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理论与当代》2008,(2):54-55
据2007年12月27日的《中国网》报道: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主编的2008年国际形势黄皮书《全球政治与安全报告(2008)》指出,当前紊乱动荡又充满活力的世界秩序正在孕育新的因素与特质,冷战结束之后“一超多强”的国际力量格局不知不觉地发生着深刻的衍变,其中“金砖四国”、“远眺五国”等新兴力量显露头角。形成对现有全球秩序的深刻冲击。所谓“金砖四国”包括巴西(人口1.84g)、俄罗斯(人口1.54g)、印度(人口11亿)和中国(人口13亿)。2007年中国经济保持了两位数以上的高增长速度,印度和俄罗斯也有6%-8%的不错业绩,巴西国内生产总值已达一万亿美元。近几年国际社会热议的“权势转移”,很大程度上与上述“金砖四国”的杰出表现有关。  相似文献   

2.
在后金融危机时期,国际政治呈现出一些新的特征:国际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进一步突出,“一超多强”正在向“多强一超”转变,国际力量正加速由西方向非西方转移,由欧关向亚洲转移,非极力量也明显提升;国际体系重构进程加快,不仅层次发生变化,其中的行为体变得越来越多元和庞杂,而且运行载体、机制和力量组合等均已发生深刻变化;高政治冲突与低政治冲突交织,一些“低政治”议题有“高政治”化趋向;中国和平发展的责任大国形象进一步彰显。  相似文献   

3.
王宪魁 《奋斗》2022,(5):16-18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强调“粮食问题不能只从经济上看,必须从政治上看,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实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解决好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始终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饭碗主要装中国粮”。  相似文献   

4.
一个国家政治模式的优劣决定着本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发展,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前途命运。一个国家的政治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也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且具有历史必然性,是历史的抉择。中国古代传统政治模式总体上来说是一种“人治”的社会,而现代中国则更注重“法”的规范和强制作用,力图建立一个“法治”国家。  相似文献   

5.
俄罗斯是中国的最大邻国,是联合国的常任理事国,是在传统安全中惟一能跟美国相互制衡的国家,是“一超多强”格局中的一极。研究俄罗斯的外交对于我国的安全利益、经济利益等至关重要。一、解读俄罗斯外交的思路(视角)新俄罗斯是苏联解体的产物,它的国力和在世界政治中的地位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并且,在面对世界新潮流时,它的外交思想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变的是它的地缘政治地位和传统的政治文化。因此,本文认为解读俄罗斯外交应从如下四个方面入手。1.俄罗斯的国力。21世纪将是竞争更加激烈的世纪,而国际竞争在更大程度上…  相似文献   

6.
中国是一个农业人口占较大比重的国家,农民的政治参与状况直接影响当代中国社会政治文明的进程,也直接制约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步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农民的政治参与能力和水平也有了相应的提高。但农村因受经济、文化等诸因素制约,农民的政治参与状况不容乐观。本文通过村民政治参与存在问题和原因的分析,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与路径。  相似文献   

7.
世界科技竞争力态势与我国的科技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形势下,科技作为国家竞争力的要素之一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与此相应,世界科技竞争力的发展趋势以及我国科技竞争力的发展前景也成为科技界研究思考的热点问题之一。 一、未来科技竞争力的发展趋势 在当前“一超多强”的世界经济、政治、科技竞争格局中,各国都在寻求新的发展途径和方式,力图在21世纪的国际战略结构调整中争取优势地位,扩展生存空间。在这样的形势下,世界各国科技竞争力的发展在内容和方式上也将呈现出新的特点和趋势,主要表现在:  相似文献   

8.
江涌 《先锋队》2012,(23):24-26
作为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一个在全球化下不断推进改革开放的大国,中国的国有企业肩负着艰巨的历史使命与现实重任,在国家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各类安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其他任何一类企业制度形式所不能替代的。国企是国家利益的守护者当今,经济全球化令世界市场渐趋一体化。世界市场的主要主体——跨国公司,大多来自发达国家。若将国家与企业依照经济规  相似文献   

9.
声音     
<正>网络安全问题发展到今天,已经不是一个单纯的技术问题,而涉及到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乃至社会管理等诸多方面。这是信息通讯技术对社会的全面渗透所带来的必然结果。社会的数字化、网络化和信息化使得网络安全问题贯穿于国家和人们生活的所有层面,成为一个综合安全问题。也是因为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全面普及,导致网络安全也日益成为国家政治、军事和经济安全无法绕开的  相似文献   

10.
国家发展问题始终是中共三代领导集体关注的重大问题。中共三代领导集体主要代表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从不同的国际形势和不同的国内实际状况出发 ,分别对“发展”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这些要求适应了中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也是对世界经济、科技发展的一种回应。“发展”理论为中国几十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进步提供了基本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夏平 《湖北政协》2021,(2):43-44
一、近代百年世界之变近代百年几次重大历史事件对世界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1917年十月革命的胜利孕产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1945年二战结束,美苏两强开始争霸。1991年苏联解体,世界格局向“一超多强”转变。尤其引人注目的是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成为世界璀璨明星,世界格局也因之展现新面貌。  相似文献   

12.
李伟 《前线》2011,(5):32-33
社会思潮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就本质而言。也是意识形态的组成部分,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行为取向,并对整个国家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安全等各方面产生深刻作用。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不会对本国各种流行的社会思潮熟视无睹,任其发展乃至泛滥,各国都强调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这关系国家政权和国家安全。  相似文献   

13.
《前线》1999,(8)
当前的世界格局是一超多强,其权力结构分为三层:第一层是超级大国,美在经济、军事、外交、意识形态、科技、文化等各方面均处于优势,是唯一的超级大国;第二层是地区主要强权,在个别领域占优势,但无法像美国那样把触角伸向世界任何角落;第三层是地区次要强权,通常与地区主要强权有利益冲突,如英国相对于法德、乌克兰对俄罗斯、日本对中国。一超多强体制的特点是:美明显倾向单极体制,经常独断专行,但多番受挫;主要强权则明确追求多极格局,认为美谋求全球霸权威胁了其利益;双方对当前格局都不满意,美谋求单极体制促使主要强权…  相似文献   

14.
十六大报告指出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我们要从“三个代表”的高度 ,围绕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这一重大问题 ,全面、准确地理解十六大报告的精神。一、基本的依据从历史角度看 ,政治民主化一直是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重要标志。当今世界的经济全球化并非单纯经济现象 ,而是一个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在内的一体化的历史进程。正是在这个意义上 ,国内外许多人士把…  相似文献   

15.
1996年是国际关系新旧格局转换的重要一年,国际形势发生了一些引人注目的变化,呈现出许多新特点。总体上继续趋向缓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同时,动荡和不稳定的因素也有所增加。各国之间,特别是大国之间,正在进行以经济为核心、以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的竞争,力图在即将到来的新世纪,占据有利的国际地位。与此同时,地缘政治、军事安全和意识形态的作用明显上升,一些国家军费有所上升,大国在地区的争夺更为加剧。一、多极趋势继续发展,大国关系复杂多变目前,新的世界格局尚未最终形成,虽然“一起多强”(一超:美国;多强:…  相似文献   

16.
在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社会的变革必将涉及到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各个领域,必将引起整个经济、政治、文化、科技及人们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等各方面的变化,这样一种“大变革”,务必要求有一个稳定、有序的社会政治环境作保障,否则,改革就无法顺利进行,经济就无法持续发展。——“政治的稳定是改革开放、经济建设的前提”,“稳定是压倒一切的”成为江泽民同志多次、反复强调的话题。   为改革开放创造一个稳定有序的社会政治环境,也就成为我国新闻工作者一项责无旁贷的职责,要求广大新闻工作者坚持以正面宣传为主,以…  相似文献   

17.
早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就曾指出:“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根据”。今天,同样可以说,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问题的基本的根据,从而也是党和国家制定和实施各项重大决策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加强国情研究,乃是时代赋与我们这个社会的历史使命。一国情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是指一个国家的总体特点及其各方面的客观情况。它既包括该国的人口、环境、资源、经济、政治、军事、文化、教育、科学技术等横向的基本方面,也包括该国的历史沿革、文化渊源、民族传统、未来发展等纵向的发展过程和发展趋势。这些  相似文献   

18.
刘跃进 《新视野》2003,(6):35-38
“三个代表”理论对我们确立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文化安全为命脉,以国民安全为核心的系统安全观,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在当代国家安全系统中,经济安全依然处于基础地位,科技安全开始发挥关键作用。因此,要保障国家安全,就必须保障国家的经济安全,而要保障国家的经济安全,就必须保障国家的科技安全。这就要求我们的国家安全工作必须把经济安全放在整个国家安全的基础地位上,认清科学技术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高新科学技术是当代最先进的社会生产力,从而自觉自愿地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坚持围绕经济建设这一战略性中心任务开展各项具体工作,高度重视国家科技安全在经济安全及整个当代国家安全中的关键作用,把国家安全工作的重心切实转移到为经济建设服务上来,重点搞好经济安全和科技安全工作。  相似文献   

19.
一、以公有制为主体是一个重大的经济问题和政治问题生产资料所有制问题,是任何社会经济制度的根本问题。马克思指出:“一个除自己的劳动力外没有任何财产的人,在任何社会和文化状态中,都不得不为占有劳动条件的人作奴隶。”毛泽东指出:“上层建筑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上的。所谓经济基础,就是生产关系,主要是所有制。”邓小平同志指出:“一个公有制占主体,一个共同富裕,这是我们所必须坚持的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江泽民同志指出:“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20.
正在进行现代化的国家中,农村的稳定是整个社会政治稳定的基础。“政治现代化的源泉在城市,而政治稳定的源泉却在农村。”①在中国这样一个超大社会,农村的稳定就更是整个国家面临的重大问题。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我们首先解决农村问题。中国有百分之八十的人口在农村,中国稳定不稳定首先要看这百分之八十稳定不稳定。”农村的基层政权和民主政治建设是农村社会稳定和政治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