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美国诗人加里·斯奈德的诗歌《别克洛德·达仑堡》与中国古典送别诗的比较,揭示了《别克洛德·达仑堡》中显著的中国古典送别诗特点,并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对这些特点及其根源进行了分析和探索。  相似文献   

2.
艾叶 《中国边防警察》2016,(10):110-111
作为诗人,而不是写诗的人,建立与破坏始终是诗对诗人的人格要求。作为诗人,自然会意识到他手中的笔要求于他的真实与自觉。  相似文献   

3.
我不是一个特别懂诗的人,平时对诗的关注也不多,是这本《爱,可以这样表达》让我对诗尤其现代诗产生浓厚兴趣,促使我静下心来沉浸到一首首诗的意境中,触碰诗人对生活、对自然、对爱的理解和表达.好诗就该这样.  相似文献   

4.
玄晖诗变有唐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朓,字玄晖,南齐著名的诗人。他的诗主要表现功名抱负和忧谗畏祸两大主题。谢朓的诗,巩固和发展了山水诗在诗歌史上的地位,对后代的山水诗有深远的影响。谢眺的诗,上变汉魏,下启唐风,是我国诗歌史上由五言古诗转变到唐朝近体诗的一大关键。宋朝诗人赵师秀《秋夜偶成》诗云:“辅嗣易行非汉学,玄晖诗变有唐风”,于诗歌的升降得失之间,肯定了谢朓在诗歌史上承前启后的地位。此外,宋人唐庚《语录》说:诗至玄晖,“渐有唐风”;明人胡应麟《诗薮·外篇》说:“玄晖为唐调之始”。清人吴淇更说:“谢朓诗“开唐人一代之先”谢朓的诗在声律、写景、风格和篇章结构等方面,确渐近唐风。本文拟就声律方面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走出盆地     
远山 《中国监察》2009,(17):60-61
我上大学的时候,特别喜欢一首诗,是诗人韩东写的,诗的名字叫“山民”——  相似文献   

6.
三国时期著名的法家人物曹操,不仅是地主阶级的杰出政治家、军事家,而且是造诣很高的文学家和诗人。他的诗现存二十多首,这些诗和他的文章一样,生动地展示了曹操的内心世界。今天,我们按照“批判继承”、“古为今用”的原则,对曹操的诗进行分析研究,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曹操的法家思想。  相似文献   

7.
唐代诗人白居易,是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著名诗人和文学家,有"诗魔"和"诗王"之称,他的诗在当时流传广泛,上自宫廷,下至民间,比比皆是,其声名还远播朝鲜、日本.  相似文献   

8.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对唐代诗人杨巨源这首传诵千古的《城东早春》,人们习惯于从“诗家三昧”去解释,认为说的是诗人必须感觉敏锐,独具慧眼,善于写出事物的新意。但也有人说没那么复杂,无非是写诗人对早春景色的热爱。可是我却觉得  相似文献   

9.
佚名 《政府法制》2013,(35):37-37
据说在北宋时期,有一个年轻人平时爱编些粗俗的顺口溜,于是他就白命不凡,以诗人自诩,对乡下的文人墨客都不放在眼里。后来他听说朝中有一位叫欧阳修的大诗人,是当代文坛领袖,能诗善文。这位年轻人有些不服气,认为天下诗人非我莫属,欧阳修还会比我高明?他决心要与欧阳修比个高低,于是就去找欧阳修。  相似文献   

10.
寒山诗在美国的传布与接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寒山诗在美国的传布与接受从诗人加里.斯奈德的寒山译诗开始,到著名比较文学学者白芝《中国文学选集》和其它多种文学选集的争相收录,再到全译本的面世以及在美国伯克利地区的"诗歌道"留名,走过了一个最富传奇色彩的经典建构历程。  相似文献   

11.
代言体诗是指“代人(物)立言”的诗作,诗人在诗中以他人(物)的身份和口吻代之言事抒情,有时还表达诗人自己的思想感情,“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关于代言体诗的内涵,许多学者有过不同的论述。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诗歌作品加以考察,对其概念进行了重新界定。  相似文献   

12.
杨洪立 《江淮法治》2008,(17):60-60
应该有很长时间了吧,由于诗歌的不景气,由于诗界各种奇闻怪事不断,我已由痴迷诗歌转而渐渐疏远了诗歌,以致于不读诗,也懒得看有关诗的争议及诗人们的种种表演。  相似文献   

13.
目前,中学语文界对李白《望天门山》诗的理解极不统一。不统一的地方集中在两点,一是诗人望天门山的立足点究竟在哪里?二是“日边”究应作何解释?下面我们想就这两个问题谈些看法。李白究竟在哪里望天门山?我们以为是在东来的船上。李白《自金陵诉流过白壁山玩月,达天门,寄句容主簿》一诗中有“进帆天门山”之句,《望天门山》中诗人的观景位  相似文献   

14.
历代对齐梁诗歌的笺注工作,进行得较少。清王士禎选、闻人倓笺注的《古诗笺》(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八○年有排印本),是清季以来一部很有影响的选注本,该书录齐梁诗人三十二家,诗二百余首。闻人倓的笺注平易简明,对诗的时代背景、典章制度、人物山川,多有引书阐述发明。因此,《古诗笺》不失是一部阅读和研究齐梁诗有相当参考价值的笺注本。但是,细研闻注。仍可发现一些谬误;而有些谬误,还时被注家袭用,以讹传讹。拙作  相似文献   

15.
清乾隆皇帝《食栗》诗中描绘了隆冬季节围炉食板栗的情趣,并称板栗有美容的功能。慈禧太后就是常食栗子粉加冰糖和面粉蒸的窝窝头,称为美容"御食"。宋代诗人苏东坡晚年患腰脚病痛苦不堪,通过服板栗半月治愈。苏东坡的弟弟苏子由诗云:"老去自添腰脚病,山翁服栗旧传方。"赞誉其神效。南宋诗人陆游对板栗也情有独钟,  相似文献   

16.
三湘 《政府法制》2012,(14):39-39
唐代诗人白居易,是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著名诗人和文学家,有“诗魔”和“诗王”之称,他的诗在当时流传广泛,上白宫廷,下至民间,处处皆是,其声名还远播朝鲜、日本。此外,自居易还是一个为政清廉的官员。他在初任杭州刺史期间,政平讼简。  相似文献   

17.
徐耀武 《检察风云》2010,(17):76-77
“素是自然色,圆因裁制功。飒如松起籁,飘似鹤翻空。盛厦不销雪,终年无尽风。引秋生手里,藏月入怀中。麈尾斑非疋,蒲葵陋不同。何人称相对,清瘦白须翁、”这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白羽扇》。从此诗中我们可以看出早在唐代时,人们对窗子的喜爱已溢于言表,  相似文献   

18.
俞丰 《检察风云》2008,(22):76-77
"珠玉成彩翠,绮罗如婵娟."这是唐代诗人元吉<乐府十二首·下客谣>中的诗句.取此为题,固嫌香艳,但笔者窃以为对隋<田光山夫人李氏墓志>所传达的美感,这句诗几乎是浑然天成的评语.……  相似文献   

19.
刘涵之 《法人》2015,(4):92-93
在余秀华的两部诗集《月光落在左手上》和《摇摇晃晃的人间》出版之前,余秀华就在网络上爆红。人们关注她是因为她是一个患脑瘫症的农民诗人。女性诗人、农民身份、脑瘫症,这本来就能形成话题,供人们做茶余饭后的谈资。阅读一两首余秀华的诗,再静下心来思考她的爆红,进而坚持读完她的一本诗集,并非是一件多么费心和挑战智力的事  相似文献   

20.
张宪是元代社会末期的一位诗人,曾师事杨维桢。他擅长于乐府体和歌行体,所作的二十四首《琴操》诗都是自创的新题,摆脱了《琴操》诗本事的束缚,在题材内容的选择上包罗万象,艺术风格也呈现出通畅俊爽,色彩浓烈,意象奇特等特点,推进了操体诗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