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猪旋毛虫病的诊断方面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建立了许多诊断方法,特别是在血清学诊断方面如免疫荧光(FL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斑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Dot-ELISA)及间接血凝试验(IHA)等,都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但这些方法或因操作复杂,反应时间长;或需要特殊的仪器设备,限制了在生产实际中的推广应用。1987年以来,我们将玻板间接血凝试验用于猪旋毛虫的抗体检测,经对本厂2116头商品猪现地检测证明,该法操作方便,反应灵敏,具有经济简便、快速准确等特点。  相似文献   

2.
包虫病的诊断是监测本病流行情况和防治效果的重要手段,而免疫学诊断技术以其简便、快速、灵敏和特异等优点在包虫病的诊断中已显示出很大潜力,尤其是多种诊断方法同步进行,能提供更可靠的诊断结果。本试验正是基于这一点来研究皮内试验(ID)、间接血凝试验(IHA)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3种方法对绵羊包虫病的诊断效果及互补性。  相似文献   

3.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是七十年代以后发展起来的诊断技术,国内外学者陆续发表了该方法用于寄生虫病诊断的研究报告。国外对肝片吸虫病诊断进行了一些研究(Zimmerman, G.L.等,1985;Farrell,C.J.等,1981),一致认为该方法对诊断牛、羊肝片吸虫病具有敏感性强、特异性高、操作简便,用分光光度计判读结果,适合于此病的早期诊断等优点。我们在实验室建立此种方法的基础上,对甘肃、四川、吉林省部分地区的羊只,用ELISA进行了区域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以基因重组抗原包被96孔板,Eu3+标记兔抗马IgG,建立了马病毒性动脉炎和鼻肺炎抗体的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检测方法,对其特异性、灵敏性、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并与进口ELISA试剂盒和微量血清中和试验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该方法交叉反应不明显,特异性好,灵敏度高于ELISA方法;该方法的批内和批间变异系数分别为2.68%~4.43%和4.21%~7.25%,Eu3+标记物可稳定保存5个月以上。证实,建立的马病毒性动脉炎和马鼻肺炎抗体的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检测技术灵敏度高,特异性和稳定性好,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免疫荧光技术是1941年Coons等首创的一种免疫学试验方法,曾有人用于检测动物弓形虫病,但尚未见用本法检测人血清的报道。1983~1986年《中国人畜弓形虫病调查研究》协作组建立了玻片虫体免疫荧光试验(TSIFA)、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IFA)、直接免疫荧光试验(DIFA)3种方法,进行了人群、动物血清的检测。 (一)材料及方法 1.直接允疫荧光试验:1986年俞乃勋等制备高免疫血清(效价达1:1024以上)提取  相似文献   

6.
马媾疫在我国东北、西北,解放前已有流行。近几年来陕西、河南、山西等省相继发现,在某些地方流行相当严重。在诊断马媾疫方面存在着不少问题,依靠找出虫体的一般诊断方法是相当困难的。应用补体结合反应诊断,由于操作繁杂,不易推广到生产单位应用。 在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指引下,一九六五年,我们为了探讨一种简便、灵敏的诊断方法,试用了琼脂扩散沉淀反应进行对人工感染马、驴、兔及自然感染马媾疫的患畜诊断试验,现将诊断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用琼脂扩散试验(ID)对马传染性贫血(EIA)检测阴性马随机抽出649份样本,经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复检,结果检出ELISA阳性马29匹,复检阳性率为4.4%.同时对当地马传染性贫血疫情相对稳定控制下隐性、慢性带毒马其潜在的传染源及采取的相应对策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猪流行性腹泻(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PED)是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PEDV)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该疫病的爆发流行,给养猪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灵敏、快速检测诊断PEDV感染是实施病毒防控措施的关键环节。本文对于近年来检测PEDV的实验室方法进行了总结,包括病毒分离培养鉴定、病毒电镜形态检查、血清中和试验(SNT)、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免疫组织化学(IHC)、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免疫层析法(IC)、核酸原位杂交技术(ISH)、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实时荧光定量RT-PCR(RT-qPCR)、逆转录-环介导等温核酸扩增技术(RT-LAMP)、纳米颗粒辅助聚合酶链式反应(nanoPCR)等,并分别介绍了不同检测方法在应用中的优缺点,为有效诊断及防治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感染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9.
鉴于SPA能与人和多种哺乳动物IgG分子Fc段相结合,故可用一种酶标记物来检测不同种属动物血清中的各种抗体,而无需制备各自相应的标记物,因此酶联SPA的应用有利于ELISA技术的推广应用。目前,国内外尚未见将酶联SPA应用于马传贫抗体检测的报道。我们先通过试验确证了酶联SPA与单独的马、驴血清抗体不能结合,但是它可以与结合了马传贫病毒抗原的抗体发生反应,这就为用酶联SPA检测马传贫抗体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藉此,试图用酶联SPA代替常规ELISA中的第二抗体,建立检测马、驴血清中马传贫病毒抗体的SPA-ELISA间接法。此研究对建立一种简便、快速、特异、敏感性高,通用于马属动物的马传贫诊断方法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马媾疫锥虫病在我国呈地方性流行,对种马危害严重。但不论采用临床诊断、显微镜检查或动物接种试验,都不易确诊。虽然在血清学检查方面补体结合反应具有明显的特异性,但操作复杂,费时费力。近年来应用微量间接血凝试验(MIHA)进行诊断已见有报告。本试验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间接法检测家兔人工感染马媾疫锥虫(Trypanosomaequiperdum)血清抗体,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目前国内尚未见有报道。  相似文献   

11.
为制备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BVDV)单克隆抗体(MAb)及其直接荧光标记抗体,本试验用纯化的牛病毒性腹泻病毒Ht01株免疫雌性BALB/c小鼠。间接ELISA测其血清效价,取抗体效价达标小鼠的脾细胞与SP2/0细胞融合。用间接ELISA筛选阳性细胞株并进行2次亚克隆后注射入小鼠腹腔制备单抗腹水。利用辛酸-硫酸铵沉淀法纯化腹水,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测定其活性,用SDS-PAGE试验测定其纯度。经活性、纯度检测合格后,采用搅拌法与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偶联;用葡聚糖G-25 Medium介质进行分离纯化。结果,本研究共获得2株能够稳定分泌IgG1类型的阳性杂交瘤细胞株和一种直接荧光抗体,分别被命名为BMAb11、BMAb20、DB11。稳定性试验表明,杂交瘤细胞分泌的抗体稳定性好。ELISA、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和直接免疫荧光试验表明,单克隆抗体和直标荧光抗体均与BVDV发生特异性反应,说明它们的特异性较好。经ELISA鉴定,腹水抗体效价达到1∶12 800。直接荧光抗体荧光素与蛋白的摩尔比(F/P)为3.34,标准值在2.0~4.0之间,符合标准。上述研究结果表明,本研究制备的单克隆抗体和直标荧光抗体可用于BVDV的检测,为BVDV的临床诊断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免疫酶技术是一项新兴的免疫化学测定技术。而ELIS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用于人和畜禽的衣原体抗体的检测,只是近几年来才开展研究。自Lewis(1977年)报道了用ELISA法检测衣原体抗体以来。Evans(1982年)和Nancy J.(1983年)又分别报道了用ELISA检测人血清中衣原体抗体的试验,之后Evans(1983年)又发表了用ELISA法检测鸭血清中衣原体抗体的试验报告。他们通过ELISA与CF(补体结合反应)和MIF微量荧光试验)比较,认为ELISA是一种简单、方便、敏感的试验方法。用ELISA法检测羊衣原体抗体,在国内还未见报道。为此,我们进行了ELISA法检测羊衣原体抗体的试验。其结果:免疫及强毒感染山羊95%表现ELISA阳性;健康对照山羊均表现为阴性反应;从送检的流产山羊血清样品中,有61%查出了衣原体抗体。  相似文献   

13.
六十年代末以来,用于诊断鸡马立克氏病(MD)的特异性方法有琼脂凝胶免疫扩散试验、间接红细胞集凝集试验、补体结合试验,免疫荧光试验以及免疫过氧化物酶技术等,其中应用较广泛的是琼扩试验。目前,我们尚未见到国内有用对流免疫电泳诊断MD的报道。 (一)材料和方法 1. MD标准抗原和阳性血清:均购自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 2.待检血清:从每只受检鸡按常规方法采血,分离血清。 3.羽毛抗原制备:从每只受检鸡的翅、颈或背部拔取4~6根大羽毛,然后剪下带羽髓的毛根分盛于小瓶内,用细镊子挤出羽髓,每份羽髓滴加0.03ml的PBS稀释液备用。  相似文献   

14.
最近McCullough,K.C等(1992)通过一系列方法检测了免疫后的动物血清抗体,进而与攻毒试验进行比较观察,同时纵观了其他学者的试验,提出了血清抗体的“三区”分类法。 对口蹄疫保护性免疫反应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体液反应。当特异性抗体作用于口蹄疫病毒后就会增强吞噬作用,通过免疫系统的吞噬细胞来摧毁病毒。因此探索动物抗口蹄疫病毒的抗体反应和抗感染的关系是疫苗研究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McC-ullough等通过一系列ELISA试验(夹心ELISA、液相ELISA、夹心竞争性ELISA、液相竞争ELISA及阻断性ELISA)和经典的中和试验逐一测定了免疫接种后的牛血清,所有这些体外免疫测  相似文献   

15.
马脑脊髓丝虫病是由指状丝虫(Setaria digitata)的童虫引起的疾病。本病对马匹危害严重。关于免疫学诊断方法,国外至今未见报道,国内已报道的方法有皮内试验和直接凝集试验等。但都出现不同程度的假阳性和假阴性结果。许多研究表明,在丝虫科各虫种之间及丝虫与其它线虫之间存在共同抗原成分。Dissanayake等应用牛腹腔指状丝虫成虫冷浸液提取物作为诊断人班氏丝虫病的抗原,高桥顺治等应用犬恶丝虫成虫冷浸液提取诊断人班氏丝虫病的特异抗原,都取得了满意结果。我们在应用对流免疫电泳技术诊断本病的研究中亦发现成虫冷浸抗原(粗抗原)能与许多健马血清发生反应,假阳性率高达  相似文献   

16.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在兽医实验诊断和研究中的应用日趋广泛,而用于猪囊虫病的试验方法及条件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其理化性质和免疫特性,并初步解决了抗原纯化问题。随后,通过474例已知血清的试验,对大样本的检出率及细颈囊尾蚴的交叉反应问题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又进行了现场应用试验,并且探讨了以全血代替血清简化操作步骤的可能性。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为建立检测牛轮状病毒(BRV)的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本研究制备了家兔抗牛轮状病毒VP6蛋白的多克隆抗体,并以VP6蛋白为免疫原通过细胞融合和筛选获得了5株分泌抗BRV VP6蛋白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分别被命名为5C9、3G10、6E11、4D10和5A3。Western-blot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结果均表明,5株单抗与BRV具有良好的亲和性。以纯化的家兔抗BRV VP6蛋白多抗为捕获抗体,以4D10单抗为检测抗体,建立了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敏感性试验表明,该方法对BRV的最低检出量(TCID50)为9.884×104/m L。特异性试验结果表明,与PRV、PEDV、BPV及TGEV均无交叉反应。板间和板内重复性试验结果显示,该方法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对95份临床样品进行检测,与RT-PCR方法比较,符合率为100%。综上,本研究建立的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敏感性和重复性,可用于BRV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利用马立克氏病病毒(MDV)感染的全细胞包被酶标板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人工感染鸡血清中的MDV特异抗体,并比较了ELISA和琼脂凝胶沉淀试验(AGPT)的敏感性。 (一) 材料和方法 1. 毒种:MD毒株Z_4由本实验室分离并保存;京-1株血毒由北京市农科院畜牧兽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间接血凝试验(IH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荧光抗体试验(IFA)、斑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Dot-ELISA)等4种免疫方法诊断水牛、黄牛和猪的住肉孢子虫病,检出率分别为77.6%(其中水牛为93.4%,黄牛为65.9%),96.1%(其中猪为59.2%,小牛及青年牛为71.4%,成年牛为97.5%),97.5%和97.8%。其中应用IFA、Dot-ELISA诊断家畜住肉孢子虫病,在国内尚未见有报道。试验表明,免疫学诊断技术是当前对家畜住肉孢子虫病进行生前诊断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20.
1984~1986年,本课题协作组在广西、北京、福建、安徽、黑龙江、浙江等省市的6个单位进行了弓形虫病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诊断方法的研究,建立了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葡萄球菌A蛋白—酶联免疫吸附试验(SPA—ELISA)固相免疫酶底物珠试验(DASS),玻片虫体过氧化物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SHE),玻片虫体—葡萄球菌A蛋白酶联吸附试验(TSSH)5种酶联试验方法,现汇总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