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是建立在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这个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是建立在社会主义民主这个社会政治制度之上的各民族之间的一种社会关系。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不断深化关于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基本内容的理论,充分反映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基本精神,是对马克思主义民族关系理论极大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继承和发展。这一重大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是建立在四个基础性理论创新之上的,这就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方位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矛盾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本质论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论。深刻把握这四个基础性理论创新,对于自觉坚持和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就是科学处理马克思主义理论质的规定性与实践个性化冲动之间的张力关系,其首先是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充分尊重基础之上,是对"理论优先"原则的高度弘扬,是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导下展开的。在此基础之上,着力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实践,并通过对实践经验科学、及时的理论总结,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彰显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践特色。因此,实践特色的彰显是理论与实践双向同构的结果,其更多是体现在本体论意义上。  相似文献   

4.
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璀璨文化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团结对于多民族国家来说尤为重要,它关乎国家的统一和各民族的发展。民族团结是国家统一的保证,是社会稳定的基础。各民族的团结既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基本原则,也是中国共产党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的基本内容之一。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在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进程中,高度重视民族团结和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的发展与完善。本文以云南省纳古镇为例,阐述新时期如何构建民族团结。  相似文献   

5.
通过重新仔细研读《德意志意识形态》这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我们可以追溯马克思市民社会思想的理论来源,更深刻地理解马克思对黑格尔市民社会理论的颠覆,更鲜明地揭示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的空前革命性。可以断言:马克思关于市民社会的本质是经济关系、市民社会的结构要素是社会组织、市民社会应建立在整个商业生活和工业生活高度发达基础之上的观点,对当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民族是历史发展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个稳定的人们共同体.马克思论证了民族问题与社会问题的关系,并指出民族问题是社会总问题的一部分,预测了无产级阶级革命胜利后民族问题发展趋势.列宁初步论证了民族问题在社会主义国家中地位及其发展趋势,深化了马克思主义民族发展规律的理论.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三代中国共产党人,逐步揭示了社会主义阶段民族问题基本特征和发展趋势,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族问题发展规律的理论.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一词是未来美好社会的象征。马克思恩格斯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视为同义语,并提出共产主义社会两个阶段论。列宁把社会主义理论建立在现实之上,赋予社会主义以蓬勃的生命力。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对社会主义概念和本质的认识不断深化,构建了社会主义的新语义,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的内涵。  相似文献   

8.
科学发展观是党中央对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正确认识和科学把握,是执政党的根本发展理念。这一发展现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基础之上的。是唯物辩证的发展观。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结构理论、两种生产理论、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理论依据。要树立科学的发展现,必须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角度去思考、认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和精髓。  相似文献   

9.
讲话明确了新世纪新阶段民族工作在我国发展中的战略地位,进一步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族问题长期性的特点,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科学内涵,提出了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是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根本之策的发展新理念,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对做好新世纪新阶段的民族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江泽民民族工作思想是江泽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指导下,在科学总结党的民族工作历史经验和深入调查研究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在解决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民族工作实践中,借鉴外国处理民族问题经验教训而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在20世纪90年代国际形势风云变幻的历史条件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工作实践的必然产物,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相似文献   

11.
党的民族理论和政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的极大丰富和贡献。结合党的民族政策在西藏的实践及伟大成就,系统认识党的民族理论和政策的科学性、实践性、客观性、合理性,有助于我们更加自觉地坚持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努力推进新形势下民族关系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的生态自然观建立在实践和人与自然关系基础之上,内容博大精深,哲理深刻。环境保护基本国策论、可持续发展理论、科学发展观和建设生态文明是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中国化的重要成果。从生态视角对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的理论成果进行梳理,有助于加深对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历史影响的研究,对新形势下坚持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巩固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实践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们党对计划与市场关系这个世界难题认识上的重大突破,也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贡献。《资本论》中有关市场的某些理论,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市场经济的重要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发展不仅对中国具有重大意义,而且对世界具有深远影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本质上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基础之上,是与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创新性理论成果,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新发展。科学认识和把握这一思想的世界意义,对于我们更好地学习领会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以及促进人类社会进步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民族团结是马克思主义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之一,是中国共产党解决国内民族问题、构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一项基本政策,是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本质特征之一,是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民族工作的时代性主题之一。我国民族团结的内涵: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各民族人民之间的民族团结,各民族之间和各民族内部的团结,是我国各民族人民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以及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这一共同奋斗目标和共同利益为基础,在我国各民族之间建立起来的平等相待、彼此信任、互相尊重、和睦相处、互相学习、共同奋斗、互助合作、共同发展的和谐民族关系。我国民族团结的特点:中国共产党所主张和组织实践的民族团结的核心,是在党领导下各民族人民之间的民族团结,中国共产党始终是各民族人民根本利益的代表。  相似文献   

16.
论马克思主义产权理论的科学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主义产权理论是一种从劳动贡献关系入手研究产权关系的理论,它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为我们从理论上说明市场经济中的各种产权关系的合理性,提供了一种最重要的基本理论。因此,在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应对马克思主义产权理论的科学性有更为深入的认识,并以其为指导建立现代产权制度。  相似文献   

17.
在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七年中,中国共产党从中国国情出发,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在民族政策中不仅全面推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而且确立了单一制国家中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作为处理中央与民族自治地方关系的基本方针,为当代中央与民族自治地方关系的处理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是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集体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问题的基本原理,结合中国民族和民族关系的实际,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发展创新的重要理论成果。“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发展进程”重点研究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中国化发展的历史进程问题。本文试图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产生与发展的时代背景与时代主题及其社会意识形态基础的变迁为视角,对三代领导集体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实践经验,从理论层面进行粗略的梳理研究,以便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具体内容的研究提供一个总的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19.
科学发展观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之上的,是对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正确认识和科学把握,是指导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确世界观和方法论。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的生态自然观建立在实践和人与自然关系基础之上,内容博大精深,哲理深刻。环境保护基本国策论、可持续发展理论、科学发展观和建设生态文明是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中国化的重要成果。从生态视角对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的理论成果进行梳理,有助于加深对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历史影响的研究,对新形势下坚持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巩固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实践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