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近年来我国公共政策过程中的公民参与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发展,公民参与在公共政策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但是目前我国的公共政策过程中的公民参与还面临着公民自身参与意识不强、政府对公民参与的态度不积极、公民参与公共政策过程的组织化程度不高、公民参与公共政策过程的制度不完善等困境。因此,要提高公共政策过程中公民参与效能,必须加强公民教育;提高公共政策过程中公民参与的能力;提高政府认识,实现政府信息的公开与透明;支持公民组织的发展,培育公民社会;加强制度化建设,完善公民参与公共政策过程的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2.
公民参与公共政策是现代社会公民政治参与的重要体现,也是衡量民主政治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由于受传统政治文化的消极影响、经济发展不均衡和组织基础薄弱的制约,中国公共政策制定中公民参与面临诸多政治、经济、文化困境,因此应从积极营造参与型政治文化、疏通多元公民参与渠道、培育公民社会、强化公民主体意识入手,着力优化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效度。  相似文献   

3.
公民社会的发展影响了我国政策过程的制定、执行和变化。本文主要讨论的是公民社会对政策过程的积极影响。但由于我国公民社会的发展仍处于兴起阶段,对政策过程的影响较小,政府主导模式仍没有变化,所以公民和政府应共同促使我国公民社会的成熟,转变我国政府传统行政方式。  相似文献   

4.
20世纪80年代以来兴起的协商民主理论在反思和批判代议制民主的基础上扛起了"实现公众参与权实质平等"的大旗,在公共政策领域强调要重塑政策过程,将政策产出建立在普遍、自由和平等的公共协商的基础之上。协商民主理论的兴起为我们解决传统公共政策过程中缺乏公民参与和社会公正的弊端,探索公共政策公共性的实现路径提供了有益的启发。  相似文献   

5.
民主、科学是公共决策的生命线。公共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增强公民共同体意识,维护公共政策合法性,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但在实际工作中,公共决策权过于集中党委一把手,制度化缺失,公民参与公共决策程度有限,缺乏普遍性,因此需要健全党内民主决策机制,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同时积极促进公民参与公共政策,提高公共政策决策水平,形成党内民主、科学决策与公民参与的良性互动,进而优化我国公共决策机制。  相似文献   

6.
中国公民社会的兴起与应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民社会是指围绕共同的利益、目的和价值上的非强制性的集体行为。我国的公民社会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逐步孕育、发展、壮大。特别是进入新时期新阶段以来,我国公民社会迅速崛起,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等方方面面产生了日益重大的影响。一方面,公民社会的发展,有助于确认个人的价值和公民的社会地位,推动中国的社会转型以及实现社会自治;但另一方面,公民社会的兴起,也给中国社会发展、党的执政建设等多个方面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正确认识和积极应对公民社会在中国的兴起和发展,已成为当代中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一个重大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7.
执行是公共政策的关键性环节,公民社会的参与对公共政策的执行具有重要的价值。然而当前我国的公共政策执行中存在没有体现人民当家作主的主人翁地位、执行主体狭窄和单一化、没有受到人民群众及社会团体的有效监督、信息收集不全面和不准确以及执行过程中公民社会参与缺乏组织性和制度性等问题。解决公共政策执行中存在的问题需要转变政府观念,由"官本位"转向"人本位"、强化人民群众在公共政策执行中的主人翁地位、拓宽公共政策执行的主体,使公共政策执行的主体多元化、完善公共政策执行的内外监督机制、调动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在公共政策执行的信息收集工作中的积极性以及加强公共政策执行中社会参与的组织化和制度化建设。  相似文献   

8.
公民参与公共政策过程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由于发起者和参与环节的不同,公共政策参与可以划分为监督式、咨询式、申诉式和倡导式四种模式。在现有的制度框架下,不同模式的有效性都受到了一些因素的影响,但从中仍然可以归纳出一些基本原则来规范政府和公民在公共政策过程中的行为,从而推动积极、有序、有效的公共政策参与。  相似文献   

9.
公民社会在我国的兴起与发育是历史的必然趋势,公民社会的兴起对我国政党制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我国的政党制度为公民社会的发展预留有充分的空间。参政党在连接和促进国家与公民社会的良性互动中居于特殊地位,具有独特功能,充分挖掘参政党在公民社会兴起后的政治功能是参政党建设中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0.
在全球公民社会兴起的背景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公民社会也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尚不成熟。当前发展公民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助于促进民主政治的发展,有助于巩固和增强中共的执政合法性,有助于实现美丽中国梦,是通往善治的必经之路。党和政府要从经济、政治和文化三个方面积极促进我国公民社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公民有序参与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民参与公共政策的制定有助于提高公共政策的质量,促进依法行政,提高行政效率,确保政策制定的正确性和公共利益的实现。当前,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以及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既为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带来了新的机遇,也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与挑战。针对我国公民有序参与公共政策制定存在的系列问题,本文在讨论我国新形势下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挑战与机遇的基础上,分析了公民有序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公共政策是民主国家治理社会的主要工具,公民参与则是当今世界政治发展的基本趋势。我国公共政策公民参与面临"内输入"公共决策系统、"附属物"社会利益团体、"官本位"政治参与文化、"残缺化"制度保障机制、"喉舌论"大众传媒体系等问题,要改善我国公民参与公共政策,还需从还原利益团体的政治本色,构建以民为本的参与文化,增强大众传媒的公共话语权,完善公民参与的制度框架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3.
公民社会在我国的兴起是中国社会整体进步的必然趋势。公民社会的兴起对我国的政党制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参政党在促进国家与公民社会的良性互动中具有独特的功能。在公民社会兴起的背景下,提升参政党的政党意识和加强参政党参政能力建设是进一步推动参政党建设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随着政治民主化、社会多元化的推进,公民政策参与在公共政策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深入探讨我国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公民参与和意见表达、利益诉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公民主体性是市民社会相对独立与自主性属性的必要前提,是国家能够稳健发展的基础。公共政策辩论是公共政策科学化的重要环节,是体现公民民主诉求、彰显公民主体性的重要途径。公共政策辩论科学化、保障公民主体性需要正确认识公民参与公共政策辩论的重要意义,以及理论推定困惑和实践操作困境,以为政府政策科学决策和保障公民主体性提供有益思考。  相似文献   

16.
在分析公共政策中公民参与内涵的前提下,从公民自身和政府两个层面探讨了我国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过程存在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从创新参与观念、完善制度建设、利用网络资源三个方面提出完善我国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17.
公民主体性是市民社会相对独立与自主性属性的必要前提,是国家能够稳健发展的基础。公共政策辩论是公共政策科学化的重要环节,是体现公民民主诉求、彰显公民主体性的重要途径。保障公民主体性需要正确认识公民参与公共政策辩论的必要性、价值思考和路径选择,以促使政府政策科学决策,保障公民权益。  相似文献   

18.
公共政策是对社会利益的权威性分配,利益表达是人们通过社会关系表现出来的不同需要,完善的社会利益表达机制是实现科学民主决策的重要前提。当前我国公民的利益表达机制存在不足,表现为利益主体的权利意识缺乏,利益表达的非均衡性。利益表达体制不完善,非制度性利益表达增多。艇决的路径是积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政治生活的现代化;积极培育公民社会,加快民间组织发展步伐;积极培育公民文化,增强利益主体表达意识;积极完善表达机制,拓宽利益主体表达渠道;积极推进权利平等,实现利益表达方式理性化。  相似文献   

19.
公民参与决策的主体、方式以及限度的确定,直接关系到公民参与的结果及其有效性,进而影响到公民参与的积极性和对政府的信任程度.其中参与限度是公民参与公共政策的核心问题.公民参与限度理性模型,将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划分为四种类型.该模型表明不同参与限度与决策过程和决策产出的关系,并论证了现代社会公民参与公共政策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20.
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是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政策合法性的重要体现。当前公民参与政府公共决策面临民主化程度低、官本位思想严重、利益集团控制、制度设计不到位、信息不对称、公民参与能力低和社会缺乏契约精神问题,需要全面认清公民参与政府公共决策的现实困境,扫除公民参与公共政策的障碍,切实发挥公共政策调节社会资源和分配公共利益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