史纵览》2011,(12):53-53
毛泽东的记忆误差 毛泽东曾于1918年和1919年曾两次到北京。毛泽东后来向斯诺回忆说,第二次在北京(1919年12月至1920年4月)的时候,“有三本书特别深刻地铭记在我的心中,建立起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这三本书其中之一就是“陈望道译的《共产党宣言》,这是用中文出版的第一本马克思主义的书”。  相似文献   

11.
李清泉 《党史纵览》2014,(12):43-47
正参加革命1919年3月21日,我出生在江西鄱阳县一个小商人家庭。父亲李福喜,母亲汪清香,我们兄弟姐妹共7人。我们家开了一家名叫"同顺号"的鞋店,由于生意不好,一大家生活比较艰难。我7岁时入学,念过私塾,也上过小学。我小时候喜好画画,全家人省吃俭用,在11岁那年,让我考入设在鄱阳城内的江西省立陶业学校艺术系学习。1934年毕业后,我考入江西陶业管理局附设陶  相似文献   

12.
正1971年1月29日晚,周恩来在人民大会堂会见日本客人时提起了自己当年留学日本时的经历。他说:"我是1917年9月到1919年4月在日本,有一年半时间。我住的地方比较多,换来换去。"据笔者考证,当年周恩来在东京短短一年半,"换来换去"竟达八处之多,这在留日学生中极为罕见。  相似文献   

13.
《湘潮》2015,(12)
<正>我在研究毛泽东与隆回人这一课题的过程中惊喜地发现,有历史记载的,就有20来位隆回人或有缘认识伟人毛泽东,或有幸目睹毛泽东的风采,或有福得到毛泽东的关注关心。有缘认识毛泽东的隆回人,是幸运的。1919年4月,隆回县荷田乡长鄄村前清秀才马国霖,带着儿子马非百、马子谷外出求学,有缘认识了毛泽东。他曾断言:"毛润之气质非凡,将来得天下、定乾坤者必此人也。汝辈当永从之!"马非百后来在北大求学时,进一步和毛泽东相识相知,使他的学术研究和人生抉择明确了方向。  相似文献   

14.
1919—2009,90年的漫漫长途,90年来五四精神延承着、演绎着…1919年所代表和凝蓄的精神,早已融入中华民族的血液之中,民主与科学、爱国与进步的养料传输给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今天,让我们拨开历史尘封,再次回首1919年风云激荡的巴黎和会,那由此开启的精神起步。  相似文献   

15.
正毛泽东在青少年时期形成的人格魅力是他在危难时代引领中国人民获得新生的重要驱力,更是我们繁荣年代应坚守的精神财富和行为标准。仁爱与正义1919年,毛泽东在追念母亲文七妹的祭文中情深意长地写到:"吾母高风,首推博爱。远近亲疏,一皆覆载。恺恻慈祥,感动庶汇。爱力所及,原本真诚。不作诳言,不存欺心。"尔后,又向好友邹蕴真诉说:世界上有三种人:损人利己的人;利己而不损人的人;可以损己利人的人,他母  相似文献   

16.
房中 《世纪风采》2020,(6):7-10
房中1919年12月8日,陈云在班主任张行恭的帮助下前往商务印书馆当学徒,直到1927年九十月间离开商务印书馆,这7年多的经历,对陈云的一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20世纪50年代,陈云在上海回忆自己的革命经历时,对张行恭老师说:"我一生转折从商务开始。没有先生你,就没有我今天。"  相似文献   

17.
周恩来总理才学过人,在一生中留下许多烩炙人口的对联。 1915年,在南开中学读书的周恩来曾撰写了一副对联自勉: 与有肝胆人共事 从无字句处读书 1919年,在日本求学的周恩来寄住在南开时的同学王朴山家中,曾题写一副对联赠王朴山:  相似文献   

18.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李大钊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先驱,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先驱,从1919年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李大钊建党思想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的源头活水,中国共产党人为之奋斗的目标——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与李大钊建党思想一脉相承。  相似文献   

19.
姜明广 《奋斗》2021,(3):40-40
明天你就走了,我没机会送你;你明天就走了,没机会来看我。……他日,你带着自由回来,我拿着自由迎你。不然,你就要看着一个坟儿说:"我把他给你带来,你却已为他而死了。"这是革命烈士马骏1919年在狱中写给友人的诗中的一段。马骏1895年出生于吉林省宁古塔(今黑龙江省宁安市)的一个回族家庭,是中国共产党早期活动家之一。马骏一生投身革命,是反帝爱国运动的先驱,也是旧军阀的"眼中钉"。  相似文献   

20.
一、问题的症结何在? 一九八三年,我曾在大学生中作过一次调查,调查的题目是:“在你的品德,人生观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受哪些因素影响最大”。79人回答,其中,回答受父母、家庭以及个人经历的影响最大的人次数最多,有56人次,占总人次的46%;受社会生活、政治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