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华侨史的研究在国内已有数十年的历史,但迄今对“华侨”一词的来源与应用尚无统一的认识,以至对华侨史的一系列重要问题,如华侨史研究的对象,分期以及现代华侨问题的研究都有影响。本文探讨“华侨”一词的起源与作用,仅为个人意见,就教于华侨史研究的同仁。  相似文献   

2.
在研究越南华侨史的时候,首先必须确定其上限。过去,中外不少学者,将秦汉时期内地人民移居交趾地区当作华侨移居越南来看待。近年来,国内仍然有一些同志认为,“我国民族向越南移居可以追溯到二千年以前”。与此同时,另一些同志则提出,在公元十世纪越南立国之后,到越南定居的中国人才开始具有华侨的身份。因此,越南华侨史的上限,应当  相似文献   

3.
往事如烟,南洋研究所建立三十周年了。当时我是第一批进所的研究人员之一,任务是搜集华侨史资料。1956—57年为了要调查资料,我们曾经走出校门,走进泉州侨乡,借阅各侨乡的华侨族谱。我们应用了八十二部“华侨族谱”,写过了一篇《福建晋江专区华侨史调查报告》,综结出本专区华侨史的六个问题——出国的时间地点,出国原因,出国路径,出国后生活,出国后与祖国关系,和出国的人口数字问题。当时我们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历史、柬埔寨历史、以及中柬关系史的研究领域中,“华侨”是一个重要内容。作为同是炎黄子孙,我们对柬埔寨华侨史的研究既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又具备许多有利条件。随着我国四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包括柬埔寨华侨史在内的整个华侨史研究将逐渐加  相似文献   

5.
由我所华侨研究室温广益、蔡仁龙、刘爱华、骆明卿等同志编著的《印度尼西亚华侨史》专著已由北京海洋出版社正式出版(1985年3月第一版,共495页,全书共十二章,50万字,定价5.30元),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全国侨联付主席、全国华侨历史学会付会长洪丝丝同志对该书进行了审校并写了“序言”。本书是我国解放以来科研工作者编著出版的第一部国别华侨史专著,也是我国和我省社会科学研究领域中的又一重要  相似文献   

6.
前言:华侨一词的原义:既指侨居国外的侨民,又指居留当地的华民(华人)。华侨史分期:既照顾世界史,又兼顾中国史。第一篇:古代、中古时期的南洋华侨——公元前、后至十七世纪——第一章:公元前、后至九世纪汉唐间中南交往关系与“流寓”于南洋的华侨第一节:中、南交往关系的发生和发展第二节:“流寓”于南洋各国的华侨第三节:作为“生口”被贩卖到南洋各国的中国人民  相似文献   

7.
海外移民与近代沿海侨乡教育结构的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沿海侨乡教育事业的发展变化,不仅反映了近代侨乡社会变迁的一个重要方面,而且反映了我国教育向现代化转型的发展趋势,应当成为华侨史和教育史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以海外移民对侨乡教育的影响及兴教办学的社会效益为视角考察近代沿海侨乡教育结构的变迁。一、侨乡教育经费来源的变化华侨兴办教育以1827年福建惠安县后海村华侨郭用赐父子捐大洋两千元修建考棚为肇端,但直至鸦片战争乃至19世纪60-70年代以前,侨办教育寥寥无几。19世纪60一70年代以后,清廷逐渐改变对海外华侨的认识和态度,不断派员前往南洋“视学”,推动华侨会馆…  相似文献   

8.
前言改革开放后,中国大陆流往海外的人口有了增加。特别是在1986年出入境管理法公布后,前往海外的新移民人数急速上升。首先看一下所谓的“新移民”是什么意思。某资料认为,“所谓新移民,系泛指改革开放以后从中国大陆、港澳台等地移居国外并取得永久居住权——绿卡的华人”(《华侨与华人》,1999年第二期,第70页)。另一份资料(广州市归侨联合会)也认为,“所谓新移民,一般指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通过各种途径移居国外的人员,或称新华侨华人。他们中有的是经过合法手续移居国外的;有的是出国留学、讲学、进修而居留不归的;有的则是非法移民而取得合法地位的”(《华侨与华人》,1999年第一期,第47页)。  相似文献   

9.
近半个世纪以来,在侨史研究领域,国内外的研究成果不断问世,其中不乏有见地之作;但是有关华侨、华人经济史的研究却犹如凤毛麟角,可以说至今为止这一课题的研究仍是华侨史研究中最为落后的领域之一,而从国内来看,这一领域的系统研究更是基本上处于处女地状态。为了提高国内的华侨史研究水平,很有必要呼吁加强这一领域的研究。这是因为: 第一、恩格斯说:“唯物史观是以一定历史时期的物质经济生活条件来说明一切历史事变和观念、一切政治、哲学和宗教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537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国内华侨史学界对如何编写华侨史及进行华侨问题的研究、它们的研究方向、目的和作用等曾进行一些探讨,也引起一些争论。这对于促进华侨史学术界的繁荣、提高研究质量,使它在整个社会科学学术领域中占有一定的地位,更好地为祖国的四化建设服务都很有好处。下面就笔者接触到的几个问题,谈些粗浅的看法,就教于大家。(一)华侨史研究的指导思想华侨史研究应该不应该有一个指导思想,它应包含那些内容,这是值得探讨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11.
福建省华侨历史学会成立大会暨省第四次东南亚学会学术讨论会于2月21日至25日在厦门大学召开。来自省内外近七十个单位的一百三十多名代表,对华侨史和华侨现状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现在将讨论中的若干问题和各方面的看法,加以综合整理,供进一步讨论时参考。一、关于华侨、华人和华裔的涵义问题(1)关于华侨的涵义,有三种不同的看法:一种意见认为“凡侨居国外,从事职业的中国人及其子女,侨居时间在一年以上,其生活费用依靠在侨居地从事各种工作而获得的,都是华侨”。一种意见认为“华侨是由中国本土移居到国外去谋生或从事经济活动而定居的中国移民及其在外生长的后代,而与祖国尚有经济上或其他联系而又保留中国国籍的人们总称”。另一种意见认为,华侨“是指移居国外而仍保持有中华民族特征和中国国籍的人,这一类人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身份”。这三种看法分别强调了  相似文献   

12.
华侨、历史学科组讨论的中心议题是:战后东南亚华侨、华人变化发展及其趋势。参加本学科讨论的所内外的同志有35人,提交论文22篇。其中论述战后华侨、华人问题的文章有11篇,论述东南亚华侨史其它问题的文章有10篇,涉及华侨史料的文章有一篇。围绕着中心议题,与会者着重讨论了下列几个问题:一、关于对战后华侨、华人变化发展特点和趋势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厦门大学陈碧笙教授承受原教育部高校文科教材办的重托,历经多年心血撰写的《世界华侨华人简史》,近由厦门大学出版社出版.同已往同类华侨史书比较,明显具有三个优点. 第一,它不是国别史、地区史,而是以世界范围的华侨华人整体及其发展过程为对象的专业史,这是国内首部较为系统的世界华侨华人历史.  相似文献   

14.
陈嘉庚先生是中国近、现代史及华侨史上最著名的华侨领袖。他不仅是一位企业家和教育事业家,而且是一位杰出的政治活动家和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尽管陈嘉庚在中国近、现代史及华侨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他是“华侨旗帜,民族光辉”“他的影响远远超出了国界”。但是,他的爱国主义思想的精髓是什么?表现在那里?如何来评价?不少学者站在不同的角度,提出了许多极有价值的、中肯的评述,给人以启迪。有些学者也提出了一些不同的看法。例如:有的认为“陈嘉庚在政治  相似文献   

15.
中国人到海外去的历史,其发端是与对外贸易相联系的。可以说,从有海外交通贸易时,就有因贸易原因而“住蕃”的早期华侨。随着历史的发展,中国人向海外移居的人数也日益增多。历代王朝对华侨出国一般都持禁止的态度。但一般说来,明中叶以前,华侨出国规模小,数量少,时间上间歇性大。统治阶级制止人民出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管制海上贸易。因此,只是在总的方面规定:不许民人私自出海贸易,对华侨出入国不太重视,对华侨出入国的影响也不大。  相似文献   

16.
日本《选择》月刊在1983年10月号刊登了一篇文章,题目是《向日本汇集的华侨金融势力》,文中指出:“分布在世界五大洲九十五个国家的二千一百万华侨,其可能动员的资金力量估计至少可以达到日本国家预算的规模,即二、三千亿美元(48兆至72兆日元)”。文中并指出“华侨金融势力与犹太金融势力、伊斯兰金融势力并列为世界金融资本的三强。”该文发表后,在我国引起了一定的反响,不少报章杂志竞相转载,某些研究文章也频频引用,似乎海外华侨、华人资金有2,000亿—3,000亿美元之说已  相似文献   

17.
日本的华侨研究,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从地域上说,首先是从研究东南亚的华侨开始的;从内容上看,最初是从调研华侨一般状况入手的;以目的而论,当时主要是为了搜集中国和东南亚的情报,以配合侵略中国和“南进”的需要而开展起来的研究。自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后,产业革命迅速发展,到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日本已成为亚洲的资本主义强国,与此同时,日本不断提出海外殖民扩张的要求,发动侵略战争,占领朝鲜、台湾,并显露争霸太平洋的野心。早在十九世纪八十年代,日本已有一些“思想家”主张“海外雄飞”、“…  相似文献   

18.
虽然到海外已有整整30个年头 ,可70岁的旅法华侨俱乐部名誉主席韩天进仍然操一口浓重的温州口音。“真是乡音未改鬓毛衰啊!”在浙江省政协七届四次会议期间 ,这位闻名欧洲的资深华侨领袖由衷感慨地对记者说。接过他的名片一看 ,他有着如下这些“衔头” :旅法华侨俱乐部名誉主席、香港《镜报》巴黎分社社长、温州康泰房地产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温州市瓯海华侨房屋开发公司董事长、浙江省政协委员。记者的采访就从他这些“衔头”一一展开。30年前的韩天进还是浙江省瓯海县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民 ,当时担任生产队长的他正带领他的社员…  相似文献   

19.
(澳大利亚亚德雷大学(Univessity of Adelaide,Australia)历史系高级讲师颜清湟先生于1983年11月2日至10日到厦门大学南洋研究所进行学术交流和访问。在访问期间他和该所华侨研究室、历史研究室的研究人员开了座谈会,进行了有关华侨史方面的学术交流,并作了《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初(1912年以前)新加坡、马来亚华侨社会史研究的一些问题》的学术报告。现将其报告整理如下,供华侨史研究者们参考。)  相似文献   

20.
《菲律宾华侨史》已于1987年12月出版,并在国内各地新华书店销售。全书38万字,分15章,主要论述自明代至第二次大战期间菲律宾华侨社会的发展变化,华侨在侨居地的境遇,他们对当地经济发展的贡献,他们与当地人民的友好关系及在反对殖民统治者、外国侵略者的共同斗争中结成的战斗情谊,华侨社会民族意识发生发展,以及对国内革命斗争、爱国运动、抗日救国运动的贡献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