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长征,是一首壮丽的悲歌,也是一首雄伟的凯歌。回顾长征中一幕幕感人至深的诀别画面,不禁为中国共产党人的勇气和意志所震撼,不禁为红军将士的无私与伟大所感动。1934年,刘湘围攻川陕苏区。红军撤离时,红军战士李中权的9个家人全部跟着红军长征。李中权虽然与母亲同在长征队伍中,但只有过三次短暂的相见。第一次见面是在1934年春天,李中权在通江遇见母亲,当时两人都已经知道李中权父亲的死讯,但都在向对方隐瞒。  相似文献   

2.
<正>在四川达县有这样一个将近十口人的红军之家,跟随红军一起长征,其家先后有4人长眠在长征途中的雪山草地。中央军委迟浩田副主席曾为这个家庭题词:“满门革命赤子,辉煌永留青史。”这个满门革命赤子之家,指的就是后来成为开国少将、曾任南京军区空军第二政委的李中权将军的家庭。李中权兄弟姐妹中排行第三,已在2014年与世长辞,  相似文献   

3.
正长征,是一首壮丽的史诗,更是一首雄伟的凯歌。无数红军将士为了心中崇高信仰,为了伟大革命事业,与骨肉至亲、生死兄弟毅然诀别,向死而生、踏泪前行。回顾长征中一幕幕感人至深的诀别画面,不禁为中国共产党人的勇气和意志所震撼。李中权三别慈母1934年,刘湘围攻川陕苏区。红军撤离时,红军战士李中权的9个家人,因恶霸的报复被迫全部跟着红军长征。第一次见面是在1934年春天,李中权在通江遇见母亲,当时两人  相似文献   

4.
剑锋 《湘潮》2013,(7):50-50
李中权,四川达县人。20世纪30年代初、中期,达县属红四方面军开辟的川陕革命根据地。1932年前后,李中权全家都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1935年春,红四方面军退出川陕革命根据地进行长征。在艰苦、激烈的革命斗争中,李中权全家9人中有5人牺牲。  相似文献   

5.
重走长征路的报告陈靖编者按《重走长征路的报告》一文,是三次重走长征路、原红二方面军陈靖将军撰写的。陈靖将军当年在长征途中就一面打仗一面从事宣传工作。196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86年9月4日,陈靖将军不顾70高龄,在江西瑞金踏上“重走长征路”的途...  相似文献   

6.
李原 《党史纵横》2009,(1):60-61
李中权将军是我党我军杰出的军事指挥员。他早年毕业于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建国后又进入高等军事学院和政治学院深造。红军时期,曾任排长、连长、团政委,历任中共四川绥定道委宣传部长、川西道委组织部长、红四方面军总政地方工作部长、天全县委书记、丹巴红军独立第二师政委等职。在抗日战争中,李中权任延安抗大教员、抗大二分校政委、团政委,冀东部队政治部、冀热辽军区政治部主任。  相似文献   

7.
吴保山将军是原福州军区副政委,他1930年参加革命,1934年由团转党。参加过土地革命战争、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建国后担任了沈阳军区政治部主任、副政委、总参谋部三部政委等职。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吴保山将军不满19岁时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他后来写过一篇充满革命浪漫主义色彩的文章——《露营》,描述了长征中红军战士们露营和用餐的经历,给人以无限的遐想和奋进的力量。在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即将到来的时候,将军的夫人——省妇联原副主任丁世容披露了将军在长征期间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相似文献   

8.
《先锋队》1997,(1)
反“围剿”和长征中失去腿、臂的将军们在中国人民解放军1955年首次授衔的高级将领中,有9位独臂将军和1位独腿将军。其中,有5位是在反“围剿”和长征中失去腿臂的。这5位血铸的将星,谁都有一段传奇的战斗经历。贺炳炎上将1913年出生于湖南松滋,1929年...  相似文献   

9.
李元明:1918年出生,湖南省石门县人。1935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并随红二方面军长征。1936年任红军连长。后任军委炮兵参谋长。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1983年离职休养。1983年,李元明将军从原军委炮兵领导岗位上离休了,这时,他65岁。以后的路怎么走?他苦闷过,也彷徨过,最终他决心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精神,开始新的征程……忧“君”亦忧民宋代诗人范仲淹有云:“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李将军说,我现在既没有居庙堂之高,也没有处江湖之远,但既忧“君”,又忧民。先说忧“君”。李将军虽然不在位了…  相似文献   

10.
一个“阳春二三月,杨柳齐作花”的时节,我受命赴北京采访,有幸结识了李中权老将军。李老将军虽已是耄耋之年,但精神矍铄,志趣昂然,他充分运用离休后的由己之身和宽余时间,不仅博览群书、习武健身,而且勤于书法、赋诗笔耕。稍有洞察力的人便不难看出,当年李老将军颀长的身材中透露着干练之魄,白皙的面孔中洋溢着隽永之韵。“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在我的恳切  相似文献   

11.
在新中国的革命和建设史上,既参加过长征, 又获得博士学位的老将军仅有3人。现年92岁高龄的开国将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原院长涂通今就是其中的一位。每次谈起长征的话题,涂老兴致都很高,他拉着笔者的手说:“我一生可以说经历了两次长征,一次是举世闻名的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 两过雪山、三过草地,经历了各种险恶环境的考验;另一次是圆满完成祖国交给的赴苏留学任务,获得苏联医学科学院副博士学位,走完了向文化进军向科学进军的长征。”  相似文献   

12.
何家产将军是原福州军区参谋长。1931年2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6月由团转党。历任宣传员、技术书记、政治指导员、教导员、营长、团长、副师长、师长兼政委、军分区司令员兼地委书记、副军长、南疆军区司令员、新疆部队前指司令员、新疆部队司令部副参谋长、福州部队参谋长等职。参加过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建国初期边疆的剿匪斗争和中印边境自卫还击战。1961年晋升少将军衔。1935年11月,何家产将军随所在的红六军团参加了长征。在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前夕,将军的夫人傅兆南首次披露了将军在长征中的一段经历。  相似文献   

13.
齐霁 《党的建设》2012,(11):61-61
在1955—1965年期间,人民解放军所授的将军中一共有1083人参加过红军长征,占将军总数的67.10%。若按将军们原籍所在的省份排列,排在第一位的是江西,303名(上将3名、中将37名、少将263名),占参加过红军长征将军总数的27.98%。  相似文献   

14.
博览之窗     
张爱萍辟谣长期以来有一种传闻,说红军长征到达贵州茅台镇时,在茅台酒厂的酿酒池里洗脏脚,败坏了茅台酒。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委员喻权域教授曾对此说法多次予以驳斥。2001年11月20日,他又致信张爱萍将军,就此事向他请教。喻在信中着重讲了两点:一、参观过酿酒的人都知道,酿酒池里并无酒,不可能在酿酒池里洗脏脚;二、把烈酒倒出来“洗脚”,是川南、黔北一带的常事。他恳请参加过长征的张爱萍能出来澄清此事。11月28日,张爱萍回信谈了他在长征中经历过的有关情况:“在红军长征途中,为缓解连续长途行军…  相似文献   

15.
人们常说,一个成功的男人后面,一定有一个默默无闻的女人;一个成功的女人背后,必然有一个无私奉献的男人。事实上,一个成功的男人和一个成功的女人相依相伴的也不乏其人。但是,夫妻两人都是将军,并且两人都有自己成功的事业,这在古今中外恐怕也是极为罕见的。在中国人民解放军队伍中,却有两对这样的将军夫妇,他们是——李贞与甘泅淇红二方面军开始长征前的一天,总指挥贺龙将一位个头矮小、留着短发的女红军叫到眼前,她就是时任红二方面军第六军团组织部长的李贞。贺龙对她说:“中央红军长征已走了很久了,我们也要开始长征了。…  相似文献   

16.
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毛泽东说,没有军委二局,就没有红军长征的胜利。军委二局是什么机构?它在许多人心中是个谜。笔者曾专访过原空军副司令员何廷一将军,何老当年在军委二局工作,对毛泽东的这个评价记忆犹新。  相似文献   

17.
在福州五凤山下王直将军小楼的会客厅内,一幅胡锦涛同志同王直将军亲切握手的照片首先跃入我们眼帘,已90高龄的王直将军,浑身放射出一种身经百战、历尽沧桑、永远不息的战斗生气.“福建老区人民和地方红军为长征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福建红九团也为长征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8.
在福州五风山下王直将军小楼的会客厅内,一幅胡锦涛同志同王直将军亲切握手的照片首先跃人我们眼帘,已90高龄的王直将军,浑身放射出一种身经百战、历尽沧桑、永远不息的战斗生气。“福建老区人民和地方红军为长征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福建红九团也为长征作出了贡献!”王直将军满怀深情地对本刊记者说。  相似文献   

19.
李光辉将军是原福州军区副参谋长。他1928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0年由团转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央苏区的第一次到第五次反“围剿”,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的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等,解放战争时期的隆化攻坚战、保卫张家口、辽沈战役中的塔山阻击战、平津战役中的怀来康庄追歼战、北平西部外围战等,都留下过他不怕牺牲,勇猛顽强,指挥得当的身影。建国后,他历任湖南军区零陵分区司令员、陆军三十一军副军长、闽北指挥部政委、高等军事学院政治部副主任、福州军区司令部副参谋长等职。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当年,在李光辉将军的家乡,像他一样参加红军的有七八十人,但长征结束后只剩下他一个。长征中,作为红一方面军第三军团的一员,他的长征行程是整整两年而非一年。在枪林弹雨的万里征途上,在恶劣环境和生命极限的挑战中,他是如何走出来的?近期,将军的夫人披露了将军参加长征的一些珍闻轶事。  相似文献   

20.
2007年的年末,笔者来到李中权将军的家中,看望了这位有着7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老红军。他对多次党章修改谈了自己深刻的感受。当我敲门进入李将军家中的时候,李老已是满脸的笑意,站在门口迎接着我,并热情地握着我的双手,拉着我让我坐在他的面前,和善而又亲切。我很难想象,坐在我面前的这位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