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无为而治"政治思想是老子学说的核心内容。老子认为"道"是无言的存在,天"道"自然无为,因此"治"也应该符合"道"的自然特性,无为而治是唯一可取的道路。无为而治的内容非常丰富,其主要包括:无为即无事,无为即善为,治大国若烹小鲜。  相似文献   

2.
"无为"思想是老子哲学中十分重要的思想,是整个老子哲学体系的精髓,是老子"道"的本质特性。本文通过研究老子的管理思想,认真挖掘其中的思想内涵,对于加强和深化政府现代管理理念以及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浅析老子的“养生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哲人对生命本质及如何养生问题进行过多方面的探讨。其中,著名思想家老子所著的《老子》一书也用简洁的文字概括出丰富的养生之道。这里,我们主要来谈谈老子思想中的修身与养生,老子是从"道"这一最高原则出发,最大的特点是"自然无为"。  相似文献   

4.
"无为"的主张,在春秋末期已经出现。而使"无为而治"系统化而成为理论的是《老子》。然而对于《老子》中的"无为",向来曲解颇多,如指责其消极保守,"人君南面"的谋权术,或是"愚民政策"等等。本文将忠实于《老子》文本,同时结合老子的整体哲学理论体系,针对以上几种误解,对老子的"无为"思想做一个简要但不妄为的辨析。  相似文献   

5.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哲人对生命本质及如何养生问题进行过多方面的探讨.其中,著名思想家老子所著的<老子>一书也用简洁的文字概括出丰富的养生之道.这里,我们主要来谈谈老子思想中的修身与养生,老子是从"道"这一最高原则出发,最大的特点是"自然无为".  相似文献   

6.
老子"无为而治"思想产生于社会大变革时期的春秋末期,其内容包括顺应自然,清净无为等含义。当今社会矛盾激发,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在群体性事件的背后暴露出了地方治理模式的弊端。时代特点的相似性预示了老子的"无为"思想会对当今社会的治理带来启发,受老子"无为而治"思想的启示,治理模式的改革实现治理者与被治理者的和谐统一,践行群众路线,规制权力运行,实现人民利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7.
老子的"无为"政治哲学包含深刻的辩证法内涵,吸取其合理内涵,正确处理有为与有所不为的关系,可为执政党的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本文认为执政党在执政的实践中,要坚持科学执政、依法执政、民主执政的统一,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相似文献   

8.
老子的“无为而治”思想是对动乱时代的一种消极反应.老子为了谋求其思想的推广,使得“无为而治”成为调和“无为”与“有为”的折中产物.老子思想的折中主义取向与时代局限性导致其构建的理想国始终是乌托邦式的存在.尽管老子思想上的保守主义倾向并不能成为当下社会政治建设的主流思想,但是对于中国的政治建设依然具有很强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9.
老子政治思想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道法自然”,但是,本文认为“人法自然”才是老子政治思想的精神实质.“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本文从老子的社会理想——小国寡民的状态入手,分析得出老子是典型的君主论者.接着,抓住老子政治思想的几个关键词——道、柔弱胜刚强、治大国若烹小鲜、无为而治分析老子思想中人、道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的关系.进而得出,“道”作为抽象、神秘、模糊的存在只是装饰门面的作用.人与自然作为实体性的存在,才具有真正的价值.老子所有的政治要求均围绕“人法自然”而展开.最后,结合当下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际,老子的“人法自然”能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状态.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分析《老子》来阐述其伦理观,主要通过三个部分来论述。第一部分,阐述《老子》伦理思想的哲学根据来论述其理论根据和来源。第二部分,阐述《老子》伦理思想的基本内容,即无知、无欲、无私、无为;柔弱不争;上德。第三部分,对《老子》的评价。通过以上三个部分来阐述《老子》从而分析其伦理观正是本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老子和马基雅维里身处不同的国度,出生于不同的历史时期,其治国之术明显存在较大的差异。本文试图对《老子》中的无为之策与《君主论》中的有为之策作一比较,研读两位政治家不同的治国方策。  相似文献   

12.
作为"湿州模式"发祥地的柳市镇在改革开放的三十年中创造了民营经济发展的"奇迹".本文首先回顾了柳市在改革开放三十年中的发展历程和巨大成果,然后着重分析了柳市镇政府在本镇经济持续发展中所起到的"无为"和"有为"的作用,最后阐述了地方政府"无为"和"有为"之间的辩证关系,拟为我国服务型乡镇政府的合理定位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影响心理治疗疗效的主要因素是治疗家将来访者视为一个人从而形成"人与人"而非"医生与病人"的关系。此态度又取决于治疗家自身的改进。中国古代的身心修养之学,如孟子的"扩充"、"养气",庄子的"虚而待物"、老子的"无为",在改进治疗家自身,如对人性的信心、虚心地倾听、善用权力等方面,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无为”在中国至少有三重含义:首先是作为政治策略或政治观的“无为”,即“无为而治”;其次是作为伦理观的“无为”,即“不欲不贪”的道德主张等等;最后是作为宗教观念的“无为”,即道、佛两教所提倡的宗教修养之道。本文拟从政治观的角度剖析一下历史上的“无为”主张及学说。  相似文献   

15.
无讼在中国古代一直是统治阶级所追求的理想境界。它在中国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并对社会各方面产生了很大影响。研究无讼思想,不仅有利于认识古代的法制实践,而且有助于我们今天端正诉讼观。  一、无讼思想的起源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但其中最有影响的道家、法家和儒家对待狱讼的态度却大致相同。道家的老子追求“无为”的境界,他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①所谓“自然”,就是要人们“无为”,反映在诉讼上即是“使民不争”②。道家认为“争”是万恶之源,因此,无论是争罪还是争财,都应为世人所不耻;而为了…  相似文献   

16.
论及中国古代法律思想,儒学堪称正统,道家始祖老子的“无为”理念,却不被封建统治者所采纳,认为与社会现实没有密切关系.可是认真研读古代的法律,无论春秋战国还是宋元明清,影响人们及官方思想的法律理论,总会看到道家的智慧闪烁其中,不乏“无为”理念,历史演变了它也验证了它.本文以“无为而不为”为论证核心,通过分析它的哲学基础、主要内涵及历史发展、法律运作各方面,希冀其中精华对当代法律思想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7.
现代民主政治下的政府是责任政府,责任政府存在和发展的条件决定了政府道德的客观存在,政府道德直接来源于政府所负的法律责任和政治责任。而政府官员作为政府行政的直接执行者,其道德水平直接决定了现代政府的道德水平。老子所著的《道德经》中,对行政道德也做过一些关注与诠释,直到如今,仍然对政府行政道德的发展与建设起着举足轻重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无为的妙用     
日本人学习《老子》之后,努力地加以应用。以老子所推崇的“无为”来说,就可以用在治疗心理疾病上。 譬如,一个朋友患了忧郁症,住在医院休养。你去探望时,可以试试“无为”的方法。你到了病房,看他一眼之后,就坐在旁边的椅子上,三个小时之内,什么也别说、什么也别做,让病人产生一种感觉,就是你在的时候,与你不在的时候完全没有差别。如果你在的时候就像你不在的时候,那么你不在的时候,就会像你在的时候一样了。病人心里若是出现这种体认,孤单寂寞的情绪则将减少,而忧郁的症状也可能随之减轻。  相似文献   

19.
现代民主政治下的政府是责任政府,责任政府存在和发展的条件决定了政府道德的客观存在,政府道德直接来源于政府所负的法律责任和政治责任.而政府官员作为政府行政的直接执行者,其道德水平直接决定了现代政府的道德水平.老子所著的<道德经>中,对行政道德也做过一些关注与诠释,直到如今,仍然对政府行政道德的发展与建设起着举足轻重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老子是我国古代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哲学界、历史界,对他的思想已进行了长期的广泛深入研究,但对他的政治法律思想还有许多问题须待探索.本文打算就老子和《老子》一书、老子的政治思想、老子的法律思想三个方面,略抒管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