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正>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战略空间不断被挤压,2000年以来,俄罗斯在普京治下实现了稳定和发展,国家实力增强。然而,俄罗斯并不满足现状,为了增强其作为世界一极的力量,普京对俄罗斯的对外战略进行了新谋划。普京所确定的俄罗斯对外战略的首要任务是稳定周边、巩固阵地、重新整合原苏联地区,其中构建欧亚联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普京提出建立欧亚联盟的背景与意图欧亚经济联盟最早是由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1994年提出  相似文献   

2.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从大国力量对比、国际权力分配、全球治理体系等多方面极大改变了日本面临的安全发展环境。日本认为美国主导的霸权型秩序正在转变为美中对立的势力均衡型国际秩序,所以将维持"美中平衡"作为对外战略核心议题,通过推进自主力量建设来增强对外战略实力基础,并将融合推进与"中等力量"合作作为构建自身对外战略的新支点。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及全球大流行加速了大变局历史进程,日本对国际局势的研判更趋谨慎、悲观。着眼后疫情时代和"后安倍时代",日本对外战略将在目前的延长线上加速向前,同时"中国因素"占比将继续攀升,"中国指向性"将进一步走强。  相似文献   

3.
普京执政以来,俄罗斯为改善国家形象并扩大全球影响力,使公共外交在外交战略中得到强化,公共外交组织趋向多样化,对西方国家采取"吸引"与"说服"的策略,对独联体国家采取"操控"但同时弱化意识形态的策略。俄罗斯强化公共外交的主要原因有:全球化背景下国家综合国力的激烈竞争,独联体国家的"颜色革命",国际舆论环境的恶劣。考察普京执政时期俄罗斯公共外交战略的基本状况,可以得出如下启示:公共外交应突出扩大文化多元和平等参与的理念;加强新媒体建设以提升国家的国际形象;注重外交效果的评估和反馈。  相似文献   

4.
"能源新现实主义"是特朗普政府内政外交的关键之一,构成"美国优先"的核心内容。从"能源新现实主义"的内在逻辑看,特朗普政府抛出"能源新现实主义"既是为了修正"能源新自由主义",又是为了维系美元霸权,更是为了以较低成本护持美国的全球霸权;从"能源新现实主义"在欧亚大陆的实施路径看,特朗普政府企图以能源合作"连横"美国在中东欧、中东、东亚及东南亚的盟友和友好国家,以挤压其在欧亚大陆的竞争对手生存和发展的战略空间,弱化、遏制它们在欧亚大陆的地缘政治影响力。为对冲"能源新现实主义"引起的地缘政治冲击,俄罗斯、伊朗和沙特等能源出口大国纷纷推出各自的反制措施。对此,中国应根据自己的目标和利益,及早作出战略反应和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5.
俄罗斯总统普京历来以坚定灵活应对外部世界见长。俄罗斯对外战略走势,体现在信守初衷、秉持原则、弘扬特色和应对变局。俄罗斯多方位外交的基础一是国家利益原则,这与俄罗斯作为欧亚大国的地缘因素有关;二是对世界多极化的认识,这与俄罗斯自身在当今世界中的定位构想有关。俄罗斯未来对外战略旨在应对变化中的周边国家关系、大国关系、地区热点及其在多边组织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国际形势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的大流行成为引发全球动荡和不确定性的重要诱因.早在2015年第70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便在演讲中阐明了相似的观点,即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极大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既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带来了需要认真对待的新威胁新挑战.习近平主席强调,要解决好各种全球性挑战,包括发生在欧洲的难民危机,根本出路在于谋求和平、实现发展.普京总统批评西方国家导致了中东的混乱,并诱发大批难民流向欧洲.中俄两国元首的相关论断高瞻远瞩.现有的世界秩序,准确来说是美国强权政治下的"和平"正在破裂."西方剧本"下的全球新自由主义制度正在走向崩溃,西式"民主价值观"和所谓"基于规则的秩序"越来越没有市场.  相似文献   

7.
自立国之日起,俄罗斯的对外战略和行为模式就深受意识形态因素的影响.影响俄罗斯对外战略与行为模式的意识形态主要是源自东正教的救世或曰使命意识,它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同时,西方化思潮与情结在19世纪以后也时隐时现.意识形态制约和影响对外政策给俄罗斯带来了严重后果.普京执政以来,俄罗斯开始确立国家利益观念,意识形态的影响渐趋消褪,作者认为这是俄罗斯对外战略观念的一次深刻的转型.  相似文献   

8.
从俄罗斯近期的外交行为和外部环境变化来看,俄罗斯的战略视线正在东移。中国作为俄罗斯东边最大的邻国,也是在转型中发展最快的国家;同时,也由于俄罗斯正在谋求经济复兴和重振大国地位,因此中国无疑是俄罗斯对外战略中最重要的国家之一。在这种情况下,俄罗斯对中国崛起的认知,不仅是俄罗斯在主观上建构中国的国际角色,而且这种角色认知和政策应对也关系到中俄战略伙伴关系的未来前景。  相似文献   

9.
在对俄罗斯外交政策构想的分析中,从一年来俄政府及普京本人的对外言行上,可以看到俄目前对外政策的三个基本特点:积极--以灵活、积极的姿态活跃于外交舞台;务实--正确认识自身力量而最大限度追求国家利益;平衡--与各国在"平等的伙伴关系基础上相互协作".  相似文献   

10.
雷墨 《南风窗》2014,(16):74-76
<正>从俄罗斯角度看,欧盟的东扩战略只是为了给自己打造一个"舒适地带",俄罗斯整合独联体的欧亚战略,则直接关系到国家战略安全以及与之相关的国家身份塑造。马航MH17客机被击落之前,外界猜测吞并了克里米亚的俄罗斯在乌克兰危机中还将走多远,是否会把乌克兰东部也"收入囊中"。这起悲剧发生之后,猜测变成了面临巨大国际压力的普京可能会退多远,会不会与乌克兰东部反政府势力切割。事实上,如果不弄清苏联  相似文献   

11.
西方三大霸权的战略比较--兼论美国制度霸权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罗马霸权、英国霸权以及美国霸权,三者之间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其相同之处表现为:三大霸权的建立均以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为物质基础,且技术在其实力结构中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三大霸权的建立均以先进的文化形态和政治制度为精神基础;三大霸权的确立和维持均以对外扩张为主导战略,强调使用军事实力的意愿,并辅以结盟战略。其不同之处体现在实力基础、主导思想及霸权战略方面。  相似文献   

12.
<正>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近年来中国积极开拓对外贸易和海外市场,构建对外沟通战略通道。其中"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和中国发展同中东欧国家的合作是这种对外战略的重要体现。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推动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关系之间的战略关联性2013年9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  相似文献   

13.
俄罗斯作为昔日大国,随着国内经济的复苏和政局的稳定,对其外交战略也不断做出重大调整,以适应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变化所带来的各种挑战.今年以来,从俄乌天然气大战、积极参与伊朗核问题、邀请哈马斯访俄到普京出访被美称为"邪恶"国家的阿尔及利亚,俄在外交上接二连三地做出了令美、西欧及全世界震惊的举动,有迹象表明,俄罗斯正在告别过去,大国外交正在崛起.  相似文献   

14.
自2017年竞选总统开始,普京就正式提出并反复强调俄罗斯要实现"突破性发展"。"突破性发展"成为普京新任期施政的核心理念。"突破性发展"以国家项目为抓手,涵盖俄罗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领域,既是俄罗斯国内形势的需要,也是普京执政理念的延续,其相关政策已贯彻在俄罗斯治国实践中。普京积极强化"突破性发展"理念,明确"突破性发展"领域,并不断完善"突破性发展"的指标体系。实现未来6年"突破性发展"的目标需要强有力的政治保障,主要体现在稳妥的人事安排上。但由于当前俄罗斯经济增长迟缓、政治稳定存在隐忧、发展结构性问题始终存在等因素,实现"突破性发展"的目标必然面临各种挑战。  相似文献   

15.
高飞  于游 《当代世界》2021,(4):11-17
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肆虐加剧全球治理赤字,加快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演化进程.在大变局下,俄罗斯与西方关系持续紧张,周边局势动荡,国家和社会治理面临考验.近年来,俄罗斯以大国复兴为目标,在加强国内政权建设的同时,不断调整对外战略,推进全球战略布局,着重发展对华互利合作.作为彼此最大、最重要和最可倚重的战略伙伴,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稳定发展,双边经贸合作水平不断提高,人文交流成效日益显现,共同塑造了新型大国关系的典范.继续发展中俄睦邻友好合作关系符合中俄两国的利益,也符合世界人民的共同期待.  相似文献   

16.
转型期的俄罗斯外交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冷战后的俄罗斯社会处于改革和转型过程中,其对外战略也经历了一个转变过程:由最初的全面倒向西方,逐步演变为全方位、多极化和实用主义的外交取向,最终目标是恢复俄罗斯的大国地位.与西方的关系由热变冷,逐步拉开距离;与东方的关系则由冷变热,逐步修复传统友好关系.普京上台后,俄罗斯的外交战略更加清晰,实用主义色彩更加浓厚,基本确定了未来俄罗斯外交的总体走向.  相似文献   

17.
<正>一、普京访印签大单"充电之旅"意"突围"12月10日晚,俄罗斯总统普京悄然抵达印度首都新德里,在没有隆重欢迎仪式和盛大宴会的低调气氛中开始了对印度为期一天的"充电之旅"。12月11日,莫迪与普京会面,两人共同主持了俄印双边峰会,并签署了涵盖核电、石油和防  相似文献   

18.
当前,新欧亚主义已上升为俄罗斯的主流政治学。原因在于:它超越了"西化派"和"斯拉夫派"的百年争论,不仅明确了俄罗斯的文明定位和国家身份认同,为俄罗斯提供了爱国主义基础,重塑了俄罗斯历史观和民族价值观,而且还为俄罗斯现行的总统体制提供了学理基础和世俗心理基础,为振兴俄罗斯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实践方案,并通过自身积极的政治实践,对俄罗斯社会思想和政治决策产生直接影响。新欧亚主义对普京执政理念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俄罗斯的文明定位、国家价值观、经济和外交政策等方面。但该学派通过重塑俄罗斯文化共同体来构建新俄罗斯的观点,对周边国家来说是消解国家身份认同的抗拒性力量,易造成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疏离,引发国家间的冲突。  相似文献   

19.
2000年3月,普京当选总统。次年4月,俄罗斯正式出台了“新军事计划”,新军事计划与普京政权几乎同时诞生显然不是巧合。在俄罗斯新军事计划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该计划明确提出了俄罗斯“有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权力”、“不管在任何情况下,俄罗斯都将拥有能够给所有侵略者以沉重打击的核武器”、“俄罗斯拥有使用核武器给对俄罗斯及盟国进行大规模侵略予以回击的权力”等字眼。也就是说,在俄罗斯新军事计划中,俄罗斯安全的基础是核武器。而计划中所提到的“各种核武器”并不是指战略核武器,而是指包括中子弹在内的战术核武器。从某种意义上讲,俄新军事计划是一份积极使用战术核武器的宣言。  相似文献   

20.
今年是苏联解体15周年。15年来,在西方新自由主义等教条的误导下,俄罗斯曾经历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灾难。近些年来,新自由主义在俄声誉扫地,俄罗斯国内外有识之士开始提出一些超越西方教条的建设性的新理论,本期《专家访谈》栏目谈到的主权民主理论以及本栏目下面要谈到的主权信贷等新的金融、财政、贸易等理论就是这样的理论探索的一部分。要真正结束新自由主义的危害,我们在批评其错误之后,现在应该有勇气努力开创建设性的可行的替代性的理论和实践,为此,俄罗斯近些年的相关探索值得我们关注。本栏目三篇文章介绍的都是迈克尔.赫德森的观点,他是美国金融霸权理论的代表人物之一,也长期关注俄罗斯改革。他的中心思想包括主权信贷理论、征收土地资源租金税主张以及美国金融霸权理论。主权信贷理论认为,一国货币信用的保障是该国政权稳定并前景良好,不必依靠积累巨额的外汇储备,一国完全可以通过发行适量的本国货币和扩大财政预算,形成居民收入提高和实体经济扩张的良性循环来发展经济,认为新自由主义货币理论是导致非工业化的祸首。赫德森还认为,俄罗斯这样的国家本来属于国有的大量土地和资源能产生大量自然收益,国家应该通过征收土地和资源租金税的方式控制这些收益,这样就可以减少对劳动和制造业征税,并对制造业、科研和教育以及劳动力再生产进行补贴,国家就可以稳步发展。赫德森还认为,在全球生产能力过剩的情况下,西方国家经济在20世纪70年代后已进入腐朽的金融投机化阶段,美国利用自己的全球金融霸权地位向外推进新自由主义,不是要在这些国家推进工业化而是要使之非工业化,不是要使之繁荣,而是要使之贫困,这样原本要用于这些国家内部发展的资源就可以被它们控制并输往中心国家。美国瓦解苏联不是通过军事手段,而主要是通过将一套新自由主义金融理论灌输给苏联决策者来实现的。普京和国内寡头的斗争就源于普京力图使国家控制土地和资源的巨大收益,而寡头却充当国际资本代理人力图将之交给国际金融资本控制。当前,普京正力图通过控制土地和资源租金税把俄罗斯重建为世界强国,美国金融垄断资本金融接管俄罗斯的美梦可能成为泡影。这三篇文章皆于2005年7月26日发表于http://www.michael-hwdson.com网站,但三篇文章分别写于1999年,1999年和2004年。作者说此时将之登出,是因为自己的理论和近些年俄发展趋势有契合之处。鉴于这些文章对于我们理解俄局势有帮助,故编写刊发于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