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贵州省刑释人员在回归社会过程中面临着自身心理问题、社会排斥问题、社会保护问题等诸多不利因素,而使得他们在身份融入、家庭融入、职业融入、社会交往融入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困难和问题.本文指出要解决他们社会融入过程中存在的这些困难和问题,需对他们进行心理教育,完善相关制度和建立社会支持网络.  相似文献   

2.
蒋雁北  梅杰 《中国司法》2008,(5):106-106
近年来,针对劳教人员无家无业的多,缺少亲情关爱,解教后安置就业困难的新形势,长春市奋进劳教所党委统一思想,更新理念,认真学习领会上级关于做好劳教人员就业安置工作的一系列指示精神,结合实际,组织民警围绕如何做好劳教人员就业安置工作开展专题讨论。他们感到,解决劳教人员重新违法犯罪错的根本所在,就是要解决劳教人员解教后的就业安置问题。使他们回归社会之时,能适应社会、融入社会、顺利就业,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不再危害社会,从而保证社会稳定和谐。  相似文献   

3.
未成年解教人员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弱势群体,该群体的融入状况不仅关系到该群体的健康成长,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本文以16名未成年解教人员为研究个案,运用社会学的定性研究方法,从身份融入、家庭融入、社会交往融入、职业融入四个方面,探讨了未成年解教人员的社会融入状况及其问题,为促进未成年解教人员的社会融入提供了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4.
所谓刑释解教人员,就是指那些服刑劳教已满期限,重新融入到社会上的人员。他们在社会中占有的比例虽然是少数,但对他们的安置帮教工作却是社会综合治理、维护社会稳定的一件大事,同时也是我们基层司法行政机关的一项长期任务,是我们广大基层工作人员的工作重点和难点。当前我国已加入WTO,帮教工作既面临挑战又有新的机遇,根据刑释解教人员的心理特点,工作中  相似文献   

5.
正对刑满释放等人员开展安置帮教工作,可以帮助他们克服监禁或监管生活状态下对社会常态生活的不适应,帮助他们恢复因为服刑生活而被客观阻断的各项公民权利,避免他们因为过渡期生活和就业方面的种种困难和不适应而自暴自弃,重新违法犯罪。这对于保持监狱教育改造工作的成果,帮助刑释等人员重新回归和融入社会,最大限度预防减少他们重新违法犯罪,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一、我国安置帮教现有工作举措各级安置帮教组织依据《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  相似文献   

6.
解除强制隔离戒毒的人员返回社会后,常常面临社会不认可、家庭不接纳、工作无着落、生活无来源、交往无朋友的尴尬局面,不能顺利融入社会,由于自身素质较低及复杂的社会原因,外界的因素极易诱发他们复吸和重新违法犯罪,形成社会治安中新的不安全、不稳定因素。如何搞好强戒人员回归社会的"无缝对接",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复吸和重新违法犯罪率,具有重大的社会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只有安其身,让刑释解教人员学会自食其力,才能让他们真正回归社会、融入社会。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福建省沙县司法局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重视和各职能部门的支持下,  相似文献   

8.
在新的社会形势下刑释人员再社会化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刑释人员再社会化对我国重新犯罪率的高低有着很大的影响,对传统的罪犯监管改造手段方法提出了新的挑战,也加大了犯罪防控的难度。应当看到当前的罪犯改造从形式到内容都存在不适应现实需要的情况。应当考虑怎样做实罪犯教育改造的每一个环节,在狱内完成对他们的再社会化思想改造,从而使他们在重新回归社会后,能尽快适应社会,融入社会,成为一名合格的守法公民。  相似文献   

9.
谭惠婵是广东省恩平市那吉镇五乡村委会妇女主任,又是该村委会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小组长。其任职4年来,凭着对释解人员安置帮教工作的一腔热情,始终对释解人员不嫌不弃,以诚相待,真情付出,千方百计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想方设法帮助他们重新融入社会,走向新生。在谭惠婵的努力下,连续4年该村委会辖区内的释解人员帮教率和安置率均达到100%,重新犯罪率和重新违法率均为0,辖区内10多名释  相似文献   

10.
每年我国有大量刑释人员重新归入社会,以宜都市2009—2014年为参照,就有710人重新获得自由。面对如此之巨的刑释人员,如何更好地引导他们重新融入社会,加快再社会化进程,是值得我们探求的一个重要课题。尽管我们做了大量工作,但是刑释人员作为一个风险与弱势并存的双特征群体,其在再社会化过程中遭到了诸多社会排斥,对此我们应该给出一个更好地解决进路。  相似文献   

11.
无怨无悔     
《人民调解》2012,(2):21-22
38年来,吉林省延边州的李文哲,以一个普通人的身份,先后与20余名服刑人员、刑释解教人员结对子,帮助他们融入社会,无偿资助服刑人员子女10余名,用自己的一片真心、诚心和爱心谱写了一曲感人的安置帮教之歌。  相似文献   

12.
鲁嘉微  龚超莲 《中国司法》2007,(12):104-105
湖南省白马垅劳教所注重对进入开放式管理的劳教人员,抓好社会适应训练,提高他们自觉融入社会的能力。 一是稳妥选设定点试工基地,缩短试工周期,提供更多的所外定点试工岗位和机会。二是进一步规范周末放假制,有选择地实行走读制。仅2006年,该所共有43人参加了所外定点试工,19人进行了周末放假和走读。三是突出回归前期的就业指导,落实“五个一”。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司法》2012,(7):95-95
北京市将加强未成年社区矫正人员教育矫正作为社区矫正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充分调动多个部门力量,采取各项监管、教育和帮扶措施,有效促进未成年社区矫正人员健康成长和融入社会。  相似文献   

14.
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我国劳动力市场带来了激烈的竞争,刑满释放人员作为一个特殊劳动群体面临着更大的就业压力。“违法犯罪前科(政审)”和“在监禁之后难以重新融入社会”成为影响刑释人员就业的主要因素。针对此现象,完善刑释人员就业权制度,保障刑释人员就业是顺应我国以人为本的建设法制社会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5.
正安置帮教工作是在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下,依靠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力量对刑满释放人员进行教育、引导、扶持、管理,帮助其顺利融入社会,其实质是对刑释人员回归社会后的一种保护措施。作为社会综合治理系统的一项重要内容,安置帮教工作在巩固监狱部门对服刑人员的改造成果、预防和减少回归人员的重新违法犯罪、维护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与此同时,刑释人员的安置和帮教作为一项法律性很强的社会工作,必须要有完备的多  相似文献   

16.
张雷 《法制与社会》2014,(2):250-251
我国刑释解教人员重新违法犯罪现象比较严重,重新犯罪率居高不下成为影响我国社会治安的突出问题。对刑释解教人员如何有效地采取社会保护措施,消除歧视,保障他们应享有的公民权利和义务,调动他们的劳动积极性及社会责任感,将消极不利因素降到最底限度,对社会的稳定和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有其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农民工子女与城市社会主流文化冲突之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建  王春丽 《法制与社会》2010,(28):235-236
农民工子女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庞大的社会群体,他们未来的发展也将关系到城市社会的和谐和稳定,但他们与城市社会主流文化的冲突已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城市融入。本文分析了农民工子女这一群体与城市主流文化之间存在的冲突及其产生的原因,反映了农民工子女艰难的生存状况和相对较弱的权益保障。  相似文献   

18.
“高复吸、低操守”的问题一直是困扰戒毒领域工作的难题。据有关资料显示,戒毒人员在其回归社会的三个月至一年时间里是复吸的高危期。如何做好这个过渡期的帮扶救助,帮助戒毒人员重新建立有效地社会、家庭支持系统,使其尽快融入社会,不仅是巩固戒毒成果、贯彻落实降低戒毒人员“复吸率”首要标准的客观需要,  相似文献   

19.
马力 《中国监狱学刊》2004,19(3):119-121
上海市监狱管理局为解除刑释人员由监禁走向自由、由大墙内走向社会的矛盾心理,尽快融入社会,由监狱化人格转为社会人,成立了回归指导中心,专门负责即将刑释人员刑释前的教育和心理调适工作。回归指导中心的突出特点就在于让这些人员提前预演社会人角色,并实行自管形式等开放式处遇制度,在教育内容上也突出了社会的需要。回归指导中心还把工作延伸到社会,帮助已刑释人员落实应有的社会待遇。回归指导中心作为行刑社会化的一种重要形式和监狱改革的必然产物,其经验有很多可取之处。  相似文献   

20.
<正>专业人士常说,要保障警察的人身安全,须做到以下三件事:降低车速,系紧安全带,穿上防弹衣。这些建议听起来很有道理,但是他们可能忽略了另一种方法:帮助刑满释放人员融入社会。警察局忽略的工作内容作为加拿大刑事司法系统的一部分,加拿大警察的职责包括:社区巡逻,预防并制止犯罪及安全威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