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世界持久和平是中国历届政府始终不渝的追求。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逐步确立了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国家战略;中国维护国际和平的思想也从毛泽东时代"以正义战争谋和平"思想转变为更为积极地维护和建设世界和平的思想。从到邓小平的"以发展促和平"思想到江泽民的"合作和平、秩序和平与新和平"思想,发展到胡锦涛提出"以和谐世界永葆持久和平"的思想,不仅反映了中国政府对和平内涵的认识更加深入和全面,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而且表明随着综合国力的增强,中国越来越积极、主动、自信地融入国际社会,承担大国责任的事实。  相似文献   

2.
廖义军 《湖湘论坛》2007,20(1):50-52
胡锦涛"和谐世界"思想是在新世纪新时期对国际国内形势科学分析得出的正确判断,是对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集体的和平思想、中国传统"和合"思想的继续和发展,是构建和谐中国和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这一思想充分体现了新一届领导集体把握人类发展未来的自觉精神,是一种新的世界发展观,是对世界和平事业作的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3.
2008年,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国际安全框架总体保持了稳定,这是世界局势的"不变"。但是,它出现的发展与变化更为令人瞩目:世界多极化趋势增强、国际力量重心明显转移;全球化深入发展、区域合作加速推进;世界热点更加此起彼伏,非传统威胁明显上升;金融危机恶性爆发,世界经济增长势头逆转。  相似文献   

4.
张慧玉 《桂海论丛》2009,25(1):56-59
"和谐世界"观的提出,是中国外交理念的重大创新和转型,中国维和则践行了这一理念.中国维和推动了建设持久和平的和谐世界:中国维和完善了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维和机制,中国维和积极致力于国际热点问题的妥善解决.  相似文献   

5.
正开展民间外交,积极开展NGO(非政府组织)合作交流,培养壮大国际义工团队的建设,对推广"一带一路"建设的设想和方法等提出意见建议。国际社会尊称他为"和平大使"与"民间外交家"。李若弘,现任政协北京市第十二届委员会港澳委员、中国世界和平基金会主席、北京国际和平文化基金会理事长、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教授、联合国合作伙伴办公室高级顾问,国际社会尊称他为"和平大使"与"民间外交家"。他利用自身的优势,积极参政议政,通过综合分析提出《北京社会组织应抓住进军"一带一路"历史机遇》、  相似文献   

6.
"一带一路"建设是中国在经济全球化新形势下提出的一个国际合作的新倡议。这一倡议充分体现了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开放新理念。这一倡议的提出和实施,为经济全球化注入新的动力、活力,是中国成为经济全球化新的推动者的突出标志,将促进中国和世界开放新格局的形成和发展。这一倡议的提出和实施强调了在国际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的深度调整和国际经济体系的改革中要坚持改革、发展、稳定有机统一的方针。"一带一路"倡议既是改革路线图,也是发展路线图。"一带一路"建设旨在以合作促发展,以合作促改革,以合作促和平,从而力争实现中国和世界和平发展的伟大目标。  相似文献   

7.
<正>2013年6月27日清华大学一年前,首届世界和平论坛在清华大学成功举办,为各方加强对话交流、共谋世界和平搭建了新的平台。本届论坛以"世界变革中的国际安全:和平、发展、创新"为主题,符合历史进步的潮流和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纵观人类历史,世界上有两种国家:一种是热爱和平、靠和平繁荣昌盛的和平国家;一种是热衷武力、靠发动战争争霸扩张的战争国家。战争国家为一己之私侵略他国,本国人民也深受其祸。特别是16世纪以来的500年,殖民主义的侵略和帝国主义的战争,给包括中华民族在内的全世界人民造成巨大灾难和深重伤痛。而在同时,中国一直坚守睦邻友好方针,从未发动过侵略战争,从未并吞他国领土,从未搞过海外扩张。中国是一个爱好和平、坚守和平、维护和平的和平国家。中华民族是追求和平的民族。"和为贵"、"协和万邦"、"化干戈为玉帛"的和平精神,贯穿中华  相似文献   

8.
在和平与平和的环境里,人们似乎不是太关注这么个纪念日——"国际非暴力日"。2007年10月2日,人类世界迎来第一个非暴力日,这是第61届联合国大会今年6  相似文献   

9.
张辉 《桂海论丛》2004,20(3):41-43
为了维护国家主权与安全,维护世界和平,建国后,毛泽东先后提出了"中间地带"理论和"三个世界"理论,两大理论构成了毛泽东国际统一战线思想不同时期的核心内容;毛泽东国际统一战线思想具有鲜明的特点;这一思想在国际政治和中国对外关系两个领域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但其也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共产党的"和平发展"国际法思想,是新中国成立后,在美国和前苏联争夺世界霸权、资本主义阵营封锁打压社会主义阵营的时代背景下形成的。该思想以构建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为目的,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反对霸权主义原则"为主要内容。在该思想指导下,中国政府几十年来成功应对了国际社会的风云变幻。在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今天,"和平发展"国际法思想仍是"和谐世界"国际法理论的坚实基础,并且在不断推动"和谐世界"国际法理论的发展与完善。  相似文献   

11.
实施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通过"文明互鉴"消除各国之间的隔膜,维护世界文明多样化,使文明成为各国交流互动的纽带,这将带动我国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进一步提高,并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新的重大贡献。中国"和"文化是中国敞开怀抱迎接世界、让世界消除犹疑接纳中国的文化基础,对世界文明共生与繁荣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2.
和平与发展是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共产党确定的时代主题,这是对国际环境与形势变化的清晰判断。这一外交战略为中国赢得了几十年和平环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尤其是21世纪前十年的发展,为新世纪的腾飞奠定了良好开端。尽管和平发展面临各种挑战,国际环境复杂多变,中国依然坚持走和平之路,在对外交往中坚持合作共赢,扩大利益交汇点,并提出构建和谐世界的主张,其目的在于实现包容性发展,更好地推动世界和平与人类社会的共同繁荣,使21世纪成为世界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的世纪。  相似文献   

13.
为纪念“世界和平女神”成功登陆诺曼底,7月25日上午,由世界和平女神香港基金会、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中国保健营养杂志社等单位共同发起承办的“和平女神杯”首届国际书画大展赛,在全国政协会议中心正式启动。来自中国、美国、英国、法国、比利时、意大利、德国、韩国等世界各国的和平使者,以及二战老兵近千人参加了这一盛大的剪彩揭幕仪式。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恩格斯从近代国际社会的"世界历史性"、资本主义统治的国际性和无产阶级解放的国际性出发,阐明了无产阶级政党提高应对国际事务能力的必要性,同时提出了基本要求:要"洞悉国际政治的秘密;"要揭露、监督和反对本国政府的外交活动;要以各国工人的兄弟联盟来对付各国资产阶级的联盟;要声援和支持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要根据国际局势的变化及时调整应对策略;要努力构建和平、正义的新世界。其当代意义在于:无产阶级政党要有世界眼光,要善于把握世界大势,努力提高国际事务能力;要坚持不懈地同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作斗争,推动国际社会的民主化发展;要广泛联合一切进步力量;要致力于世界和平与发展事业,为构建和谐世界做贡献。  相似文献   

15.
张静 《人民论坛》2012,(20):42-43
在当代国际政治经济格局中,国家安全的内涵和外延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为我国国家安全战略研究提出了新的研究课题。我国国家安全战略基本定位应是以国内安全稳定为前提,持续加强国家实力基石,增强国际影响力;本着和平发展的理念,积极塑造和平发展的国际环境,努力和平发展,成为世界强国。  相似文献   

16.
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一直是威胁世界和平的根源,要维护世界和平就必须最大限度地联合国际和平力量,组成反对霸权主义的国际和平统一战线。邓小平国际和平统一战线思想是邓小平关于发展国际和平统一战线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国际和平统一战线是必要的。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和平是发展的基础。就中国自身来讲,正如邓小平所说:“我们的对外政策,……是要寻求一个和平的环境来实现四个现代化”。①但严峻的现实是:极少数热衷于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对中国别有用心的国家,总是在中国的周边地…  相似文献   

17.
中国外交战略理念的转变:由强调"斗争"到主张"合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近二十多年时间里,中国外交战略理念发生了很大变化,由过去强调"一边倒"和"反帝反修"为主要内容的"斗争观",逐渐转变为当今主张的"国际合作"。中国外交战略理念的转变不仅是为了顺应当前和平、发展、合作时代潮流发展,而且也是为了实现我国和平发展和与各国共同构建和谐世界的需要。如今,中国倡导互利共赢的国际合作观,推动以国际合作为基础的国际关系民主化,开创了以多边合作为主要特点的中国外交新局面。  相似文献   

18.
中国政府在深入分析当今国际社会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和谐世界理念的深刻内涵,并为构建和谐世界进行了不懈努力。构建和谐世界思想已成为当前中国外交的一个新理念和新的战略目标,这一思想无论是在理论领域丰富和发展中国传统外交战略思想,还是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9.
王克宁  董欢 《传承》2008,(4):132-134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准确分析了当时中国所处的时代大环境,逐步形成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主题"的新论断。21世纪初,新的中央领导集体又审时度势地提出了"中国和平发展新道路"这一命题。和平发展的世界主题与中国和平发展新道路两者是相互作用、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  相似文献   

20.
冷战后社会党国际的和平观既有继承,又有发展。这是由冷战后世界局势的变化、苏东剧变的影响、社会民主主义的特点与和平的性质决定的。这种和平观是社会党国际基本价值观的重要表现形式,是对社会民主主义思想体系的丰富和发展。它既呈现出相当的合理性和进步性,又具有明显的局限性和消极性,对此要全面辩证地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