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必须着力构建海峡西岸和谐社会。剖析农民增收缓慢导致城乡发展不协调、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农民之间贫富悬殊拉大等影响和谐社会建设问题,推进海峡西岸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2.
《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正式发布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的极大关怀、高度重视和殷切期望,给进一步扩大榕台经贸合作交流带来了一个新机遇。当前的关键是要准确把握《意见》精神,紧紧扭住福州发展,提升福州定位,全面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在更高的层面,找准与《意见》相衔接的对策建议,强化思路对接、政策对接、项目对接和机制对接。  相似文献   

3.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推进海峡西岸和谐社会建设,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是建设全面繁荣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支撑所在。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握"又好又快"的深刻内涵,统筹城乡经济发展,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状况,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区域共同发展,扎实推进海峡西岸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4.
福建作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主要中心,"十一五"规划实施以来在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但是福建现代服务业及服务贸易欠发达,难以适应经济的持续增长,产业结构整体市场竞争力不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经济增长的速度、质量和效益。加快服务贸易的发展是海峡西岸经济区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方面,也是福建跟上时代潮流,争取更大发展的需要。研究服务贸易及其法律问题对发展和丰富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非公有制经济是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战略的生力军。当务之急要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结合福建非公有制经济和对台优势,对内进一步放开,从立法、政策和制度上给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发展创造一个更加宽松、公平的环境,同时,进一步推动闽台区域经济合作,充分发挥非公有制经济在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海峡西岸经济区在对台经济方面,特别是引进台资、承接台湾产业转移,实现台湾与海峡西岸经济共荣方面,有着自身无可替代的优势。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支持海峡西岸和其他台商投资相对集中地区经济发展”。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发展已写入党的十七大报告,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成为党中央的战略决策。粤东作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应须进一步解放思想,紧紧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凭借独特的“天时、地利、人和”优势,主动融入海峡两岸经济区的发展框架,借助海西先行之力、先试之机,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桥梁纽带作用,最终实现粤东的大变化、大发展。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定位提出了“关乎国家核心利益”全新视野的观点,并通过对一般经济区存在的弊端的分析,提出几点忧虑。最后就海峡西岸经济区和福州(平潭)综合实验区的建设和发展提出了一系列的对策和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8.
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是中央、福建省委、省政府的一项重大的战略决策;对接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以工业发展为着陆点,是漳州市区域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也是加快漳州经济发展所面临的一次极好机遇。  相似文献   

9.
海峡两岸资本琉动现状与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顺应国际国内经济区域化的潮流,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在这一发展战略指导下,加强两岸的金融合作与交流显得尤为重要。文章着重分析了海峡两岸资本流动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几点促进海峡两岸资本项目领域合作与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福建省海西战略实施五年以来,各民主党派积极发挥参政党优势,为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参政议政、建言献策作出积极贡献。今年5月国务院通过了《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支持以福建为主体的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已成为国家的战略决策。文章对福建各民主党派如何把握新机遇,发挥参政党的职能优势,在新一轮海西建设中体现新作为略作分析探讨并提出相关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11.
从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食品工业的优势与机遇看,食品工业将成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优势发展产业。  相似文献   

12.
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与构建城市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今世界,区域经济一体化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实质就是打破行政区划的限制走向深层次融合的一体化经济。要提高经济一体化程度,应对在全国区域经济强势竞争格局中被边缘化的挑战,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成为福建的战略选择。而城市群经济,作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新模式,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提供了广阔的平台。致力于构建海峡西岸城市群,协调发展海峡西岸城市群,强化区域产业分工与整合,必将形成城市群竞争力,进而提升海峡西岸经济区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3.
和谐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离不开政府提供法治的保障。本文浅析了福建省政府为此已做的努力,并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进一步加强法治建设的方向、重点,以期为构建和谐海峡西岸经济区提供公平、诚信、活力、有序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14.
福建作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城市空间战略将关系到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及其在全国区域发展中的地位。对于福建城市群空间结构来说,福、厦两个都市圈是带动整个区域经济发展的龙头,在未来发展中,一方面应积极推动以福州为中心城市的单中心都市圈向多中心都市圈转变,另一方面以厦门为中心城市,泉州、漳州为其主要次中心城市的厦门都市圈,则应以优化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为其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15.
由于闽台特殊的地缘关系,随着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开展,加强闽台金融合作对于推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闽台金融合作的现状和主要障碍,进一步提出了深化两岸金融合作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6.
发挥智库作用 推进智库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挥思想库作用是党的十七大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要求,也是地方社科院适应发展,发挥优势,彰显作用的必然选择。国务院颁布《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为厦门市广大社科工作者提供了新的研究空间,提出了新的研究任务和要求。因此,很有必要结合社科工作实际,认真总结智库建设经验,分析智库建设存在的困难与问题,探索推进智库建设的思路与对策,以充分发挥思想库作用,从而更好地发挥厦门经济特区在海峡西岸经济区中的先行先试和龙头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7.
《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是福建省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一个纲领性文件,国务院在意见的战略定位中指出:(福建是)"我国重要的自然和文化旅游中心。"继而又明确指出:"整合文化资源,打造一批地域特色明显,展现海峡西岸风貌、在国内外具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重点保护发展闽南文化、客家文化、妈祖文化、红土地文化、船政文化、畲族文化、朱子文化等特色文化"。这不仅是国务院第一次将福建红土地文化列为福建的品牌文化;更是对福建这块红色土地的关心和支持。福建各级党和政府,多年来一直在寻求一个希望能够在全国打得响的福建红土地文化品牌,乘着国务院意见的春风,福建红土地文化品牌的推出遇上了乘势而上的大好时机。  相似文献   

18.
小城镇建设是我国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内容。从发达国家的城镇化历程看,小城镇在城镇化进程中并不始终只是服务农村的载体,而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全面转向服务都市经济区,成为都市经济区的重要功能组团。文章以成都市行政区划内40个抽样城镇为样本,详细分析了成都市小城镇建设的现状与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我国小城镇管理体制亟待创新的几个方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小城镇建设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小城镇管理体制的创新问题变得迫切。必须突破行政区划、条条块块、平均主义、局部利益二元结构和传统投资方式局限,创新区域经济管理、部门政策管理、土地管理、利益分配和户籍管理和投融资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20.
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中,农村经济社会出现了许多按老思路无法解决的新问题,如农村基层组织缺乏对农民的凝聚力、失地农民的生产等。这些问题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能否建成,也直接关系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迫切需 寻求发展理念,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创新正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基础层面。对环三区域的典型例子一福鼎市硖门乡柏洋村支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进行分析,提出海峡西岸经海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