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箭竹 《廉政瞭望》2004,(5):22-23
贪官之言,位高权重之时,往往豪言壮语;组织审查之时,往往巧言辩语;身陷囹圄之时,又往往真言悔语。贪官之言,常为花边新闻,多为饭后谈资,然贪言权力、金钱亦不失“精彩、独到”。今摘录贪官之精彩语言,加以点评,编为此文。  相似文献   

2.
姬建民 《前线》2008,(12):68-68
别以为贪官行贪之时总想的是伸手未必被捉.进而毫无顾忌地趁机贪敛钱财,其实也会想到伸手可能被捉。所以,贪官贪财之时多留个“后手”,就像盗贼入宅之时。首先要把退路看好一样,一旦撞到枪口上,也好有个退身之步。  相似文献   

3.
杨涛 《党建文汇》2008,(10):28-28
尽管贪官语录一直被人关注,但是,贪官们并没有意识到人们关注其语录的本意。因而,依然屡屡出现贪官“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现象。笔者总结一下2008年贪官们“发表”的语求,希望能够起到一定的警求作用。  相似文献   

4.
大凡贪官东窗事发,身陷囹圄之时,都表示忏悔。其忏悔词往往也是大同小异,无非是“对不起党,对不起人民,“放松思想改造”之类的套话。沈阳市原市长慕绥新,昔日这个峨大冠、坐高堂、不可一世的高官,在成为阶下囚后,在其“书面检查”中虽然也毫不例外地讲了许多类似的套话,但其中也有“实话实说”,令人深思。  相似文献   

5.
当年一曲“十五的月亮”唱红祖国大江南北,“军功章徇有我的一半也有你的一半”脍炙人口。然而,曾几何时,有些人用自己的行为将歌词改写为“铁手铐有我的一半也有你的一半”。近年来,伴随着一个个贪官的被查处,贪官背后的“贪内助”现象引人关注。众多案例表明,在一个个中饱私囊、私枉法的贪官身后,往往有一个贪婪的内当家。大贪官戚火贵临刑前悔恨地说:“我如果有一个好老婆的话,如果她及时提醒我,我不会落到这个地步。”于是,“贪官都是贪妻惹得祸”,成为一些人的共识,此论不时见诸于报刊。乍听起来,此论似乎有一定道理。的确,“家风”不…  相似文献   

6.
大凡贪官东窗事发,身陷囹圄之时,都表示忏悔。其忏悔词往往也是大同小异,无非是“对不起党,对不起人民”,“放松思想改造”之类的套话。沈阳市原市长慕绥新,昔日这个峨大冠、坐高堂、不可一世的高官,在成为阶下囚后,在其“书面检查”中虽然也毫不例外地讲了许多类似的套话,但其中也有“实话实说”,令人深思。 慕绥新自己讲:自1994年担任辽宁省建设厅厅长起,至2000年12月辞去沈阳市市长止,尤其是在沈阳  相似文献   

7.
贪官们有不受贿的时候?有。—些贪官在特定场合不仅不收钱,而且拒贿时“声色俱厉”,显得“正气凛然”,这使他们赢得了“清廉”的美名,也为他们披上了遮蔽贪婪真面目的外衣。“什么人的钱碰都不能碰,什么人的钱可以照单全收;收钱必办事,否则会坏了‘规矩’;办不成时要退钱,否则会坏了‘名声’。”在这些贪官的内心往往盘踞着一种可怕的“另类诚信”准则,他们“信守”这些准则,腐败行为便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安徽省定远县原县委书记陈兆丰是一个索贿受贿及拥有不明财产来源近千万元的贪官。在定远这样一个农民人均收入仅2000多元的全国重点贫困县,陈兆丰之所以贪而不倒,直至成为腐败的“大鳄”,据说与他很讲  相似文献   

8.
古今有不少英雄豪杰。为了国家民族利益而舍身取义,视死如归,写出“绝命诗”留传千古。但也有一些贪官每当身陷囹圄、死到临头之时,竟然也故作镇静,煞有介事般地索笔赋诗,留下一些“绝唱”。  相似文献   

9.
莫清华 《前线》2013,(2):80-80
一些贪官东窗事发后往往会道出这样的“苦衷”——“盛情难却”,以此为自己的污浊行为进行辩解。仿佛是“盛情难却”惹的祸,似乎是别人害了他们,而他们无可奈何,相当无辜。“盛情难却”成了一块狡辩的遮羞布。  相似文献   

10.
“贪官大多出身苦”被作为一个特点提出来,最先于去年7月25日《检察日报》署名周建达的文章《贪官的八大特点》,随后又被作者兰帆几乎全文引用并刊登在《青年参考报》上,再后兰帆的这篇文章被《政工研究文摘》2000年第五期摘录。此语先后被三家报刊(笔者所看到的)刊登,可见其影响力和影响面。笔者认为,“贪官大多出身苦”作为贪官的一大特点,不仅提法很不妥当,而且可能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我对“贪官大多出身苦”提出质疑,目的在于澄清是非,正本清源。为郑重起见,现将周建达《贪》文中对这一特点的文字原文抄录:“六是贪官大…  相似文献   

11.
关于小节问题,许多领导干部都是非常注重的。可以说,小节紧连着大节,大节体现在小节。然而,注重小节者并非廉官独有,有时,一些丧失大节的贪官对小节的在乎程度也是超乎人的想象。贪官重小节,自然有他(她)的良苦用心。依笔者揣测,首先是刻意追求做掩护。在人们的印象中,贪官大都花天酒地,气势凌人,然而这样往往招人耳目,容易“翻船”。“聪明”的贪官却不这样,他们和廉官一样对“小节”非常在意,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这让人很难相信如此一位“好干部”竟然与“贪”联在一起?!其次是“低调处理”保安全。看起来谨小慎微,没…  相似文献   

12.
随着反腐之剑高举,一个个 贪官人头落地,“要钱不要 命”成了一些贪官真实写照,成了老百姓鄙视贪官的口头禅。钱,身外之物,世人皆知。贪官却舍命求财,在贪婪中将自己送上了断头台。当他们走向刑场时,却发出痛不欲生的悔恨,然而悔之晚矣。 贪官毙命  无路之时说悔迟 一些贪官污吏利用手中的权力,疯狂掠财。然而,随着反腐败力度的不断加大,最终将一个个贪官送上了断头台。 贵州省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原董事长、省委书记夫人阎健宏大肆贪污索贿,被判处死刑; 广东省大龙集团公司总经理谢鹤亭(副厅级)贪污公款人民币419万、港币…  相似文献   

13.
据“临床”观察,大凡东窗事发的贪官往往会心甘情愿地患上一种特殊的“健忘症”。该症通常发作于被调查、讯问的场合,症状主要表现为贪官对自己明显超出其工薪收入的巨额财产之来源拒不交代或百般狡辩,要么保持沉默要么信口雌黄。  相似文献   

14.
大伪若善     
古人云:大伪若善。大凡贪官,其表演功夫都属上乘,拿老百姓的话说叫懵人一愣愣的。贪官往往能说会道。贪官十有八九都曾高唱“反贪曲”,其言凿凿,其语切切,人家不仅站得高、看得远往往还有独到见解。成克杰、胡长清都曾多次发表廉政演说,有数条反贪名言被媒体传播,胡建学对钱字的解释更是“别具匠心”,而且有著作出版,很可惜,这些铿锵有力的话语只不过是一种装饰、一种故作姿态、一种欺骗而已。我认为,贪官吞噬人民的血汗钱令人痛恨,而贪官的言行不一对老百姓公开欺骗更令人难以容忍。我想,对贪官不仅应判处贪污受贿罪,更应判处欺诈罪。贪官…  相似文献   

15.
在国人的心目中,“人言可畏”中的“人言”是专指流言、谗言而言,特别是流谗之言入掌权者中的昏庸者之脑异常可怕,历史上忠肝义胆之衮衮民族精英死于这种造诬的人言知多少!至于芸芸善良之辈,遭流言谗语的诬陷者,就更难计其数了!三十年代,上海滩的著名影  相似文献   

16.
区域经济研究学家陈栋生认为 ,区域经济发展要以“民富为先” ,“民富为本”。没有市场主体 ,就不会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老百姓荷包不鼓 ,市场就不会发展。地区经济发展要靠市场主体。但是东部地区往往是政府搭台市场主体唱戏 ;中西部却是政府搭台政府唱戏 ,以致许多项目投产之时便是关闭之时 ,这个教训要吸取。区域经济发展要以“民富当先”  相似文献   

17.
见诸媒体的贪官们所说的话及写下的忏悔词不乏“经典名言”,这些“名言”有的是贪官们在法庭上接受审判时脱口而出的,有的是接受记者采访时的有感而发,有的是在忏悔书中的真情流露。话语中有的令人捧腹,有的使人作呕,还有的让人啼笑皆非。搞腐败“辛苦”在哪里?贪官“名言”:“  相似文献   

18.
平素喜读闲书,爱辑格言,每遇精彩隽永之语,必赏而记之,把玩再三。近读《论语》,辑得“三戒”,读《汤显祖传》,辑得“四香”,读《舌华录》,辑得“五硬”,都是讲人生心得,却又角度不同,连缀一起,可取互补之功。孔子在《季氏篇》第十六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戒之在色,及其壮时,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意思是说,年轻时,要警戒迷恋美色;壮年时,应警惕争强好斗;年老时,切忌贪得无厌。这“三戒”最重要者在于“戒得”。看看眼下官场“59”现象,想想那些因贪污受贿而身败名裂之“迷途老…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廉政风暴揭出了一批贪官,人们在翻阅他们的犯罪记录时,发现了一个带有共性的现象:差不多每一个贪官,都与“美女”结下了不解之缘。这些“美女”或者是贪官们享受的工具,或者是把贪官拉下水的诱饵,或者是与贪官沆瀣一气成为贪官鲸吞国家财产的帮凶。这种现象被人们称之为“美色伴贪官”现象。产生“美色伴贪官”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试从社会学的视角做一点透视。从社会背景来看,我国已进入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也是向现代化社会的转型期。改革开放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社会财富和个人财富急剧增加,“利润效应”…  相似文献   

20.
近来,有关贪官“迷信”的话题很是引人关注。据报载,原湖南省娄底市委副书记、纪委副书记罗子光“迷信”数字,他的前任的“坐骑”的车牌号码最后两位数是“17”,而他则强行霸占了单位里尾数为“66”的车牌号码。应该说,很多贪官都有一些个人“癖好”,但我们对于贪官的如上言行,不能简单地以迷信视之。对于迷信活动的本质,是人们在对自身命运感到无奈时的一种心理要求。贪官的如上举动,有多少人会相信是贪官对自身命运的“无奈”?另一个被认为是“迷信”的贪官丛福奎,当别人送钱给他时,他总是不要,他要人把钱作为善款捐给女大师,人们说到他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