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方圆 《党建文汇》2002,(5):44-44
法律赋予了公民以遗嘱的方式处理自己遗产的权利。因遗嘱种类较多,部分继承人和被继承人对各种遗嘱的效力缺乏正确的认识,造成了遗产继承中的一些麻烦,甚至引起矛盾和纷争。  相似文献   

2.
本案点评     
这是一起遗产分割纠纷案.按照我国法律规定,遗产的继承,如果被继承人生前有遗嘱的按遗嘱进行,没有遗嘱的按法定顺序继承.  相似文献   

3.
<正>一、遗赠的概述(一)遗赠的定义。对遗赠较典型的定义有:1.遗赠是指公民以遗嘱的方式将个人财产赠与国家、集体或者法定继承人以外的公民,而于其死亡之后才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行为。2.遗赠是遗赠人以遗嘱将其遗产中的财产权利的一部分或全部,无偿给予继承人之外的个人、集体或国家,于遗嘱人死亡时生效的单方法律行为。比较上述两个定义并结合遗赠的性质特征,我们会发现第二个定义中用"给予"更符合现实些,赠与涉及到双方,而给予仅涉及一方而且体现了主动性,遗赠的本质  相似文献   

4.
继承开始后,同一顺序的继承人为两人或两人以上时,就会发生遗产分配问题。继承法规定:“继承人应当本着互谅互让、和睦团结的精神,协商处理继承问题。遗产分割的时间、办法和份额,由继承人协商确定。”因此,遗产分配应当充分尊重当事人协商一致的意见。继承法对遗产分配的原则作了全面而又明确的规定。无论是继承人协商分配、人民调解委员会进行调解、人民法院进行审判,都应该  相似文献   

5.
以案说法     
遗嘱继承人先于被继承人死亡,其子女可否代位继承遗嘱处分财产案由:李某是一位工程师,早年丧偶,有一子李A和一女李B。2007年6月,李某立下遗嘱:在其去世后,自己的房屋一套由儿子李A继承,另有存款5万元由女儿李B继承。  相似文献   

6.
老太太去世留下24.57万元遗产,两个子女却拿出了两份内容截然不同的遗嘱。一份遗产两份遗嘱,孰是孰非?古先生的母亲张兰英去世了,母亲留下遗嘱,遗产悉数归他,可当他拿着遗嘱到妹妹家,索要母亲留下的绝大部分遗产时,却碰了钉子。妹妹古育晴告诉他,这笔钱几个子女人均一份。她向古先生出示了自己手中的母亲遗嘱。原来,张兰英生育了5个子女,一男四女,古光生是长子,古育晴是老闺女。1991年自老伴去世后,张兰英一直随女儿古育晴共同生活。2001年4月,张兰英老人的原住房赶上了拆迁,获得了一大笔拆迁补偿费。一个月后,古先生  相似文献   

7.
我国继承法第二条规定:“继承从被继承人死亡时开始。”这是因为继承这一民事法律关系是由被继承人死亡这一法律事实的发生而引起的。由于被继承人死亡,他所有的财产即转化为遗产而为继承人继承,遗产的所有权也就为继承人所取得。  相似文献   

8.
遗产债权人利益保护问题一直是各国继承法所要解决的难点和重点,因为这涉及到被继承人,继承人和遗产债权人三方面的利益。我国关于这一方面的规定可以说少的可怜,而且规定的内容也很笼统,缺  相似文献   

9.
张帆 《求实》2004,(Z2)
我国继承法对遗赠规定得比较原则 ,没有划分遗赠的种类 ,但在实践中 ,由于各种遗赠关系中权利义务各有不同 ,标的物多种多样 ,因此有必要将遗赠划分为各种不同种类 ,根据不同的标准对遗赠进行分类 ,有助于具体分析各类遗赠中的权利义务关系。一、根据遗赠标的不同 ,将遗赠分为概括遗赠和特定遗赠概括遗赠 ,也称包括遗赠 ,是指以遗产的全部或一部分作为标的遗赠。例如 ,某遗嘱人将全部遗产遗赠给其侄女。又如遗嘱人甲在遗嘱中规定将其财产的三分之二赠给公民乙 ,另三分之一赠给国家。此种遗赠就是概括遗赠。世界各国的民法对概括遗赠是否承认…  相似文献   

10.
《继承法》偏重保护继承人的利益而忽视遗产债权人的利益,已造成实践中继承人和遗产债权人之间的利益失衡。鉴于《继承法》及相关立法规定存在的遗产范围的界定不全面、接受和放弃继承的规定过于灵活等问题,未来修订《继承法》时,应明确遗产和遗产债务的范围,对有限责任继承的实施附加必要的条件,完善遗产债务管理方法等,以多方位保护遗产债权人的利益。  相似文献   

11.
2009年2月16日,重庆市第五中级法院对重庆市地产集团原董事长王斌的判决生效.再过几年就要退休的王斌,因他的贪念耍起了"自设现金受贿额度"的小聪明,最终为自己的贪婪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将在监狱度过漫长的时日.用他的话说,这是"咎由自取".  相似文献   

12.
沈义  彭静 《共产党人》2009,(15):48-50
2009年2月16日,重庆市第五中级法院对重庆市地产集团原董事长王斌的判决生效。再过几年就要退休的王斌,因他的贪念耍起了“自设现金受贿额度”的小聪明,最终为自己的贪婪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将在监狱度过漫长的时日。用他的话说,这是“咎由自取”。  相似文献   

13.
遗嘱,被称之为人生的最后答卷,是评说立嘱人人生价值的重要依据.所以.无论立嘱人采取何种形式,口头的或者书面的,也无论涉及什么内容,如自我评价、遗产处置、事业继承等等,无不是他们的思想境界、道德情操的最后的自然流露.古今中外,遗嘱都倍受人们的珍重.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有数不尽的仁人志士,不仅生前建树了永垂青史的功勋,而且临终时还立下了丹心可鉴、流芳百世的遗嘱.他们不仅以自己的生,而且以自己的死为世人作出了光辉的榜样.“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  相似文献   

14.
根据我国《保险法》规定,被保险人死亡后,没有指定受益人;或受益人先于被保险人死亡,没有其他受益人的;或受益人依法丧失受益权或者放弃受益权,没有其他受益人的,保险金作为被保险人的遗产,由保险人向被保险人的继承人履行给付保险金的义务。此时,被保险人的继承人即是法定受益人。 一般而方言,法定受益人是被保险人的法定继承人,他以继承遗产的方式接受保险人给付的保险金。法定受益人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相似文献   

15.
近日,有网友疑惑由雅安地震造成的坍塌房屋的按揭月供该如何偿还。对此,律师的解释是——根据相关法律和合同约定,如果人在房子没了,按揭的月供还得继续偿还。如果人死了房还在,根据法律则应由遗产继承人用该人遗产清偿该人的生前债务,超过遗产实际价值部分的债务,由继承人自愿偿还。(4月26日《羊城晚报》)不少网友认为"屋灭人在,还得还贷"的法律规定未免过于残忍,银行应该免除灾民的债务。灾民的处境的确  相似文献   

16.
咨询信箱     
未售公房能否继承某读者问:我父母于上月双双击世,父母所住两居室楼房是1984年底由西长安街拆迁过来的。1986年7月因离婚,我与父母同住。父母去世后,我要和姐姐们的反对,他们说这是父亲的遗产,人人有份。请问:父母的两居室公房能做为遗产分吗?《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指出:"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私有财产的继承权。"这里所说的继承权,是指继承人对被继承人的私有财产继承的权利。公民承租的公有住房是社会主义的公共财产,不是公民的私有财产,所以承租的公有住房不能作为遗产继承。  相似文献   

17.
我国继承法明文规定:继承开始后,遗产分割前,继承人有权放弃继承.由此规定引发的问题是,当继承人的现有财产不足以清偿债务时,却又放弃继承,此时他的债权人是否可以到人民法院申请撤销继承人放弃继承的行为,即继承放弃能否成为债权人撤销权的对象.对此问题本文从理论与立法现状两方面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8.
词义     
诺贝尔奖:诺贝尔是瑞典化学家。诺贝尔奖是以诺贝尔的遗产设立的奖项。根据他的遗嘱规定,将其遗产的一部分共920万美元作为基金,以其利息作为奖金颁发给获奖人。从1901年开始,每年在诺贝尔的逝世日12月10日颁发。诺贝尔在其遗嘱中规定,该奖应每年授予在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与和平领域内“在前一年中对人类作出最大贡献的人”。瑞典银行在1968年增设一项经济科学奖,1969年第一次颁奖。诺贝尔奖的评定及颁奖机构是:位于斯德哥尔摩的瑞典皇家科学院(物理学奖和化学奖)、皇家卡罗林外科医学研究院(生…  相似文献   

19.
为您服务     
《党的建设》2009,(5):57-57
·律师信箱·存款人故去,继承人如何支取其存款? 背景:不久前,王某丧偶的伯父在一起车祸中遇难。由于事发突然,未留遗嘱。其子女在整理遗物时发现了伯父的一张5万元存单。于是,他们拿着自己的身份证以及伯父的存单、死亡证明到银行支取存款,但银行却以手续不全拒绝付款。请问,继承人该如何支取这笔存款?律师: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司法部联合  相似文献   

20.
善的迷失     
现在有些孩子,不知为什么对人那样刻薄和冷漠。你真不知流露这种性格和情感的孩子,是少不更事,还是过早地沾染了社会上的坏习气。今年6月27日,江西鹰潭铁路一中职高一年级的学生黄超与同学到鹰潭公园锻炼,同学王斌不小心掉进了两米深的水榭池中,黄超来不及脱衣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