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媒体审判是近几年新闻学界、业界热议的一个现象。在我国,媒体审判对于法律案件产生过重大影响。作为法律公正一部分的司法公正,在媒体“使用”媒介审判的过程中会受到或多或少的影响,两者之间存在着复杂微妙的关系。本文分析了媒体审判与司法公正的关系,从而对现存问题提出对策、建议,力求媒体与司法之间达到一个良性互动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媒体审判在宣传法制教育、推动司法审判公开透明、实施媒体监督、倡导公平正义价值理念方面起着巨大的作用,但其绑架公众舆论介入司法审判的风险性也不容忽视。本文结合美国陪审团制度,对我国的媒体审判现象提出改善建议。  相似文献   

3.
刘惠斌 《法制与社会》2013,(31):137-138
近年来,随着传媒技术和载体的飞速发展,舆论对个案发出的声音对审判活动的影响越来越大,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如“胡斌飙车案”、“药家鑫案”、“李昌奎案”.虽然舆论监督有利于维护司法公正,但也应清醒的看到,实践中舆论监督与独立审判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系,甚至显现出负面影响,导致出现“媒体审判”现象.本文就舆论监督和独立审判的冲突与平衡阐述一下看法.  相似文献   

4.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步伐的加快,新闻媒体在我国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显著。媒体报道法律案件,对民众舆论引导的影响力日益增大,形成了"媒体审判"的势头,急需法律加以明确的界限与规范。本文从我国法律现实出发,介绍了"媒体审判"的含义,并从报道范围、报道尺度、尊重法院独立审判权、维护新闻立法目的等方面分析了我国法律对新闻媒体报道案件的法律界限。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法制建设的重点由立法向司法转变,媒体对司法监督表现出越来越浓厚的兴趣。媒体与司法之间一直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一方面禁止"媒体审判"已经是国际新闻界的共识,另一方面要促使媒体监督真正成为司法公正的推进器。本文从审判公开、司法独立、司法公正三个概念分别与媒体监督的关系入手分析,提出建立合理的媒体监督模式,包括媒体应保持中立谨慎的态度、司法机关应建立配套制度、国家应加快立法步伐等。  相似文献   

6.
于晓燕 《法制与社会》2012,(27):118-119
随着民主法治建设进程的加快及公民法律意识的提高,社会对于公共事务的认知在在加强,对公共事务及社会事务的参与感也随之加强,民众要求参与社会事务的管理的意愿也越发迫切.司法权作为公共权力的一种,成为了社会公众对之进行监督的重要对象.大众媒体的快速发展,已经渗透了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了社会公众对社会事务进行监督和关注的重要媒介.民事案件尤其是具有重大社会影响的案件,媒体对案件的审理过程及审判结果有着极大的兴趣.媒体报道与民事审判就本质来讲,其价值目标是相同的,都是为了追求公平正义等价值理念的实现,所以媒体报道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民事审判,对审判过程的透明性及审判结果的公正性有着积极的作用.但是,媒体审判自身具有的特定及运作方式,加之对大众媒体监督司法审判的立法缺失,实践中媒体在司法活动中产生了消极影响,不利于审判公正与中立.本文从媒体报道与民事审判的关系及媒体审判的功能方面,进行进一步阐述,结合我国司法实践,提出改革和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媒体审判”指媒体事先报道和评论司法案件、影响判决的现象.“媒体审判”被指责违背无罪推定、干涉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妨碍司法公正.然而媒体预先定罪仅是事实层面的推定,无悖于规范层面的无罪推定;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应该也不能脱离媒体的监督;媒体报道司法有促进司法公正的价值,司法公正的效果需接受社会公众的检验和评价,法官不能忽视媒体所反映的民意.  相似文献   

8.
刘海峰 《法制与社会》2012,(12):31-32,34
随着我国审判实践的发展,证人出庭作证制度在审判实践中适用的问题也越来越受到法官、律师及相关学者的重视,证人出庭制度将如何适用,是民事诉讼法立法以及实践中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本文将从我国民事审判实践中证人出庭作证存在的现实问题着眼,对我国现有证人出庭作证制度行进分析,针对审判实践中如何适用证人出庭作证制度提出建议,以更好的适用证人出庭作证制度.  相似文献   

9.
任何权力的行使都需一定的监督,司法权作为公权力的一种,自然需要监督,媒体对司法审判的监督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法律、法规的缺失以及媒体自身的原因,媒体监督的不正当行使在一定程度上干扰了司法独立和公正,要立足于我国国情,实现司法审判与媒体监督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0.
作为舆论监督的主要媒介渠道的媒体,其对于司法事件的关注度在不断提升,这是法制进步的需要与体现,然而我国相应法律制度的缺失,却给司法实践带来很多弊端.人民法院依法享有的独立审判权以及人民法院的权威性都在媒体的异化报道中遭受侵害,更胜者可能对法官的判决产生间接影响,且这种侵害有愈演愈烈之倾向.越来越多的学者专家开始探讨媒体报道与审判的关系,由此可见,建立完善的媒体责任制度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国的媒体审判现象愈演愈烈,"新闻自由和司法独立之间的冲突和平衡"已经成为传播学界和法学界共同关注的问题。本文立足我国司法制度和新闻制度的特殊情况,通过分析新闻自由和司法独立相冲突的原因和我国媒体影响司法的特殊表现形式,参照国际准则和国外具体做法,提出了理顺新闻自由和司法独立之间关系的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描述我国独立审判的现状入手,探析影响我国独立审判的因素,分析独立审判的重要意义,寻求完善我国独立审判的途径。独立审判作为司法独立的核心和司法公正的重要保障,在我国却因为法院体制和法官管理行政化、舆论媒体和涉诉信访压力的影响,不能完全实现。审判不独立直接影响了我国的司法公正和司法权威。要重新树立司法权威,维护司法公正必须从保障独立审判开始。本文根据影响独立审判的因素,针对性的提出改革法院管理体制和法官制度、规范舆论监督、改革信访制度等有效措施,希望对改善我国独立审判现状有些许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我国对媒体与法院的关系尚未做出明确的法律定位,随着今后媒体监督力度的进一步加强和审判独立的逐步落实,如果仅仅还是依靠现有的行业规范及散见于相关规章制度中的相应规范进行调整的话,两者之间的冲突将会日益严重和复杂。如何正确认识媒体监督和公正审判的关系,提高新闻工作者的法律意识和审判人员的受监督意识?我们要努力在媒体监督与公正审判的冲突中寻找出可以使两者共处的平衡点,以有效地促进二者健康、和谐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4.
司法独立是现代法治精神的基本要求,我国宪法和其他法律中虽然规定了人民法院独立审判,但是实践中并没有做到。本文从司法地方化、审判行政化、媒体监督不当等方面分析了影响我国审判独立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步,我国公民发表言论的渠道从单一到多元,我国信息传播进入到自媒体时代。自媒体发展至今,越来越多的公民参与到司法活动当中,积极行使言论自由与监督权利,起到了监督司法的作用。但与此同时,其对司法审判的过度介入也会影响司法的独立、公正与权威。正确分析二者的冲突,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成为了时代交予法律人的艰巨任务。  相似文献   

16.
浅析行政权与审判权相逾越问题李季随着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发展,我国已建立并执行着依法行政和依法审判的法律制度。然而,实践中行政权与审判权相逾越的现象依然存在。本文试对行政权和审判权相逾越问题进行分析,探讨解决的办法。一、行政权与审判权相逾越现象(一)行...  相似文献   

17.
在法院的民事审判工作中,证人不出庭作证、不作证、作伪证、作假证等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地影响了法院审判工作效率的提高和对案件的公正审判,人们对我国民事诉讼证人制度的改革与完善寄以厚望。本文分析了我国现行立法在证人作证问题上的结构性缺陷,并就改革与完善我国证人作证制度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王一萍 《法制与社会》2012,(21):271-272
“职业打假”只是我们研究商事审判思维的一个视角.从我国商事审判制度的沿革来看,要想使得其理念在司法实践中贯彻的愈加坚定,离不开一线的法院法官的积极实践,离不开学者们对商法理论、体系的孜孜研究.商事审判理念的发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会越来越大、越来越重要.  相似文献   

19.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科技证据进入到民事审判中,在民事审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人们对于“民事科技证据”的概念并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对民事科技证据的法律性质也认识不一,严重妨碍了科技证据理论的深入研究,也影响了科技证据在民事审判中的合理应用.正确地界定民事科技证据的概念,科学地分析民事科技证据的法律性质,有助于上述问题的解决,也有助于加速我国科技证据立法的步伐.  相似文献   

20.
张艺娇 《法制与社会》2011,(14):126-127
当今社会普通民众普遍抱着对公权力不信任的态度。在媒体的大肆渲染下,更加加重了这种怀疑和猜忌的情绪。本文通过了当下刚刚结案的“李刚门”申所引发的民间不良情绪,阐述了媒体审判与民意围观在我国司法实践中的所扮演的角色,论证了媒体审判和民意围观的不正当性,从而得出了这两者在司法实践当中可以被慎重考虑,但不能作为审判的主要依据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