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今年5月17—19日,在湘、鄂、赣、豫4省25地市参加的武汉经济协作区第八次市长专员联席会议上(在河南省信阳市召开),大家就拓宽合作领域,拓展合作空间,把武汉经济协作区推向新世纪等问题进行了讨论。一、武汉经济协作区不断发展壮大,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会议认为,武汉经济协作区自1987年在岳阳成立以来,经过12年的发展,不断壮大,由当时的湘、鄂、赣3省17地市发展到现在的4省27地市,使长江中游逐步形成地区之间优势互补、联动发展的新格局。协作的区域越来越大,协作的领域越来越宽,协作的内容越来越广,协作  相似文献   

2.
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是长江中游经济带和中部地区重要的城市群,两者地缘相近、文化相通、人缘相亲,但在区域经济协作方面比较松散,关联度较低。从区域经济协作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角度出发,推进两大城市群的联动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资料     
武汉城市圈,是指以武汉为中心,以100公里为半径的城市群落,它包括了武汉及黄石、鄂州、孝感、黄冈、咸宁、仙桃、潜江、天门等8个周边城市。根据规划,17年后,作为圈内“龙头”的武汉,将达到中等发达田家的城市水平,有七成人口住在城里,城市圈内的城市基本形成内外快速轨道交通网、高速公路网、公用现代网。专家认为,以武汉为中心的都市密集区优势突出,与周边资源丰富、成本竞争力突出的城市群优势互补,是我国内陆最具发展潜力的区域。加快武汉城市圈的建设与发展,有利于形成湖北经济发展的强劲增长极、中部地区特别是长江中游地区经济发展的核心区,经过努力可以发展成为继沿海地区之后第四大经济增长极。  相似文献   

4.
公元2000年6月9日至1O日,武汉经济协作区新世纪发展战略研讨会在武汉召开。来自北京、上海、南京、四川、安徽等地的领导、专家和武汉经协区成员单位——湘、鄂、赣、豫4省27地市的代表聚会江城,就新世纪的区域协作和联手参与西部大开发等问题展开研讨。会议最后一致通过《关于进一步加强武汉经济协作区联合协作的若干建议》。会议的圆满成功,昭示着:这是中部联手大举西进的一次出征的盛会;这是中部奋力崛起奏响华章的一首激昂的序曲。  相似文献   

5.
“大武汉”与长三角城市圈经济发展现状的对比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武汉”城市圈是湖北省人口、产业最为密集的地区,也是我国中部最具发展潜力和活力的城市密集地区。长三角是目前我国经济发展速度最快、区域联动发展势头最为迅猛的先行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从综合经济实力、三大需求、经济外向度、三次产业结构以及经济所有制结构五个方面,对这两大城市圈的经济发展现状进行对比分析,可以为“大武汉”城市圈的发展提供有益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携手应对挑战,共促转型升级,推动区域协调发展。近日,由人民论坛杂志社、浙江省公共政策研究院和衢州市委、市政府联合举办的"闽浙赣皖九方经济协作区九方市长论坛",在浙江衢州市隆重召开。国家发改委、中  相似文献   

7.
《学习与实践》2000,(7):8-9
“武汉经济协作区新世纪发展战略研讨会”由武汉市人民政府主办,武汉经济协作区干事会、武汉市经济协作委员会和《学习与实践》杂志承办。作为一项成果,会议提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武汉经济协作区联合协作的若干建议》,特刊发于此。  相似文献   

8.
武汉作为地处长江中游、居于承东启西、连接南北位置上的中心城市,近些年来与同饮一江水的其他沿江城市一道为开发长江、发展自己作了一些探索和努力。湖北省委、省政府确立了“以武汉为龙头,以沿江为重点”的发展战略,要求武汉“依托全省,发展武汉;发展武汉,带动全省”。武汉是湖北的“龙头”,又是长江中游经济带的一个支撑点。 近几年来,武汉依托全省、服务全省,与省内地市州合作项目达2000多个,项目新增产值8亿元以上。同时,武汉又是沿江四大经济协作区之一武汉经济协作区的发起单位、成员单位,武汉经济协作区跨湘、鄂、赣、豫25个地市,人口达1.1亿,沿江的黄石、武汉、岳阳、沙市、石首、宜昌、九江等城市都在这个规划布局上,已逐步形成大运量、大耗水、大耗能为特点的工业群。为呼应、推动长江经济带的开放开发,由沪、宁、汉、渝4市发起,长江沿岸23个中心城市于1985年便开始联合协作,并组成了一个上下结合、纵横结合的经济协调会,沪、宁、汉、渝4市轮流担任主席方;由交通银行总行和沪、宁、汉、渝4市政府发起、沿江31个城市政府、交通银行沿江28个分支机构以及沿江386个大中型企业共同参与组成了长江经济联合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经过两年  相似文献   

9.
武汉腾飞与中部经济发展——基于增长极理论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是我国政府为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距,促进经济协调发展而提出的战略口号。增长极理论为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战略指南;中部崛起的关键在于培植中部经济增长极,锻造带动中部经济发展的战略引擎;目前中部最能作为具有内核意义的核心增长极培育的一个城市是武汉,武汉腾飞是实现中部崛起的战略突破口之一。  相似文献   

10.
中部崛起战略已经成为国家统筹区域经济协调政策的必然选择。要实现中部崛起,就必须积极培育若干区域性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武汉以其得天独厚的优势,应该成为区域性中心城市。加快武汉城市带建设,可以使之形成中部地区强劲的增长极,并通过加强与中部各城市带的联动协作,进而发展成为全国第六个增长极。  相似文献   

11.
武汉建设中国中部地区最宜居、最宜创业城市的目标具有较高的现实和理论意义。武汉宜居城市是众多发展目标的综合体,其中应突出适宜创业城市的特点。武汉市在中部地区建立宜居创业城市具有区位地理、经济实力、人力资源和科研实力等优势,但在城市建设过程中仍存在需要改进和努力的方向或基点。  相似文献   

12.
通过建立科学的区域经济金融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和模糊综合评判法,从经济、金融和城市发展三个方面对武汉、长株潭城市群、郑州等中部地区区域金融中心的发展现状和对经济的拉动效应进行综合评价。研究发现,武汉、长株潭城市群和郑州三个区域金融中心的评价结果位列前三,其中武汉一直保持在第一。相对于往年,南昌区域金融中心发展水平得到了提升,太原的综合评价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13.
《世纪行》2021,(1)
正强化武汉"一主引领",加快构建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机制,着力提高武汉城市圈同城化水平和整体实力,使之尽快壮大为长江中游和中部地区最具带动力和影响力的城市群。建议:一、完善城市圈组织领导体制,抓好协调推进。一是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成立武汉城市圈发展领导小组,负责城市圈规划、协调及组织服务,研究重大事项。  相似文献   

14.
从城市发展的轨迹来看,武汉经历了外缘区率先开发期、市中心区双城机制和地区中心确立期,到宋代开始进入了第三个时期,即武汉成为湖广大区域行政、军事、经济中心期。从宋元到明清,武汉取得了跨省的大区域中心城市地位,唐代后期和宋代时,武汉已开始成为区域中心。但到元代时,这  相似文献   

15.
卢美松 《政策》2005,(8):12-12,18
加快武汉城市圈建设,是省委、省政府加快湖北发展、促进中部崛起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如何建设一个充满活力的武汉城市圈.形成区域经济的强劲增长极,辐射带动全省发展,进而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强化开放的理念,抓好圈内城市间、城市圈与省内市州间、对省外尤其是中部各省和国外四个层面的开放.  相似文献   

16.
以武汉为中心的长江中游地区,西起湖北宜昌、东至江西九江、北至河南南阳、南至湖南株州,包括三峡东部地区、江汉平原、洞庭湖区、大别山东部地区、鄂东南地区及鄱阳湖区在内,网胳着湘鄂赣豫四省25个地市,其范围大体与武汉经济协作区范围相合,面积31万平方公里,人口近1.1亿。区域内江河纵横、平原辽阔、土质肥沃、物产丰富、交通便利、城市密集,是我国重要的工农业生产基地,由于它位于我国内陆腹地,具有承东启西、联结南北的战略地位,也是本世纪末我国综合开发的19个重点地区之为了振兴湖北和长江中游的经济,1987年湖北省委、省…  相似文献   

17.
从空间联系和经济发展趋势看,中部地区将成为我国一个具有比较完整经济体系的区域,因此,发展能够带动中部崛起的核心城市和核心区域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如果只靠以武汉为中心的城市圈还不足以承担起支撑中部崛起的重心,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建设就是要抛开以行政区来划定城市群的做法,按照城市群发展的自然规律,通过构建城市间合理的空间关系,来推动城市群的发展,从而促进中部地区的快速崛起。要在做大做强武汉城市圈的基础上,加强武汉与岳阳、九江和信阳的经济联系与合作,共同打造和促进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快速发展,带动中部地区的崛起。  相似文献   

18.
新一轮的经济竞争,将从单一的城市间竞争,变为区域性城市群的竞争。当前,中国最具竞争力的区域是,以广州——香港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等三大城市群。而武汉城市群是长江中游也是我国内陆地区最富活力的城市群之一。省委书记俞正声多次强调“要注重发挥武汉周边城市群的作用”。发挥武汉周边城市群的作用,对于武汉市、湖北省乃至我国中部的进一步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和非常紧迫的现实意义。《学习与实践》杂志自今年第一期起,在本刊与经协委合办的中部论坛专栏刊发了系列关于建立武汉城市群的研究文章,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今年4月19日武汉市经协办与本刊联合召开座谈会,专题研讨武汉城市群问题。与会者认为,武汉要与省内周边城市建立经济共同体,共同打造城市群,同时要打破行政区划,加强与外省邻近城市的协作,建立以武汉为中心的长江中游城市群,形成中国第四个经济优势区。  相似文献   

19.
彭劲 《中国人大》2013,(20):48-49
当下,在武汉的大街小巷,“大江大湖大武汉”的口号随处可见。短短七个字,让一个素有九省通衢之称的中部重镇的城市形象呼之欲出,很是贴切。事实上,从“大武汉”到“大江大湖大武汉”,称谓上的些许变化也正昭示着武汉市城市建设发展的方向与未来。2013年年初的人大会议上,面对市长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谈及武汉城市建设发展的种种设想,550位市人大代表纷纷畅所欲言,冀望以一纸建议,敦促武汉实现由中部传统老工业基地迈向兼顾宜居的国家中心城市的“美丽转身”……  相似文献   

20.
党中央明确提出了《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在促进中部崛起的战略中,城市圈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武汉是中部地区唯一的特大中心城市,武汉城市圈的发展壮大,是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环节。要在中部崛起中实现武汉城市圈的率先崛起,要求对武汉城市圈进行科学合理的发展定位和前景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