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正《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苏州纲要》和《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中期规划》的颁布在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合作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双方将在今后开展全方位深层次的交流与合作,其对中国"一带一路"建设和中东欧国家各自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中东欧重要国家智库对该合作怎么看?又以此提出哪些相关建议?2015年11月24—25日,第四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峰会在江苏省苏州市举行,峰会上发布的《中  相似文献   

2.
2012年4月,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机制启动,标志着以中东欧16国为一方、以中国为另一方的"16+1"整体合作框架正式开启。双方基于共同利益进行总体规划,分领域、重点区域打造"16+1"利益共同体,以期实现共同发展、互利共赢。其中,波兰、匈牙利、捷克与斯洛伐克维谢格拉德集团四国在中东欧地区和欧盟内具有重大战略地位,对发展中国—中东欧国家关系、中欧关系意义重大。在此背景下,中国与维谢格拉德集团关系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政治、经贸与人文交流合作不断升温,双边关系持续发展与巩固,但战略互信和深层合作仍需加强。未来进一步提升双边合作关系是中国与维谢格拉德集团的共同需要,也是深化"16+1"机制并与欧盟发展对接的重要抓手。  相似文献   

3.
正除了要处理好与美国、欧盟的关系外,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人文交流与合作还面临观念差异、地理遥远、语言障碍等不利因素。对此,双方应积极调整国家发展战略与制度设计,充分发挥友好城市的纽带作用,推动建立中国—中东欧国家人文交流与合作新格局。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合作是近年来中国外交领域蓬勃发展的新议题。其中,人文交流既是中国构建、强化自身特色鲜明的文化软实力的战略选择,也是中国对中东欧国家的一项长远战略。中东欧国家是新中国成  相似文献   

4.
<正>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近年来中国积极开拓对外贸易和海外市场,构建对外沟通战略通道。其中"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和中国发展同中东欧国家的合作是这种对外战略的重要体现。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推动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关系之间的战略关联性2013年9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  相似文献   

5.
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关系在"17+1合作"背景下发展迅速。通过对"欧洲晴雨表"民意调查机构、中东欧国家智库报告等研究数据进行考察后发现,近半数中东欧受访民众对中国持有积极印象,而且越来越多的受访者认为中国国际影响力正在提升。但是,中东欧国家对华舆情存在较大差异,"17+1合作"的知晓度仍然较低,"一带一路"倡议在中东欧媒体上的可见度不高。中国需要进一步加强与中东欧国家的人文交流合作,特别是加强与当地媒体沟通合作,讲好中国与中东欧国家互利共赢的故事。  相似文献   

6.
经贸合作是中欧关系的"顶梁柱"和"压舱石"。改革开放40年来,与欧洲国家的经贸和技术合作促进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欧洲国家也从中国的开放政策和庞大市场中受益。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爆发后,中国坚定支持欧盟和欧洲一体化,中欧合作更加紧密。近两年来,欧盟面临诸多内外挑战,对外来投资的防范意识和敏感性提升,中欧经贸合作面临新挑战。分析当前中欧经贸关系发展状况、制约因素及应对之策,有利于进一步推动中欧经贸合作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7.
21世纪第二个十年以来,世界主要大国加大对中东欧地区的关注和投入力度,大国博弈加剧。欧盟在中东欧地区发挥主导作用,德国是中东欧国家最重要的经贸和政治伙伴,俄罗斯凭借能源优势和文化软实力"重返"中东欧地区,美国通过提供军事安全和能源供应深度介入中东欧地区,欧德俄美基于各自比较优势占据了与中东欧国家合作的有利位置。了解上述国家或国际组织在中东欧地区的利益关切及其与中东欧国家关系的特点,对于更好地理解和推进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加强中国与中东欧国家人文交流合作是夯实双方合作民意基础的重要保障。当前,双方人文交流合作已取得丰富成果,但成效依然有限。中国与中东欧国家文化传统的差异性以及在价值观和意识形态上的分歧、双方战略需求不对称、美欧国家对华态度变化,是影响双方人文交流合作的主要因素。鉴于此,要推动双方人文交流合作机制化建设,对接中东欧国家的个性化和差异化需求,将双方人文交流融入"一带一路"倡议和"全球文明对话倡议"框架,拓展双方既有合作成果,促进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9.
正作为巴尔干地区的重要国家,塞尔维亚是中欧陆海快线建设中的重要一环,也是"16+1合作"框架下的重要支点国家之一。塞尔维亚近年来国内经济发展面临诸多问题,其在外交政策上秉持东西兼顾的战略。积极发展同塞尔维亚的双边关系有助于中国—中东欧关系的全面发展。塞尔维亚国内形势2016年4月24日,塞尔维亚提前举行议会大选。以亚历山大·武契奇为党首的塞尔维亚前进党获得压倒性胜利,获得48.23%的选票。由现任副总理兼外长伊维察·达契奇领导  相似文献   

10.
"16+1合作"是"一带一路"倡议下重要的区域合作框架。它因应了"一带一路"倡议的市场需求,是推进欧亚大陆互联互通的重要制度保障,有助于形成全面均衡发展的中欧合作关系,还有助于"一带一路"建设在中东欧区域形成良性互动效应。"16+1合作"将"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内容纳入自身发展规划中,形成了一系列的成果。与此同时,"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的"16+1合作"还需要处理好与其他利益相关国的关系,采取措施走出贸易与投资困境,应对好中东欧地区的动荡局势,确保金融支持工具有效投放至中东欧市场;不能忽视对于合作的负面舆论及不友好态度,以及协调好中国和中东欧国家的战略需求对接问题。因此,我们可以从注重不同框架和平台之间的合作、坚持开放办平台的政策、加强对欧盟相关法律和法规的认知、发挥好"走出去"企业的作用以及完善双方合作的金融支持工具等几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1.
正习近平主席对波兰的国事访问推动了中波两国的战略合作,中波关系的走近既是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关系发展的大势所趋,也是波兰主动调整外交政策,积极"向东看"的结果。2016年6月19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波兰,进一步提升双方的战略合作水平,推动中波合作迈向新的台阶。中波战略合作的加深,既是"16+1合作"四年来积极经营所产生的具体成果,也是中国和波兰两个亚洲和欧洲大国互相吸引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中东欧是由来自原东欧、苏联和西欧等三个次区域的17个国家构成。中国学界把它们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主要是服务于中国与它们的经贸合作与人文交流。认同政治是观察中东欧的一个重要视角,对中国来说,也是制订发展同这个新出现的区域各方面关系的基本依据。在历史的长河中,中东欧的民族关系、国家构建和对外交往在不同程度上受制于外在的文明冲突、大国争霸、国际体系约束和内在的不同民族、不同信仰、历史恩怨。正因如此,中东欧国家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认同政治的背离与缺失,在民族关系、国家构建和地区整合上面仍然面临各种的挑战。许多影响中东欧国家政治认同和区域整合的因素依旧在起作用。无论怎样界定中东欧,都需要综合地关注它的认同政治及其影响因素,避免误读,有效推动中国与这些国家关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正>编者按冷战结束后,地缘政治上的东欧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地理位置上的中东欧(东中欧和东南欧)。经过20年的发展,尽管随着一些中东欧国家陆续加入北约和欧盟,它们"返回欧洲"的梦想似乎已经成为现实,但如今的中东欧国家一方面因国小力微并没有形成统一的政治、经济和外交力量。然而,无论从地理位  相似文献   

14.
王弘毅 《国际展望》2022,14(2):78-98
在地缘安全、能源、价值观等方面,美国、以德国为主要代表的欧盟国家以及俄罗斯在中东欧地区有着广泛而重要的利益。三者的互动关系呈现美俄博弈主导中东欧安全形势,美德(欧)联合制俄但共识有限,美德(欧)对中国在中东欧的经济介入保持警惕但难以形成合力三个特征。随着中美竞争的持续,美德(欧)与以波兰、匈牙利为代表的中东欧国家在价值观上的分歧扩大,美德(欧)对俄罗斯的地缘政治攻势升级,中东欧地区的大国力量格局发生了新的变化。美国对中国的战略围堵压力持续加大,以德国为代表的欧盟国家对中东欧国家的控制力不断降低,俄罗斯反“守”为“攻”回应西方威胁,而德国新政府和新一届欧盟委员会对华政策更加突出价值观因素,导致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面临的地缘政治压力总体上有增无减。但是,美欧内部也并非铁板一块,以德国为代表的欧盟国家在中东欧控制力的弱化以及美欧与波兰、匈牙利等国关系的恶化,也为持续推进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带来了潜在机遇。以上因素作为影响中东欧国家对华政策的重要变量,需要密切关注。  相似文献   

15.
刘作奎 《当代世界》2016,(12):36-39
五年来,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16+1合作"框架日趋成熟,在得到各方广泛认可的同时,其传递的互利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理念也成为了处理国家间关系的新范式。但要想更进一步落实"16+1合作"框架,中国还需要克服许多合作障碍。  相似文献   

16.
于舟 《当代世界》2015,(12):50-51
<正>第二届中国与中东欧青年政治家论坛于10月29—30日在京召开。时隔两年,来自中国与中东欧16国31个政党近50名青年精英再次相聚长城脚下,以"青春,梦想,发展,未来"为主题,围绕"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言献策"和"中国与中东欧合作新机遇、新挑战"两个分议题,结合廊坊参观及"与中国青年精英同行"等配套活动,通过坦诚沟通和亲密互动不断增进了解、深化友谊,展示激扬梦想和青春活力,继续播撒  相似文献   

17.
中欧班列对中欧经济地理的影响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欧班列作为推动"一带一路"贸易畅通的重要载体,从"距离、分割、密度"等方面重塑了中欧经济地理。尤其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中欧班列优先运输防疫物资,成为连接中国和欧洲乃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重要战略通道。面对通道"通而不畅"、班列"线路重复"、信息化滞后等挑战,中欧班列需要通过完善通道网络、便利化贸易投资、建设融合规则、加强数字建设等方式,进一步缩短经济距离、减少分割、提高经济密度,以更好推动中国与中欧班列沿线国家的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8.
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调整大变革时期,在后危机时代,世界经济增长减速,全球需求结构出现明显变化,国际政治和经济格局也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世界各国加快发展模式转型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压力普遍增强.共同分享发展机遇,共同应对风险挑战,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已成为国家间互利合作普遍坚持的共同理念.秉持这样的理念,中国同中东欧国家应进一步增进相互了解和友谊,互尊互鉴、求同存异,共建包容、开放的国际体系,有效应对全球性问题的挑战.下面,我就中国与波兰和中东欧国家关系及合作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的中东欧国家多领域转型和发展对国际政治产生了深远影响。评估30年来中东欧国家转型与发展的成果与质量,至少有3个基本问题需要回答:中东欧国家建立了何种资本主义、转型是否已经完结以及转型是否不可逆转。虽然不同的价值观和考察问题的不同角度使这些问题尚无共识,但问题的提出既有助于在理论上深化对中东欧的研究,也有利于在实践上更客观地认识中东欧,进而在知己知彼的基础上与中东欧国家发展关系和加强合作。  相似文献   

20.
正中国在南海维护国家利益的行动要把区域战略与全局战略紧密联系起来,把握好两个大局,即和平发展环境的大局和与东盟关系的大局。要破解当前的困局,中国须成为能为南海地区国家和其他利益相关国家提供航行畅通和航行安全"公共产品"的主要国家。不仅仅是自己单方面宣布和实施,未来还应该主动和积极推动建设南海合作公共产品的发展,把它作为推动中国—东盟海上合作的重要议题和内容,逐步发展共同参与的南海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