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政党认同是政党成员和社会民众在国家政治生活中产生的政党归属感及与之因应的行为表达。它一定程度地决定政党能否赢得足够的民众支持。大众传媒是专业化的媒介组织向社会民众进行信息的生产和传播、塑造和传递政党认同的途径与载体。执政党通过大众传播博取社会认同的关键,取决其执政的业绩。在政党认同问题上,执政党与大众传媒的纷争将长期持续。  相似文献   

2.
服务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实现基层执政最大效能依靠的是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因此,要在基层执政功能转型中实现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理论和实践的同步发展、基层执政政治功能的合理有效拓展,而研究服务型执政党基层执政的政治功能,就是要在分析当前建设服务型执政党基层执政面临的政治环境的基础上,从基层民主、公民政治参与度、依法治国等三个层面依法领导和拓展服务,从而实现服务型执政党基层执政的政治功能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3.
协商民主广泛存在于从国家到地方社会政治生活的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准确地把握协商民主的实质和特点,有利于推进执政党的民主政治建设,巩固执政党的地位,构建社会和谐,引领社会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4.
米切尔·罗斯金等美国学者在其所著《政治科学》一书中指出,合法性“指人们内心的一种态度,这种态度认为政府的统治是合法的和公正的”,“合法性的基础是同意”。用我们的话语来说,就是指人心之所向。执政党通过自己各个方面的工作和努力,不断增强其执政的合法性基础,巩固其执政地位,这是执政党执政规律所客观要求的。一个社会政治系统出现故障(比如动乱、内战、政变或革命等),其“根源是合法性的消蚀”。最近十多年以来,世界上一些执政的大党、老党,无论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还是资本主义国家的执政党,例如前苏联、东欧的…  相似文献   

5.
政党认同是政党政治的一般现象和普遍要求。由于政党制度的根本区别,中国的执政党认同和西方国家的政党认同在概念和功能上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在中国语境下,本质上作为一种情感因素的执政党认同直接关系到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和有效性,因而在根本上影响到执政党的前途命运和现代国家建设的成败。因此,执政党必须通过利益满足、程序构建、价值共识、人格和政治道德塑造等途径或措施来扩大公众的认同。  相似文献   

6.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方位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突出地表现在党已经由革命党变为执政党,由局部执政变为全国范围内执政并将长期执政,由受到外部封锁到实行对外开放,由实行计划经济到发展市场经济,由革命斗争到领导国家建设和现代化建设。历史方位的变化,对党的功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正确认识执政党的功能定位,雄进执政党的功能建设,有利于执政党系统与国家系统、社会系统的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  相似文献   

7.
在长期的国家治理实践中,执政党和政府大量且经常性地运用统一战线机制政商关系.统一战线是政商关系的一种主导性机制.执政党通过统一战线机制调控市场与社会的发育方向,发挥政府对市场的服务作用,有效引领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发展.组织嵌入和政治吸纳是统一战线处理政商关系的两大作用机制.通过嵌入和吸纳机制,执政党成功应对了经济基础变迁给政治上层建筑带来的巨大挑战,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全面依法治国进程中 构建新型政商关系不是全盘否定传统政商关系,而是更有针对性地发挥统一战线在其中的积极作用.在组织嵌入上,统战工作既要着力扩大党组织在经济社会领域的覆盖面,更要着力于"两新"组织嵌入的功能运转,提升组织统战的共振效应.在政治吸纳上,统战工作的重点应放在吸纳机制的完善和对吸纳后果的系统整合上.在咨询吸纳上,要全面加强咨询吸纳机制的法治化、制度化建设.在统一战线的运行方式上,要推进统一战线工作全面融入依法治国的框架中,更有针对性地发挥统一战线在处理政商关系 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政党自主性是现代化进程中政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命题。政党自主性是指政党基于其意识形态偏好拥有自主的愿望和自主的能力。政党自主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政党对国家政权的自主性、政党对社会的自主性以及政党的组织和意识形态自主性。在当代中国,执政党的自主性建设是国家政权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执政党的自主性建设,有利于实现执政党的政治功能并提升执政党的执政能力。  相似文献   

9.
20世纪60年代中期,在中国共产党一元化的领导体制下,中国共产党的各级党组织构成了中国政治决策的核心;由于对党的民主集中制的误解和领导人超凡魅力的影响等因素,在党内形成了以个人决策为主的集议性决策模式;而国家权力机关与执政党以及执政党内部的政治运作关系所导致的滞后决策更正机制,难以发挥对错误决定的更正功能。  相似文献   

10.
政治共识是我国多党合作制度建立的基础。多党合作制度对共识的基本要求主要体现为坚持中共领导,基本目标一致,求同存异,共存共享。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多元发展,发展政治共识、提升多党合作制度效能,应重视在执政党与参政党之间巩固实质性共识,以政治协商制度为平台推进程序性共识,进一步发挥政党制度整合社会的功能。  相似文献   

11.
无产阶级政党在执政后,如何治国理政才能真正使人民当家作主,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并没有成功经验可资借鉴。在执政三十年后,鉴于国际国内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科学命题,党的领导方式、执政方式发生了科学转变,依法执政成为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探索治国理政方式的历史性选择。如何认识依法执政是社会主义政党制度趋于完善的鲜明标志,如何把握治国基本方略与执政方式的内在必然联系,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总体目标的实现,坚定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鲜明的时代价值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2.
社会整合是执政党的重要功能。应对社会矛盾、加强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协同、健全利益表达和协调机制。是社会整合的重要内容。当前,社会矛盾呈现出利益性、群体性、复杂性等特点,社会矛盾的新变化客观要求执政党要建立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完善这一新格局,需要建立健全社会利益表达、社会利益协调、社会观念引导等机制。  相似文献   

13.
关于“执政党意识”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较之“执政意识”,“执政党意识”的概念更能比较科学、完整地体现本义,曼能从执政权力和执政责任两个方面全面地认识执政党的意义,更好地树立民主意识、责任意识、危机意识、沟通意识、法冶意识、服务意识等执政党意识,从思维方式和执政实践中完成从革命党向执政党的转变。  相似文献   

14.
执政能力建设是我党执政以后的一项根本建设。执政能力建设的状况关系到我们党执政地位的巩固 ,关系到党肩负的历史使命的完成 ,关系到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执政能力建设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 ,必须紧紧抓住重点 ,以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为核心 ,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全面提高执政主体的能力和素质 ,推进执政理论、制度和机制创新 ,同时要研究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各种方法和途径 ,唯有这样 ,才能把我党建设成为具有强大执政能力的 ,充满生机活力和朝气蓬勃的党。  相似文献   

15.
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执政建设理论的发展,离不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一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理论的完善和发展,离不开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理论的保障和助推作用。因此,新形势下加强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理论研究,对于推动执政党建设理论研究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行政道德是国家机关公职人员必备的道德素质。在贯彻“以德治国”战略中,首先要使以“德”为基础的价值理性成为“治国”的一种基本精神,渗透于国家、社会各个层面。加强执政党行政道德建设,有利于避免行政道德失范和行政腐败的发生,对于实施以德行政,全面推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很大程度上,党的执政形象要通过党员干部的精神风貌来体现。党校教育必须以党的执政形象的基本要求为着力点,在理想信念、权力观教育、现代与传统相结合、道德教育等方面下功夫,以优化党的执政形象。  相似文献   

18.
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也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思想理论基础.中国共产党具有重视哲学理论的优良传统.哲学对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功用应主要体现在哲学是培养理论思维的学问,学习哲学能够提高党的理论思维能力;哲学是智慧之学,学习哲学有助于把我们党建设成为智慧型政党;哲学是境界之学,学习哲学能够提高我们党的精神境界;哲学是大用之学,学习哲学能够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9.
对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后,如何加强自身建设等历史性课题,陈云同志进行了全面的思考和深入的探索,在党的作风建设、党的纪律建设、党的干部队伍建设、党的思想建设上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思想.研究总结陈云这些思想对于我们今天加强党的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党组是落实党的领导和执政的中介机构,是把党的领导和执政贯彻到非党领导机关中的桥梁和纽带。应当以历史的视角、开放的眼光和改革的精神,系统梳理党组的历史发展轨迹,切实解决好党组的理论架构问题,充分开发党组的制度性功能和潜能,以党组的作用发挥拉动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变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