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装电视剧因袭了传统文化的因子,又兼有现代人的审美格调,特别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其创作机制、包装手法都打上了消费社会的烙印。新版电视剧《红楼梦》从大众选秀开始了它的舆论造势,这是一种美学转型的一个实例。电视剧重拍作为对经典文本的再阐释,是时代的要求,但选秀这种代表当代社会"审美潮流"的独特产物,却不一定经得起时间淘洗。  相似文献   

2.
2006年各种“选秀”活动风起云涌据不完全统计,2006年,各地电视台有名有姓的选秀类节目有三四十个之多。如《超级女声》、《舞林大会》、《挑战主持人》、《闪亮新主播》等等,而重庆的《第一次心动》则干脆抛出张国立挂帅300集大戏的诱饵。众多选秀节目的频繁克隆,轮番轰炸,已经让相当多观众倒足胃口。  相似文献   

3.
闵丛 《乡音》2013,(10):48-48
无论是超级女声、快乐男生、我型我秀,还是舞林大会、梦想中国、中国好声音,国内几乎所有的选秀节目都"拷贝"自国外。如今,从全民海选狂欢到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对选秀节目"痛下杀手",选秀节目走到了社会舆论的风口浪尖。而在国外,无论是"美国偶像"这样的老牌选秀节目,还是"英国达人""百万诗人"这样的新秀,都始终进  相似文献   

4.
论消费时代视觉文化的困境及其超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伟斌 《求索》2010,(10):69-71
消费时代下,现代化大工业体系高度发达、人口高速城市化、电视等媒体文化产业高速发展、以电脑为代表的最新视觉技术飞速发展等等,这都使得图像以更高的效率生产和传播。传统的审美方式得以改变,社会的道德危机和信仰缺失等问题将人们带入了当代视觉文化困境。于是,回归传统的审美方式并倡导多元化的艺术作品,走向自然的真实视觉,并鼓励人与人的直接交流,从根本上摆脱商品拜物所带来的虚假幸福,以最终超越视觉文化便成了回应消费时代视觉文化勃兴的历史必然。  相似文献   

5.
本文深入调查了十年电视选秀对同期成长的90后大学生在学习、价值观、审美、消费方面所受的影响。调查显示,学生对选秀的热衷程度与学习成绩呈低度负相关,看选秀时间越长高考成绩越低;选秀"一夜成名"之风总体没有"误导"90后大学生的奋斗价值观,理性认知者占大多数,轻信、模仿者很少;对选秀节目传达的性别、音乐等审美观念,大学生呈现理性、多元态度,乐于吸收其中正能量;电视选秀影响了青少年消费模式,观看时间长者消费超支频率较明显增加,但大多数同学消费比较理性。  相似文献   

6.
中国式选秀     
中国政府刚刚宣布严格限制电视类选秀节目不久,湖南卫视就宣布“超级女声”歌唱选秀活动将扩大范围,从原有的5个省区扩大至全国。去年,这个中国版的“超级偶像”,引来了15万参赛者,4亿观众,湖南卫视的广告报价更高达每15秒11.25万元人民币。另一个正在进行中的选秀节目“梦想中国”的制片人哈文说:“现在的选秀节目是个颇为庞大的数字。”“超女”的扩大范围意味着选秀节目不会轻易降温,而它又是中国电视选秀节目如火如荼开展的一个缩影。2006年,注定成为中国电视荧屏的选秀之年。从4月开始的每个星期周五、周六黄金电视时段,不仅能看到上海…  相似文献   

7.
许宛春 《前沿》2007,(10):231-233
在中国社会发展历史过程中,竹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人们由认识竹、种竹、用竹到升华成语言文字、绘画、文艺作品、人格精神等等的现象及史实,充分反映了竹对中国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发展带来的重大影响,产生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历史发展过程中,消费文化是构建社会空间重要因素。近年来电商的爆发式增长对认识和解释当代消费文化与当代空间生产提出了新的问题:当代消费文化正在成为公共化、群体化的文化形态。一方面由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造成的集体消费把社会空间也变成了消费对象,产生了都市空间集体消费;另一方面则是电商由大数据处理产生的大规模的隐形消费群体和"云空间"消费。几乎每个人都同时在两个不同的空间活动着:集体消费的都市地理空间与大数据构建的云空间混合造成了都市空间的混杂化和每个人生存环境的双重空间并置与互渗,并进而导致个人的身份分裂,这种身份分裂是当代社会矛盾冲突的重要内因。  相似文献   

9.
消费主义时代中国传媒的文化表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罗雯 《理论月刊》2007,(1):52-55
根据“传播与文化同构”的原理,媒介的生存与发展状态均是特定时期的文化表现;尽管媒介的发展遵循政治、市场、技术、历史等方方面面逻辑,但其中内在的逻辑是文化逻辑。后工业化社会的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浮现的消费主义社会。消费资本主义的活力在于它将物质消费转化为一种意识形态意义的美学消费。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新闻事业领域的开放与改革,起源于西方社会尤其是战后美国社会中的消费主义正在渗透中国城乡社会的日常生活领域。中国传媒的发展顺应着消费主义文化逻辑,表现出四个特点:平民化(大众化)、生活化、时尚化和全球化。针对这一现象,本文提出了中国传媒文化应该具有的价值取向:反抗奴役与异化。  相似文献   

10.
丁宇 《两岸关系》2011,(3):63-65
大陆曾火爆一时的选秀节目,影响力不断减弱。而台湾热门歌唱选秀活动《超级星光大道》,自开放了大陆赛区后,大陆选手胡夏摘得冠军。这开启了两岸推新人节目互利共赢的序幕……  相似文献   

11.
一、青年文化:现代市场营销的一个新结合点 从青年学角度看,青年文化是青年群体中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而从市场营销角度看,青年文化则是市场细分中青年市场中特定的消费文化。 从历史上看,青年文化现象是近代工业化以来、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逐步发达而产生的。所谓青年文化,是指青年创造的以独特的价值观念为核心所构塑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模式。作为一种文  相似文献   

12.
在网络消费不断变迁的过程中,出现了诸多社会衍生现象。其中,以网红消费最为突出,体现了粉丝文化的大热。网络消费的变迁不仅是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也体现了大众文化的审美转向。因此,从行为、对象、关系这三个层面,对网络消费的变迁过程进行分析,有利于探究社会文化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快乐女声"是继"超级女声"之后在国内再次掀起了一场大型电视平民选秀节目活动。"快女"的受众对象主要是青少年群体,青少年在这一节目活动中除了获得名利双收外,更多的是受制于商家和媒体的操纵与诱导,进而成了给媒体带来高的收视率和给商家带来滚滚商机的"牺牲品"。"快女"火爆的原因,除了青少年自身因素外,其背后的商业力量也是其产生的重要原因。成人社会应该更加重视青年文化,尤其要正确引导青年流行文化向主流文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4.
编读往来     
我是贵刊的忠实读者。贵刊每一期的文章我基本上都能抽出时间来完整地阅读一遍。我特别喜欢“学术争鸣”和“圆桌会议”两个栏目的文章。比如周一平、杨德才和叶国伟先生关于新民本主义的争论;朱虹、叶斌先生关于“马加爵悲剧”现象的文化心理学阐释;王家范先生关于总结李自成失败教训的文章;潘旭澜先生关于还洪秀全历史真面目的文章;姜长斌先生关于质疑《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历史背景的文章;关于“三农问题”、文化媚俗现象的讨论,等等。这些文章不仅不回避社会的热点焦点问题,敢于直面社会现实,释疑解惑,而且能够把握方向,弘扬先进文化(当…  相似文献   

15.
闻杰 《创造》2004,(7):7-9
应当承认,"文化"与"产业"本属于两种不同的概念.它们都各自有着自己特有的本质表述.而把"文化"与"产业"相提并论,则是人的主观作为的结果.人当然不会凭空作为.正是社会生活中的人们的精神需求打开了文化消费的涌流,从而使文化的表述具有了经济学意义.于是,人们发现了文化产品的经济价值,尝试着用经济眼光来看待历史文化积淀,并参照现代文化消费心理予以加工与包装,直到洞开了另一方文化产销两旺的天地,因而文化消费、文化贸易、文化企业、文化产业的出现亦是必然.  相似文献   

16.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系.是一个民族的“身份证”.一个时代、一个民族就是以其文化特征在历史长河中留下印记的。我理解文化有大文化与小文化的概念之分。小文化的概念应与知识同义,概念再放大一些是指精神文化的内容,包括科学理论、教育、文艺、道德、宗教等人类总体精神生活领域。大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应该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等等。从这个意义理解,就等于与人类有关的一切都可以划人文化的范畴。人类从野蛮进入文明的过程中,文化无时不有、无处不在、贯穿始终,所有问题都可以归为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7.
正世界上所有民族的文化体系,都是一种社会现象,是民族社会的历史积淀。这些文化体系中,包括了各个时期人文、习俗和民族的思维方式。一般来说,文化分为精神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三个层面。中华文化的根基有许多方面,有历史和传承、精神和环境,多样严密的宗法结构等。任何民族的文化体系都是许多部分紧密相联的有机体,有主有次,有根有脉,有源有流,即有表象特征,也有深层面的规律。  相似文献   

18.
文化是一种历史现象,每一社会都有与其相适应的文化,并随着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而发展。近现代社会,随着科学技术在文化活动中的运用,电影、电视应运而生,进入八十年代,歌舞厅、卡拉OK厅等自娱自乐的文化活动场所逐步活跃起来。文化的发展烙下了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痕迹,社会经济的发展预示着文化发展趋势,新的文化形式将逐步代替旧的文化形式。  相似文献   

19.
国内消费伦理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费不仅是经济现象,也是伦理文化现象。消费过程中的消费方式、消费质量、消费标准和消费发展方向等无不渗透着伦理道德问题。现将我国目前消费伦理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一、消费伦理原则及其道德规范在消费伦理原则问题上,几乎所有的学者都主张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与可持续发展相协调的科学文明健康的消费伦理观。概括来说,可以从三个方面来把握。第一,从人与社会关系角度来规定,消费伦理原则应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促进两个文明发展。首先,消费的目的在于促动社会进步。对于我国这样一个社会主义发展中国家而言,消费伦…  相似文献   

20.
谢嘉  刘云章 《人民论坛》2011,(11):192-193
文化产品已成为商品的一个重要门类。与物质产品相比较,文化产品的价值非常复杂,既包括经济价值也包括精神价值。文化产品的精神价值体现了文化产品的本质,而且是不断变化发展的。文化产品精神价值的变化发展离不开文化产品的消费者,包括消费者的消费欲望、消费能力、消费方式、消费过程以及消费结果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