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康德颜 《学理论》2010,(8):87-88
网络时代的来临,改变了传统的社会结构。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出现是虚拟的网络世界与传统现实社会结合的产物。由于它传播快、波及广、容易被激化等特点,对社会稳定形成冲击。然而,网络群体性事件又是疏导民众情绪,是倾听民意的窗口和社会舆论监督的平台。对网络群体性事件的频发政府要予以重视,加强管理,提升信息甄别能力,建立网络舆论引导机制,因势利导使其发挥正面作用。  相似文献   

2.
网络群体性事件作为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形式危机,给政党执政和政府维稳提出了全新的挑战。各种类型的网络群体性事件通常以网络诱发型、现实触发型和网内外联动型三种形式出现,其目的均不同程度地聚焦于捍卫公民权利、追寻事件真相、拷问政府良心和责任及表达爱国热情。这些以现实性的公共事件生成网络舆论,以舆论制造为手段进行传播的网络群体性事件往往具有极强的社会建构性。因此,从政治引导、法律强制、技术监管和道德约束四个维度,采取多种措施建立一整套综合治理框架,将是政府公共管理部门规制"网络群体性事件"频繁发生的新议题。  相似文献   

3.
刘广东 《学理论》2012,(30):5-7
群体性事件的频发是我国社会进入转型期社会矛盾升级的一个突出反映,科学地分析转型期的社会矛盾,理性地应对由社会矛盾升级所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建立具有普遍意义的群体性事件应急管理的长效机制,是实现社会管理创新的必然要求。通过建立各种应对机制来达到从容应对、科学决策、信息权威、处置果断、降低成本、社会和谐的目的。应急管理机制包括群体性事件的预警机制、决策机制、新闻发布机制、控制处理机制、善后处理与评估机制等等。  相似文献   

4.
群体性事件不仅发生在现实世界中,在网络上同样发生。面对网络群体性事件不断发展的新情况,政府如何加强对网络舆论的及时监测、有效引导,并从这一新的渠道中听取民音、体察民情、关注民生、汲纳民智是政府不可回避的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5.
曾丽娅  曹月林 《学理论》2013,(24):23-24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与社会的多方面发展,同时社会转型使得社会中积累的一些矛盾凸现出来,群体性事件频发。探索群体性事件的相关事宜,提高政府应急管理能力已经十分必要和迫切。笔者先介绍了选题背景、群体性事件的含义、类型、形成要件和特征等方面的知识,然后运用观察法、文献法和因果分析等方法分析了我国近来群体性事件频发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较可行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网络舆情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生活以及地方政府进行公共管理的一个重要因素,而政府的舆情应对能力直接与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治理状况相关,本文主要通过对我国近几年发生如躲猫猫事件、周老虎事件、  相似文献   

7.
网络群体性事件是一定数量的网民为了特定目的围绕热点问题,在网络公共领域大规模汇聚意见进而影响现实生活的群体性事件。在历史沿革上,网络群体性事件是群体性事件的类型之一,具有规模性、冲突性、集群性、制度外行动、人民内部矛盾等特征;在要素构成上,具有鲜明的网络属性:发生空间在网络公共领域、主体是网民、客体是适合网络传播的热点事件、形式是意见的网络汇聚。此外,群体性事件、网络群体性事件、现实群体性事件三者具有一定的逻辑关系。  相似文献   

8.
网络群体性公共危机事件往往始于现实,发端、蔓延于网络,网络舆情的突发性、复杂性、隐匿性和弱规范性等特征构成了地方政府网络治理的多元挑战。应对这些挑战本质上也是个系统的过程,必须建立从战略认识到制度规范和应急机制的系统应对体系,也必须与时俱进地创新政府治理的载体和方式,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与创新的进程。  相似文献   

9.
一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网络舆情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生活以及地方政府进行公共管理的一个重要因素,而政府的舆情应对能力直接与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治理状况相关,本文主要通过对我国近几年发生如躲猫猫事件、周老虎事件、地震谣言事件等59起典型的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时间特征、领域分布、持续时间、参与主体特征、应对情况、治  相似文献   

10.
当前是我国群体性事件的高发期,突发性群体事件已经成为影响当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也成为考验地方政府执政能力的关键指标,正确认识和处理突发性群体性事件意义重大。本文以西部C市为例,在分析其近年来突发群体性事件总体状况和基本特征基础上,从经济、政治和社会三个方面深入剖析了产生突发群体性事件的根源,最后提出了当前地方政府应对突发群体性事件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1.
由于网络本身具有虚拟性、自由性、开放性等特点,网络舆论极易成为失真信息、虚假新闻乃至谣言的产生地、传导线和催化器。网上群体事件屡有发生,对社会和谐造成一定冲击。分析当前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应对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基本措施,对构建未来和谐的网络环境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我国正处在重要的社会经济转型期,社会矛盾日益凸显与公民权利意识日渐觉醒的双重交织,引发了越来越多的群体性事件。群体性事件已经成为当前影响社会发展稳定的一个突出问题,深入探究群体性事件发生机制,找到内在的根本原因,寻求解决办法已成为保护群众合法权益,努力实现社会平稳发展转型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有效应对新时期农村群体性事件,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是各级政府尤其是基层政府面临的紧迫任务和现实难题.提高基层政府应对群体性事件的预防与治理能力的现实选择在于:构建服务型基层政府,加快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建设;优化公共治理结构,构建基层政府与群众合作共治机制;构建政府主导的维权机构,引导农民在互助合作的基础上形成各类自愿合作组织;推进基层民主和村民自治制度的建设,促进基层治理由管制型、参与型模式向具有中国特色的村民自治模式转变;加快建立与完善群体性事件治理的联动机制,构建跨区域的府际合作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4.
重塑政府信任:治理群体性事件的关键举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群体性事件本质上是一种基于利益的矛盾与冲突的社会自力救济行为,其根源在于社会公众对政府信任式微。因此治理群体性事件的关键在于重塑政府信任。应从有效治理腐败,规范政府行为;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提高政府绩效;积极发展公民社会,增加社会资本;强化社会责任,准确定位媒体角色入手,重塑政府信任。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及上网人数的不断增加,网民参政议政的热情日趋高涨,社会个体的权利意识逐步提高,网络民意成为我国公共领域的重要力量,不仅影响着社会个体的公共境遇,而且对政府管理的权威形成了巨大的挑战和影响,冲击着政府的管制理念、“为民做主”理念、“官本位”理念、“围墙政治”理念;直面政府管理行为失当、政府官员行为失检、政府职能履行不力等管理弊病;检视政府公共决策的合理性、政策执行的有效性以及主流舆论的导向性;考验政府的社会控制能力、社会协调能力、公共服务能力、民意吸纳能力等社会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16.
进入网络信息时代,我国地方政府面临着一种新的信任危机——网络舆论危机。如何在这一特殊背景下加强我国地方政府公信力建设,已经成为政府部门亟待解决的新课题。从社会资本理论视角,研究社会资本与地方政府公信力建设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找出一条利用社会资本化解网络舆论危机,是提升我国地方政府公信力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7.
《学理论》2014,(35)
地方政府是最直接与公民发生接触的政府机构,是政府管理的神经末梢。地方政府的行政表现,深刻地反映了国家政府的形象,也最直接反映了地方群体性事件的处理能力。根据广东"乌坎事件"的梳理,可以看到我国地方政府在处理群体性事件中的问题,对此提出了"维稳"新思维;处理方式柔性化;畅通利益表达机制;培养社会组织;完善政府责任追究制度等对策。  相似文献   

18.
当前,群体性事件的频发给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带来严重挑战。如何治理群体性事件以便更好地维护农村社会稳定,是摆在基层政府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大多数群体性事件起因于基层政府与农民之间的利益和权利冲突,农民抗议和上访是为了自身的合法权利和利益免受基层政府不规范行为的侵犯。因此,治理群体性事件、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必须规范基层政府行为。  相似文献   

19.
网络群体性事件:特征、成因及应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互联网事业的快速发展,以网络为载体的群体性事件频频发生。其特征主要体现为:传播迅速,影响广泛;网络上与现实中互相影响;各种网络平台的作用日益增强。当前诱发我国网络群体性事件频频发生的原因主要有:少数公职人员滥用公共权力,部分群体的利益诉求难以通过正常渠道表达,网络立法工作发展滞后,敌对势力煽动挑拨。面对网络群体性事件的逐渐增多,政府应采取措施积极应对:作出快速反应,及时发布相关信息;完善网络立法,引导网络舆情;加强信息网络建设,建立联动机制,提高应急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20.
群体性事件本质上是一种基于利益矛盾与冲突的社会自力救济行为,其根源在于社会公众对政府信任式微。因此治理群体性事件的关键在于重塑政府信任。基于对政府信任式微原因的分析,借鉴西方国家经验,要重塑政府信任,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有效治理腐败,规范政府行为;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提高政府绩效;积极发展公民社会,增加社会资本;强化社会责任,准确定位媒体角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