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共产党人》2011,(24):37-38
按照自治区生态移民规划",十二五"原州区总共移民1.5万户6.2万人,其中县内移民5983户24377人,占移民总户数39.4%,是自治区移民任务最多的县(区)。2011年,原州区移民4706户17443人,占"十二五"总任务30.9%,其中县内移民1910户  相似文献   

2.
正贺兰县作为承载南部山区移民的重要县区之一,在"十二五"期间,将计划安置南部山区移民3905户19000人,其中安置生态移民3083户14798人,依托银川德胜工业园区、暖泉工业区安置劳务移民822户4202人。对于贺兰县来说,生态移民不仅是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更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  相似文献   

3.
固原市原州区三营镇团结村,是2008年固原市按照自治区实施的中部干旱带县内生态移民规划,利用南城拐子生态移民暨危房危窑改造项目一期工程建设的移民新村。移民主要来自原州区炭山、寨科、官厅、河川、张易等9个乡镇的干旱片带和地质灾害区。目前该村已安置移民809户3699人,其中2011年安置移民306户1193人,  相似文献   

4.
李维星 《共产党人》2009,(16):29-29
原州区大力实施生态移民暨危房危窑改造工程,让偏远山村的群众换了活法,过上了红红火火的新生活。 三营镇团结村是原州区2008年10月新建成的一个移民村,主要搬迂炭山、寨科、张易等干旱片带和地质灾害点的困难群众,现安置移民503户2506人,户均4亩水地、1栋日光温室、23亩枸杞、1台太阳灶、1座沼气池。头营镇马庄村属于原州区二期生态移民工程,目前已平整耕地6000亩,建成移民房350栋,完成60栋日光温室土建工程,还特地规划建设了老年活动中心和幼儿园。按照原州区生态移民和危房危窑改造工程总体规划,  相似文献   

5.
《共产党人》2011,(17):18+17
正自治区党委、政府决定,在"十二五"期间,举全区之力实施生态移民工程,把南部山区和中部干旱带不适宜人居地区的35万贫困群众搬迁出来,使贫困人口尽快脱贫致富,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确保与全国同步步入全面小康,确保实现"建设和谐富裕新  相似文献   

6.
《共产党人》2017,(15):42-43
“十二五”期间,利通区承担1800户9000人移民任务;“十三五”期间,承担424户1656人易地扶贫搬迁任务。截至目前,精准识别贫困人口1380户5712人,搬迁安置“十二五”生态移民1087户4998人、劳务移民688户2804人,“十三五”劳务移民149户694人。  相似文献   

7.
张吉刚 《当代贵州》2013,(13):44-45
铜仁市万山区以产业扶贫为主线,以整合资源为保障,重点实施"五个一"工程,做好扶贫生态移民工作。以实施农村危房改造、易地移民搬迁、地质灾害搬迁等项目为载体,搬迁居民7648户、28627人。其中,生态移民搬迁651户、2500人。实施扶贫生态移民工程,既是一项生态工程,又是一项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功在当代、惠及子孙的民心工程;既是一项经济工作,又是一项政治任务,更是一次重大机遇。按照铜仁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居住有改善、致富有路子、就业有岗位、迁  相似文献   

8.
徐树雄 《共产党人》2011,(12):20-21
<正>20年多年前,固原市开始由政府统一组织,对生态封育区、地质灾害区、水库淹没区以及中部干旱带等不适宜人类居住地区的群众实行易地搬迁,重建家园,这就是扶贫移民和生态移民,集中安置在新开发建设的芦草洼、红寺堡、国营长山头农场隆湖及本县(区)等移民聚居区。现在他们生活得如何?记者就这个问题走访了他们。县内移民其乐融融五月,正是日光温棚收获的季节。在原州区三营镇团结村马成祥的温棚里,一家3口正在采摘西红柿,3栋温棚年预计收入可达2万余元。年近60岁的马成祥说:"温棚种植虽然辛苦一些,但收入高,以前收入无法比。"  相似文献   

9.
正《宁夏"十二五"中南部地区生态移民规划》要求,全区用5年时间,投资105.8亿元,将中南部不适宜生存地区的7.88万户34.6万群众搬迁安置到近水、沿路、靠城的区域生活。自治区"十二五"规划明确指出:"山内的问题山外解决,山上的问题山下解决,面上的问题点线解决","水源、生态、  相似文献   

10.
仇旭辉 《共产党人》2012,(7):17-18,30
正实施中南部地区35万生态移民规划,是宁夏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移民搬迁工程,也是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建设和谐富裕新宁夏、确保宁夏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举措。红寺堡区是全国最大的生态扶贫移民集中区,自1998年全面实施  相似文献   

11.
《共产党人》2020,(8):32-33
石嘴山市是宁夏南部山区易地搬迁移民的重要迁入地,也是全区劳务移民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十二五”以来共搬迁安置移民12577户57303人,其中,生态移民6544户33625人,劳务移民6033户23678人(占全区劳务移民总量的三分之一)。2017年12月又整体接收宁夏农垦集团海燕村1705户4908人。  相似文献   

12.
2011年12月7日,宁夏回族自治区团委、宁夏青少发展基金会等单位联合启动了"青春建功生态移民行动·万套课桌助学计划"大型公益活动。此项活动围绕宁夏中南部地区35万生态移民工程,着力切实解决自治区部分困难地区和生态移民地区学校课桌凳短缺问题。活动计划在2012年6月份之前,向社会公开募集资金280万元,采  相似文献   

13.
徐树雄 《共产党人》2012,(Z1):57-58
正宁夏中南部山区由于自然条件和历史原因,扶贫攻坚任务艰巨,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开始实施扶贫的另一种方式——生态移民。30多年来,宁夏中南部山区近50万人通过生态移民与劳务移民,走出大山,改变了命运,生活今非昔比。但是以前的生态移民不同于十二五时期的生态移民。从2011年起实施的生态移民工程,规模大、起点高。在五  相似文献   

14.
《共产党人》2012,(15):41-42
同心县地处宁夏中部干旱带核心区,总人口39.35万人,回族人口33.7万人,占85.6%,是全国建制县中回族人口最多的县。"十一五"期间,全县共建成18个移民村,搬迁移民18642户77255人,其中千户以上的移民大村9个。针对生态移民村居住人口多、相互融合难,经济条件差、发展致富难等诸多问题,县委于2011年3月从县直部门、乡镇和事业单位选派14名科级干部到生态移民村担任党组织第一书  相似文献   

15.
我区转变发展思路,将山内的问题山外解决、山上的问题山下解决、面上的问题点线解决。在“十二五”期间对中南部地区7.9万户约35万人实施生态移民,计划投资105.8亿元。在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之后,冉用5年时间,也就是到2020年,就可以与全国同步实现小康目标。这是从根本上解决我区中南部地区贫困群众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16.
《共产党人》2011,(8):27
<正>惠农政策迁到生态移民新村的移民继续享受在原籍的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政策。调整直补政策,将种粮、良种、农资、农机等直接补贴覆盖生态移民新村,按扬黄灌溉区现行补贴标准执行。村级扶贫互助资金要优先覆盖生态移民新村,对于入股困难户可实行赠股。500户以下的新村投放50万元,500户以上的新村投放100万元,1000户以上的新村投放200万元扶贫互助资金。在生态移民安置过渡期,把移民特困户优先纳入当地的救助等社会保障体系,对符合当地低保条件的移民要做到应保尽保。  相似文献   

17.
《共产党人》2011,(4):35-37
实施扶贫开发计划实施生态移民、农村饮水安全、整村推进等工程,改善中南部地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1.加快生态移民。完成在建项目区设施配套,搬迁定居移民3万人;建成可安置6万人的移民住房,并开工建设部分生产生活配套设施。2.保障农村饮水安全。建设30处中小型集中供水工程,解决30万人口  相似文献   

18.
郝立颖 《共产党人》2012,(Z2):101-102
"十二五"期间,宁夏将从中部干旱带和南部山区9个贫困县(区)的91个乡镇、684个行政村、1655个自然村中,迁移35万贫困人口至生产生活条件便利、经济发展较快的沿黄灌区。这是"十二五"期间宁夏实施的一项重大民生工程,也是促进人口合理分布、均衡发展的重大举措。2012年宁夏将搬迁定居7万人,随着移民工作的深入实施,自治区人口计生委及  相似文献   

19.
生态移民工程是宁夏回族自治区"十二五"期间最重要的民生工程之一,这一工程的实施为本地区新闻媒体的报道提供了大量的素材,但在报道过程中仍存在重情感渲染缺理性分析、重表扬成绩缺提出问题、重表面现象缺深度挖掘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正>记者:宁夏中南部35万生态移民工作是宁夏"十二五"期间最大的民生工程,我们怎样才能按照总书记"把群众当亲人"的要求,全面做好生态移民工作?吴占东:"只有我们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只有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总书记这些话十分感人。实施中南部地区生态移民,是一项重大的政治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