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网络行为"人肉搜索"的出现,拷问着我国本就脆弱的隐私权法律保护制度。本文对"人肉搜索"行为对隐私权的侵害以及如何对之正确引导和规范进行了探讨,旨在构建和谐相处、良性互动的网络新平台。  相似文献   

2.
蒋雯洁 《法制与社会》2011,(11):184-185
"寻人类"人肉搜索"的兴起与发展是现代新网络环境发展的产物,对我们的社会和生活已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同时也反映着国家相关法律的不健全、人们道德素质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3.
于美淇 《法制与社会》2011,(34):280-281
科技社会和信息时代的高速发展,带我国进入了网络信息社会,产生了“人肉搜索”这种特殊的信息搜索方式,但近几年发生的“人肉搜索”事件,使个人的权利受到威胁和侵犯,在享受网络带给我们方便的同时,也看到了折射出的社会和法律问题,“人肉搜索”是否入罪也成为学术界的争议问题。  相似文献   

4.
许菁 《法制与社会》2010,(21):66-67
"人肉搜索"是指由人工参与解答,通过机器算法获得结果的搜索引擎。"人肉搜索"在利用现代科技发展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功用,一方面起到打击违法犯罪,监督政府官员,强化道德压力和为民排忧解难的社会积极作用;另一方面也存在着侵犯隐私的隐患和暴力性风险。面对人肉搜索这一备受争议的新生事物,本文结合近年发生的各种实例,通过剖析"人肉搜索"的正反两方面的作用,对其规范提出建议,以避免可能产生的隐患,发挥"人肉搜索"的积极效应,促进其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网络的普及,各种网络事件层出不穷,其中包括令人惊奇的"人肉搜索"。人肉搜索有利有弊,它是公民表达自由①的体现,也是民众舆论监督和私立救济的方式,有其存在价值。但是它的弊端在一系列网络暴力中显露无疑,其背后的法律问题,亟待解决。本文从法律和社会影响两方面讲述人肉搜索存在的合理性,提出如何趋利避害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6.
“人肉搜索”法律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肉搜索”是近年来的新兴词汇,随着“人肉搜索”的多起标志性事件在互联网中甚嚣尘上,“网络暴力”逐渐进入公众视野。随之而来的法律问题及社会问题都值得我们反思。本文试将“人肉搜索”引发的相关法律问题(个人隐私权、名誉权保护,与社会公众的言论自由、知情权以及舆论监督权等之间发生权利冲突时,应坚持“公共利益优先原则”、“禁止权利滥用原则”等)结合我国现行法律规定并从法学理论的角度进行剖析,从而探索“人肉搜索”现象的现实性意义以及对其法律规制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7.
当今网络上流行这样一个名词——"人肉搜索"。虽然"人肉搜索"有着发掘真相与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但"人肉搜索"侵犯个人隐私权的问题是客观存在的。本文指出探讨"人肉搜索"侵犯个人隐私权的背后所产生的正面效应是很有现实意义的,对"人肉搜索"我们应加以合理的规制,疏堵结合,而不能采取"一刀切"的方式。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人肉搜索"可以说是风行互联网,并出现了众多的案例,如"女子虐猫"案、姜岩案、"辽宁女"案等等。通过"人肉搜索",相关涉案人员及其亲属的一系列个人资料"陈列"于数亿网民面前,引发了对网络隐私权保护的一系列问题。有必要从各个角度考量"人肉搜索",从而获得网络时代隐私权保护问题的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9.
"人肉搜索"最早诞生于2001年的猫扑论坛,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其并不必然侵犯公民个人隐私和个人信息。"人肉搜索"本身不存在是否犯罪的问题,我国刑法对严重侵犯公民个人隐私和公民个人信息的"人肉搜索"已有相关规定,没有必要将"人肉搜索"的入刑予以单独规定,只有当行为人采取"人肉搜索"的方式侵犯了他人隐私或个人信息,情节严重时才涉及纳入刑法规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人肉搜索"起源于"猫扑网",它作为一种新的信息检索方式,是公民行使言论自由和信息自由的重要表现。但其不恰当的使用也会导致公民的隐私权、肖像权、名誉权等受到侵犯,由此引起了一系列的法律问题,但是我国现存法律并未直接涉及到"人肉搜索"侵权保护的问题上。本文从"人肉搜索"的起源与发展以及人肉搜索造成的危害,折射出的法律问题等进行分析整合,对如何规制"人肉搜索"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在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互联网作为新兴媒体,已逐渐成为社会舆论的最直接反映。人肉搜索作为网络搜罗信息的一种工具给我们的社会带来越来越多的便利,同时也带来了越来越多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当代网络上涉及人肉搜索的相关事件以及我国的网络立法情况、网络发展的水平来讨论在我国如何通过法律来对人肉搜索进行规制。  相似文献   

12.
人肉搜索,作为一种新兴的网络产物,很快便走进了广大网民的生活。目前很多大的论坛都设置了人肉搜索引擎或制作了人肉搜索网站,以此作为网络营生的一种新的工具,这是社会民主的进步还是法律规范的欠缺;是为无处申冤的人伸张正义,还是为赢取点击率而造势的噱头。好与坏,正义与邪恶,它的出现给我们的生活到底带来了什么?本文将以人肉搜索第一案为例从隐私权、名誉权的保护,法律与道德的关系等方面对人肉搜索所引发的问题进行分析,使读者能够更为深刻地认识到建立网络规范制度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余云 《法制与社会》2012,(33):14-15
"人肉搜索"是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而出现的新型网络现象,其存在的合法性基础尤其是与公民隐私权保护间的关系备受争议。本文主要从"人肉搜索"的合理性、合法性基础上探讨其与隐私权的冲突问题,认为应对"人肉搜索"进行法律规制,从而实现权利之间的平衡。  相似文献   

14.
王军 《法制与社会》2011,(6):203-203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和网络技术迅速普及,人们在享受网络给我们带来的快捷、便利同时,其个人隐私也容易受到来自网络的巨大威胁,"人肉搜索"行为就是最典型的例证。如何对"人肉搜索"进行合理、合法的规制,防止网络行为的泛滥化和网络暴力化,如何保护个人信息就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人肉搜索是一种网络社区互动搜索方式,这种新的搜索现象本质上是社会伦理和道德问题的折射,它的出现有着深刻的原因,并且这种搜索方式无论对个人还是对社会都产生着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在众多网友的参与下,人肉搜索重新构建了社会的伦理道德框架,对人性的阴暗面无情的进行揭露,对社会的阴暗面全方位进行监督和揭露;另一方面,很多别有用心的网友,利用人肉搜索侵害别人的合法权益,甚至演变成网络暴力,给别人的生活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但被人肉的人却投诉无门。众多的人肉事件表明,网友对人肉搜索缺乏正确的认知,而我国的法律目前对类似的行为亦缺乏系统的监管机制。  相似文献   

16.
人肉搜索对于平时上网的我们并不陌生,每每网络出现一些热门人物就会被广大网友人肉,其实就是利用网络这个方便快捷的工具,去寻找关于这个人的个人隐私。本文就人肉搜索所涉及的法律问题作了简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17.
“人肉搜索”是网络时代下的产物,最早可追溯至2001年的“陈自瑶事件”.本文在分析“人肉搜索”积极与消极的法律问题上,侧重探讨其在应用中涉及的法律问题、问题产生原因以及对其法律规制的思考.并以最低限度的承担法律后果的可能性,引导公民正确合理的使用人肉搜索.  相似文献   

18.
江腾 《法制与社会》2014,(1):286-287
自从搜索引擎诞生以来,越来越影响到人们特别是年轻人的生活,甚至形成了一种生活方式,"搜索族"便是对热衷于将生活中大大小小的问题付诸于搜索引擎的一类群体的统称。相对于发动和执行流程的是机器的搜索引擎,近年来"人肉搜索"成为网络上频繁出现的一个名词。"人肉搜索"作为一种新型的信息搜索方式,推崇者认为其是公民行使言论自由和信息自由的一种方式,对于充分发挥网络舆论监督作用有着积极的价值。反对者却将其视为洪水猛兽,认为"人肉搜索"存在严重弊端,应坚决予以取缔。无论推崇也好,反对也好,当"人肉搜索"被人们不恰当地使用,则无可置疑的成为了侵害公民个人隐私权及其他正当权利的工具,"人肉搜索"演变成了网络暴力。因此,为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应对"人肉搜索"这一新兴事物进行必要的法律规制。  相似文献   

19.
"人肉搜索"作为一种在互联网上兴起的新型搜索工具,已经引发了一系列网络事件,充分的显示了其强大的威力,但是"人肉搜索"在给人们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在不断侵犯被搜索对象的隐私权和名誉权。本文指出如何认识"人肉搜索"以及如何在法律上对其进行规制是我国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论“人肉搜索”中的权利冲突与平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肉搜索"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和法律争议。在"人肉搜索"中存在着公民知情权与网络隐私权、网络言论自由与公民名誉权等权利的冲突,对"人肉搜索"不能做简单化的处理,而要平衡好冲突的权利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