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国内第一次使用高清设备拍摄的大型美食类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全方位展示博大精深的中华美食文化,向海内外观众展示中国的日常饮食流变、千差万别的饮食习惯和独特的味觉审美,并上升到生存智慧层面的东方生活价值观,让观众从饮食文化的侧面认识和理解传统和变化着的中国。  相似文献   

2.
刘光前  刘逸 《新东方》2010,(3):35-38
饮食是生命之本。饮食文化是人类在长期的饮食实践中创造出来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人们在解决果腹问题以后,必然要求吃得好、吃得美、吃得有品位,吃的文化也不断发展丰富起来。饮食文化也叫烹饪文化,顾名思义,饮食是由饮和食构成的。饮通常指茶、酒及其他饮品;食专指主食和副食,而最受重视的则是菜式。人们在吃出文化的同时,也把对饮食的感性认识升华到美学的层面,即从味感美学的高度去欣赏和评价饮食。  相似文献   

3.
中国自古是一个蓰耕大国,由此催生出灿烂的饮食文化。如果评选世界“美食大国”,中国肯定名列榜首。正因为如此,在中国,制售食品的小作坊、小摊贩,数量之多,堪比牛毛。中国各地灿若星河的美食名吃,论起来历,绝大多数出身于小作坊、小摊贩。所以说,小作坊、小摊贩尽管卑微贫寒,但是对于中华饮食文明而言,却也是劳苦功高。  相似文献   

4.
生活中存在不少致癌因子,好在自然界有很多抗癌食物。《中国保健营养》刊登抗癌美食排行18强,其中大多是日常生活天天碰面的食品。养成美食保健习惯,享用近在咫尺的防癌抗痛食品,让癌症远离我们,何乐而不为?  相似文献   

5.
夏洁 《桂海论丛》2007,23(3):94-97
20世纪初,中国美学进入了从古典向现代的转型时期。促成美学的转型有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其中传播手段的革命是至关重要的。近代期刊对外国美学的译介和传播,推动了中国美学的发展,改变了传统的审美机制,使美学从内容到形式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从而促成了中国美学的现代转型。  相似文献   

6.
林娟 《两岸关系》2013,(9):62-63
自2008年以来,台湾持续不断地推动生活美学运动。生活荚学往往与文化创意相得益彰,将创意融人生活,存生活美学中撷取商机,或许是台湾民众最有价值的生活智慧。这种生活美学不仅充盈了都市,也感染了乡村。  相似文献   

7.
《小康》2017,(4)
<正>"2017中国饮食小康指数"调查显示,62.5%的受访者月平均外卖花销占其饮食总体花销四成以上,其中4.5%的受访者表示外卖花销占其饮食总花销的比例超过六成。82.6%的受访者表示外卖已经改变了他们的就餐习惯随着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飞速发展,饿了么、美团、百度外卖、到家美食会……大大小小的外卖O2O拼杀正酣,而在商家的销售数据背后,快速增加的外卖点单比例,正从一些细微之处改变着人们的生活……  相似文献   

8.
台湾美食     
尚道 《台声》2008,(8):83-86
来到台湾,想吃什么,就有什么。囊括大江南北,各式各样美食任君挑选,不管是各国料理,亦是中华传统美食与岛内道地小吃,菜色琳琅满目。吃在台湾,不仅便利,更是一种享受。对于台湾人而言,吃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文化表现,万其台湾特殊的历史,使得饮食文化更加多元,不仅各系的中华菜肴在此发扬光大,更汇集来自全球各地的精致饮食。台湾可说是一个道地的美食之岛。  相似文献   

9.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表现饮食的内容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饮食中有文化,文化中有饮食,互为表里,密不可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以"味"论诗、诗味交融就是从饮食文化到文化饮食双向交流、相互重构的典型表现。  相似文献   

10.
黄健 《思想战线》2003,29(2):91-94
中国美学"内省"审美意识的生成,直接受到了以儒家思想为主导的中国文化观念和文化精神的影响与制约。直观性、理性、意境,是中国美学"内省"审美意识表现出来的三大文化审美要素。中国美学"内省"审美意识所蕴聚的文化美感有机地渗透在中国美学的艺术创造和审美之中,不仅更进一步增强了中国美学的文化审美感染力,而且也形成了中国美学宏观认识与整体把握相结合、精致构造与抒情表现相结合、伦理修养与道德实践相结合、超越现实与主体自由相结合的文化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1.
黄吉遇 《当代广西》2009,(1):F0003-F0004
马山县是个神奇美丽的地方,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民风纯朴、风情独特,传统民族文化底蕴深厚,是"广西民间艺术之乡",原生态美食享誉区内外,是"中国黑山羊之乡"。为进一步挖掘、保护、传承民族文化,打造文化旅游美食品牌,马山县第二届文化旅游美食节大打文化牌和原生态美食牌。  相似文献   

12.
《台声》2008,(8):87-87
曾担任荷商荷兰银行副总裁(ABN AMRO BANK,Vice President)的李幸娟,不久前,刚刚出版了《世界美食在北京》。定居北京近8年的她,说起美食来总是滔滔不绝,对台湾夜市的可口小吃更是如数家珍。李幸娟说台湾小吃不但与民众的生活息息相关,更能呈现出台湾一般市民的生活与文化。  相似文献   

13.
生活中存在不少致癌因子,好在自然界有很多抗癌食物。《中国保健营养》刊登抗癌美食排行18强,其中大多是日常生活天天碰面的食品。养成美食保健习惯,享用近在咫尺的防癌抗癌食品,让癌症远离我们,何乐而不为?  相似文献   

14.
王夏斐 《今日浙江》2013,(21):56-57
又是一年文博会。 10月17日至20日,2013中国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隆重举行,20余项丰富多彩的活动,近60个国家和地区的2000余家机构参展,集中展示了科技与文化、生活与美学、艺术与设计交融发展的最新成果。  相似文献   

15.
九十年代以来,关于审美文化的研究已成为美学发展研究的热点,当代审美文化表现出与传统美学不同的新特点,这些新特点为美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启示。一、审美文化新特点审美与生活的统一,艺术与生活的统一。在艺术的表现形式上,传统观念中的艺术是以审美为目的的创造活动,其结果是孤立于人之外的作品。但二十世纪以来,艺术却变得五花八门,变得更具娱乐性,更趋生活化、通俗化,精英艺术更多地为流行艺术所代替,从而诱发了录相、广告、时装、选美。MTV、游戏机等形式的出现,艺术走向街头巷尾,成为全新的美学样式。在审美创造的方…  相似文献   

16.
刘玉梅 《前沿》2012,(18):158-160
生活美学研究约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以2000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一时期是中国传统生活美学研究,是认识论的生活美学研究,它把生活作为审美对象,研究人类的生活审美活动,是中国传统生活审美思想的延续.后一时期是西方话语背景下的生活美学研究,它借鉴西方生活理论和话语力求确立美学的生活本体、建构生活美学体系、解读中国美学与艺术问题等,是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生活美学研究.西方话语背景下的生活美学研究主要讨论了如下问题:生活美学溯源、构建生活美学的哲学根基;生活美学出现的必然性及其意义;生活美学的合理性与何为生活美学;西方生活理论的应用;生活美学存在问题、对策及影响等.  相似文献   

17.
段菁菁 《半月谈》2020,(3):79-80
气美食博主李子柒中国式“田园牧歌”的生活在海外圈粉无数时,一种“东方神秘力量”--烧纸钱也成为海外网友追捧的对象。对于中国传统文化,老外究竟是寻求共鸣还是追求猎奇?追“精髓”还是追“淘汰品”身着中国传统服饰,在山间汲泉水、在菜地摘时蔬、在院落里烹饪美食、手工造纸、养蚕缫丝……2019年,90后古风美食播主李子柒在海外走红了。因为从中国农家的衣食住行中取材拍摄视频,这个中国女孩在海外社交媒体上的全球粉丝已超过700万,视顿作品经常收获上百万乃至上千万的浏览量。  相似文献   

18.
谢汝平 《中国保安》2013,(11):76-76
看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被里面的各式美食所吸引,钦佩中国美食文化博大精深的同时,不由得想起童年时,那个缺衣少食的年代,我们在家乡的土地上,在广阔的大自然里寻找各种吃食的情景。  相似文献   

19.
正美丽富饶的漳州,气候温润,物产丰富,是举世闻名的花果之乡,也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这里有秀美的山川和丰富的人文景观,它传承着祖辈的生产生活技艺,孕育着多彩的饮食文化。美食是一个地方文化与生活最活色生香的代表,它不只是一餐一饭那么简单,它是一种生活艺术的传递。漳州的"古早味"蕴含着漳州特有的文化内涵,人们在品尝漳州精美风味小吃时,也在品尝一段漳州传统文化。作为闽南菜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漳州菜肴久负盛名,有八大类,250多个品种,经营传统饮食的中小企业、民间作  相似文献   

20.
马山县是个神奇美丽的地方,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民风纯朴、风情独特,传统民族文化底蕴深厚,是"广西民间艺术之乡",原生态美食享誉区内外,是"中国黑山羊之乡"。为进一步挖掘、保护、传承民族文化,打造文化旅游美食品牌,马山县第二届文化旅游美食节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