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行政诉讼证据规定10月1日起施行今后,“民告官”的老百姓手中又多了一件法律武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今天公布,并将于今年l0月1日起施行。一、“民告官”:由“官”负举证责任此规定对“民告官”案件的举证责任分配和举证期限作出明确解释:即由被告对其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负举证责任,应在收到起诉状副本十日内,向法院提供所作具体行政行为的全部证据和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如果被诉的行政机关不提供或无正当理由逾期提供证据,行政机关被诉的这一具体行政行为就被视为是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作出的。…  相似文献   

2.
各地动态     
湖北行政机关首长旁听“民告官”案件11月3日,在湖北省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工作会议召开之时,副省长阮成发率全省各市、州分管法制工作的行政首长和省直各行政机关负责人共六十多名厅级干部来到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旁听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一起“民告官”案件的全过程。阮成发表示“,民告官”是社会的进步,在法律面前,所有单位和个人都是平等的。通过旁听庭审,使干部认识到,政府不是无限政府,法律授权和许可的事,政府才能做。安徽审议通过实施防空法办法10月21日,安徽省十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安徽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  相似文献   

3.
行政诉讼法是一部典型的“民告官”法律,承载了无数老百姓的期望,具有维护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和督促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的正能量作用,对于打造“法治政府”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不过,这部法律实施24年来,“民告官”之路走得并不顺畅,行政诉讼中面临的“门难进、案难审、判难胜、诉难息”等问题亟待通过修法,从立法制度层面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4.
张永琪 《江淮法治》2011,(10):20-20
在江苏海安县,发生“民告官”的行政诉讼。政府行政部门负责人出庭应诉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2004年以来,2任县长、206位行政机关负责人先后出庭应诉。最近5年,该县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达100%。(《人民日报》5月4日)  相似文献   

5.
翁春辉 《中国律师》2004,(12):48-50
陈锦洪状告广东省佛山市经委行政侵权暨国家赔偿一案,旷日持久、艰辛曲折、牵动人心,索赔标的额过亿元,众多媒体称之为“中国民告官第一案”或“中国行政第一案”。本案虽经广东省高院终审判决,但围绕该案的争论却由来已久,绵延不断,且跳出了这个案件本身12004年第9期《财经》刊发的《“中国民告官第一案”遭遇产权困局》(下称《困局》)一文,  相似文献   

6.
1990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正式实施,由此揭开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的新的一页。 按老百姓的话来说,行政诉讼法就是一部“民告官’的法,它的实施,也就标志着平民百姓从此可以与行政机关“对簿公堂”了。这对于一个封建君主专  相似文献   

7.
到1993年10月1日,《行政诉讼法》实施已经三周年了。1993年国庆节前夕,笔者就该法实施中的有关问题,走访了一些人民法院的行政审判机构。在采访中我们发现,“民告官”还存在一些误区。现录其中几则案例,供大家思考。  相似文献   

8.
段兵  老言 《公民与法治》2006,(11):25-27
白1989年我国颁布《行政诉讼法55以来,各级法院的“民告官”案件已超过100万件,在已结一审行政案件中,三成原告胜诉。最高人民法院一名资深法官认为,这种现象说明.老百姓懂得了用法律“治官”.还学会了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公民权(2月12日《中国青年报》)。在推进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民告官”案件的大幅上升,一方面表明群众维护自身利益的法制观念持续提升,另一方面,也表明一些地方政府行政权力使用不当。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对于民事案件,或者是对于“民告官”之类的行政官司,都是由法院判决生效后而“一锤定音”的。  相似文献   

10.
陈锦洪状告广东省佛山市经委行政侵权暨国家赔偿一案,旷日持久、艰辛曲折、牵动人心,索赔标的额过亿元,众多媒体称之为“中国民告官第一案”或“中国行政第一案”。本案虽经广东省高院终审判决,但围绕该案的争论却由来已久,绵延不断,且跳出了这个案件本身!2004年第9期《财经》刊发的《“中国民告官第一案”遭遇产权困局》(下称《困局》)一文,犹如一石激起千重浪,引起了强烈反响。作为与“第一案”主角陈锦洪携手走过四年风雨诉讼路的代理律师,我阅后感触颇深,尤其对唐、马二位学者的观点不敢苟同。现将本案的若干问题冒昧提出,以求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1.
随着《行政诉讼法》的多年施行,“民告官”在人们眼中已不再是什么稀罕事,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进步.据笔者对湖南省安化县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1998年上半年审结的行政案件调查,该庭共审结各类行政诉讼案件79件,其中行政行为合法,政府胜诉的5件,仅占结案数的7.5%.由此可见,该县的行政执法现状令人担忧,79件“民告官”案行政机关74件败诉,败诉率如此之高,败诉单位涉及之多,范围之广,令人深思.  相似文献   

12.
“民告官”在法律上的许可和保障被认为是中国法制文明进步的一大标志。自1990年我国《行政诉讼法》颁行至今,“民告官”的行政诉讼活动已开展了五周年,并在保障公民权、制约行政权的不法运作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然而据笔者对河南省数家基层法院的行政审判工作调查发现,在行政审判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的同时,越来越高的撤诉率已成为笼罩行政诉讼活动的一大阴影。在被调查的基层法院中,除一家法院的行政案件撤诉率为33%外,其余几家该类案件的撤诉  相似文献   

13.
2007年8月15日,苏州吴江市法院公开开庭审理了一起特殊的行政案件:当地油漆行业的“领头羊”,江苏大象东亚集团两代“掌门人”因家庭矛盾引发股权纠纷,最终闹得不可开交,父子对簿公堂。然而,被告却不是这对父子中的任何一方,而是负责股权变更登记的国家行政机关苏州市吴江工商行政管理局。最终,这起“民告官”官司以工商局的胜诉而告一段落。  相似文献   

14.
“民告官”,在过去是稀缺现象。因为,我国有几千年封建传统,官在上,民在下,而且“官官相护”,双方实力悬殊,“民不与官斗”的观点就根深蒂固地扎在民间。前些年,一部《秋菊打官司》的影片在社会上所以能引起那么大反响,主要是由于它的内容挑战了“打死不告官”的陈旧观念,它对民权意识的张扬,正好触及了社会发展中的一个关注点。如今,随着社会法制建设的不断推进与公民维权意识的不断增强,“民告官”案件日益增多。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肖扬近日说,2004年1-11月,全国法院受理的“民告官”案件达8.5万件,行政机关被判决败诉的超过20%。社会法治的…  相似文献   

15.
行政诉讼俗称“民告官”。行政诉讼法修正案草案2013年12月23日提请十二届全国人人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审议。这是自1989年通过后。这部“民告官”法的首次修改。总共51条的修正案草案,表明立法机关决定对这部法律进行大幅度修改。着力解决行政诉讼中“立案难、审理难、执行难”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中国社会转型期政治、经济的大力发展,社会各主体的法律意识也发生了巨大的变迁。其中行政机关法律意识的变迁可以概括为三个主要方面:在行政理念方面的变迁表现为从“行政法制”转变为“行政法治”;在官民地位方面的变迁表现为从“民告官”到“官告民”:在执法方式方面的变迁表现为从重实体、轻程序转变为实体与程序并重。  相似文献   

17.
丁国锋  马超 《政府法制》2010,(23):31-31
近年来,江苏省南通市“民告官”案行政机关败诉率持续回落,已从2004年的10.6%降至今年的2名,据了解,南通市从2004年开始,积极推行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制度。越来越多的行政机关对行政诉讼表示尊重和认同,负责人出庭应诉率逐年增加。  相似文献   

18.
自199O年10月1日《行政诉讼法》施行至今,“民告官”的行政诉讼活动已开展七年多了,在保障公民、法人合法权益,监督、支持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人民法院所审结的行政案件以撤诉方式结案的始终居高不下,除属法定原因撤诉外,又有较高比例的案件撤回.据调查,撤诉处理的行政案件主要有以  相似文献   

19.
什么是行政诉讼?用最简单、最通俗的语言表达,就是“民告官”。作为老百姓,与代表国家行使权力的行政机关对簿公堂能够打赢吗?就算打赢了又会是怎样呢?  相似文献   

20.
行政诉讼涉及到行政机关、行政管理相对人、审判机关等方方面面。由于行政诉讼所特有的“民告官”色彩,使行政诉讼工作一直都受到全社会的关注。十多年来,行政诉讼工作虽然取得了许多成绩,但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